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页1井钻井技术难点及对策.pdf
第 3 9卷 第 3期 2 O l 1年 5月 石 油 钻 探 技 术 PE TROI EUM DRI I I I NG TECHNI QUES Vo 1 . 39 NO .3 M ay。 201 l 页岩气 钻 井完 井技术 专题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0 8 9 0 . 2 0 1 1 . 0 3 . 0 0 7 宣页 1井钻井技术难点及对策 沈建 中 中国石化华东石油局 工程技术设计研究 院, 江苏 南京2 1 0 0 3 1 摘 要 宣页 l井是一 口页岩 气探 井 , 该 井 完钻 井深 2 8 4 8 m, 主要 钻遇 奥 陶 系、 寒 武 系等 中古生界 地层 , 地 层 岩性致 密 , 可钻 性差 , 地层倾 角大 , 钻进 中遇 到许 多 困难 。为 此 , 采取 了井身结 构优 化 、 优化 钻 井液性 能 、 钻 头 优 选 、 优 化取心技 术及 防斜技 术措施 、 应 用水 力脉 冲射 流和 复合 钻进技 术等针对性措 施 , 保 证 了该 井的顺利 完钻 , 并大大提 高 了机械 钻速 。简单介 绍 了宣页 1井的概况 , 指 出 了该 井的钻井技 术难 点, 详 细介绍 了所采取 的主要技 术措 施 。 关键词 页岩气 井 身结构 钻井液 机械钻速 宣页 1井 中图分类 号 T E 2 4 2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0 8 9 0 2 0 1 1 0 3 0 0 4 1 0 5 Dr i l l i n g Te c h ni c a l Di f f i c u l t i e s a nd Co u nt e r me a s u r e s i n W e l l Xu a ny e 1 S h e n J i a n z h o n g En gi n e e r i n g De s i g n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Ea s t Ch i n a Pe t r o l e u m Bu r e a u, S i n o p e c , Na n j i n g, J i a n g s u, 21 0 0 31, Chi n a Ab s t r a c t W e l l Xu a n y e 1 , a n e x p l o r a t o r y s h a l e g a s we l l wi t h c o mp l e t i o n d e p t h o f 2 8 4 8 m, p e n e t r a t e d M e s o z oi c a nd Pa l e o z oi c s t r a t um o f Or do v i c i a n a nd Ca mbr i a n s y s t e m.A l o t o f dr i l l i n g d i f f i c u l t i e s we r e e n c ou nt e r e d d ue t o t i ght f o r m a t i on, po o r d r i l l a bi l i t y a nd l a r g e f or ma t i o n d i p .M a ny me a s ur e s we r e u s e d t o e n s ur e s mo ot h d r i l l i n g. Dr i l l bi t o pt i m i z a t i on a n d f a s t d r i l l i n g t e c hn ol o gy o bt a i ne d go o d r e s ul t s i n i mpr o v i ng r a t e o f pe ne t r a t i o n. A b r i e f i n t r o du c t i on o f W e l l Xu a ny e l a nd t h e d r i l l i n g d i f f i c u l t i e s we r e i n t r o du c e d . The d r i l l i ng t e c h ni c a l me a s ur e s we r e de t a i l e d, i n c l u di n g we l l s t r u c t ur e op t i mi z a t i o n, d r i l l i n g f l ui d o p t i m i z a t i o n, b i t s e l e c t i o n, c o r i n g, d e v i a t i o n c o n t r o l , h y d r a u l i c p u l s e d c a v i t a t i o n s j e t a s s i s t a n t d r i l l i n g a n d c o mb i n a t i o n d r i l l i ng . The a p pl i c a t i o n a n a l ys i s i n di c a t e d t ha t t he s e m e a s ur e s c a n s ol v e t he pr o bl e m e nc ou nt e r e d i n dr i l l i ng a n d r e s u l t s a r e g oo d . Ke y wo r d ss h a l e ga s ; c a s i n g pr o gr a m ; dr i l l i n g f l ui d; pe ne t r a t i o n r a t e; W e l l Xu a ny e 1 页岩气是以吸附、 游离等多种相态聚集的天然 气 , 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天然气资源 , 大部分可产气 的页岩分布范围广 、 厚度大, 且普遍含有页岩气 J 。 页岩 气具 有储 量 大 、 生 产 周 期 长 等特 点 。我 国南 方 广大地区发育多套具有广阔勘探前景的中古生界页 岩 , 页岩 厚 度大 、 分 布 广 、 埋 深 适 中、 有 机 质丰 度 高[ 2 ] 。中国石化以中国南方为主要勘探开发对象 , 其他大盆地为接替领域 , 首选 了宣城及黔西 2个 目 标 区开展 页岩 气先 期勘 探工 作 。其 中 , 宣城一 桐庐 区 块位于下扬子盆地 南京 凹陷南部 , 该区块勘探程度 较低 , 早 寒武 系净 页岩 厚度 1 0 0 2 0 0 m, 埋 深 4 5 0 ~ 3 0 0 0 m。为 了掌 握 宣 城 区块 页 岩 层 段 的 岩 性 、 岩 相 发育 情 况 及变 化 规 律 , 探 索 下 寒 武 系 、 奥 陶 系泥 收稿 日期 2 0 l 1 0 3 - 1 5 ; 改回 日期 2 O 1 1 一 O 3 3 0 。 作者简介 沈建 中 1 9 7 5 一 , 江苏扬中人 , 1 9 9 5年毕业 于长春 地 质学校钻探工程专 业 , 2 0 0 4年毕 业 于石 油 大学 华 东 石 油工程 专 业 , 工程师 , 主要从事钻井工艺技 术研 究和相 关技术 管理工作。 联系方式 0 2 5 5 8 8 5 6 2 2 4 , s j z 一7 5 s i n a . c o r n。 石 油 钻 探 技 术 页岩含气性情况 , 评价 页岩气 资源潜力 , 2 0 1 0年 , 中国石化在该区块部署了第一口页岩气探井 3 主要技术措 施 宣 页 1井 。 3 . 1优 化 井身结 构 1 宣页 1井概况 宣页 1井为南方海相第一 口页岩气直探井 , 设 计井深 2 5 7 0 . 0 0 m, 钻遇地层及岩性为 第 四系, 主 要为土黄色黏土层 ; 奥 陶系上统于潜组 、 黄泥 岗组 , 奥陶系中统砚 瓦山组、 胡 乐组、 牛上组 及下统 宁国 组 、 印渚 埠组 , 主要 为灰 色 菱 铁 矿 质 泥岩 、 灰 色 泥 晶 泥质 灰岩 、 深 灰色 假 角 砾 状 泥 岩 、 黑 色 纹层 状 泥 岩 , 以灰岩、 含灰质泥岩为主 ; 寒武系上统西 阳山组 、 华 严寺组 , 中统杨柳 岗组 、 大陈岭组 , 下统荷塘组及震 旦系上统西尖 山组, 主要 为黑色泥岩 、 泥质微 晶灰 岩 、 页岩等。荷塘组是该井的主要 目的层 , 岩性为黑 色 泥岩 、 泥灰 岩 与含硅 质泥 岩互 层 。 宣页 1井 一开设 计采 用 4 4 4 . 5 mm 钻 头钻 穿 第 四 系 , 钻 至 井 深 1 2 0 . 0 0 m, 实 钻 至 井 深 1 2 4 . 5 0 m, 下人表 层套 管 ; 二 开设 计采用 3 1 1 . 1 mm钻头钻至井深 2 0 4 0 . 0 0 m 杨柳 岗组底界 , 实 钻 至 井 深 1 3 6 5 . 4 0 m 西 阳 山 组 , 下 入 2 4 4 . 5 mm 技 术 套 管 , 三 开 设 计 采 用 2 1 5 . 9 mm 钻 头 钻 穿 荷 塘 组底 部 , 实 际完 钻 井 深 2 8 4 8 . 0 0 r n , 裸 眼 完 井 , 全 井平 均 机 械 钻速 1 . 7 7 m/ h , 实 现 了井 下 安 全 无事 故 。 2 钻井技 术难点 分析研究可知, 宣页 1井主要存在 以下钻井技 术难 点[ 3 ] 1 钻 遇 中古 生 界 地 层 , 岩 性 多 以泥 岩 、 硅 质 泥 岩为主。尤其是寒武 系以深地层 , 莫 氏硬度级别达 5 ~7 , 岩 石研 磨性 强 , 可钻性 差 。 2 地 层 倾 角 大 , 奥 陶系 、 寒 武 系地 层 一 般 倾 角 为 4 0 。 ~5 O 。 , 其 中荷 塘组 取 出岩 心 的地 层 视倾 角 最 大 , 为 6 5 。 , 钻进过程中井斜难以控制 。 3 宣城区块下部杨柳 岗组、 荷塘组地层页岩发 育 , 页岩层厚度超过 2 0 0 m, 页岩地层易水敏产生剥 蚀掉块 , 且裂缝发育 , 钻井 中易 出现井眼垮塌等复杂 情 况 。 4 该井 为 区域 内第 一 口页 岩气 探井 , 取心 工 作 量大 , 在印渚埠组、 杨柳岗组和荷塘组等下部岩性致 密 地层设 计 取心 2 O回次 , 取心 进尺 1 2 0 m。 宣页 1井 的 井 身 结 构 设 计 思 路 为 一 开 采 用 4 4 4 . 5 mm 钻 头钻 穿 第 四 系 至 牛 上 组 , 下 3 3 9 . 7 mm 表 层套 管封 固第 四系 砾 石 层 、 流 沙 层 及 胡 乐 组 深灰色假角砾状泥岩 ; 二开采用 3 1 1 . 1 mm钻头钻 至杨柳岗组底界 , 下 声 2 4 4 . 5 mm技术套管封固上部 印渚埠组 、 西阳山组、 华 严寺组和杨柳 岗组漏失地 层 ; 三开 采 用 2 1 5 . 9 mm 钻 头 钻 穿 荷 塘 组 地 层 完 钻 , 裸眼 完井 。 在二开施工过程中, 钻进速度慢 、 效率低 , 平均 机械 钻速 仅 为 1 . 8 9 m/ h 。分析 实钻 资料 可 知 , 二开 钻遇的主要地层印渚埠组 、 西 阳山组上部地 层较 为 稳定, 未 出现预测的严重漏失 , 在进一步论证和优化 的基础 上 , 决 定将 技 术 套 管下 深 上 提 至 西 阳山 组井 深 1 3 6 5 . 0 0 m 处 , 减 少大 井 眼钻进 井 段 6 7 5 . 0 0 1 2 1 , 该 井段 平 均 机 械 钻 速 2 . 3 5 m/ h , 钻 进 速 度 提 高 了 2 4 . 3 , 节 省套管 费 用 2 2 . 8万 元 , 同时 也 缩 短 了 下 套管时间 , 降低 了固井成本 ] 。实钻井身结构如图 1所示 。 地层名称 深度/ m 钻头直 井身结构 套管直 套管下 径/ ram 径/ m m 深/ m 表 层 O _ _ 339 7 120 00 第 四 系 lO.00 444.5 于 潜 组 黄 泥 岗 组 砚 瓦山组 缺 失 胡乐组 牛上组 宁 国组 2 1 2 0 0 3 1 l 1 2 4 4 5 l 3 6 5 0 0 印渚埠组 1 0 3 8 O 0 西阳山组 l 3 2 8 O O 华严寺组 1 3 2 3 0 0 杨柳岗组 2 0 7 5 O O 2 l 5 9 裸眼 大陈岭组 2 3 7 9 .0 0 完钻 荷塘组 2 8 4 8 8 O 图 1 宣 页 1井 实 际 井 身 结 构 Fi g .1 W e l l Xu an y e 1 s t r uc t ur e 3 . 2钻井 液技 术 3 . 2 . 1 钻 井液 体 系 结合宣城地 区的地层特点 , 有针对性地优选出 了不 同井 段 的钻井 液 体 系 第 四系为砂砾 岩 沉积 层 , 地 表露 头破 碎带 较 多 , 易 漏失 、 易垮 塌 , 应做 好大 井眼 的携 岩和 井壁稳 定 工 第 3 9卷第 3期 沈建 中. 宣页 1井钻井技 术难点及对策 作 , 选用预水化膨 润土钻井液。其配方为生产水 5 . 0 ~ 6 . 0 钠 膨 润土 0 . 1 % Na 2 C O 。 0 . 1 % C MC, 密 度为 1 . 0 6 ~1 . 1 2 k g / L, 黏度 为 5 0 S 。 奥陶系中统牛上组 , 下统宁国组、 印渚埠组 , 寒武 系上统西阳山组、 华严寺组 , 中统杨柳岗组地层主要 以深灰色泥 岩为 主 , 易吸 水膨 胀 , 需 注意 防塌 、 防漏 , 为此优选了正 电胶聚合物钻井液。其基本配方为生 产水 4 . O %~5 . o N膨润 土 0 . 3 ~O . 4 MMH 0 . 1 KHP AM0 . 5 ~O . 8 NH HP AN0 . 1 %~ 0 . 3 %MV C MC, 密度为 1 . 1 O %~1 . 1 5 k g / L, 黏度 为 4 5 S 。 寒武 系中统宁 国组 、 大陈岭组 、 荷塘组地层 黑 色泥页 岩发 育 , 易 吸水 膨 胀 而产 生 剥 落掉 块 、 垮 塌 , 需 注意 防垮塌 , 必须提高钻井液 的抑制防塌能 力 , 故选用正电胶聚合物防塌钻井液 。其配方为生 产水 4 . 0 膨 润土 0 . 3 ~0 . 4 MMH0 . 1 KHP AM 0 . 5 ~ 0 . 8 NH HPAN 0 . 1 ~ 0 . 3 9 / 6 MV CMC2 . 0 OS AMK2 . 0 L F - TEX 一 1 , 密度 为 1 . O 9 ~ 1 . 1 2 k g / L, 黏 度为 5 0 s 。 3 . 2 . 2 维 护 处 理 措 施 1 上部井段钻进过 程 中, 将 KHP AM 配制成 0 . 5 %~O . 6 %的胶液 , MMH配制成 1 . 0 ~1 . 5 的胶液, 然后以细水长流的方式交替补充 , 以提高钻 井液的抑制 能力 和包被 能力 ; NH HP AN 配制 成 0 . 5 %~1 . 0 %的溶液控制黏切 。 2 保持 钻井液流变性 能的稳定 , 避免大 幅度 波 动 。 3 充分利用 四级固控清除钻屑 , 保持较低的密 度 和含砂 量 。 4 在下部井段钻井过程中, 定期补充 L F _ T E X l 和 OS AMK, 以改 善泥 饼质 量 , 增 强钻 井液 的 防塌 能 力 。并根据实钻情况调整钻井液密度 , 将密度控 制 在 1 . 0 9 k g / L左右[ 。 宣 页 1 井 钻 井 过程 中未 出 现井 下 复 杂情 况 , 全 井段平均井径扩大率仅为 2 . 6 , 满足 了井身质量 要 求 。 3 . 3钻 头优 选 主要根据地层的可钻性优选钻头 , 为此设计前 采用邻井岩心进行 了岩石硬度、 塑性及微型牙轮钻 头 、 P D C钻头模式下的岩石可钻性分析试验 。试验 结果表明, 岩心塑脆级别都为 2 , 属于低塑脆性, 可 钻性级值 为 6 . 3 ~7 . 7 , 均属 于可钻性 级值较 高 的 地 层 。 针对 宣 城地 区地 层 的岩 性 特 点 , 在地 层 可 钻性 试验和分析总结 的基础上 , 利用最优化理论建立 了 综合考虑地层 因素、 钻头性能指标 、 钻头使用状况和 井 身结 构特 征 的钻 头优 选 模 型 , 对 主要 地层 适 用 钻 头类型进行了优选_ 8 ] 。 二开 声 3 1 1 . 1 mm井 眼段推荐采用 F MH3 6 5 3 z Z P D C钻头。三开 声 2 1 5 . 9 mm井眼段西阳山组至荷塘 组地层上部采用 F X 6 5 R P D C钻头, 荷塘组地层下部 采用 H J T 7 3 7 G钻头。宣页 1井上部井段 P D C钻头 总进 尺 1 7 7 7 . 8 3 r r l , 平均机 械钻 速为 2 . 4 6 m/ h , 与牙 轮钻 头平均 机械 钻速 1 . 1 8 m/ h相 比, 机 械 钻速 提高 了 1 0 8 。进入 荷塘组地 层下 部后 , 由于地 层硅 质含 量增加 , 地层可钻性最高达到 1 O 级以上, P D C钻头已 不适应该地层, 选用 HJ T7 3 7 G牙轮钻头钻进 , 钻头磨 损较小 ; 该型号钻头总进尺为 1 5 4 . 8 7 I n , 平均机械钻 速为 1 . 3 6 m/ h , 能够满足下部井段的钻进需要。 3 . 4取心 技术 宣 页 1井 是一 口页 岩气 参 数 井 , 设 计 地质 取 心 1 2 0 m, 实 际 共取 心 2 4回次 , 取 心 1 7 9 。 8 0 m, 回 次 多, 取心工作量大 。由于 目的层段 主要 以硬泥岩、 灰岩、 含硅质泥岩为主, 部分井段含黄铁矿 , 岩心较 硬 , 研 磨 性较 强 , 致 密 。 因此 , 配 以合 适 的取心 工 具 和钻井参数 , 以及严密的取心工艺措施是提高岩心 收获率的关键 ] 。为 了确保取心收获率 , 保障取心 作业时井下安全 , 结合取心工具的性能参数及特点, 进行 了多种取心工具组合的尝试。结果表明, 川 8 - 4 自锁 式取 心工 具 配 合 GC 3 1 5取 心 钻 头 能 够 适 应 页 岩地层的特点 , 满足取心要求 。同时采用大钻压、 低 转速 、 大排 量 的钻 井 参 数 , 钻 压 控 制 在 6 0 ~ 8 O k N, 转 速 6 0 r / mi n , 泵压 3 ~4 MP a , 排量 2 2 L / s , 目的层 段致 密页 岩 的取心 机械 效率 达 2 9 3 , 取 心率 为 1 0 0 。 3 . 5 防斜 技 术 地层倾 角 大是宣 页 1井钻 井施 工 的主要难 点 之 一 ,该井钻进过程中, 试验应用 了多项防斜钻井工艺 技术 , 主要有塔式钻具 、 偏心钻具 、 垂直钻井等防斜 技 术 。 3 . 5 . 1 塔 式 钻具 防斜技 术 钻具组合 声 3 1 1 . 1 i r l m钻头 2 0 3 . 2/ r i m钻铤 5 2 . 0 0 r n 1 7 7 . 8 mi l l 钻 铤 1 7 . O 0 m声 1 6 5 . 1 石 油 钻 探 技 术 1T i m无磁钻铤 9 . 0 0 m声 1 2 7 . 0 l -ri m 钻杆 ; 钻进参 数 钻压 6 ~8 k N, 转速 5 0 r / rai n ; 应用井 段 1 2 4 . 5 0 ~ 2 1 0 . 2 7 m, 钻 进 地 层 为 宁 国 组 、 印 渚 埠 组 ; 使 用 效 果 最 大井斜 角 3 . 0 6 。 , 平均 机械 钻 速 2 . 0 5 m/ h 。 应用效果表 明, 塔式钻具防斜技术虽不能保证 一 个较小角度的井斜 角, 但也不 致使井斜 角过大。 宣页 1 井地层倾角较大 , 易斜井段较长 , 单纯使用塔 式钻具组合并不能很好地控制井斜u 。 。。 ; 需 同时配合 小钻 压 吊打 防斜 , 钻 井 速度慢 。 3 . 5 . 2 偏心 钻具 防斜 技术 钻 具组 合 3 1 1 . 1 mm 钻 头 2 2 8 . 6 mm 偏 心 接 头 0 . 6 0 m 2 2 8 . 6 mm 钻 铤 1 8 . 0 0 m j 5 2 0 3 . 2 mm 钻 铤 3 5 . O 0 i3 2 9 5 1 7 7 . 8 F i l m 钻 铤 1 7 . 0 0 m4 - 9 I 1 6 5 . 1 mm 无磁 钻铤 9 . 0 0 m乒 1 6 5 . 1 1 T i m 钻铤 4 4 . 0 0 m4 - 声 1 2 7 . 0 r l l m 钻 杆 ; 钻进 参 数 钻压 4 0 k N, 转速 8 0 r / rai n ; 应用 井段为 2 1 0 . 2 7 ~ 4 7 9 . 6 7 I T I , 钻进地层为印渚埠组 ; 使用效果 最大井 斜 角 3 . 7 。 , 平均机 械 钻速 3 . 4 7 m/ h 。 应 用 效 果表 明 , 偏 心 钻 具 防斜 技 术 用 于 印渚 埠 组地层 , 防斜效果一般 , 主要是 由于地层岩性致密 , 研 磨性 强 , 偏心 接 头转 动 所 形 成 的钻 头 离 心力 无 法 有效克服岩石的抗研磨能力 , 从而导致防斜降斜效 果 不 明显 。 3 . 5 . 3 垂 直钻 井防斜 技 术 垂 直钻 井 系统采 用 动态推 靠方 式实 现钻 进过程 中的 主动 防斜 、 纠斜 。宣 页 1井 试 验 应 用 了捷联 式 自动垂 直钻 井 系统 , 该 系 统 主要 由基 于旋 转 基 座 的 测量短节和防斜纠斜执行机构等组成口 , 应用井段 为 8 0 5 . 6 0 ~1 0 1 7 . 1 8 m, 为 印 渚埠 组 和 西 阳 山组 地 层。井斜角从井深 8 0 5 . 6 0 m处的 2 . 8 6 。 下降至井深 9 9 7 . 3 9 m 处 的 1 . 2 O 。 , 其 中最小井斜 角为 9 6 8 . 5 6 m 处 的 l _ O 9 。 。进尺 2 1 0 . 8 8 m, 累计 纯钻 时间 6 4 h , 机械 钻速 3 . 3 m/ h , 与不使用垂直钻井 工具 相 比提高 了 2 1 3 , 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通过 自动垂直钻井 技术的试验应用 , 较好地解决了该井高陡、 大倾角地 层的防斜问题, 提高了钻井速度, 并且能够达到实现 主动 、 适 时防斜 的 目的_ 1 。 3 . 6 水 力脉 冲射流 及复 合钻 进技 术 目前 , 优快钻井技 术手段较多 , 其 中水力 脉冲 射流和复合钻进等作为提 高机械钻速的有效钻 井 方法正越来越受到重视并得 到广 泛应用[ ” ] 。为了 提高高研磨地层 的钻进速度 , 丰富优 快钻井手段 , 宣页 1井在钻进 印渚埠组 、 西 阳山组等地 层时 试 验应用 了水 力 脉 冲射 流 和 复合钻 进 等优 快 钻 井 技 术 。 表 1 各 种钻 进方式效果对比 Ta bl e 1 Dr i l l i n g e f f i c i e nc y c o mpa r i s o n o f di f f e r e nt dr i l l i ng me t ho d s 从表 1可以看 出, 应用水力脉冲射流技术 和复 合钻进技术 , 在提高钻井效率方面取得了 良好 的应 用 效果 。与常 规 的转 盘 钻 井 技 术 相 比, 采 用水 力 脉 冲射流技术后机械钻 速提高 1 2 2 %, 采用复合钻进 技术机械钻速提 高 1 3 , 这表 明, 在该 区块 中上部 地 层采 用水 力 脉 冲射流技 术 效果更 为 明显 。 4 结论 与建议 1 地层可钻性差 、 倾角大是宣城区块钻井施工 的主要难点。宣页 1井通过优化井身结构 、 钻井液 体系和取心工艺 , 以及采取各项切实可行 的工程技 术措施 , 确保了钻井施工的顺利进行 。 2 塔式钻具 、 偏心钻具 防斜技术 钻具 组合简 单, 操作安全方便 , 一定程度上能够缓解大尺寸井眼 的井斜问题 , 并保证一定的机械钻速 , 但 防斜效果不 明显 ; 垂直 钻井 技术 能够 有 效 解 决 大倾 角 地 层 井 斜 问题 , 能 够 实 现 主 动 防 斜 、 纠斜 , 效 果 明显 , 但 成 本 较高 。 3 水力脉冲射流辅助钻井技术在宣页 1井 的 应用效果较明显, 可显著提高机械钻速 , 可为类似高 研磨地层优快钻井提供借鉴 。 4 页岩气主要储集于中古生界地层 , 钻井效率 低是规模开发页岩气 的主要 制约因素之一 , 建议尝 试采用气体钻井技术 , 加快突破页岩气勘探开发 的 瓶颈 。 标准分享网 w w w .b z f x w .c o m 免费下载 第 3 9卷第 3 期 沈建 中. 宣页 1井钻 井技 术难点及 对策 [ 1 ] [ 2 ] [ 3 ] E 4 ] [ 5 ] [ 6 ] 参 考 文 献 杜林麟 , 春兰 , 王玉艳 , 等. 页岩储层 水力压裂 优化设计 E J ] . 石 油钻采工艺 , 2 O 1 O , 3 2 增 刊 1 1 3 0 1 3 2 . Du Li n l i n, Ch un La n, W a n g Yu y a n, e t a 1 .Hy d r a u l i c f r a c t u r i n g o p t i mi z a t i o n f o r s h a l e r e s e r v o i r s [ J ] . Oi l Dr i l l i n g P r o d u c t i o n Te c h no l o gy , 2 01 0, 3 2 Su p p l e me nt 1 1 3 0 1 3 2 . 徐建永 , 武爱俊. 页岩气发展现状及勘探前景[ J ] . 特种 油气 藏, 2 O 1 o , l 7 5 1 6 . X u J i a n y o n g , W u Aij u n . Th e d e v e l o p me n t s t a t u s o f s h a l e g a s i n t h e wo r l d a n d i t s e x p l o r a t i o n p r o s p e c t i n C h i n a E J ] . S p e c i a l O i l Ga s Re s e r v o i r s , 2 O 1 0, 1 7 5 1 6 . 张国龙 , 曹满党 , 倪益明. 深井大尺寸井眼钻速低的原因及对策 [ J ] . 石油钻探技术 , 2 0 0 1 , 2 9 2 2 4 2 5 . Zh a n g Gu o l o n g, Ca o M a n d a n g, Ni Yi mi n g . Ca u s e s a n d g a me s o f l o w R OP i n d e e p a n d l a r g e we l l s J ] . P e t r o l e u m Dr i l l i n g Te c h n i q u e s , 2 0 0 1, 2 9 2 2 4 2 5 . 唐洪林 , 许新强 , 李祖奎. 滩 海油区潜 山构造钻探难点与提高钻 速方法[ J ]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 , 2 0 0 4, 2 6 5 5 1 - 5 3 . Ta n g Ho n g l i n, Xu Xi n q i a n g, Li Zu k ui.S t u d y o f o f f s h o r e o i l f i e l d b u r i e d s t r u c t u r e d r i l l i n g d i f f i c u l t i e s a n d p r a c t i c a l me t h o d s o f i mp r o v i n g R OP J ] . J o u r n a l o f S o u t h we s t P e t r o l e u m I n s t i t u t e , 2 0 0 4, 2 6 5 5 1 5 3 . 陈济 峰, 李根生 , 万立夫. 川东北地 区钻井难点及对策[ J ] . 石油 钻探技术 , 2 0 0 9 , 3 7 6 4 8 - 5 2 . Ch e n J i f e n g, Li Ge n s h e n g, Wa n Li f u . Cha l l e n g e s a n d me a s ur e me n t s o f d r i l l i n g i n No r t h e a s t S i c h u a n [ J ] . P e t r o l e u m D r i l l i n g Te c h n i q u e s , 2 0 0 9, 3 7 6 4 8 - 5 2. 边培 明. 深层 海相 气井 井 身结 构优 化及 应用 [ J ] . 钻采 工艺 , 2 0 0 6, 2 9 6 l 3 - 1 5. Bi a n Pe i mi n g .Op t i mi z a t i o n a n d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e a s i n g p r o g r a m i n d e e p ma r i n g g a s we 1 l [ J ] . D r i l l i n g 8 L P r o d u c t i o n Te c h n o l o g y , 2 0 0 6, 2 9 6 1 3 1 5. E 7 ] 陈军 , 李胜 , 洪进 富, 等. 徐闻 x3井抗 高温钻 井液 体系室 内研 究E J ] . 石油钻探技术 , 2 0 1 1 , 3 9 1 6 6 7 2 . 一 、’ [ 8 3 [ 9 3 E l o ] L 1 1 ] [ 1 2 ] [ 1 3 ] Ch e n J u n, Li S he n g,Ho n g J i n f u ,e t a 1 .La b o r a t o r y s t u d y on h i g h t e m p e r a t u r e d r i l l i n g f l u i d s y s t e m u s e d i n W e I J Xu we n X3 E J ] . P e t r o l e u m D r i l l i n gTe c h n i q u e s , 2 0 1 1 , 3 9 1 6 6 7 2 . 张广峰 , 李 祖奎 , 赵金海 , 等 . 基 于地层 与岩性特征分 析的钻头 选型轮廓 化概念设计 [ J ] . 石油钻采工艺 , 2 0 0 8 , 3 0 5 1 5 - 2 0 . Z ha n g Gu a n gf e n g, Li Zu ku i , Z ha o J i n h a i , e t a 1 . Co nc e p t ua l p r o f i l e d d e s i g n f o r b i t s e l e c t i o n b a s e d o n s t r a t i g r a p hi c l i t h o l o g i c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a l y s i s E J ] . Oi l D r i l l i n g 8 L P r o d u c t i o n Te c h n o l o g y, 2 0 0 8, 3 0 5 1 5 - 2 0 . 王兴武 , 李让 , 王万红. 我国西部地区超深井钻井 取心技术 [ J ] . 天然气工业 , 2 0 1 0 , 3 0 1 1 6 3 6 6 . W a n g Xi n g wu, Li Ra n g, W a n g W a n h o n g .Co r i n g t e c hn o l o g y i n u l t r a d e e p we l l s i n We s t C h i n a[ J ] .Na t u r a l Ga s I n d u s t r y , 2 0 1 0, 3 0 1 1 6 3 - 6 6 . 高德利. 易斜地层防斜打快钻 井理论 与技 术探讨 [ J ] . 石 油钻 探技术 , 2 0 0 5 , 3 3 5 1 6 - 1 9 . Ga o De l 1 . Di s c u s s i o n s o n t h e o r i e s a n d t e c h n i q u e s a b o u t r a p i d d r i l l i n g wh i l e pr e v e n t i n g d e v i a t ing i n f o r ma t i o n s t e n di n g t o d e ft e c t i n g [ J ] . P e t r o l e u m Dr i l l i n g Te c h n i q u e s , 2 0 0 5 , 3 3 5 1 6 -1 9 . 王锡洲 . 捷 联式 自动垂直 钻井系统 的研制及 现场试验口] . 石 油钻探技术 , 2 0 1 o , 3 8 3 1 3 - 1 7 . W a n g Xi z h o u . De v e l o p o m e n t a n d f i e l d t e s t o f a u t o ma t e d s t r a p d o wn v e r t i c a l d r i l l i n g s y s t 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