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分布规律及其主控因素.pdf
6 第 2 7卷 第 1期 大庆石油地质 与开发P . G . 0 。 D . D . 2 0 0 8年 2月 文章编号1 0 0 0 3 7 5 4 2 0 0 8 0 1 - 0 0 0 6 - 0 4 徐 家 围子断 陷天然气 分布规律 及 其 主 控因 素 王贵文 ,惠 山。 ,付 广4 1 .中国地质 大学 能源学院 ,北京1 0 0 0 8 3 ; 2 .大庆油 田有限责任公司 勘探 开发研究 院,黑龙江 大庆1 6 3 7 1 2 ; 3 .大庆石油管理局 国际工程公 司 ,黑龙 江 大庆1 6 3 4 5 3 ;4 .大庆石油学院 地球科学学院 ,黑龙江 大庆1 6 3 3 1 8 摘要通过徐 家围子断陷天然气的分布特征分析 ,得到天然气在剖面上主要分布在登二段之 下,具有 “ 一 源多层” 的分布特征。在 平面上 ,主要 分布在 气源 区内或其 附近 ,具体部位 受古 中央隆起 和徐 西、宋西断裂带的控制 。通过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天然气分布关 系研 究,得到徐 家围子断陷天然气分布 主要受沙河子组源岩分布、宋西和徐 西两条断裂带活动及其分布、古中央隆起和登二段优质盖层的共 同控制。在此基础上 ,对徐 家围子断陷天然气有利勘探 区进行 了预测 ,认为宋西和徐西断裂带可继续 拓展勘探领域 ,榆 西断展带、宋站低凸起、丰乐低凸起和安达次坳应为新的勘探领域。 关 键词徐 家围子断陷;天然气 ;分布规律 ;主控因素;古隆起 ;断裂带 中图分类号 T E1 21 文献标 识码 A Ga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r u l e s a n d ma i n c o n t r o l l i n g f a c t o r s i n Xu j i a w e i z i R i f t W ANG Gu i we n , HUI S h a n , FU Gu a n g 4 1 . E n e r g y I n s t i t u t e , C h i n a U n i v e s i t y o f G e o s c i e n c e s , B e n g 1 0 0 0 8 3,Chi na ;2 .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n d D e v e lo p m e n t R e s e a r c h I nst i t u t e ofD a q i n g O i l d C o m p a n y L t d . , D a q i n g 1 6 3 7 1 2 ,C h i na ;3 . I n t e r n a t io nal E n g i nee r i n g C o m p a n y of Da q i n g Pe t r o l e u m Ad mi nis t r a t ion Bu r e au, Da q i n g 1 6 3 4 5 3, Ch i na ;4.Ge o s c i e n c e s I nst i t u t e, D a q i n g P e t r o l e u m l nsi t u t e , D a q i n g 1 6 3 3 1 8 , C h i na A b s t r a c t B y t h e a n a l y s i s o n n a t u r a l g a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f e a t u r e s i n X u j i a w e i z i R i ft,w e k n o w t h a t n a t u r al g a s l o c a t e d i n s e c t i o n ma i n l y d i s t r i b u t e s i n l o we r p a r t o f De n g I I me mb e r wi t h t h e c h a r a c t e ris t i c s o f“o n e s o u r c e,mu l t i l a y e r s”. I n p l a n e , n a t u al g a s ma i n l y d i s t r i b u t e s i n g a s s o u r c e are a o r a d j a c e n t are a , b u t c o r r e c t d i s t r i b t i o n l o c a t i o n i s c o n t ro l l e d b y p a l a e o c e n t e r u p r i fi,Xu x i a n d S o n g x i f a u l t i n g b e l t s .Ba s e d o n t h e a n aly s i s o n r e l a t i o ns hi ps b e t we e n n a t u r al f o r me d r e s e r v o i r c o n d i t i o n and i t s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n a t u r al g a s l o c a t e d i n X u j i a w e i z i R i f t i s m a i n l y c o n t r o l l e d b y s o u r c e r o c k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o f S h a h e z i F o rm a t i o n,a c t i v i t y an d d i s t rib u t i o n o f S o n g x i a n d Xu x i f a u l t i n g b e l t s,pala e o c e n t e r u p r i ft a n d fin e c o v e r o f D e n g I I m e m b e r .A c c o r d i n g t o t h i s ,p o t e n t i al e x p l o r a t i o n a r e a s i n X u j i a w e i z i a r e p r e d i c t e d .S o n g x i a n d X u x i f a u l t i n g b e l t s c a n c o n t i nu e t o e x p l o r e,o f wh i c h Yux i f a u l t e x t e n s i o n b e l t ,S o n g z h an l o w b u mp,F e n g l e b u mp a n d s u b s a g o f An d a ar e n e w e x p l o r a t i o n are a s . Ke y w o r d s X u j i a w e i z i R i ft;n a t u r al g a s ;d i s t ri b u t i o n r u l e ;ma i n c o n t r o l l i n g f a c t o r ;p a l a e o ri ft;f a u l t i n g b e l t 徐家围子地区是松辽盆地北部深层天然气勘探的 重点地区,在构造上是由徐西 、宋西两条边界断裂控 制形成 的箕状断陷,由宋站低隆起和丰乐低隆起将其 分割成南北 3个 局部断 陷 安达次坳 、杏 山次坳和 薄荷 台次坳 。截 至 目前 ,该 区深 层共 完成 探井 9 O 余 口,其 中 2 0余 口探井获得 了工业气流 ,发现 了汪 家屯 、升平 、昌德 、肇州西 、徐深 1等含气区。该 区 深层天然气主要储集于基岩风化壳 、下 白垩统营城组 火 山岩和登娄库组及泉一 、二段砂砾岩中,且 以登二 段以下地层居多。天然气主要来源于徐家围子断陷的 沙河子组煤系源岩 ,其次还有少量的天然气可能来源 于火石岭组 、营城组 、登娄库组和泉一 、二段的暗色 基金项 目国家 “ 9 7 3 ”重点基 础研究项 目 2 0 0 1 C B 2 0 9 1 0 4 资助。 收稿 日期 2 0 0 7 - 0 9 . 1 1 作者简 介王贵文 1 9 6 6一,男 ,黑龙 江兰西人 ,在读博士 ,高级工程师 ,从事石油地 质研究 。 维普资讯 2 0 0 8年 2月 王贵文等 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分布规律及其主控 因素 . 7 泥岩 。天然气主要分布在古 中央隆起 、徐西伸展断裂 带 、升平一兴城构造带和宋西断裂带上 ,围绕着徐家 围子断陷呈半环状分布。本文将通过该区深层天然气 分布的主控因素剖析预测天然 气分布 的有利勘探 区, 为该 区深层天然气 的下一步勘探提供依据。 1 天然气分布规律 1 . 1 剖面分布规律 1 天然气分布具有 “ 一源多层” 的特征 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 主要来 自沙河 子组煤 系源 岩。气源对比表明 ,沙河子组源岩生成排出的天然气 可在不同层位聚集成藏 图 1 。从基岩风 化壳储集 层至泉一 、二段砂岩储集层皆有沙河子组源岩生成排 出的天然气。这些层位分布的天然气除基岩风化壳气 藏是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源岩生成排出的天然气是 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至古中央隆起之上的风化壳圈闭 中聚集形成之外,其余各层位皆是通过断裂输导垂向 运移至与断裂相关的圈闭中聚集形成的。 气藏实 例 升平 、汪家屯气藏 昌德 、升平 、汪家屯气藏 徐深1 、肇深1 0 、昌德东 汪9 o 3 、达深1 、达深2 、 汪深 1 气藏 昌德 、汪家屯 、升平气藏 图l徐家圈子断陷沙河子组源岩天然气纵向分布层位图 Fi g . 1 V e rt i c al di s t r i b u t i on l ay e rs o f g a s f ro m Kl s h s o u r c e r o c k i n X u j i a w e i z i r i f t 2 天然气主要分布在登二段以下 由表 1可以看 出,徐家围子断陷深层 目前发现的 天然气藏除 昌德 、升平 、汪家屯 、卫深 5井天然气分 布在登三、四段和泉一、二段外,其余气藏皆分布在 登二段以下的基岩 、营城组火 山岩和登一段 的砂砾岩 中,尤其是营城组火山岩中分布的天然气更为丰富。 表 1 徐家围子断陷气藏产气层位分布 T a b l e 1 Ga s p r o d u c i n g h o r i z o n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i n X u j i a w e i z i 1 . 2 平面分布规律 1 天然气分布在徐家围子断陷内部及附近 由图2看出, 徐家 围子断陷 目前 已发现 的气藏均 分布在徐家围子 断陷内部及边部 , 围绕徐 家围子断陷 呈半环状分布在其西侧, 它们明显受断陷分布的控制。 图2徐家圈子地区深层源岩生气强度与气藏分布关系 Fi g.2 Re l at i o n b e t we en g as ge n e r at i on i nt en s i t y o f of so u rc e r o c k a nd d i s t ri b ut i o n of g as re s e rv oi r s X u j i a w e i z i a r e a 2 天然气分布的具体部位是在古 中央隆起 和 宋西 、徐西断裂带上 由图 3可以看出,徐家围子断陷 目前已发现的昌 德 、肇州西气藏分布在古 中央隆起带上 ,昌德东 、肇 深 9 、徐深 1 井 气藏分布在徐西 断裂带上 ,汪家屯、 升平气藏分布在宋西断裂带上 ,它们明显受中央古隆 起 、宋西和徐西断裂带的控制。 2 天然气分布的主控因素 2 . 1 沙河子组源岩分布控制天然气的分布范围 源岩是气藏形 成 的物 质基础⋯ 。该 区深层气源 岩主要发育于徐家围子断陷内的沙河子组内,其次在 火石岭组 ,营城组 、登娄库组 和泉头组一 、二段也发 育一定量的暗色泥岩。钻井揭示 ,徐家围子断陷沙河 子组源岩最大厚度可达 8 0 0 m以上 ,主要分布在杏山 次坳和安达次坳中,薄荷台次坳沙河子组源岩厚度也 可达到 4 0 0 m 以上。地化指标研究表明,徐家围子断 陷沙河 子组源岩 有机 质丰 富,有 机碳 为 0 . 1 1 8 % ~ 维普资讯 8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P . G . 0 . D . D . 第2 7卷第 1 期 图3徐家围子地区深层天然气有利勘探区预涎 Fi g . 3 P re d i c t i on o f g a s f av o ra bl e e x pl o ra t i on ar e a s o f d e e p s t r a t a i n X u j i a w e i z i a r e a 4 . 5 3 % ,平均 为 1 . 5 2 % ,氯仿 沥青 “ A” 为 0 . 0 0 2 2 % ~ 0 . 0 8 2 6 % ,平均为 0 . 0 2 1 %。有机质类 型以 Ⅲ 型干酪根为主,其次为 Ⅱ 型干酪根 。有机质演化 目 前 已经达到了过成熟 阶段 R 。 为 I . 7 % ~3 . 5 6 % ,平 均为 2 . 6 2 % 。由此可以看出 ,沙河子组源岩应是有 利的生气源岩。 由图 2可以看 出, 徐家 围子断陷沙河子组气源岩 排气强度最高可达 1 8 01 0 m / k m Ma , 主要分 布在杏山次坳中, 安达次坳 中沙河子组源岩排气强度 也可达到 1 2 01 0 。 m / k m Ma 。按照 中国大 、 中 型气 田形成所需要的源岩最低排气强度标准 大于 2 01 0 。 m / k in , 徐家围子断陷深层沙河子组源岩天 然气生成量丰富 , 有形成大中型气 田的物质条件 , 这可 能是在该区能找到徐深 1 井大气 田、 肇深 8井区块 、 汪 家屯东和 昌德 中型气田的根本原 因。由图 2还可以看 出, 该区目前已发现的气藏均分布在徐家围子断陷高 排气 区的内部或边部 , 表 明这些气藏有充足的天然气 源供给 , 有利于天然气的富集。换句话说 , 该区深层 天 然气成藏与分布明显受到气源供给条件的控制。 2 . 2 宋西、徐西断裂带控制着天然气 空间分布的具 体部位 该 区深层 的主要气源岩是沙河子组发育的暗色泥 岩 ,而储气层除基岩风化壳位于其侧 向外 ,其余各储 气层均位于其上方 ,它们与沙河子组气源岩之间均有 一 定的泥岩层相隔。沙河子组气源岩生成排出的天然 气要进入上覆 这些储气层 中,只能依靠该 区发育 的 T 或 T 4 至 T 或 T 断裂作为沟通沙河子组气源岩与 储气层之间的桥梁 ,使天然气在上覆不同储气层中聚 集 ,形成 “ 一源多层” 现象。宋西和徐西 断裂带在 该区除可作为运移的桥梁外 ,还可 以为天然气的聚集 成藏提供遮挡条件。具体表现在以下 3个方面。 1 宋西和徐西断裂带空间延伸层位控制 了天 然气垂 向运聚层位 宋西和徐西断裂带作为该 区沙河子组气源岩生成 排出天然气向上覆储集层 中运移的输导通道 ,其在空 间上的延伸层位应控制 着天然气 向上运移 的最 大距 离 ,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决定 了天然气在空间上运聚成 藏的范围 J 。宋西和徐西 两条 断裂带在平 面上 向上 延伸层位明显存在差异性 ,表现在升平一汪家屯和昌 德两个地区。由图 1 可 以看 出,宋西和徐西断裂带从 下至上仅断穿 T 4 ,而未断穿 T ,沙河子组气源岩生 成排出的天然气沿断裂只能向上运移至登娄库组储气 层 ,而不能运移到达泉头组储气层 中,故其含气层位 较少 ,仅为登娄库组 。而宋西和徐西断裂带不仅断穿 了 T 4 ,甚至断穿了 T 。沙河子组气源岩生成排出的 天然气沿断裂不仅可以运移至登娄库组 ,还可 以运移 至泉头组储气层 ,故其含气层位较多 ,从登娄库组至 泉头组皆有分布。这说明宋西和徐西断裂带在空间上 的延伸层位控制着该区深层天然气在垂向上的运聚层 位。 2 宋西和徐西 断裂带遮挡控 制着天然气 的平 面分布 当宋西和徐西断裂带停止活动后 ,由于受断移地 层砂地 比值 、断层活动泥岩涂抹作用和后期成岩改造 作用等影响 ,宋西和徐西断裂带在侧向上开始形成封 闭 ,成为天然气聚集的遮挡物 。 。受该区深层宋西 和徐西断裂带的遮挡 ,在该区深层主要可形成 3种类 型的圈闭第一种为断块圈闭,如升深 1 一升深 2登 娄库组气藏 、宋 3井泉一 、二段气藏 ;第二种是断裂 遮挡圈闭 ,如卫 深 5 0 1营城组 火山岩气藏 ,升深 1 、 升深 2井登 娄库组气藏 ,徐 深 1井营城组 火 山岩气 藏 ;第三种是断层一 岩性圈闭,如肇深 5井断层一 岩性 气藏。这些气藏均沿宋西和徐西断裂带分布。这充分 说明了宋西和徐西断裂带遮挡控制着天然气的平 面分 布。 2 . 3 古中央隆起也控 制着天然气平面分布 的具体部 位 古中央隆起位于徐家围子断陷的西侧,它不仅是 维普资讯 2 0 0 8年 2月 王贵文等 徐家围子断陷天然气分布规律及其主控 因素 9 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源岩生成排出天然气运移的运 移指向 ,还可以为天然气的聚集提供 以下有利场所 1 古隆起上的基岩风化壳圈闭 古中央隆起 由于长期暴露于地表 ,遭受风化剥蚀 及地下水的淋滤作用。孔隙 、裂缝发育 ,被后来的泥 质沉积物覆盖便形成了基岩风化壳圈闭,它是徐家围 子断陷沙河子组源岩生成排出的天然气沿不整合面侧 向运移聚集的有利场所 。例如 ,该区深层已发现的昌 德 、汪家屯和肇州西基岩风化壳气藏皆属于此类型。 2 古中央隆起东侧的地层超覆 圈闭 受沉积水动力条件的影响,在古中央隆起东侧形 成 了地层超覆圈闭 ,它们是徐家围子断陷沙河子组源 岩生成排出天然气侧向运移聚集的有利场所 ,与天然 气藏形成有着密切关 系,如卫深 5井登娄库组地层超 覆气藏应属于此类型。 3 古中央隆起之上各种类型的构造圈闭 受沉积压实作用以及断裂活动的影响 ,在古隆起 之上发育有背斜 、构造一 岩性 、岩性一 构造 、断块 、断 鼻 、断层遮挡 、断层一 岩性等 圈闭,它们是徐家围子 断陷沙河子组源岩生成排出天然气通过断裂向上运移 成藏的有利场所。例如 ,该 区深层汪家屯构造登娄库 组 ,泉一段 和泉二段 断块气藏 ,薄荷 台构造登娄库 组 三站泉二段断鼻气藏 ,昌德登娄库组、升平构造 登娄库组断背斜气藏 ,昌五构造岩性 一断层气藏皆属 于此类型。 2 . 4 优质的登二段泥岩盖层造成其下天然气的富集 该 区深层天然气的封盖层 主要是登二段和泉一 、 二段发育的泥岩 , 这 两套盖层不仅厚度 大 登二段泥 岩累积厚度最大可达 2 5 0 m, 泉一 、 二段泥岩累积厚度 为 1 2 0~ 5 8 0 m 、 全区分布 , 而且具有较强 的毛细管封 闭能力 ] 。登二段泥岩盖层排替压力为 2~1 4 M P a , 泉一 、 二段泥岩排替压力为 3~1 2 MP a , 但由于这两套 盖层形成于不 同的环境 , 登二段 为一套湖泊一 三角洲相 沉积 , 而泉一 、 二段 为河流相沉积 , 其对天然气封闭能 力仍存在差异 , 主要表现在 以下 2个方面 1 登二段泥岩盖层除可对游离相和水溶相天然 气形成封闭外 ,还可对扩散相天然气形成封闭 油气钻探结果表 明,徐家围子断陷登二段为一套 暗色泥岩沉 积 ,而泉一 、二段则 为一 套红色泥 岩沉 积。前者有机质丰 富,有机碳平均 为 0 . 7 4 % ,氯仿 沥青 “ A” 平均为 5 61 0 ~m g ,有机质类 型 以Ⅲ 型干酪根为主,少量为 Ⅱ 型 ,有机质演化 已达到高 一 过成熟阶段 ,具有一定的生气能力 ,而后者则不具 生烃能力 。由文献 [ 3 ]可知,该 区登二段泥岩盖层 应具有替代浓度封闭能力 ,可对扩散相天然气形成封 闭作用 ,而泉一 、二段泥岩盖层则无浓度封闭作用 , 不能对扩散相天然气形成封闭作用。 2 登二段泥 岩盖层封闭性 形成 时期早 ,更有 利于天然气的富集 由图4可 以看出 ,该区沙河子组源岩于营城组沉 积末期开始向外排气 ,在泉头组沉积末期达到第一次 高峰 ,在明水组沉积末期达到第 二次高峰。登二段和 泉一 、二段约在登三段沉积末期和泉一 、二段沉积末 期开始形成封闭能 力 J 。由此 不难看 出,该 区深 层 登二段和泉一 、二段两套盖层封闭能力形成时期均早 于沙河子组气源岩的大量排气期 ,对于封闭沙河子组 气源岩排出的大量游离相天然气应该是有效的,但 由 于登二段泥岩盖层封闭性形成时期早于泉一 、二段泥 岩盖层 ,且距 沙河子组源岩距离更进 ,更利于捕集沙 河子组源岩生成排出的天然气。 1 4 01 3 01 2 01 1 01 0 0 9 0 8 0 7 0 6 0 5 0 4 0 3 0 2 0 1 0 0 地质年龄/ Ma 图 4徐家围子地区 源岩捧气史与盖层封闭形成时期匹配关系 F i g . 4 Mat c h re l a ti o n b et w ee n e xpl us i on g a s h i s t o r y o f s o u r c e r o c k a n d f o r m a t i o n p e r i o d o f c a p r o c k s e a k i n X u j i a w e i z i a r e a 以上 2个原因可能就是该区深层 目前登二段泥岩 盖层之下已发现的天然气藏多于泉一 、二段泥岩盖层 之下的天然气藏重要原因之一 。 3 天然气有利勘探区预测 由天然气分布的主控 因素叠合研究得到该 区深层 天然气 的有利勘探 区如图 3所示。由图 3可 以看出 , 该 区深层天然气勘探 的有 利 区主要分布在 宋西 断裂 带 、 徐西断裂带 、 榆西断展构造带 、 宋站低隆起 和丰乐 低隆起以及安达次坳 内, 宋西断裂带和徐西断裂带 目 前均 已获得工业气流 , 可以继续拓展勘探领域 , 榆西断 展构造带 、 宋站低隆起 、 丰乐低隆起和安达次坳应为新 的勘探领域 , 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重点地区。 4 结论 1 徐家 围子断陷天然气在剖 面上主要分布在 登二段之下 ,具有 “ 一源 多层” 的分布特 征;在平 面上主要分布在气源区内或附近 ,具体部位受古隆起 合断裂带控制 。 下转第 1 7页 维普资讯 2 0 0 8年 2月 舒萍等 徐深气田火山岩储层的裂缝特征研究 1 7 主 孝 釜 在 较 致 密 的 流 纹 岩 和 凝 灰 岩 中 , 具 有 多 摹 朔 件 楷 性 。 ⋯ ⋯ ⋯ 一 ’⋯⋯ ⋯。 ⋯⋯ [ 1 ]赵澄林 , 刘孟慧 ,胡爱梅 ,等 .特殊 油气储层 [ M].北京 石 油 l O 3 一l 0 6. J 2 0 0 4 2 3 5 藏地震 识 别技 术 [].大庆石 油 地质 与 开发 , , 竺 澄 三 春 爽 辽 河 盆 地 火 山 岩 与 油 气 [ M ] 北 编 辑 宋 玉 梅 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 9 9 9 . ⋯ ~ ’⋯一 和 登 二 段 优 质 盖 层 的 共 同 控 制 。 昱 I 3 1.断 层 封 闭 研 究 Ⅲ 北 石 油 工 业 出 版 ⋯主 地 气 源 特 征 与 资 源 M ] . ] ’ , , 块 群 油 气 藏 形 成 机 制 和 船 ⋯ 矿 业 兰 版 兰 2 0⋯0 0 , 9. 5 -1⋯3 8 .⋯ 一 ~⋯⋯ 一 ’ 业 出 ⋯ . , 1⋯9 9 8 ,⋯ 16 -10 2⋯.⋯⋯ [ . 庭 篓 、 , .I中 大 中 型 气 田 成 条 件 与 分 布 I l 1 ] , 国 ‘王 . 封 闭 性 的 定 量 研 究 方 法[ J ] . 律[ M 0 京 。 版 丰 土 1 9 9. 7⋯ , 1 8 4 -, 1 ‘ . , 石 油 学 ,。 。1 99 6 , l 7 3 3 9 -4 5 , 。 ⋯。 一 [ 3 ]吕延防,付广,高大岭,等 . 油气藏封盖研究 [ M].北京 。 。 一⋯ 油 付 , 略 1 9 9 6, 4 十 -3 0 , 佰 ⋯ 右 铀 漳 目 茸 赫 茔 臣 甘 对 编辑 宋玉梅 [ 4 ]付 广 ,薛永超 , 付晓飞 .大庆长垣 以东地 区深层气藏 盖层及其对 硼 ’ 斗 ‘ 一 上接第 1 2页 [ 7 ]吴孔友 ,查明,柳广弟 .准噶尔盆地二叠系不整合面及 油气运 聚特 征 [ J ].石油勘探与开发 ,2 0 0 2 ,2 9 2 5 3 - 5 7 . [ 8 ]刘波 ,王英华 .华北奥 陶系两个不整合面的成因与 相关 区域性 储层预测 [ J ].沉积学报 ,1 9 9 7,1 5 1 2 5 3 O . [ 9 ]程 日辉 ,林畅松 ,刘景颜 .盆地 研究 中不整 合成 因分析 [ J ]. 世界地质 ,1 9 9 8 ,1 7 3 2 3 - 2 7 . [ 1 0 ]S h a n m u g a m G .O ri g i n ,r e e o g n i z a t i o n a n d i m p o r t a n c e o f e r o s i o n a l a n c o n f o r mi t i e s i n s e d i me n t a r y b a s i n s[ J ]. F r o n ti e r s i n s e d i m e n t a r y g e o l o g y n e w p e r s p e c t i v e s i n b a s i n an a l y s i s 。 Ne w Yo r k s p rin g v e r l a g, 1 9 8 8, 8 3 1 0 8 . [ 1 1 ]翟光 明,王 建 君 .论 油 气 分 布 的 有 序 性 [ J ].石 油 学 报 , 1 9 9 8 ,2 1 1 1 . 9 . [ 1 2 ]张克银 ,艾华国 .碳酸盐 岩顶部不整合 面结构及控油 意义[ J ]. 石油勘探 与开发 ,1 9 9 6 ,2 3 5 1 6 1 9 . [ 1 3 ]蔡忠 贤,陈发景 .准噶尔盆地的类型和构造演化 [ J ].地学前 缘 ,2 0 0 0,7 4 4 3 1 -43 9 . [ 1 4 ]赵玉光 ,肖林萍 .西准噶 尔前陆盆地 二叠纪 火 山 一沉积序 列与 盆地演化耦合 [ J ].地质评论 ,2 0 0 0 ,4 6 5 5 3 0 - 5 3 5 . [ 1 5 ] 曾溅辉 ,金之钧 .油气二次运 移和聚集物 理模拟 [ M].北京 石油工业 出版社 ,2 0 0 0 . [ 1 6 ] 曾溅辉 , 王洪玉 .层阃非均质砂层石 油运移和 聚集模 拟实验研究 [ J ] .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 0 0 0, 2 4 4 1 0 8 一 l l 1 . [ 1 7]曾溅辉 ,王洪 玉 .输 导层和 岩性 圈闭 中石油 运移和 聚集模拟实 验研究 [ J ].地球科学 ,1 9 9 9,2 4 2 1 9 3 1 9 6 . [ 1 8 ]张善文 ,曾溅辉 .断层对沾 化 凹陷馆 陶组石 油运移 和聚集 影响 的模拟实验研究 [ J ].地球科学 ,2 0 0 3 ,2 8 2 1 8 5 1 8 8 . [ 1 9 ]郝芳 ,邹华耀 ,倪建华 ,等 .沉积 盆地超 压系统 演化 与深层 油气成藏条件 [ J ].地球 科学 ,2 0 0 2 ,2 7 5 6 1 0 - 6 1 5 . [ 2 O]郝芳 .超 压盆地 生烃 作用动 力学 与油气 成藏机 理 [ M].北 京科学 出版社 ,2 0 0 5 . 编辑 徐衍彬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