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化石油气国内外标准的探讨.pdf
第 4 3卷第 1 i期 2 0 1 4年 1 1月 当 代 化 工 C o n t e mp o r a r y C 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V o 1 . 4 3 . N O . 11 N o v e mb e r .2 0 1 4 液化石油气国内外标准的探讨 张 涛 ,曲 虎 ,张义贵 ,赵燕辉 ,任春玲 ,刘 静 1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分公司,河北 任丘 0 6 2 5 5 2 ; 2 .中国石油华北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河北 任丘 0 6 2 5 5 2 摘 要 液化石油气是一种以丙、烷丙烯、丁烷、丁烯为主要成分的液态石油产品,根据液化石油气的 来源和用途不同,国内外液化石油气标准中对各种指标的控制也各不相同。着重对国内外液化石油气标准进行 对比分析,指出国内外标准的主要技术差异,并对我国新液化石油气标准中的相应指标进行解读说明。 关键词液化石油气;石油;标准;指标 中图分类号T E 8 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0 4 6 0 2 0 1 41 1 - 2 2 7 4 0 4 Di s c u s s i o n o n LP G S t a n d a r d s a t Ho me a n d Ab r o a d Z H A NG T a o ,QUHu ,Z HA NG Y i - g u i ,Z H A0 Y a h h u i ,R E NC h u n l i n g 2 ,L I UJ i n g 1 . Ch i n a P e t r o l e u m En g i n e e r i n g Co . ,Lt d . Hu a b e i B r a n c h , He b e i Re n q i u 0 6 2 5 5 2,Ch i n a 2 . P e t r o Ch i n a Hu a b e i Oi l fie l d Co mp a n y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e v e l o p me n t I n s t i t u t e , He b e i Re n q i u 0 6 2 5 5 2 , C h i n a A b s t r a c t L i q u e fi e d p e t r o l e u m g a s L P G i s a k i n d o f l i q u i d p e tr o l e u m p r o d u c t w i t h p r o p ane , p r o p y l e n e , b u t a n e a n d b u t e n e a s ma i n c o mp o n e n t s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d i ffe r e n t s o u r c e s an d U S e S o f LP G the d o me s t i c an d i n t e r n a ti o n a l s t a n d a r d s o f LP G h a v e p e rfo r me d d i f f e r e n t c o n tr o l o v e r v a r i o u s i n d e x e s .I n t h i s a r t i c l e ,c o mp a r a ti v e an a l y s i s o f d o me s t i c a n d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t a n d a r d s f o r L P G wa s c a r r i e d o u t , the ma i n t e c h n i c a l diffe r e n c e s b e t we e n d o me s t i c and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s t a n d a r d s we r e p o i n t e d o u t . an d the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i n d e x e s i n the n e w s t a n d a r d s o f LP G i n C h i n a we r e i n t e r p r e t e d . Ke y wo r d s L i q u e fi e d p e tro l e um g a s ; P e tr o l e um; S t a n d a r d ; I n d e x 液化石油气属清洁能源, 对改变大气环境质量, 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实现 “ 生态环境逐步好转, 可持续发展能力增强”的目 标具有不可估量的社会 效益;另外对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率, 调 整产业结构 ,培育新型产业 ,促进经济及社会可持 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促使了我国液化石油气产量 逐年增长,仍供不应求。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 快,液化石油气是能源中的较好资源, 具有巨大市 场空间。 液化石油气成分复杂,不同来源的液化石油气 中各种成分的比例也各不相同,为了更加安全、有 效的控制和使用液化石油气 ,国内外制定了一系列 液化石油气标准。 1 国外液化石油气标准状况 当前 ,国外有关液化石油气的标准有J I S K 2 2 4 0 1 9 9 1 液化石油气 、 A S T M D 1 8 3 5 2 0 0 5 液 化石油气 L P G 规格 、I S O 9 1 6 2 1 9 8 9 石油产 品燃料 F 类 液化石油规格 p 、 B S 4 2 5 0 1 9 9 7 商 品丙烷和商品丁烷规格 等。 这些标准大都将液化石油气分为民用燃料和 工业燃料,因用途不同,控制指标有差异,但主要 控制 项 目基本 相 同 。我 国液化 石油 气 标准 采用 A S T M D 1 8 3 5 2 0 0 5 液化石油气 L P G 规格 英 文版 修改制定 ,见表 1 。 该标准规定了商品丙烷、商品丁烷、商品丙丁 烷混合物和专用丙烷四种产品,可以民用、商用和 工业燃料及内燃机专用燃料。标准中对液化石油气 的组分未作详细具体规定,但对商品丙烷规定了丁 烷及以上的组分含量 ,商品丁烷和商品丙丁烷混合 物规定了戊烷及以上的组分含量。专用丙烷除规定 了丁烷及 以上组分含量外 ,还规定 了丙烯含量。 2 国内液化石油气标准状况 国内液化石油气因来源不同, 有油气田液化气 和石油炼厂液化气,故原标准有两个。 来源于油气田天然气处理装置分馏产物的液 化石油气 ,在 1 9 8 8年由石油工业部华北石油勘察 设计研究起草了 G B 9 0 5 2 . 1 8 8 油气田液化石油 气 标准,经过近 1 O年的执行,于 1 9 9 8年修订 收稿 日期 2 0 1 4 - 0 4 1 1 作者简介 张涛 1 9 7 3 一 ,男,河北任丘人,工程师,从事石油化工相关技术工作。E - m a i l q h 9 1 5 g f l 1 6 3 . c o m 。 第 4 3卷第 1 1期 张涛,等液化石油气国内外标准的探讨 2 2 7 5 蒸气压 3 7 . 8℃ / 最大 k P a p s i g 挥发性剩余物 9 5 %蒸发温度, ℃ 最高 下 最高 或丁烷和更重组分 傩 軎 l分 散 , %最大 戊烷和更重组分 体 积 , % 最大 丙烯含量 丹 蠹 , % 最大 残 留物 1 0 0 mL蒸发残留物/ m L 最大 油渍观察 相对密度 1 5 .6 / 1 5 . 6℃ 铜片腐蚀/ 级 硫含量/ I.t g g 最大 硫化氢 湿度 游离水含量 预定用途 48 3 7 0 2 .2 3 6 2 .0 O .O 5 通过 。 E 1 1 4 0 通过 无 民用 、商用和工业用燃料 1 4 3 4 2 O 8 -3 8 . 3 -3 7 2 . 5 5 . O O .O 5 通过 1 1 2 3 通过 通过 内燃机燃料 D1 2 6 7 或 D 2 5 9 8 或 D6 8 9 7 D 1 8 3 7 D21 6 3 D 2 1 6 3 D21 6 3 D 2 1 5 8 D1 6 5 7或 D 2 5 9 8 D 1 8 3 8 ’ D 2 7 8 4或 D 6 6 6 7 “ D 2 4 2 0 D 2 71 3 A相当于气体加工协会 G P A 标准 2 1 4 0中的丙烷 HD _ 5 。 B丙丁烷混合物产品的允许蒸气压不应超过 1 4 3 0 k P a 2 0 8 p s i g ,也不应超过按蒸气压和相对密度间下列关系的计算值 最大蒸气压 l 1 6 7 ~ 1 8 8 0 在 6 0。 F/ 6 0。 F时的相对密度 或 1 1 6 7 1 8 8 0 在 1 5 .6℃/ 1 5 .6 ℃时的相对密度 。 特殊混合物应该用 1 0 0。 F时蒸气压磅膜 寸 表压 表示。根据这个规定,混合物的蒸气压应该在所规定的 O 至一 1 0 p s i 范围内。 c产品蒸气压在有争议的情况下,D 1 2 6 7方法实际测定的值应优于 D 2 5 9 8的计算值或 D 6 8 9 7的测定值。 D 按 D 2 1 5 8方法所述 ,每次以 0 . 1 m L的增量将 0 . 3 m L溶剂一 残留物混合液加到滤纸上 ,2 ra i n后在阳光下检测 ,合格产品不就产生持久的油环。 E虽然没有特定要求, 但为了其他用途, 必须测定相对密度, 并报告其结果。此外, 丙丁烷混合物的相对密度是需要测定的,以便确定允许的最大 蒸气压 见脚注 。 F如果产品含有抗腐蚀剂或其他能减弱与铜片起反应的化学物质 ,本方法就不能准确测定液化石油气 中的活性物质 例如,H s ,S 。 的存在。 G本规格 中的总硫含量包括用于增加臭味的加臭剂的硫组分。 H 仅当 L P G样品的硫含量在 D 6 6 6 7 方法的检测范围内,该方法才可作为硫含量测定的可选方法。 I测定样品相对密度时 ,应该 目测样品中是否存在水分 。 蒸气压 3 7 .8℃ / k P a 不大于 组分 , % 丁烷及以上组分 不大于 戊烷及以上组分 不大于 残留物 1 0 0 m L蒸发残留物/ m L 不大于 油渍观察 密度 2 0℃或 1 5℃ , k g r ll 铜片腐蚀/ 级 不大于 总硫含量 1 0 不大于 游离水 1 4 3 0 2 . 5 O . 0 5 通过 实测 1 1 8 5 1 蒸气压也允许用 G B / T 1 2 5 7 6 方法计算 ,但在仲裁时必须用 G B /T 6 6 0 2测定。 2 密度也允许用 G B / T 1 2 5 7 6方法计算 ,但在仲裁时必须用 S H/T 0 2 2 1 测定。 GB , r 6 6 0 2 S H厂 I ’ O 2 3 O S Y 厂 I 1 7 5 0 9 S Ht r0 2 2 1 S H, r0 2 3 2 S Y , r 7 5 0 8 目测 来 源于石油炼厂生产的液化石油气 ,在 1 9 8 9 年由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起草 了 G B 1 1 1 7 4 1 9 8 9 液化石油气 标准, 于 1 9 9 7 年 修订升版为 G B 1 1 1 7 4 1 9 9 7 液化石油气 , 标准见 表 3 。 B B ~ ~ 嘶 耐 E 。 髓 一 撇 蛐 瑚 E 心 髓脱 一 一 如 删 无 一 吣 删 无 2 2 7 6 当 代 化 工 2 0 1 4年 1 1月 3 新标准修订要点 旧标准两个只有产品来源不同,但用途都是民 用和工业燃料 ,而所参照的国外标准均是 A S T M D 1 8 3 5 液化石油气 L P G 规格 。根据国标委下达 的 2 0 0 6 0 1 6 8 一 Q 一 5 1 3标准计划 ,进行清理整顿 ,要 求对 G B 1 1 1 7 4 1 9 9 7 液化石油气 和 G B 9 0 5 2 1 9 9 8 油气田液化石油气两个标准整合修订。由中国 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中国 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九江分公 司、中国石油集团 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分公司于 2 0 0 8年起草 新标准。 他们经深入调查研究 , 认真总结实践经验 。 参考有关国际标准 ,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 , 进行了多次讨论和协调, 最后经审查定稿, 于 2 0 1 1 年 1 2月 3 0日发布 ,2 0 1 2年 7月 1日实施嘲 。液化 石油气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见表 4 。 表 3 GB 1 1 1 7 4 1 9 9 7液化石油气技术要求 T a b l e 3 LP G t e c h n i c a l r e q u i r e me n t s 项 目 质量指标 试验方法 密度 1 5 / k g m 。 报告 S H / T0 2 2 1 蒸气压 3 7 . 8℃ / k P a 不大于 1 3 8 0 G B , I 6 6 0 2 C 5 及 C s 以上组分含量 升 数 , % 不大于 3 . 0 S H / T 0 2 3 0 残留物 S Y / T 7 5 0 9 蒸发残留物/ m L / l O 0 m E 不大于 0 . o 5 油渍观察 通过 铜片腐蚀, 级 不大于 1 S H / T 0 2 3 2 总硫含量/ mg m 不大于 3 4 3 S H / T0 2 2 2 游离水 无 目测 1 密度也可用 G B / T 1 2 5 7 6方法计算 ,但仲裁按 S H / T 0 2 2 1 测定。 2蒸气压也可用 G B / T 1 2 5 7 6 方法计算 ,但仲裁按 G B /T 6 6 0 2 测定。 3 按 S Y /T 7 5 0 9方法所述,每次以 O . 1 mL的增量将 O . 3 m L溶剂残留物混合物滴到滤纸上,2 rai n 后在 日光下观察 ,无持久不退的油环为通过。 4 在测定密度的同时用 目测法测定试样是否存在游离水。 密度 1 5 o C / k g m 蒸气压 3 7 .8 o C / k P a 不大于 1 4 3 0 组分 b C 3 烃类组分 【 ,% 不小于 C 及 C 以上烃类组分 巷 {分 散 , %不大于 C 3 c 烃类组分 分 散 , % 不小于 C 5 及 C 以上烃类组分 t ,%不大于 残留物 蒸发残留物/ mL / l O 0 m L 不大于 油渍观察 铜片腐蚀 4 0℃, 1 h / 级 不大于 总硫含量/ m g m 不大于 硫化氢 需满足下列要求之一 乙酸铅 法 层析法, m g m 。 不大于 游离水 9 5 2 . 5 报告 l 3 8 0 9 5 3 .O 0 . 0 5 通过 1 3 4 3 无 1 0 无 9 5 2 .0 S H/ T 0 2 3 0 S Y仃1 7 5 0 9 S H/ T 0 2 3 2 S H厂 r0 2 2 2 S H厂 r0 l 2 5 S H厂 r0 2 3 1 目测 a 密度也可用 G B / T 1 2 5 7 6 方法计算,有争议时以 S H / T 0 2 2 1 为仲裁方法。 b液化石油气 中不允许人为加入除加臭剂以外的非烃类化合物。 c 按 S Y ,t l “ 7 5 0 9方法所述 ,每次以 O . 1 m L的增量将 0 . 3 m L溶剂残留物混合物滴到滤纸上 ,2ra i n后在 日光下观察 ,无持久不退的油环为通过。 d有争议时 ,采用 S H ff 0 2 2 1 的仪器及试验条件目测是否存在游离水。 新标准与 A S T M D 1 8 3 5 2 0 0 5标准的主要技术 差异如下 1 新标准产品主要适用于工业和民用燃料 , 不作为特定要求的内燃机燃料 , 故取消 “ 专用丙烷 ” 品种 。 2由于炼厂液化石油气组分 中含有烯烃组 分 ,故本标准 中的 “ 丁烷以上组分 ”和 “ 戊烷及 以 上组分”分别改为 “ c 及 c 以上组分”和 “ c s 及 C 以上组分” ,并将 “ 商品丙丁烷混合物”的 “ c s 及 c 以上组分”指标 由 “ 不大于 2 . 0 % 体积系数 ” 改为 “ 不大于 3 .0 % 体积系数 ” 。 3 示准适用于我 国炼厂和油气 田生产的液化 第 4 3卷第 l 1期 张 涛,等液化石油气 国内外标准的探讨 7, 2 7 7 石油气, 为了与市场上掺混气区别, 对 “ 商品丙烷” , 保储装液化石油气瓶安全,我国 “ 气瓶安全监察规 增加 “ c 烃类组分”指标 “ 不小于 9 5 %” ;对 “ 商 程”中将气瓶的工作压力定为 1 .6 M P a 。为安全可 品丁烷”和 “ 商品丙丁烷混合物” ,增加 “ c 。 c 烃 靠,本标准对三品种的液化石油气蒸气压上限规定 类组分”指标 “ 不小于 9 5 %” 。 为 商品丙烷不大于 1 4 3 0 k P a ; 商品丁烷不大于 4 8 5 4 为了保证在最高使用温度下容器内液化石 k P a ;商品丙丁烷混合物不大于 l 3 8 0 k P a 。这样就 油气的压力小于容器的工作压力,“ 丙丁烷混合物” 保证了液化石油气即使在最高使用温度下的容器内 的 “ 蒸气压”指标改为 “ 不大于 l 3 8 0 k P a ” 。 液化气压力小于容器工作压力。 5 为适应国际单位 , 将 “ 总硫含量”的单位 4组分 由 “ p p m ”改为 “ m g / m ” ,并结合国内生产实际, 众所周知,液化石油气的主要组分为 c , 和 c , 将 “ 总硫含量”指标定为 “ 不大于 3 4 3 mg / m ’ 更加 组分在 9 5 %蒸发温度下进行挥发。如液化油气了中 严格 。 存在过多 的 C 重组分 ,就可能在环境温度低时造 6 国内企业生产液化石油气都严格控制游离 水,故本标准的 “ 商品丙烷”也提出无游离水的要 求 ,取消 “ 湿度”指标。 4 标准指标说明 1 产品分类 我国地域辽阔,从北纬 2 0 度至北纬 5 O 度,在 同一时间不 同地域的气温相差极大 , 如 1 2月份的海 南与黑龙江的气温可相差 4 5℃以上,因此对液化 石油气的挥发性就有不同要求来适应气温,故标准 中给出三个 品种分类 1 商品丙烷 主要由丙烷和少量丙烯组成的烃的混合物,是 高挥发性时使用产品 ,适用于我 国东北寒冷地 区。 2商品丁烷 主要由丁烷和丁烯组成的烃 的混合物 ,是低挥 发性时的使用产品,适用于我国南部炎热地区。 3 商品丙丁烷混合物 主要 由丙烷 、丙烯 、丁烷 、丁烯及少量乙烷/ 乙烯和戊烷/ 4烯异构体组成的烃的混合物, 中等挥 发性的使用产品 ,适用于我 国大部分地 区。 2密度 密度在液化石油气的贮存、运输时作为重要的 计算基础数据 ,它与挥发度和蒸气压紧密联系。在 新 旧标准中都未规定具体数值 、以实测报告为准 , 也可以用 G B /T 1 2 5 7 6方法计算,只有当争议时以 S H / T 0 2 2 1 为仲裁方法 。 3蒸气压 蒸气压是液化石油气在容器中气液平衡状态时 所产生的压力。它是衡量液化气挥发性指标之一 , 对安全放置、设计贮存容器、运输及使用它都有着 重要意义。 经过实际调查 ,我 国生产的液化石油气产品中 蒸气压最高为 l 3 6 0 k P a ,最低为 3 4 1 k P a ,为了确 成挥发不彻底 ,液化气罐中留下较多残液 ;相反 , 液化石油气中存在过多 c 轻组分,在环境温度高 时造成挥发过快,引发液化气罐中蒸气压升高出现 安全隐患 。因此 ,新旧标准 中对液化石油气 中的组 分含量都加以严格控制 。 新标准采用 A S T M D 1 8 3 5 2 0 0 5中的组分 含量 指标来控制液化气挥发性。 结合国内炼厂生产液化石油气中组分含有烷烃 和烯烃的实际情况 ,新标准将 A S T M D 1 8 3 5 2 0 0 5 中规定的 “ 丁烷及以上组分”和 “ 戊烷及以上组分” 分别改为 “ c 及 c 以上组分”和 “ c 及 c s 以上组 分”含量。这些指标无论油气田和炼厂生产的液化 石油气均能达到。 5残 留物 液化石油气中含有微量 的高沸点难挥发性 的残 留物质 ,它的含量用来度量产品中比液化石油气挥 发性低的可溶解烃类物质的存在量。在液化气使用 中,有些用户是先将液化气汽化后直接使用气相 , 如工业用户和城镇小 区燃气 ,如液化气 中有过量残 留物 ,就可能出现沉淀或堵塞调节设备 ,因而控制 液化石油气 中残 留物含量是必不可少的。 新 标 准 与原 标 准 G B 】 1 1 7 4 1 9 9 7 和 G B 9 0 5 2 . 1 1 9 9 8对液化石油气蒸发残留物 的指标完全 一 致 ,为不大于 0 . 0 5 m L/ 1 0 0 mL ,油渍观察试验为 “ 通过 ” 。 6铜片腐蚀 铜片腐蚀是检验液化石油气中的硫化物和硫化 氢等物质对金属的腐蚀程度,为了确保与液化石油 气接触的各类设备以及与铜及铜合金的金属不因腐 蚀发生事故 ,因此液化石油气中需控制铜片腐蚀 。 新 标 准 与 原 标 准 G B 1 1 1 7 4 1 9 9 7 和 G B 9 0 5 2 . 1 1 9 9 8 对铜片腐蚀的指标一致,为在 4 0℃, 1 h的条件下 ,铜片腐蚀为不大于 1 级。 7 总硫含量 化 工 2 0 1 4年 l 1月 生产液化石油气的天然气和原油大都含有硫化 氢、硫醇、硫醚、二硫化物、硫化羰、二硫化碳等 硫化物;另外为了确保安全使用液化气,人为加入 具有明显臭味的含硫化合物配制的加臭剂 ,当这些 硫化物燃料后 以二氧化硫排放形成酸雨 ,二氧化硫 本身也是有毒物质,污染环境 ;另外这些硫化物的 燃料产物对设备具有腐蚀性。为此,我们在标准中 对总硫含量应加以严格限制。 旧标准 G B 1 1 1 7 4 1 9 9 7液化石油气 中总硫含量 不大于 3 4 3 mg / m ;而 G B 9 0 5 2 . 1 1 9 9 8油气 田液化 石油气中总硫含量与商品丙烷不大于 1 8 5 X 1 0 ; 商 品丁烷不大于 1 4 0 1 0 ; 商品丙、 丁烷混合物不大 于 1 4 0 X 1 0 。鉴于 1 O 不为法定计量单位, 而我国 液化石油气产量以炼厂为主,故新标准采用总硫含 量不大于 3 4 3 mg / m 。 8 硫化氢 硫化氢气体对人体有严重危害,职业性接触毒 物危害程度分为为 I I 级 高度危害 ,必须在产品 中加 以控制。另外 ,硫化氢在有水存在的情况下 , 容易造成储存容器的金属硫化物应力开裂和应力腐 蚀开裂,发生事故,因此,从人体和储存安全上, 都得控制硫化氢在液化石油气中的指标,新标准规 定硫化氢满足乙酸铅法为无 ;层析法为不大于 1 0 mg / m3 。 国内液化石油气硫化氢含量检测方法不统一 , 本标准采用 S H / T 0 1 2 5乙酸铅法检测或 S H / T 0 2 3 1 层析法检测 ,如有争议 ,以 S H / T 0 1 2 5乙酸铅法为 仲裁检验方法 。 9 游离水 水在液化石油气中属非燃烧组分, 不希望存在; 如果液化石油气中有游离水会对储存设备产生腐 蚀 ,尤其是在硫化氢共存 ,引起容器的金属硫化物 应力开裂和应力腐蚀开裂,造成危险事故。另外, 有水容易在储存器底部和出口处可能发生冻结 ,形 成水堵,一般在液化石油气储罐底部都安装排水设 施解决气中游离水问题。 原标准中只有 “ 商品丙烷”对水不控制,而其 它组分都控制游离水为无 ,新标准全都控制游离水 指标 目测为无 ,而实际生产中各企业均能满足新指 标要求。 G B 1 1 1 7 4 2 0 1 1 液化石油气标准于 2 0 1 2 年 7 月 1日已正式实施 , 新标准采用了 A S T M D 1 8 3 5 2 0 0 5 液化石油气规范 , 结合我国液化石油气生产、 使 用实际重新起草 ,新标准整合修订 了旧标准,不仅 适用炼厂生产的液化石油气,也适用油气田生产的 液化石油气 , 新标准与旧标准无论技术要求 、 检验、 产品标志、包装 、运输 、贮存 、 验收等指标更具体 , 可操作性强,方便了生产和使用。 参考文献 [ 1 ] J I S K 2 2 4 0 1 9 9 1 , L iq u e fi e d p e t r o l e u m g a s e s [ s 】 . [ 2 ]A S T MD 1 8 3 5 2 0 0 5 , S p e c i fi c a t i o nf o r L i q u e fi e d P e t r o l e u m L PG a s e s 【 S 】 . [ 3 ] I S O 9 1 6 2 1 9 8 9 , 石油产品燃料 F 类 液化石油规格i s ] . [ 4] B S 4 2 5 0 1 9 9 7 商品丙烷和商品丁烷规格 [ s ] . [ 5 ] GB 9 0 5 2 . 1 1 9 9 8 油气田液化石油气 f s 】 . [ 6 ] GB 1 1 1 7 4 2 0 1 1 液化石油气f s 1 . 上接 第 2 2 7 3页 5 结 论 1 高酸原油蒸馏加工过程中的主要腐蚀部 位集中于常、减压顶低温系统以及炉管、塔壁、 塔 内件 、高温侧线系统等 2 2 0 以上的设备和管线 。 其中, 塔顶低温系统的腐蚀属于低温 H C 1 一 H z S H z O 腐蚀 ,而常 、减压炉炉管及常、减压塔塔壁 、内件 及侧线系统的腐蚀属于高温环烷酸腐蚀。 2 高温部位的环烷酸腐蚀主要依靠材质升 级控制。南蒸馏装置通过将高温、高流速部位的主 要设备、管线更换为耐环烷酸腐蚀的 3 1 6 L材质或 是内衬 3 1 6 L复合板,取得了很好的应用效果,高 温环烷酸腐蚀得到很大程度上的控制。 3 控制塔顶低温系统腐蚀的主要手段是工 艺防腐。南蒸馏装置通过严控电脱盐操作,优化塔 顶注剂的筛选, 使塔顶低温系统腐蚀得到了较好控 制,目前常、减压塔顶冷凝水铁离子含量监测结果 均稳定在 3 mg / L以下。 4 通过系统建立腐蚀监 、检测系统 ,能够 准确掌握装置主要设备 、管线的腐蚀情况 ,及时发 现和解决腐蚀问题,实现预知性维修, 为装置长周 期安全稳定运行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 1 ]吴莉莉 ,顾海成.常减压装置高酸原油的腐蚀和防治f J ] .江苏化 工,2 0 0 7 ,3 5 3 5 5 5 7 . [ 2 ] 裴力君 , 邱柏.加工环烷基原油常减压蒸馏装置的高温腐蚀【 J 1 _石 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2 0 0 5 ,2 2 3 3 8 4 0 . [ 3] 刘 良,缪磊 ,汉继程.加工高酸原油的防腐蚀技术综述[J 】 .腐蚀 与防护 ,2 0 1 1 ,3 2 7 5 3 8 5 4 2 . [ 4] 刘艳峰 ,徐剑, 等.常压塔顶低温系统缓蚀剂的筛选及应用唧.石 油化工腐蚀与防护 ,2 0 1 1 ,2 8 2 1 1 - 1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