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附式天然气储罐充放气过程的试验研究.pdf
第 4 3 卷第 5 期 石油 与 天 然 气化 工 CHEMI CAL ENGI NEERI NG 0F 0I L GAS 4 9 7 吸附式天然气储罐充放气过程的试验研究 郑青榕朱子 文骆婉珍 福 建省 船舶 与 海洋 工程重 点 实验 室 , 集 美 大学轮 机 _ T - 程 学院 摘 要 为研制替换 家庭 用 L P G储罐的吸 附式天然 气 A NG 储罐进行 了对 比试验。针 对 ANG技术在应用过程中涉及如何管理吸附热效应的问题 , 选择 比表 面积为 2 0 7 4 m。 / g的 s AC 一 0 2 椰 壳 活性炭 , 容积 为 1 . 5 L的柱状 钢制 压 力容 器 , 在 1 5 L / rai n的充放 气流率 下 , 测试 并 分析 了循 环 换热水管布置形式、 循环水温度及充放气方式变化对储罐吸 附床 中心温度和储罐 累积充/ 放 气量的 影响 。结果表明 , 储罐 中心在布置螺旋形换热水管后的温度 变化幅度 比布置 U 形换热水管时减少 约 1 0℃, 储罐总充/ 放气量相应增加 1 8 和 1 4 ; 储罐换热水管循环常温 自来水就能有效抑制储 罐 吸 附床 的 温度 波动 ; 选 用 多孔 管充/ 放 气 可使 储 罐 中心 温 度 上 升/ 下 降 的幅度 分 别减 小 1 5℃和 1 0℃ , 但 会造 成储 罐 总的 充放 气量 下 降 2 和 7 。 家庭 用 ANG 储罐 可选 用 自来水 冷 却/ 加 热 吸 附床 , 在选 择换 热 管和 充放 气 时需兼顾 其 对储罐 总 充/ 放 气 量的影 响 。 关 键 词 AN G 活性 炭 冷却 水 多孔 管 螺旋 管 中图分类号 TK1 2 3 文献标志码 A D O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3 4 2 6 . 2 0 1 4 . 0 5 . 0 0 7 Ex pe r i m e n t a l s t u d y o f t he ANG s t o r a g e t a n k du r i n g c ha r g e a n d d i s c ha r g e Zh e n g Qi n g r o n g ,Zh u Z i we n,Lu o Wa n z h e n Pr o v i n c i a l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Na v a l Ar c h i t e c t u r e O c e a n E n g i n e e r i n g.I n s t i t u t e o f Ma r i n e En g i n e e r i n g,Ji me i Un i v e r s i t y,Xi a me n 3 6 1 0 2 1,Fu j i a n,Ch i n a Ab s t r a c t Co m pa r a t i v e e x pe r i m e n t s we r e c a r r i e d ou t t o de ve l op a n a ds o r b e d na t ur a l ga s ANGs t o r a g e t a n k f o r r e p l a c i n g a d o me s t i c a l l y u s e d l i q u e f i e d p e t r o l e u m g a s LP Gt a n k .Co c o n u t s h e l l a c t i v a t e d c a r b o n S AC 一 0 2 wi t h a B E T o f 2 0 7 4 m / g wa s s e l e c t e d a s a n a d s o r b e n t .A c y l i n dr i c a l s t e e l pr e s s ur e ve s s e l ,whi c h wa s r e s p e c t i ve l y e qu i pp e d wi t h a he l i c a l he a t e x c h a ng i n g pi p e, a U s h a p e d p i p e a n d a p e r f o r a t e d t u b e ,wa s u s e d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e f f e c t o f t h e c o o l i n g / h e a t i n g wa ~ t e r a n d t h e c h a r g e / d i s c h a r g e p a t t e r n s o n t e mp e r a t u r e f l u c t u a t i o n O f t h e a d s o r b e n t b e d a n d t h e c h a r g e d / d i s c h a r g e d a mo u n t o f t h e s t o r a g e t a n k .Te s t s w e r e u n d e r t a k e n a t a mb i e n t t e mp e r a t u r e , u n d e r p r e s s u r e o f 3 . 5 MP a a n d t h e f l o w r a t e 1 5 L / mi n o f t h e n a t u r a 1 g a s .I t s h o ws t h a t , a b o u t 1 0 ℃ f l uc t ua t i o n of t e m p e r a t u r e a t t he c e nt r a l r e g i on o f t h e s t or a g e t a nk ha s be e n c ut do wn b y c i r c u l a t i n g t h e c o o l i n g / h e a t i n g wa t e r a l o n g t h e h e l i c a l p i p e i n s t e a d o f t h e U s h a p e d p i p e ,a n d t h e t o t a l c h a r g e d / d i s c h a r g e d a mo u n t o f t h e g a s f r o m t h e v e s s e l h a s a l s o c o r r e s p o n d i n g 1 y i n c r e a s e d b y a b o u t 1 8 a n d 1 4 ,r e s p e c t i v e l y .c h a r g i n g / d i s c h a r g i n g t h e g a s t h r o u g h t h e p e r f o r a t e d t u b e c a n r e du c e t h e t e m p e r a t u r e f l u c t u a t i o n a mpl i t u de a b ou t 1 5 。 C a nd 1 0 ℃ 。r e s p e c t i v e l y,bu t t h e t ot a l a mo u n t o f g a s c h a r g i n g/ d i s c h a r g i n g f r o m t h e v e s s e l h a s b e e n d e c r e a s e d b y 2 a n d 7 9 , 6 .I t s u g 一 基金项 目 福 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支 持计划 “ 新型复合储氢 天然气 材 料研究” 编号 Z 8 0 1 3 6 和福建省 教 育厅产学研项 目“ 船舶余热氨吸 附制冷用 氨热力膨胀 阀研制” 编号 J A1 2 1 8 5 。 作者简介 郑青榕 1 9 6 7 -- , 教授 , 研究 生学历 、 博 士学位 , 主要从事 吸附理论及工 艺方 面的研究 。地址 3 6 1 0 2 1 福建省 厦门市集美石鼓路 1 7 6 号集美大 学轮机工程学院 。电话 0 5 9 2 6 1 8 3 5 3 3 。E - ma i l z h e n g q r j mu . e d u . c n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郑青榕 等 吸附式天然气储罐充放气过程的试验研究 ge s t s t ha t t h e r un ni n g wa t e r a t a m b i e n t t e m p e r a t u r e i s a n e f f e c t i v e m e di um f o r m a n a g i ng t he t h e r ma l e f f e c t o f a d o me s t i c a l l y u s e d ANG v e s s e l i n t h e c h a r g e / d i s c h a r g e p r o c e s s ,a n d c o n f o r m a b l e d e s i g n o f t h e v e s s e l s h o u l d b e u n d e r t a k e n b y o p t i mi z a t i o n a mo n g t h e me a s u r e s o f i n t r o d u c i n g s u p p l e me n t a l h e a t , h e a t a n d ma s s t r a n s f e r e n h a n c e me n t o f t h e a d s o r b e n t a s we l l a s t h e c h a r g e / d i s c ha r g e m e t ho ds . Ke y wo r d s a d s o r b e d n a t u r a l g a s ANG , a c t i v a t e d c a r b o n, c o o l i n g wa t e r , p e r f o r a t e d t u b e , h e l i c a 1 t I 1 he 由于天然气具有对环境污染小、 使用安全、 储量 丰富 、 价格便宜等优点 , 其在能源结构中的比例 日益 增大 , 构建完善的天然气管网供应系统已成为实现 能源结构调整战略的关键口 ] 。然而, 建立天然气管 网涉及规模较大的基础建设 , 尤其在我 国一些老城 区、 远离天然气气源的小城镇和农村地区, 居民还主 要使用罐装液化石 油气 L P G 和煤 , 引发 了一系列 安全事故_ 3 ] 。当前 , 除了采用管道输送外 , 天然 气 还 可选 用液 化天 然气 L NG 、 压缩 天 然 气 C NG 和 吸附式天然气 ANG 3种储运方式[ 5 ] 。相对而言, AN G 在 常温 、 3 . 5 MP a左 右 的 压 力 下 可 达 到 较 高 的能量储存密度 , 在 民用天然气储存方面具有潜在 的优 势_L 4 ] 。 针对 ANG技术应用所作的研究主要在车用天 然气储存和城市燃气 调峰两方面 , 面临提高 ANG 系统的能量密度和管理系统在充放气过程热效应方 面的技术难题 , 研究人员主要采取制备高效吸附剂 和进行储罐结构优化设计 的技术路线 , 提出了储罐 适形设计和强化吸附剂传热与传质措施 _ 7 ] 。从研 究结果来看 , 虽然 与美 国能源 部先进 研究计 划署 ARP A E 在 2 0 1 2 年发起的 MOVE研究项 目对车 用 ANG技术提出的要求 在温度区间一4 0 8 5℃、 压力小 于 3 . 5 MP a时 , ANG 系统 的能 量密 度 与 C NG在 2 5 MP a时的储存系统能量密度相当 , 质量 和 体积 能量 密度 分别 为 9 . 2 MJ / L、 1 2 MJ / k g ; ANG 储存系统在循环 1 0 0次后的效率不小于 8 0 , 同时 能承受天然气 中杂质组分的影响 还存在差距 , 但明 确了后 续 的研 究 方 向口 。 。 。总 的来 说 , 作 为 民用 AN G储罐 , 在满 足储 罐的能量 密度与相应的 L P G 储罐有可 比性的前提下, 储罐 吸附床应能够承受 民 用燃气中微量 H S 质量 浓度小 于 2 0 mg / m。 和 C O z 体积分数小于 3 对存储容量及循环性能 的 影响, 储罐的充放气 特性还应满足典形家庭 日常的 用气要求 , 其结构需与居家环境相吻合 。 基于上述思路 , 本文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 选择 典型充放气流率下 的充放气试验 , 比较 U 形换热水 管和螺旋形换热水管 、 多孔管充放气以及冷却/ 加热 水温度变化对储罐吸附床温度波动和充/ 放气 总量 的影响 , 进而为 民用 ANG储罐 的结构设计提供技 术参 数 。 1 试 验 燃气 充放 气 试 验装 置结 构 示 意 图 见 图 1 , 有 关 系统部件及配件的介绍见文献[ 9 ] 、 E l o ] 。前期研究 对配置有 u 形换热 管、 两 端 由法兰连 接的 圆柱 状 ANG储罐作 了充放气试验口 ] 。在 U形管 内循环 冷却/ 加热水能有效缓解 ANG储罐在充放气过程 中热效应的影响。但 U 形管只能影 响管路经过 的 局部区域 , 而受吸附过程热效应影响最严重的为储 罐 中部 的柱 状 区域 。此外 , 在 以往 的研 究 中 , 储罐 的 充放气一般通过储罐两端盖 的进出气 口, 不利于储 罐 内甲烷的扩散和吸附热的传递[ 1 引。 气 体 减压 阀 放 空 ● 一 一一 真空 兰 质量流量 控制器 压 力变送 器 压力变送器 ] n P T1 0 0 I n 质量流量控制 器 熟电腰 A N G 储罐/l P T I O 0 电阻 图1 燃气吸附储存系统充放气试验装置结构示意图 Fi g ur e 1 Sc h ema t ic de sign o f t he t e s t r i g f o r c ha r ge a nd di s c h ar ge on an ad s or p t i o n s t or ag e s ys t e m f or f u el g as e s 本次试验设计 了容积相等的 U形管和螺旋管 , 同时选用管表面均匀分布小孔的多孔管作为储罐的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4 3卷第 5 期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CHEMI CAL ENGI NEE RI NG OF OI L & GAS 充放气通道 , 并根据家用 L P G 储罐结构等 比例缩 小 , 将测试 的 ANG储 罐设计 为 圆筒状 、 容量 约为 1 . 5 L 的 压 力 容 器 。储 罐 简 体 选 用 不 锈 钢 0 C r l 8 Ni 9 , 内径为 1 0 0 mm, 长为 2 3 0 mm, 壁 厚 为 7 mm。装填活性 炭后 , 采用法兰 密封 。在储罐 壁面 开 4个小孔用于安装 P T1 0 0热电阻, 3个测量储罐 中心 位置 的温 度 分 别 为 T 2 、 T3 、 T 4 ; 储 罐 外 壁 面有 一 热电阻 T 1 , 用于测量储罐壁面温度。储罐结构及 热 电阻所布位置见图 2 。 金 塑 禽 一 ⋯ 。。 图2 吸附储罐结构及测温热电阻布置示意图 Figu r e 2 Sc hema t ic d es ign of an ANG s t o r a ge v e s s el a nd ar r an g emen t o f he a t r e s i s t an c es f o r t emp erat ur e mea su r ing 厦门城市燃气是由厦 门华润燃气有 限公司提供 的天然气和空气的混合气, 而天然气为莆 田湄洲湾 的 L NG 其组成的体积分数分别为 9 6 . 7 的甲烷、 2 . 3 的 乙烷 、 0 . 5 的丙 烷 , 几 乎 不含 硫 化氢 和 二 氧化碳。为此 , 试验气体选用 厦门林德气体公司提 供的高纯度气体 。充气试验时 , 选择厦 门地 区液化 石油气罐装 时的充气流率 1 5 L / rai n ; 放气试验时, 采用厦门地 区典 型五 口之家 日常 消耗 的管道 天然 气/ 空气混合气 的流率 1 5 L / mi n __ 】 ] 。 2 结果分析 2 . 1充气 过 程 在 1 5 L / rai n充气流率 下, 储罐 内分别配置 u 形和螺旋形换热管并循环相同质量流率 、 温度为 3 0 ℃的冷却水时 , 储罐 吸附床 中心温度及充气量 的变 化如图 3所示。从图 3可见 , 由于螺旋换 热管 围绕 储罐中心布置 , 与 配置 U 形管时相 比, 选用螺旋换 热管可使储罐吸附床 中心在充气过程中的最高温度 从 8 0℃下降至约 6 O℃, 储罐 总充气量也相应从约 5 5 g增加至 6 5 g 。显然 , 实际应用时引入 自来水带 走 ANG储罐在充气过程 中产生的热量 , 在 不影响 储罐储存气体总量 的前提下 , 在储罐 中心 区域布置 螺旋形换热管具有更好的效果。 ; 望 4 0 赠 3 0 O 时 间 / s 时 间/ 图3 储罐中部布设不同的水循环换热管时的 储罐中心温度和充气量 Fi g ur e 3 T e mp erat u r e r ec or ds a t t h e c e n t ral r eg i o n o f t h e ANG v es se l an d t he c h aed amo u n t o f met h an e b y ar r a ng i n g d i ff er e nt h e a t t r a n s f e r p i p e s s u r r o u n d i n g t h e c e n t rel r e g i o n o f t h e v e s s e l 从 图 4可看出, 选用多孔管充气时 , 储罐 中心温 度上升 的幅值 比直接从进气 口充气 时降低 了约 1 5 ℃, 但储罐累积的充气量并未显著增加。这表明 , 由 于试验的储罐容积相对较小 , 引入多孑 L 管对储罐的 有效容积影响明显。考虑到实际应用时 , ANG储罐 通常有较大的容积 , 多孔管对储罐有效容积 的影响 相对 较小 。 8 7 望6 簧 s 4 3 时 间/ s 时 间 / s 图4 不同充气方式时的储罐中心温度和充气量 Figur e 4 T emp e rat u r e r e c or ds at t h e c en t r al r eg i o n o f t h e ANG v es s e l an d t he c ha e d amou n t o f me t h a ne wi t h diffe ren t c h ar g e met h od s 螺旋换热管 内循环水 的温度变化时 , 储罐中心 温度 和 充 气 量 的变 化 如 图 5所 示 。从 图 5 a中 的温 度变化曲线来看 , 循环冷却水温度在 1 0 3 0。 C变化 时对 AN G储罐 中心在初始充气阶段 的温度变化影 响较小, 储罐中心 的最高温度均 比未循环冷却水时 下降约 1 O℃。对比图 5 b可发现 , 储罐中心温度上 升到峰值的时间与累积充气量变化 曲线 出现转折点 的时刻基本重合。由此表明, 从开始充气 到储罐 中 心上升至最高温度 的阶段为有效充气时间 , 延缓 中 心温度到达幅值的时间可 以提高充气量 。此外, 从 图 5 b中还可看 出, 在储罐中心温度达到峰值 以后 , 冷却水温度变化对充气量的影 响才 比较明显 , 循环 1 0℃冷却水时的总充气量比循环 3 0℃时的冷却水 增加约 1 2 . 5 。显然 , 若 ANG储罐的容积增大 , 降 低循环冷却水温度的效果将更为明显 。 b J, 一 一 进 - 一 。 口气 - l 昌 气进 - 一 进管 , , l 盖孔 , , J 童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5 O O 郑青榕 等 吸附式 天然气储罐充放气 过程 的试 验研究 7 0 6 0 5 0 赠 4 0 30 一 来循环水 时间, s 时 间/ 图5 循环冷却水温度变化时的储罐中心温度和充气量 Figu r e 5 Te mp e r a t u r e r e co r d s a t t h e c en t r al r eg i on o f t he ANG v e s s el a nd t h e c h ar ge d a mo un t of me t h an e c i r c ula t e d c o ol i n g wa t e r a t diff er e n t t e mpe r at ur es 2 . 2放气 过程 ANG储罐 内分别布置 U形、 螺旋形换热管 , 并 循环 3 0℃的水 , 储罐 中心温度和储罐放气量在放气 过程 中的变化见 图 6 。从 图 6可见 , 由于螺旋形换 热管围绕储罐 中心, 能更有效地补充储罐轴心柱状 区域在脱附放气过程 中损失的热量 , 储罐 中心在放 气 过程 中 的温度 波 动 比 U 形 换 热 管 时 的温 度 波 动 减 少约 1 O℃ , 并 由此获 得约 1 4 的放 气增 加量 。 3 0 2 0 \ 1 0 嘎 0 一 l 0 时 间/ 8 时问/ s 图6 布置不同换热管时的储罐中心温度和放气量 Figu r e 6 T emp er a t u r e r ec o r d s at t h e c en t r al r eg i o n o f t he ANG ve s s el an d t he disc h ar g ed a mo u nt o f me t h an e mea s ur ed b y ar r a ng i n g dif f e r e n t h ea t t r a n s f e r p i pe s s ur r ou n di n g t he c en t r al r e gi o n o f t h e v e s s el 从 图 7可以看 出, 与从储罐端盖连接管 口的放 气相 比, 经 由多孔管放气可抑 制储罐 中心在放气过 程中的温度下降约 1 0℃。但由于布设多孔管消耗 储罐部分容积 , 储罐在放气过程中的累积放气量减 少了约 7 。因此 , 在选择通过改变储罐 内储存 甲 烷分子传递途径来抑制吸附热效应时 , 需兼顾引入 措施对储罐总放气量的影响 。 将温度为 3 0。 C、 5 O℃和 7 O℃的水引入螺旋换 热管后的测试结果如图 8所示 。从图 8的温度变化 曲线可以发现 , 提高引入水 的温度可以抑制储罐吸 附床在放气过程中的温度下降幅度 。但 由于储罐吸 附床 的温度下 降主要源 于吸附床 内吸附甲烷的脱 j 2 蚤 2 时间/ s 时间/ 图7 多子 L 管放气与端盖出口放气 时IA N G 储罐中心温度和放气量 F i g ur e 7 T empe r a t u r e r e c or ds a t t h e c en t r a J r e gion o f t h e ANG v es s e l an d t h e dis c ha r g e d amou n t o f met ha n e f r om t h e p er f o r a t ed t u be an d t h e o ut l e t p or t o n t h e c o ve r 附, 因此 , 选择作为加热源的热水温度应综合考虑储 罐容 积 、 储罐 结 构 及放 气 流 率 的影 响 。对 于本 次 试 验的 ANG储罐 , 在 1 5 L / rai n的放气流率下 , 引入 3 0。C的水作为加热源就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 蠼 一 耒循环水 十循环 3 O℃的水 一 循环 5 0℃的水 9 O 8 0 7 O 6 0 蝴 5 0 40 3 O 2 0 一 循 环 7 0℃ 的 水 1 0 而 面前 而0 0 0 时 间/ s 时间, s 图8 循环水温度变化时的A N G 储罐中心温度和放气量 Fi g ur e 8 T empe r a t u r e r e c or ds a t t h e c e nt r a l r e gion o f t h e ANG v es se l a nd t h e d i s c h ar ge d amou n t o f me t h an e by c i r c ulat i n g wat er a t diffe r en t t e mp e r a t u r e s 3 结 论 为了确定适合于家庭环境 的民用 ANG储罐结 构, 在城市供水和家庭热水器产生热水 的温度区间 , 选择典型的充/ 放气流率 , 就储罐换热水管的布置方 式 、 充 放气 引入 / 排 出方式对 储罐 吸 附床 中心温 度及 储罐总充放气量 的影响作了对 比试验, 其结论如下 1 在确保引入的换热水管不过多 占有储罐有 效容积的前提下 , 家庭用 ANG储罐可将常温 自来 水作为抑制充放气过程热效应 的冷热源, 并采用螺 旋管状环绕储罐 中心以减小储罐吸附床在充放气过 程中的温度波动, 增大充放气量。 2 储罐有效 的充放气时间与储罐 中心上升/ 下降至最高/ 最低温度 的时刻同步 。储罐 的有效充 放气时间主要取决 于储罐结构及充放气速率, 与引 入储罐的冷却/ 加热水的温度无关 , 水温度变化主要 影响少量后期的充放气量 。 下转 第 5 1 4页 ~ 一 二 一 啦水水 的 的 的 枢 ℃ ℃ ℃ 环如如 循环环环 未 循循循 一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5 1 4 石 油 与 天 然 气化 工 CHEMI CAL ENGI NEERI NG OF OI L 8 L GAS 可能全部液化 。因此, 总的液化率约为 1 0 %。 3 应用探讨 3 . 1 天然气膨胀机的级数 犍为 L NG采用单级 膨胀机制冷 , 受叶轮材料 强度和最大圆周速度 的限制 , 只适用于膨胀机的焓 降小于 6 3 ~7 5 . 6 k J / k g _ 3 的情况 。当由于压力降 增加或膨胀前温度上升引起膨胀机焓降增大时, 应 采用两级或多级膨胀机制冷 。 3 . 2 天然气中含重烃的影响 天然 气 膨 胀机 制 冷 的膨 胀前 气 流 不 能带 液 , 而 膨胀后气流带液量也有一定的限制 不超过 2 O 。 犍为 L NG属贫气 , 重烃含量很低。因此 , 当天然气 中重组分含量更高时, 应考虑重烃影响 , 膨胀前一般 应增加重烃分离器 。同时, 在工艺参数的选择上, 膨 胀 后 的温度 受该压 力 下 的液 化平 衡 温 度 的 限制 , 如 需降低膨胀后温度 , 只有降低膨胀后压力。否者在 较高的膨胀压力下, 随膨胀焓降的增加 只能增加膨 胀后的液体 , 而温度的降低并不明显。 3 . 3 预冷对 制冷的影 响 经过 HYS Y s模拟表 明, 当采用带预冷 的天然 气膨胀代替不带预冷的膨胀机制冷循环 时, 会 因制 冷量的增加和更高温度水平冷量 的合理利用 , 液化 率有所提高。针对犍为 L NG装置 的模拟表 明, 采 用单级预冷到一4 0。 C时 , L NG产量最高可从 5 . 0 x 1 0 m。 / d提高到 8 . 1 6 1 0 m。 / d , 提高约 6 3 。 3 . 4装 置的应 用范 围 利用管道压力能制冷或适当辅以外制冷循环补 冷 , 部分液化生产 L NG的装置 , 特别适用 于管道输 送过程中有较多的压力能可以利用 , 并 同时需要生 产少量 L NG 的情况 , 生产 的 L NG产 品可用 于调 峰, 或作 L NG车用燃料 。犍为 L NG在这方 面作 了 有益的实践和探索。 参 考 文 献 [ 1 ]李均方 , 王应海 , 李文艺. 犍 为 L NG装置适应性改造方 案的探 讨 [ J ] .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 2 0 0 7 , 3 6 3 2 6 2 ~ 2 6 4 . [ 2 ]Ha r r o l d D. De s i g n a t u r n k e y f l o a t i n g L NG f a c i l i t y i, J ] .Hy d r o ~ c a r bo n Pr o c e s s i n g,2 0 0 4, 8 3 7 4 7 5 1 . [ 3 ]Da v i d o f f A B,沈浩原.单 级高 压透平 膨胀 机 [ J ] .深 冷 简报 , 1 97 3 3 8 4 8 8 . [ 4 ]张加雷. 大焓降 、 高转速膨胀机设计 中几个 问题的探讨 [ C ] / / 气 体总网第 十二次全网大会暨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江 苏丹 阳 中国 制 冷学 会 , 2 0 0 1 6 9 - 7 0 . 收稿日期 2 0 1 4 0 1 2 6 ; 编辑 康 莉 上接 第 5 0 0页 3 选用 多孔管充/ 放气可抑制储罐 中心温度 上升/ 下降的幅度 , 但同时也会由于多孔管的引入减 小了储罐的有效容积, 进而影响储罐总的充放气量 。 因此 , 应结合储罐的数学建模和数值模拟 , 综合考虑 储罐充放气速率及储罐结构的影响。 参 考 文 献 [ 1 ]L i J u n c h e n , Do n g Xi u e h e n g , S h a n g g u a n J i a n x i n , e t a 1 .F o r e c a s ri n g t h e g r o wt h o f C h i n a s n a t u r a l g a s c o n s u mp t i o n [ J ] .E n e r g y , 2 01 1 ,3 6 3 1 3 8 0 1 3 8 . [ 2 ]刘毅军.中国天然气产业链“ 十二五” 整体规划透析E 1 ] .天然气 工 业 ,2 0 1 3 , 3 3 2 1 0 5 1 0 9 . [ 3 ]朱万美 .居民燃气事故案例 及用气安 全措施I- J ] .煤气 与热力 , 2 0 1 2,3 2 8 3 8 - 4 0 . [ 4 ]陈进 富 , 侯 侠, 侯傲. 甲烷 在高表 面炭质吸附剂 上的低温 吸附性 能研究[ J ] .石油与天然气化工 , 2 0 1 3 , 4 2 4 3 6 9 3 7 2 . [ 5 ]位雅莉 , 蒋洪. 不能管输天然气 的贮运方式与应用前景[ J ] .石油 与天然气化工 , 2 0 0 4 , 3 3 2 8 3 8 7 . [ 6 ]顾安忠 , 鲁雪 生,林 文胜 ,等.工 业气体 集输 新技 术[ M] .北 京 化学工业 出版社 ,2 0 0 7 . [ 7 ]P o l i c i c e h i o A, Ma c e a l l i n i E,Ag o s t i n o R G, e t a 1 .Hi g h e r me t h a ne s t o r a g e a t l o w p r e s s u r e a n d r o o m t e mpe r a t u r e i n n e w e a s i l y s c a l a b l e l a r g e - s c a l e p r o d uc t i o n a c t i v a t e d c a r bo n f o r s t a t i c a n d v e h i c u l a r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 J ] .F u e l , 2 0 1 3 ,1 0 4 8 1 3 - 8 2 1 . [ 8 ]Ra h ma n K A,L o h W S。C h a k r a b o r t y A,e t a 1 .Th e r ma l e n h a n c e me n t o f c h a r g e a n d d i s c h a r g e c y c l e s f o r a d s o r b e d n a t ur a l g a s s t o r a g e i, J ] .Ap p l Th e r m E n g ,2 0 1 1 ,3 1 1 0 1 6 3 0 1 6 3 9 . [ 9 ]We g r z y n J ,Gu r e v i e h M.Ad s o r b e n t s t o r a g e o f n a t u r a l g a s [ J ] . Ap p l i e d e n e r g y,1 9 9 6,5 5 2 7 1 8 3 . [ 1 O ]L i n Yu y i , Na s s a u c J .Th e MOVE p r o j e c t s a n d i mp o r t a n c e o f e n g i n e e r i n g d e s i g n [ c] / / p a p e r p r e s e n t e d a t 1 0 t h I n t e r n a t io n a l Co n f e r e n c e o n Ap p l i e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