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汽车颗粒物数量排放特征的研究.pdf
2 0 1 3年 第 3 5卷 第 7期 汽车工程 A u t o mo t i v e E n g i n e e r i n g 2 0 1 3 V o 1 . 3 5 N o . 7 2 01 31 2 1 液化石油气汽车颗粒物数量排放特征的研究 水 王军方 , 丁焰 , 尹航 , 谭建伟 , 殷宝辉 1 .中国环境科 学研 究院 , 北京1 0 0 0 1 2 ; 2 .北京理工大学机械 与车辆工程 学院, 北京1 0 0 0 8 1 [ 摘要] 利用颗粒物数量测试仪器 E L P I 对瞬态循环下的汽油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进行颗粒物排放测量。结 果表明, 两种车辆排放的颗粒物中, 粒径小于 7 0 n m的颗粒物均占绝对优势 , 占总排放的 8 0 % 一9 0 %; 大于4 9 0 n m的 颗粒物在总排放中的比例均非常小。且颗粒物数量排放浓度随着车速的升高而增加 , 尤其是车速超过 7 0 k m / h 后, 颗粒物数量排放随车速的增幅升高。但两种车辆相对比较, 汽油车排放的颗粒物数量比液化石油气汽车多。 关键词 汽油车 ; 液化石油气汽车 ; 颗粒物排放 ; 数量浓度 ; 粒径分布 A S t u d y o n t h e C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o f P M Nu mb e r Emi s s i o n f r o m L PG Ve h i c l e W a n g J u n f a n g ’ ,Di n g Ya n ,Yi n Ha n g ,Ta n J i a n we i Yi n Ba o h u i 1 . C h i n e s e R e s e a r c h A c a d e m y o fE n v i r o n m e n t a l S c i e n c e s , B e ij i n g 1 0 0 0 1 2; 2 . S c h o o l ofMe c h a n i c a l a n d V e h i c u l a r E n g i n e e r i n g ,B e ij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f T e c h n o l o g y , B e ij i n g 1 0 0 0 8 1 [ A b s t r a c t ]T h e p a r t i c u l a t e m a t t e r P Me mi s s i o n s f r o m b o t h g a s o l i n e v e h i c l e a n d l i q u e f i e d p e t r o l g a s L P Gv e h i c l e i n t r a n s i e n t d r i v i n g c y c l e s a r e m e a s u r e d w i t h e l e c t ri c a l l o w p r e s s u r e i mp a c t o r E L P I .T h e r e s u l t s s h o w t h a t i n t w o t y p e s o f v e h i c l e s t h e m a j o ri t y , i . e .8 0 % t o 9 0 % o f P M h a v e a s i z e s m a l l e r t h a n 7 0 n m a n d o n l y a v e r y l i t t l e p r o p o r t i o n o f P M a r e l a r g e r t h a n 4 9 0 n m.T h e P M n u mb e r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e mi s s i o n i n c r e a s e s w i t h t h e r i s e o f v e h i c l e s p e e d,i n p a r t i c u l a r ,i t g r o ws mo r e s h a r p l y wh e n v e h i c l e s p e e d h i g h e r t h a n 7 0 k m/ h .B u t i n c o mp a r i s o n b e t we e n t wo t y p e s o f v e h i c l e s,t h e n u mb e r o f PM e mi t t e d f r o m g a s o l i n e v e hi c l e i s mo r e t h a n t h a t fro m LPG v e h i c l e . Ke y wo r dsg a s o l i ne v e h i c l e;LPG v e h i c l e;PM e mi s s i o n;numbe r c o n c e nt r a t i on;pa r t i c l e s i z e d i s t r i bu - t i o n 日 IJ舌 液化石油气 L P G 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替代车用 燃料之一。研究表明 一般情况下, 气体燃料汽车排 放的常 规 污 染 物 HC 、 N O 、 C O比汽 油 车 排 放 低 1 - 4 ] 。由于传统观点认为气体燃料汽车排放的颗 粒物质量非常低 , 因此目前世界各国都没有对气体 燃料汽车排放的颗粒物进行限制, 也很少有针对气 体燃料发动机的颗粒物排放特性的系统研究。近几 年的研究发现 一 , 柴油车颗粒物排放在质量不断 降低的同时, 颗粒物的数量排放尤其是超细颗粒物 和纳米颗粒物的数量浓度非常高, 而这部分颗粒物 对人类呼吸系统的危害更大。这一研究同时引起了 对气体燃料发动机汽车颗粒物排放的关注 。 依据颗粒物尺寸一般分为 4类 引 P MI O 粒径 小于 l O l m , P M 2 . 5 粒径小于 2 . 5 m , 超 细颗粒 物 粒 径 小 于 l O O n m 和 纳 米 颗 粒 物 粒 径 小 于 5 0 n m 。根据颗粒物形成 机理 , 将颗粒分为成核模 式、 累积模式和大颗粒模式。成核模式颗粒物是 5 ~ 5 0 n m的微粒, 主要由金属化合物、 元素碳和半挥 发性有机物以及硫化物组成, 通常在稀释和冷却过 程形成。对于柴油机排放的颗粒物来讲, 成核模式 的颗粒物 占质量的 1 % 一 2 0 %, 但 占数量的9 0 %以 上。累积态颗粒物是5 0 n m一 1 m的粒子, 绝大部分 微粒的质量由这部分粒子组成, 主要是含碳微粒及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4 0 8 0 5 0 5 3 资助。 原稿收到日 期为2 0 1 1 年 1 2 月 2 7日, 修改稿收到 E t 期为2 0 1 2 年 2 月 2 4日。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6 4 6 汽车工程 2 0 1 3年 第 3 5卷 第 7 期 其吸附物。大颗粒模式由大于 1 m的微粒组成, 约 为总质量的 5 % ~2 0 % , 主要 由颗粒物 飞散 沉积在 气缸 内壁或排气管表面形成。 本文中利用先进的颗粒物测量仪器电子低压冲 击器 e l e c t r i c a l l o w p r e s s .u r e i m p a c t o r , E L P I , 系统研 究 了汽油车和液化石油气汽车排放颗粒物的分布特 性。研究发现 , 汽油车和液化石油气 汽车排放 的颗 粒数量大部分都在超细颗粒和纳米颗粒范围内, 因 此, 从长远意义看, 控制汽油车等点燃式发动机汽车 颗粒物排放是保护环境和公众健康的一个手段。 1 试验研究 1 . 1 试验测试循环 试验测试车辆为一辆轻型液化石油气和汽油双 燃料汽车。受测车辆放置在带有负荷和惯量模拟的 底盘测功机 上, 按 照 G B 1 8 3 5 2 . 3 ’ _ 2 o 0 5 轻型汽 车 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 中国Ⅲ、 Ⅳ阶段 l 1 规定 的运转循环进行试验。单个循环持续 1 1 8 0 s , 由两部分组成 试验 1 部由4 个城区循环 E C E 1 5组 成 , 每个城 区循环包含 1 5个工况 怠速 、 加速 、 匀速 、 减速等 ; 试验 2部由1 个城郊循环 E U D C组成 , 包 含 1 3个工况 怠速 、 加速 、 匀速、 减速等 。 1 . 2 颗粒物尺寸分布测量仪器 颗粒物尺寸 和数量分 布采用 E L P I 进 行测量 。 该仪器通过电晕放电使颗粒物带电, 记录带电颗粒 物电流, 通过阶式冲击器对颗粒物进行分级取样。 E L P I 仪器能对 7 n m~ 1 0 p m之间颗粒物进行 1 3级 粒度分级 , 并对排放颗粒物进行实时测量尺寸数量 分布。颗粒物采样分析示意图见图 1 。 2 结果和讨论 图 1 颗粒物采样分析示意图 2 . 1 常规污染物排放结果 常规污染物排放测量按照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 进行 , 采用 C V S系统连续 采集并稀 释样气 , 用取样 泵收集到取样袋中测量。试验结果见图 2 。 羹 ■ 排放限值 r 口燃用汽油 ■燃用L P G ] 一 .一_● - CO 图2 常规污染物和颗粒物数量排放结果 燃用 L P G排放的 H C高 5 0 . 0 0 %, N O 高 6 8 . 8 8 %, C O低 3 3 . 5 3 %, 燃用两种燃料的汽车排放均未达到 国家轻型汽车标准规定的第 Ⅲ阶段排放限值 。 2 . 2 颗粒物数量排放 2 . 2 . 1 瞬态工况下颗粒物数量排放 图 3是燃料为汽油和 L P G时汽车在瞬态测试循 环下 E L P I 实时测试的颗粒物排放结果。结果 表明 燃用L P G - - -⋯燃用汽油 车速 试验 l 部 ②1 9 5 r l ③1 9 5 l ④l 9 5 循环 J循环 I循环 2 部 1 4 0 1 2 0 1 0 0 8 O 6 0 4 0 2 0 0 1 1 8 O 1 1 9 5 3 9 0 5 8 5 7 8 0 9 7l 时间/ s 董 黎 由图可见 与燃用汽油排放的常规污染物相比, 图3 燃用汽油和L P G 时汽车瞬态循环颗粒物数量排放 舻 n _Ⅷ3 / 器蛹搽 5 2 5 1 5 O 2 0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王军方 , 等 液化石油气汽车颗粒物数量排放特征的研究 6 4 7 燃用汽油时排放的颗粒物数量浓度明显高于燃用 L P G , 颗粒物排放的数量浓度随车速增大而增大, 且 均为郊 区循环高于市区循环 ; 两种燃料汽车的颗粒 物的最大排放量均出现在 1 2 0 k m / h处 , 汽油 和 L P G 燃料的最 高 排 放 分别 为 3 . 0 31 0 / c m 和 4 . 1 7 1 0。 /c m。 ,两种燃料汽车瞬态循环下颗粒物总数量分 别为 7 . 1 1 X 1 0 / c m 和 1 . 0 0 1 0 / c m 。 为了解各个循环 中颗粒物排放状况 , 表 1列 出 了 4个循环排放的颗粒物数量百分 比。由表 可见 , 汽车颗粒物数量在冷起动循环和高速 E U D C循环排 放较高。分析认为在冷起动循环和高速循环工况 下, 为保证汽车正常起动和动力性, 混合气处于浓混 合气状态, 燃烧状况较差, 因而排放较高。 表 1 各个循环颗粒物排放百分比 % L P G主 汽油 车 ①1 9 5循环 1 2 . o 0 3 . 7 9 ②1 9 5 循环 O . 8 8 0 . O 8 试验 1部 ③1 9 5循环 0 . 8 4 0 . O 6 ④1 9 5 循环 0 . 7 0 O . 0 6 试验 2部 E UD C循环 8 5 . 5 8 9 6 . O 1 2 . 2 . 2 冷起动下颗粒物粒径分布 图4 是燃用 L P G时汽车冷起动 1 9 5循环和第 2 个 1 9 5 循环颗粒物粒径分布对比。可以看出, 不同 粒径大小的颗粒物数量在冷起动循环下排放均高于 第 2个 1 9 5循环工况。尤其对于粒径小于 3 9 n m的 颗粒物 , 冷起动 1 9 5循 环 为第 2个 1 9 5循 环 的 3 0 倍。粒径小于 7 0 n m的颗粒物在冷起动工况下 占总 数量的 8 9 . 8 4 % , 在第 2个 1 9 5循环工况下 占总数量 的 3 4 . 0 5 % 。粒径大于 4 9 0 n m的颗粒物在冷起动工 况下 占总数量的 0 . 2 9 %, 在第 2个 1 9 5循 环工况下 占总数量的 4 . 5 4 % 。分析认为 , 冷起动循环 中排气 温度较低, 未达到三效催化转化器的起燃温度, 因而 碳氢化合物排放较高, 冷却形成成核态和凝聚态的 颗粒物数量也相应较多, 冷起动循环中大量存在的 l 0 5 m l o 4 童 1 0 籁 1 o o l O O 粒径/ la m 图4 冷起动颗粒物粒径分布 粒径小于 3 9 n m的颗粒物也说明了这一点。 2 . 2 . 3 不同车速下颗粒物数量排放 图 5为不 同车速下颗 粒物数量 浓度 和粒 径分 布。可以看 出, 燃用汽油和 L P G汽车 的颗粒物数量 总量均 随车速 的增 加 而增 加。不 同车 速下 , 燃用 L P G汽车的颗粒物数量浓度均随粒径的增大而下 降; 在车速大于 5 0 k m / h 后, 颗粒物排放数量随车速 的增加数量浓度剧烈增加; 车速大于 7 0 k m / h后, 粒 径大于 0 . 3 2 1 m的颗粒物数量浓度急剧下降; 车速 为 5 0 k m / h和怠速时 , 粒径大 于 4 9 0 n m的颗粒 物数 量浓度急剧下降。车速在最高速度 1 2 0 k m / h时, 数 量浓度达到最大, 但粒径大于7 7 0 n m的颗粒物几乎 没有 , 粒径小 于 2 0 n m 的颗 粒物 比车速在 1 0 0 k m / h 时排放的相同粒径 的颗粒物高出近 3个数量级 。文 中研究表明 车速越高, 排放颗粒物的数量越多, 尤 其是粒径小于3 2 0 n m的颗粒物; 粒径大于 4 9 0 n m的 颗粒物对车速的变化不敏感。 1 0 9 ’ n E l 0 l o 5 1 0 1 0 1 1 0 螽 1 0 4 艇 捌 1 0 2 1 0 o O 5 O 7 O 1 0 0 1 2 0 车速/ k m/ h a 燃用汽油和L P G 0.0 2 0 . 0 4 0.O 7 0 . 1 2 O.2 O 0 . 3 2 O . 4 9 O . 7 7 1 . 2 3 1 . 9 6 3 . 1 0 6.3 2 粒径/ g m b 燃用L P G 图 5 不同车速下颗粒物数量浓度及粒径分布 这个结果与文献[ 1 5 ] 和文献[ 1 6 ] 中的研究结 果相 同, 在大功率 下点燃式发动机排放的颗粒物数 量浓度很高。主要原因可能是在大负荷工况时, 为 了保证车辆的动力性, 混合气加浓, 这就可能造成一 些挥发性有机物排放升高, 而这部分物质在稀释通 道里冷却凝核, 形成新的颗粒物, 这部分新形成的颗 粒物属于成核模式机理形成的颗粒物, 粒径一般小 于5 0 n m, 因此在车速达到 1 2 0 k m / h时, 这部分颗粒 物数量急剧加大, 这也可以解释粒径较大 4 9 0 n m 的颗粒物对车速不敏感的原因。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6 4 8 汽车工程 2 0 1 3年 第 3 5卷 第 7期 2 . 2 . 4 高车速工况粒径分布结果 图6为车速在 1 2 0 k m / h 高车速工况颗粒物粒径 分布。由图可见 不论燃用汽油还是 L P G, 粒径小于 7 O h m的颗粒物都占绝对优势, 分别占总排放数量的 9 3 . 3 3 %和 8 6 . 4 2 % ; 粒径小 于 2 0 n m 的颗粒物燃 用 汽油 和 L P G 分别 占汽 车排 放 的总 颗粒 物数 量 的 7 7 . 3 3 %和 6 3 . 1 3 %。粒径 大于 1 2 0 n m 的颗粒 物在 两种燃料汽车排放的颗粒物数量中的份额都很小, 燃用汽油 和 L P G分 别 占汽车颗粒物总数的 2 . 3 2 % 和7 . 2 2 %。对于燃用 L P G汽车, 粒径大于 1 . 2 3 m 的颗粒物排放基本为零 , 因此燃用 L P G汽车排放 的 颗粒物质量非常低, 另外也说明燃用 L P G汽车排放 的颗粒物都属于纳米颗粒和超细颗粒物范畴之 内, 产生机理属于成核模式和凝聚模式l 】 两种。 量 嶷 面 唧 1 0 8 1 0 6 1 0 1 0 2 1 0 o 0 . 01 0 . 1 0 1 . 0 0 l 0 . O 0 粒径/ u m 图6 车速 1 2 0 k m / h高车速工况颗粒物粒径分布对比 3 结论 1 燃用汽油时排放的颗粒物数量浓度要高于 燃用 L P G, 两种燃料汽车颗粒物排放均为郊区循环 高于市 区循环。 2 在不同车速下 , 颗粒物数量浓度均 随粒径 的增大而下降, 颗粒物数量浓度随车速增加而增加, 在 1 2 0 k m / h处达到最大 。 3 燃用 L P G汽车在冷起动循环下, 粒径小于 7 0 n m的颗粒物 占总数量 的 8 9 . 8 4 % , 第 2个 1 9 5循 环 下 , 粒 径 小 于 7 0 n m 的 颗 粒 物 占 总 数 量 的 3 4. 0 5% 。 4 在车速为 1 2 0 k m / h高 车速工况下 , 燃用汽 油和 L P G汽车排放的粒径小于2 0 n m的颗粒物都占 绝对优势, 分别 占汽 车排 放的总颗粒 物数量 的 7 7 . 3 3 % 和 6 3 . 1 3 % 。 参考文献 [ 1 ] 蒋炎坤, 朱松林 , 陈飞, 等. I J P G / 汽油双燃料发动机性能与排放 特性研究[ J ]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 0 0 5 , 3 3 5 7 O一 7 2. [ 2] 姚 勇 , 范力 勇 , 邱 敏 艳. 汽 油/ 压缩 天 然气 两用 燃料 汽 车研究 [ J ] . 现代车用动力, 2 0 0 5 4 3 7 4 0 . [ 3 ] 彭美春, 蔡妙甜, 吴晓伟, 等. 大型 L P G公交车运行工况与排放 特性 的试验研究 [ J ] . 汽车工程 , 2 0 1 1 , 3 3 1 1 9 4 2 9 4 6 . [ 4 ] 徐月云, 李晶华, 李孟良, 等. 国Ⅳ城市公交车 N O 排放特性的 试验研 究[ J ] . 汽车工程 , 2 0 1 1 , 3 3 1 1 9 4 7 - 9 5 0 . [ 5 ] j i P i n g S h i ,H a r r i s o n R M.P a r t i c l e S i z e Dis t r i b u t i o n f r o m a M o d e l T t He a v y D u t y D i e s e l E n g i n e [ J ] .T h e S c i e n c e o f t h e T o t a l E n v i ron m e n t , 1 9 9 9 2 3 5 3 0 5 3 1 7 . [ 6 ] K i t t e l s o n D B,Wa t t s W F ,J o h n s o n J P .O n r o a d a n d L a b o r a t o r y Ev a l ua t i o n o f C o mb u s t i o n Ae ros o l s -- P a r t lS u mma r y o f Di e s e l En - gi n e R e s u l t s [ J ] .A e r o s o l S c i e n c e , 2 0 0 6 3 7 9 1 3 9 3 0 . [ 7 ] Ma t t i Ma r i c q M.C h e m i c al C h a r a c t e ri z a t i o n o f P a r t i c u l a t e E mi s s i o n s f r o m D i e s e l E n g i n e s A R e v i e w[ J ] .A e ros o l S c i e n c e , 2 0 0 7 3 8 1 0 7 9 1 1 1 8 . [ 8 ] H a r r i s S t e p h e n J ,Ma t t i Ma r i c q M.S i g n a t u r e S i z e D i s t ri b u t i o n s f o r D i e s e l a n d G a s o l i n e E n g i n e E x h a u s t P a r t i c u l a t e Ma t t e r [ J ] .A e ro- s o l S c i e n c e , 2 0 0 1 3 2 7 4 9 7 6 4 . [ 9 ] Wa n g J u n f a n g ,G e Y u n s h a n ,H e C h a o, e t a1.S iz e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P a r t i c l e s E m i t t e d f r o m L i q u e fi e d N a t u r a l G a s F u e l e d E n gi n e [ J ] . J o u r n a l o f B e ij i n g I n s t i t u t e o f T e c h n o l o g y , 2 0 0 8, 1 7 4 4 1 0 - 4 1 4 . [ 1 0 ] 王军方, 葛蕴珊, 何超, 等. 汽油车和天然气汽车颗粒物排放特 性研究 [ J ] . 汽车工程 , 2 0 0 9 , 3 1 2 1 3 7 - 1 4 0 . [ 1 1 ] Wang J u n f a n g ,G e Y u n s h an,T a n J i anw e i , e t a1.P a r t i c l e s E m i s s i o n f rom G aso l i n e V e h i c l e s [ J ] .J o u r n a l o f B e i j i n g I n s t i t u te o f T e c h n o l o gy, 2 0 0 9, 1 8 1 1 1 1 5 . [ 1 2 ] R i s t o v s k i Z D , J a y a r a t n e E R , M o r a w s k a L , e t a1 .P a r t i c l e and C a r b o n Di o x i d e Emi s s i o n s f r o m P a s s e n g e r Ve h i c l e s Op e r a t i n g o n U n l e a d e d P e t rol a n d L P G F u e l 『 J ] .T h e S c i e n c e o f t h e T o t a l E n v i r o n me n t , 2 0 0 5 3 4 5 9 3 - 9 8 . [ 1 3 ] K i t t e l s o n Da v i d B .E n gin e s and N a n o p a r i t c l e s a R e v i e w[ J ] . A e ros o l S c i e n c e , 1 9 9 8 2 9 5 7 5 5 8 8 . [ 1 4 ] G B 1 8 3 5 2 . 3 _2 o o 5, 轻 型 汽 车污 染物 排 放 限值及 测 量方 法 中国 Ⅲ、 Ⅳ阶段 [ S ] . 2 0 0 5 . [ 1 5 ] Ab d u l K h a l e k I S ,K i t t e l s o n D B .R e al T i me Me a s u r e m e n t o f Vo l a t i l e a n d S o l i d E x h a u s t Pa r t i c l e s Us i n g a C a t aly t i c S t ri p p e r [ C ] . S A E P a p e r 9 5 0 2 3 6 . 『 1 6] C a d l e S H,Mu l a w a P A.P a r t i c u l a t e E mi s s i o n R a t e s f r o m I n . U s e Hi g h Emi t t i n g Ve h i c l e s Re c r u i t e d i n Or an g e Co u n t y.Ca l if o rn i a [ J ] .E n v i r o n m e n t al S c i e n c e T e c h n o l o gy, 1 9 9 7 , 3 1 1 2 3 4 0 5 3 41 2. [ 1 7 ] 宁智, 张振顺, 资新运, 等. 怠速条件下汽车排气污染物在排气 尾流中扩散特性的实验研究[ J ] . 环境科学学报, 2 0 0 5 , 2 5 9 1 1 5 1 1 1 5 5 . [ 1 8 ] K i m D o n g H e e .N u c l e a t i o n a n d C o a g u l a t io n o f P a r t i c u l a t e M a t t e r i n s i d e a T u r b u l e n t E x h a u s t P l u m e o f a D i e s e l V e h i c l e[ D ] . W e s t Vi r g i n i a Un i v e r s i t y. 2 0 0 2. [ 1 9 ] 苏丽萍. 汽车排气尾流及尾流中微粒演变规律的研究[ D ] . 北 京 北京交通大学 , 2 0 0 6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