义171-斜15VF井钻井液技术.pdf
2 0 1 4年 7月 邱春阳等. 义 1 7 1 一斜 1 5 V F井钻井液技术 7 义 1 7 1一斜 1 5 VF井钻 井液技术 邱春阳 , 周建民 , 亢德峰 , 温守云 1 . 中国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工程技术公司; 2 . 中国石化胜利石油工程有限公司 渤海钻井二公司 山东东营 2 5 7 0 6 4 [ 摘要] 针对义 1 7 1 一 斜 1 5 V F井地质构造复杂、 钻井液技术难度大的特点, 施工中采用强 抑制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和强抑制聚磺润滑防塌钻井液体系, 利用胺基聚醇的强效抑制作用 、 胶乳 沥青和双膜承压剂的复合封堵作用以及硅氟稳定剂的高温稳定作用, 解决了沙河街组易发生的泥 页岩水敏性垮塌及应力性垮塌、 膏泥岩缩径卡钻及定向井润滑防卡等难题, 顺利钻至目的层, 达到 了优快钻井的目的。 [ 关键词] 义 1 7 1一 斜 1 5 V F井钻井液井壁稳定强抑制聚合物 义 1 7 1一斜 1 5 V F井位于济 阳凹陷沾化 凹陷 渤南洼陷中部断阶带 , 目的层为新生界沙河街组 , 钻探 的 目的是进一步开发渤南油 田义 1 7 11块 沙四段 油藏。义 1 7 1一斜 1 5 V F井设计 井 深 3 9 9 9 . 1 1 m, 采用 三开制 井 身结构 , 井 身 轨迹 为 直 一增 一稳型 , 一开 . 5 m m钻头钻深 2 0 1 . 5 0 m, 4, 3 3 9 . 7 m m套 管下 深 2 0 1 . 5 m; 二 开 4, 3 1 1 . 2 m m钻头钻深 2 9 5 2 m, 4 ,2 4 4 . 5 m m套管下深 2 9 5 0 . 6 9 m m;三 开 4 , 2 1 5 .9 mm 钻 头 钻 深 3 9 7 9 . O 0 m 完钻 , 井底垂深 3 8 8 0 . 2 8 m, 水平位移 4 0 9 . O 1 m, 最大井斜 3 5 . 6 。 , 4,1 3 9 . 7 mm油层套管 下深3 9 7 4 . 9 5 m完井 , 钻井周期 3 3 . 0 4 d , 完井周 期4 0 . 4 6 d 。该区块地质构造复杂, 上部大井眼造 浆严重 , 沙河街组存在异常高压及大段盐膏层 , 易 导致井壁失稳。通过使用强抑制聚合物钻井液体 系和强抑制胺基聚磺润滑防塌钻井液体系, 保证 了该井 的顺利施工 , 平均机械钻速 9 . 9 8 m / h , 达 到了优快钻井的 目的。 1 地质概况及钻井液技术难点 义 1 7 1一斜 1 5 V F井 自上而下钻遇地层 为平 原组 、 明化镇组 、 馆 陶组 、 东营组和沙河街组 , 地层 岩性复杂, 施工中钻井液技术难度大, 具体有以下 几点 1 上部地层发育较厚 , 馆 陶组 以上地层成岩 性差 , 水敏性强 , 岩屑易分散在钻井液 中, 导致钻 井液体系黏切增大, 流变性变差。采用 4, 3 1 1 . 2 m m钻头钻进 时, 机械钻速快 , 产屑量大 , 大井 眼 环空返速低 , 井眼净化效果差 , 易导致起下钻 遇 阻 , 严重者卡钻。4 , 3 1 1 . 2 m m井眼钻深 2 9 5 2 m, 裸眼段长达 2 7 0 0 m, 井壁稳定难度大 。 2 沙三段 中部 为深灰色泥岩 、 灰质泥岩 、 油 泥岩与灰色细砂岩不等厚互层 ; 下部以深灰色 、 灰 褐色油泥岩、 油页岩不等厚互层夹砂岩和灰质砂 岩 。油泥岩水敏性强 , 吸水膨胀后强度降低 , 易导 致其上支撑 的泥岩垮塌 ; 油页岩页理发育 , 当钻井 液滤液侵入后成薄片状脱落, 易形成大肚子井眼, 导致起下钻及电测遇阻, 给完井作业带来困难。 3 沙四段上部为灰色泥岩、 膏泥岩与灰色灰 岩、 膏白云岩不等厚互层; 下部为灰色砂质泥岩与 灰色细砂岩、 含砂砾岩不等厚互层。膏泥岩较软 , 斜井段钻进过程 中仅靠钻井液液柱压力支撑上井 壁 , 易导致缩径卡钻 ; 灰岩地层裂缝发育, 易导致 井漏 , 邻井从 3 5 2 7 3 9 6 5 m漏失钻井液7 2 4 m 。 4 实钻资料表明 , 渤南洼陷地层超压现象很 普遍⋯ , 从沙三段开始普遍 发育异常高压 , 在沙 河街组沙 四段 又趋于正常压实 。为平衡地层压 力 , 必须使用高密度钻井液钻进 , 沙四段漏层 的存 在给钻井液密度控制带来一定难度。 5 该井最 大井斜 3 5 . 6 。 , 定 向过程 中钻具 紧 贴井壁前进 , 摩阻和扭矩增大 , 润滑防卡难度大 ; 岩屑易沉积在下井壁形成岩屑床, 不易清除, 造成 定向过程中摩阻和扭矩增加 , 严重者形成“ 托压 ” 现象 , 井眼净化及润滑防卡难度大。 2 钻井液体 系选择 通过调研国内水平井及大位移井钻井液施工 情况 , 针对该井地层特点以及施工中的技术 收稿 日期 2 0 1 4 0 41 0 。 作者简介 邱春阳, 工程师, 主要从事钻井液体系研究和现场 技术服务工作 。 8 精 细 石 油 化 工 进 展 A D V A N C E S I N F I N E P E T R O C H E M I C A L S 第 1 5卷第 4期 难点, 确定二开使用强抑制聚合物钻井液体系, 三 开使用强抑制胺基聚磺润滑防塌钻井液体系。 强抑制聚合物钻井液体系的基本配方 小循 环井 浆 0 . 4 % ~0 . 6 % 聚丙烯 酰胺 P A M 2 % ~4 % 改性铵盐 F HJ 2 4 2 % ~ 3 % 抗 温抗盐防塌降滤失剂 K F T 2 % 一 3 % 磺化酚 醛树脂 S MP一1 0 . 5 % ~1 . 0 %胺 基 聚 醇 A P一1 2 % ~3 % 胶乳 沥青 1 % ~2 % 多 功能屏蔽暂堵剂 P B一1 。 强抑制胺基聚磺润滑钻井液体系基本配方 二开井浆 0 . 2 % ~0 . 4 % N a O H 0 . 3 % 一 0 . 5 % 聚丙烯酰胺 P A M 0 . 5 % ~1 % 胺基聚 醇 A P一1 2 % 一3 % 抗温抗盐 防塌降滤失剂 K F T 3 % 一5 % 磺 化 酚 醛 树 脂 S MP一1 0 . 5 % 一1 . 5 % 双膜 承压剂 S Y一2 0 2 % 一 4 % 胶乳沥青 4 % 一6 % 原油 3 % 一5 % 油基润滑剂 2 % 一3 % 硅 氟稳定剂 1 % ~ 2 % 硅氟 降 黏剂 S F一1 2 % ~4 % 随钻 堵 漏剂。 3 钻井液体系作用机理 胺基聚醇中的胺基具有独特 的分子结 构 , 使 其能镶嵌在黏土晶层 间, 将黏土层紧密结合在一 起 , 抑制黏土的水化作用 ; 胺基聚醇具有弱碱性及 弱离解性, 使有机胺作用浓度始终处于平衡状态, 能长效保持浓度平衡 , 抑制作用具有长效性; 胺基 聚醇吸附在黏土颗粒表面, 产生润湿反转 , 使钻具 表面 由亲水转变 为亲油 , 降低 钻头泥 包 的可 能 性【 。体系中的胶乳 沥青通过分 子链 与井壁 岩 石产生强烈的物理 吸附 , 在井壁岩石表面形成一 层牢固的沥青薄膜 , 阻止钻井液 中的 自由水 向地 层渗透 , 并使井壁免受钻井液流体 的冲刷 ; 此外 , 胶乳沥青本身具有黏性和弹性 , 在液柱压力下产 生形变, 封堵泥饼中的孔隙, 使钻井液在井壁上形 成薄 、 韧、 致密的泥饼 , 有效封堵地层 , 维护井壁稳 定 J 。双膜承压剂 的加入 使得钻井 液能够在井 壁上形成薄膜 , 封堵地层孑 L 隙及微细裂缝, 有 效阻缓压力传递, 提高泥页岩的膜效率, 为钻井液 对井壁产生有效力学支撑提供保证。硅氟稳定剂 以 S i OS i 为桥梁 , 利用聚硅氧烷和碳氟聚合 链段的低界面张力和高表面活性 的协同效应 , 吸 附于黏土胶体端面上 , 彻底改变黏土的表面能 , 从 而拆散黏土颗粒形成的网状结构, 释放出自由水 , 使体系更加稳定 。 4 现场钻井液技术 4 . 1 二开钻井液技术 二开钻井液技术措施如下 1 利用一开钻井液小循环开钻 , 小钻压钻穿 水泥塞 , 加入适量纯碱 以消除 C a 污染 , 吊打 出 钻铤 , 保证井 口打直及套管鞋处井径扩大率小 , 防 止出现复杂事故。 2 钻至 4 3 0 . 0 0 m后改为大循环清水快速钻 进, 利用大分子聚合 物 P A M胶 液絮凝有害 固相 , 使钻井液中的劣质固相处于弱分散状态 , 提 高机 械钻速 。 3 钻至 1 2 0 0 I T I 后改为小循环, 加入 2 %的改 性铵盐 F H J 2 4 , 适当控制中压滤失量, 逐渐补充 改性铵盐 F H J 2 4、 抗 高温 抗盐 防塌 降滤 失剂 K F T和磺化酚醛树脂 S MP一1 , 钻至东营组底部 时, 将钻井液的中压 滤失量逐渐控制在 0 . 5 % , 使之有效包被岩屑 , 防 止其在上返过程中分散在钻井液 中。加入 1 . O % 的胺基聚醇 A P一1 , 以增强钻井液的抑制性 , 防止 水敏性泥岩垮塌。 5 小 循 环后 控 制钻 井 液 的漏 斗 黏度 约 为 4 5 S , 使钻井液处于低黏 、 低切和低 固相状 态, 有 效释放钻头水马力 , 适当冲刷井壁 , 防止形成虚厚 泥饼 。钻至东营组底部 时, 提高钻井液的漏斗黏 度至 5 5 s , 同时提高钻井液的黏切 , 由适 当冲刷井 壁变为护壁防塌; 中完时将漏斗黏度提高至 6 0 S , 以提高钻井液的悬浮携带能力 , 净化井眼。 6 钻至东营组底部时 , 在钻井液 中加入 2 % 的多功能屏蔽暂堵剂 邝 一 1和2 %的胶乳沥青, 封闭上部疏松砂岩地层 和沙河街组层理 性泥页 岩 , 提高上部地层的承压能力 , 同时防止沙河街组 井壁失稳 。 7 小循环后开启 四级 固控设备 , 保证钻井液 清洁, 控制钻井液密度 8 0 s的稠浆清扫井眼 , 提高井眼净化效果 。 9 中完后进行 短起下 钻 , 充分循 环 , 待 振动 筛无返砂后 , 用 2 % 的油基润滑剂 和高黏羧 甲基 纤维素钠 H VC MC 配置漏斗黏度为 8 0 s的润 滑封井浆封井 , 保证 电测 到底 ; 下套管前用 1 . 5 % 的塑料小球和 HVC MC配置漏斗黏度 8 0 s的 稠浆封井, 确保套管下至井底。 4 . 2 三开钻井液技术 4 . 2 . 1井壁稳定技术 井壁稳定技术措施如下 1 加入 1 . 0 % 的胺基聚醇 A P一1 , 配合大分 子聚合物 P A M, 提 高钻井 液的抑制 防塌 能力 , 有 效抑制泥页岩水化 。 2 使用 3 %的胶乳沥青和 1 %的双膜承压剂 , 使之在井壁上形成薄而致密的泥饼 , 提高地层 的 防塌能力。 3 控制直井段的中压滤失量 4 mL , 高温高 压滤失量 1 5 m L; 控制斜井段 的中压滤失量 3 m L , 高温高压滤失量 1 5 0 s 的稠浆清扫井眼。 4 钻进过 程 中采用定 向钻进 和复合 钻进的 方式, 将新形成的岩屑床破除, 降低岩屑床形成的 几率。 4 . 2 . 3 润滑防卡技术 润滑防卡技术措施如下 1 通过加入胶乳沥青 、 随钻堵漏剂和双膜承 压剂对地层进行有效封堵, 使钻井液在井壁或近 井壁地带形成低渗透的泥饼 , 阻止液体压力 向地 层传 递 , 从而提高井壁 的稳定性 , 降低黏卡 的几 率。 2 定向后保证原油含量约为 4 % , 油基润滑 剂的含量约为 3 %, 配合乳化剂 , 保持钻井液 的润 滑性 ; 随着斜井段的加长, 逐渐补充原油和油基润 滑剂 , 增强钻井液的润滑性。 3 每趟钻起钻前 , 用 S M P一1 、 胶乳沥青 和油 基润滑剂封井 , 以提高钻井液的润滑防卡能力 。 4 在保证钻井液携 岩能力 的前提下 , 控制钻 井液的黏切 , 降低环空压耗 , 配合工程上的短程起 下钻措施 , 避免岩屑床的形成。 5 完钻后进行短起 下钻 , 下钻到底后充分循 环 , 待振 动筛 上 无 返 砂 后 , 用 2 % 的 S MP一1 、 1 . 0 %的双膜承压剂和 2 % 的油基润滑剂封井 , 确 保电测顺利到底 ; 下套管前用 1 . 5 %的塑料小球 、 1 %的双膜承压剂和 3 %的油基润滑剂封井 , 确保 油层套管顺利下到底。 5 复杂情况处理 钻进至井深 3 5 6 0 m时 , 钻井液的黏切增大 , 井眼净化技术措施如下 流变性变差 , 钻井液的性能变化如表 1所示。 表 1 出现复杂情况前后钻井液的性能 对钻井液滤液进行分析, 测得 H C O 一 的质量 浓度为7 6 9 4 m g / L , 其他离子的质量浓度正常, 表 1 0 精 细 石 油 化 工 进 展 A D V A N C E S I N F I N E P E T R O C H E M I C A L S 第 1 5卷第 4期 明钻井液被 H C O 一 污染 。 根据 H C O 和 C a 在 碱 性 条 件 下 生 成 C a C O 沉淀, 现场加入 C a O, C a O溶解后会提高 p H, 促进 H C O 一 自动分解为 C O 卜。为防止 C a O 加量过多造成 C a “污染 , 采用胶液形式按照循环 周少量多次加入。 第 1次处理 配置 1 0 m 胶液 , 加入 2 %C a O 和 1 . 5 %硅氟降黏剂 S F一 1 , 按照循环周缓慢加人 钻井液 中, 效果明显。 第 2次处理 钻进至井深 3 8 0 0 I n时, 配置 1 0 In 胶液, 加入 2 . 5 %C a O和 1 . O %硅氟降黏剂 S F一1 , 按照循 环周 缓慢 加入 钻井 液 中, 效 果 明 显 。处理后钻井液的性能见表 2 。经过 2次处理 后钻井液的流变性恢复正常 , 一直钻进至完井。 表 2 处理后钻井液的性能 6结论及建议 1 通过使用强抑制聚合物钻井液 体系和强 抑制胺基聚磺润滑防塌钻井液体系, 解决 了上部 地层易水化造浆及沙河街组定 向过程中易出现的 井壁失稳、 井眼净化及润滑防卡等难题, 施工中井 壁稳定 , 井 下安 全 , 全 井 电测顺 利 , 下套 管顺 利 到底 。 2 强抑制胺 基聚磺润滑 防塌钻井 液体系 的 润滑性好, 携岩能力强, 满足三开定向钻进的要 求, 施工中井眼净化程度好, 钻井液体系摩阻系数 控制在 0 . 0 7, 定向中传压顺畅, 无“ 拖压” 现象。 3 全井机械钻速为 9 . 9 8 m / h , 比预计提高 了 1 0 %以上 , 达到了优快钻井的 目的。该井钻井周 期仅为 3 3 . 0 4 d , 完井周期 4 0 . 4 6 d , 和其他 同区块 同类型同井深已完钻井相比, 钻井时效和完井时 效明显提高 , 综合效益突出。 4 该区块沙河街组油气显示活跃 , 易导致井 喷; 沙二段存在大的裂缝, 易导致井漏。因此在钻 进过程中必须合理控制钻井液密度, 防止复杂情 况发生。 5 该区块碳酸根污染严重 , 必须采用合适的 方式处理 , 宜将 C a O配制成胶液 , 并配合降黏剂 , 逐渐加入钻井 液 中, 防止加 量过 多造成 c a 污 染 。 参考文献 [ 1 ] 谢启超, 荆海鹏, 白海峰.渤南洼陷超压发育特征及其形成 机理[ J ] . 小型油气藏, 2 0 0 4 , 9 4 5 8 . [ 2 ] 刘益华, 陈金胜, 高耸, 等. 樊 1 5 4 一 平 l 井小井眼水平井钻 井液技术 [ J ] . 内蒙古石油化工 , 2 0 1 2 8 9 6 9 8 . [ 3 ] 张蔚 .北布扎齐油田浅层小井眼短半径开窗侧钻水平井 钻 井液完井液技术 [ J ] .新疆石油科技 , 2 0 1 0 , 2 0 1 2 4 2 6 . [ 4 ] 邓增库, 左洪国, 夏景刚, 等. 冀东油田水平井钻井液技术 [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 2 0 0 5 , 2 2 4 7 2 7 3 . [ 5] 万绪 新. 水 平井钻 井液 优化 的几点 思考 [ J ] . 石油钻 探 技 术 ,1 9 9 9 , 2 7 2 2 82 9 . [ 6 ] 黄治中, 杨玉 良, 马世昌.不渗透技术是确保霍尔果斯 安集 海 河 组井 壁 稳 定 的关键 [ J ] .新 疆 石 油科 技 ,2 0 0 8 ,1 8 1 91 2 . [ 7 ] 徐先 国, 张岐安.新型胺基聚醇防塌剂研究[ J ] . 钻采 工艺 , 2 0 1 0, 3 3 1 9 3 9 5 . [ 8] 王铁军 , 鲍春雷 , 王子龙 , 等.聚合物 沥青钻井液 的性能 及 其应用 [ J ]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 2 0 0 4, 2 8 6 9 5 9 8 . [ 9 ] 左兴凯.非渗透钻井 完井液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J ] . 石油 钻 探技术 , 2 0 0 8 , 3 6 4 4 1 4 4 . [ 1 0 ] 鲍允纪 , 李芬芬 , 张 文郁.硅 氟类降粘 剂的降粘 机理及 应 用 [ J ] . 有机氟工业 , 2 0 1 0 4 4 2 4 5 . App l i c a t i o n o f Dr i l l i n g Fl u i d Te c h no l o g y a t Yi 1 7 1-- - X1 5 VF W e l l Q i u C h u n y a n g 。 Z h o u j i a n mi n 。 K a n g D e f e n g We n S h o u y u n 1 .D r i l l i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C o m p a n y o f S i n o p e c S h e n g l i P e t r o l e u m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L t d . , D o n g y i n g , S h a n d o n g 2 5 7 0 6 4 ,C h i n a ; 2 .N o .2 B o h a i Dr i l l i n g C o m p a n y o f S i n o p e e S h e n g l i P e t r o l e u m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o .L t d , D o n g y i n g , S h a n d o n g 2 5 7 0 6 4 ,C h i n a 下转第4 7页 2 0 1 4年7月 韩娟. 尼龙酸产品应用及市场前景 4 7 的扩大 , 增塑剂 、 聚氨酯 、 二元酸单体市场为尼龙 酸产品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舞台。 参考文献 [ 1 ] 肖增 均. 用 常压 、 间歇法制备 环保型高沸 点溶剂 “ 尼 龙酸二 甲酯 ” 的工艺方法 中国,1 3 2 7 9 7 5 A[ P ] . 2 0 0 11 2 2 6 . [ 2 ] 唐前 中, 张庆荣 , 熊揽 月, 等.丁二酸戊 二酸 己二酸混合 酸 二甲酯的合成方法. 中国, 1 2 2 5 9 1 9 A [ P ] . 1 9 9 9 0 8 1 8 . [ 3 ] 吴书侠 , 朱建华. 树脂 催化合 成混合 二元 酸二 甲酯 [ J ] . 合 成技术及应用 , 2 0 0 4, 1 9 4 1 4 . [ 4 ] 傅承碧 , 才 淑贤 , 阎金城 , 等. 混合二元酸 多相催化酯化反应 研究 [ J ] . 石油化工高等学校学报 , 2 0 0 5, 1 8 2 2 9 3 1 . [ 5 ] 周文 , 王芳斌 , 蒋金芝, 等.已二酸生产副产物一混合二元 酸的综合利用 [ J ] .化工环保 , 2 0 0 8, 2 8 2 1 6 21 6 4 . [ 6] 许延 军 , 马文辉 , 申书昌. 混合二元 酸辛酯 的合成及 其性质 [ J ] .齐齐哈尔轻工学院学报 , 1 9 9 4 , 1 0 4 7 27 4 . [ 7] 时晶 , 刘 爱国 , 张洪 涛. 二羧酸和 异丁醇制备 尼龙 酸二异 丁 酯[ J ]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2 0 1 0 , 1 l 1 O 5 2 5 4 . [ 8 ] 周立本 , 白玉芬. 增塑剂一尼龙酸二正丁酯的研制[ J ] . 塑 料工业 , 1 9 9 5 , l 1 1 3 63 7 . [ 9] 方猷泉 , 潘学松.耐寒增 塑剂尼 龙酸二正 丁酯 的合 成新 工 艺[ J ] .塑料助剂 , 2 0 0 6 , 5 7 3 3 0 3 2 . [ 1 0 ] [ 1 2 ] [ 1 3 ] [ 1 4 ] [ 1 5 ] [ 1 6] [ 1 7] [ 1 8 ] [ 1 9 ] 汪多仁. 尼龙酸二丁酯的合成 [ J ] .四川化工与腐蚀控制 , 1 9 9 9, 2 3 2 82 9 . 于佰林, 吴全才. 利用混合二元酸制备聚酯多元醇[ J ] . 精 细化工 , 2 0 0 2, 1 9 5 2 7 32 7 5 . 单婷婷 , 邓剑如 , 雷 贝.利用混合 二元酸合成混 合酸二 甲 酯和聚酯多元醇的研究[ J ] .河南化工 , 2 0 0 7 , 2 4 8 2 6 2 8 . 薛锋.丁二酸合成研究进展[ J ] .安徽化工, 2 0 0 9 , 3 5 5 1 O一1 3 . 张炜炜 , 戴志群 , 张志勇.合成 戊二酸研究 进展 [ J ] . 广东 化工 , 2 0 1 0, 3 7 9 7 1 7 2 . 黄玉龙 , 邱 素文 , 黄德龙. 从 己二酸生产废液中提取二羧酸 及酯类 的方法 中国, 1 0 6 7 0 4 6 A[ P ] . 1 9 9 2一l 21 6 . 段练 , 朱建华.混合二元酸中丁二酸的分离[ J ] .山东化 工 , 2 0 0 7 , 3 6 7 2 1 2 3 . 张天德 , 郭 颖 , 张怡. 一 种分 离提纯 尼龙 酸 的方 法 中国 , 1 3 2 6 9 1 9 A[ P ] . 2 0 0 1 1 2一l 9 . 沈国 良, 唐 丽华.利用 己二 酸副产 物制 取过 氧化丁 二酸 [ J ] . 石化技术与应用, 2 0 0 2 , 2 0 6 3 7 5 3 7 7 . 傅承碧. 混合二元酸制备多元膦酸缓蚀阻垢剂研究[ J ] . 工业水处理 , 2 0 0 2 , 2 2 6 4 4 4 6 . App l i c a t i o n a nd M a r ke t Pr o s pe c t o f Ny l o n Ac i d Ha n J u a n C y c l o h e x a n o n e D i v i s i o n o f B a l i n g P e t r o c h e m i c a l C o r p o r a t i o n L t d . , Y u e y a n g , H u n a n 4 1 4 0 1 4 , C h i n a [ A b s t r a c t ]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a r e a o f n y l o n a c i d ,a b yp r o d u c t o f a d i p i c a c i d p r o d u c t i o n p r o c e s s ,a n d t h e r e s e a r c h d e v e l o p me nt o f r e l e v a n t t e c hn o l o g i e s a r e s u mma riz e d wi t h t h e e mp h a s i s o n t he i n t r o d u c t i o n o f t h e n y l o n a c i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i n t h e pr o d u c t i o n o f hi g h b o i l i n g p o i n t s o l v e n t ,p l a s t i c i z e r,p o l y e s t e r p o l y o l a n d b i n a r y a c i d,a n d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t r e n d o f n y l o n a c i d p r o d u c t i s a na l y z e d i n t hi s p a p e r . [ Ke y w o r d s ] n y l o n a c i d ,s u c c i n i c a c i d ;g l u t a r i c a c i d ;a d i p i c a c i d ;d i m e t h y l n y l o n a c i d ,p l a s t i c i z e r ; p o l y e s t e r p o l y o l 上接第 1 0页 [ Ab s t r a c t ] I n v i e w o f t h e f e a t u r e s l i k e s t r u c t u r a l c o m p l e x i t y a n d t h e s i g n i fi c a n t t e c h n i c a l d i ffic u l t y f o r d ri l l i n g fl u i d a p p l i c a t i o n,e t c .a t Yi 1 7 1一X1 5 VF We l l ,a h i g h i n h i b i t i o n p o l y me r d ri l l i n g fl u i d s y s t e m a n d a h i g h i n h i b i t i o n s u l p h o n a t e d p o l y me r l u b ri c a t e d a n t i - c o l l a p s e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we r e u s e d i n t h e c o n s t ruc t i o n .T h e d i ffic u l t p r o b l e m s o f mu d s h a l e w a t e r s e n s i t i v e c o l l a p s e a n d s t r e s s c o l l a p s e t h a t o c c u r r e d i n S h a h e j i e G r o u p e a s i l y,g y p s u m mu d s t o n e h o l e s h ri n k a g e c a u s e d p i p es t i c k i n g a n d p i p es t i c k i n g p r e v e n t i o n a t d i r e c t i o n a l we l l ,e t c .we r e s o l v e d b y ma k i n g u s e o f t h e h i g h i n h i b i t i n g e f f e c t o f a mi n o p o l yalc o h o l ,t h e c o mp o s i t e p l ug g i n g e f f e c t o f l a t e x b i t ume n a n d d o u b l e me mb r a n e p r e s s u r e b e a ring a g e n t a n d t h e s t a b i l i z a t i o n e f f e c t o f s i l i c o n fl u o rid e s t a b i l i z e r ,t h e t a r g e t z o n e wa s r e a c h e d s u c c e s s f u l l y ,a n d g o o d a n d f a s t d ri l l i n g wa s r e ali z e d . [ Ke y w o r d s ] Y i 1 7 1一X 1 5 V F We l l ;d ri l l i n g fl u i d ; b o r e h o l e s t a b i l i t y ; h i g h i n h i b i t i o n p o l y me 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