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泡钻井液室内研究及性能评价.pdf
3 0 精 细 石 油 化 工 进 展 A D V A N C E S I N F I N E P E T R O C H E M I C A L S 第 1 5卷第 4期 微 泡钻 井液 室 内研究及性 能评价 谢建宇, 周亚贤, 耿晓慧, 卢国林 , 刘光成, 郝继双 中原石油勘探局钻井工程技术研究院, 河南濮阳 4 5 7 0 0 1 [ 摘要] 微泡钻井液是一种适用于低压易漏地层 的新型钻井液。通过对起泡剂和稳泡剂 进行优选, 开发出抗温 1 3 5 o C的微泡钻井液。室内评价结果表明, 微泡钻井液抗温、 抗污染能力 强, 同时具有 良好的抗压缩 、 密度还原特性和承压封堵性能。在 2 0 4 0目砂床中, 微泡钻井液承 压封堵能力达 2 0 MP a以上; 经显微镜微观表征 , 微泡呈球形 , 粒径分布集中在 5 0 2 0 0 m之间。 [ 关键词] 微泡钻井液起泡剂抗压缩密度还原 微泡钻井液是国外一种成熟的新型低密度钻 井液体系, 由美国 M I 钻井液公司和 A c t i S y s t e m s 公司共同研制⋯。目前, 该体系已在北海、 委内 瑞拉西北部和墨西哥湾等地区老油田低压地层 的 数百 口井进行 了成功试验 , 结果表明在易漏失和 易发生压差卡钻的低压层 和多压力层 系地层 中, 微泡钻井液是最佳体系。微泡钻井液通过特殊处 理剂产生多层膜包裹的微泡, 典型的微泡直径在 2 5~ 2 0 0 m间 , 微泡内部是一个球形空气核。微 泡强 度高 、 气体通透性差 , 使微泡能承受井底压 力。微泡钻井液具有 密度低 , 可 重复使用 , 不受 MWD和钻井液马达等井下工具 的影 响, 现场不 用添加注入气体的设备 压缩机及生产和注入气 体的设备等 , 能有效防止低压破碎 、 高渗透率砂 岩及裂缝性漏失地层漏失、 保护油气层 、 降低钻井 成本等优势 J 。国内部分石油企业也开展了这 方面的技术研究工作 ,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J 。 笔者从微泡体系形成与稳定理论 出发 , 通过对起 泡剂和稳泡剂的优选 , 在室 内确定 了抗温 1 3 5 o C 的微泡钻井液配方 , 并对其进行 了性能评价。 1实验 1 . 1 试剂与仪器 黄原胶 X C, 工业品, 中轩生化有限公 司; 低黏 羧甲基纤维素钠盐 L v C MC, 高黏羧 甲基纤维素 钠盐 H v C M C , 丙烯酸/ 丙烯酰胺共聚物 8 0 A 5 1 , 均为工业品, 濮阳诚信钻采助剂有限公司; 聚阴离 子纤维素 L VP A C, 工业 品, 山东得顺 源石油科 技有限公司 ; 丙烯酰胺 、 环氧氯丙烷和二甲胺反应 物与丙烯磺酸钠 、 丙烯酸钾共聚物 C P S一 2 0 0 0, 自 制 ; 丙烯酰胺和 2一甲基 一 2一丙烯酰胺基丙磺酸 共聚物 P A M S 6 0 1 , 自制; 起泡剂 F o a m一1 , 由甜菜 碱型两性离子主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型辅助表面 活性剂组成 , 自制 ; 十二烷基磺酸钠 A S 、 辛基酚聚 氧乙烯醚 O P 一1 0 、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A B S 、 十二 烷基二 甲基氧化胺 O B一 2 、 椰油酰胺丙基甜菜碱 C A B一3 5 , 均为工业品, 临沂兰山区绿森化工有限 公司 ; 泡沫增强剂 F S A一 2 , 小分子胺类化合物 , 工 业品, 万丰钻采助剂有限公 司; 聚胺抑制剂 , 工业 品, 抚顺石油化工研究 院; C a C 1 , N a C 1 , 均为分析 纯 , 天津市富宇精细化工有限公司。 高速搅拌机 、 表面张力仪 、 高温滚子炉 、 六速 旋转黏度计 , 青岛海通达仪器有 限公司 ; C L一1 1 型 P V T流体测试仪 , 荆州创联石油科技发展有 限 公司; 透反射金相显微镜, 上海光学仪器一厂。 1 . 2 评价方法 1 泡沫半衰期测定方法 在 1 0 0 mL水中加入一定量起泡剂或稳泡剂 , 在 1 0 r / mi n下 , 搅拌 1 mi n , 将泡 沫浆 加入量筒 中, 记录泡沫体积 , 并记录泡沫体系析出5 0 mL发 泡基液所用时间 , 作为泡沫半衰期。 2 微泡粒径分布测定方法 将微泡钻井液样 品均匀铺在载玻片上 , 光学 显微镜照相后, 用专业图像分析软件测量 3 0 0 5 0 0个微泡的粒径 , 微泡粒径分布计算公式如下 Ft Ni / No 式中, 表示第 i 区间中微泡个数 占全部 区间总微泡个数 Ⅳ n 的百分数 ; 区间依据微泡粒径 范围划分, 如4 0 6 0 m为一个区间。 收稿 13期 2 0 1 40 2 0 6 。 作者简介 谢建宇, 高级工程师 , 博 士 , 从事 油 田化学 品研 制 及开发工作。 基金项 目 中原石油勘探 局重大科技 攻关项 目“ 微泡钻井 液 技术研究” 2 0 1 2 3 2 1 部分研究成果。 2 0 1 4年 7月 谢建宇等. 微泡钻井液室内研究及性能评价 3 1 3 页岩回收率测试方法 取 2 . 03 . 8 mm页岩在 1 0 53 ℃下烘至 恒重 , 称取 1 O g页岩 G 0 放人待测微 泡钻井液 中, 于 1 3 5℃下滚动 1 6 h , 用孔径 0 . 4 2 mm筛 回 收岩心 , 在 1 0 53 ℃下烘至恒重, 测定 回收岩 心质量 G 。 ; 再将其放入清水中于 1 2 0℃下滚动 2 h , 用孔径 0 . 4 2 m m筛回收岩心 , 于 1 0 5 3℃下 烘至恒重 , 称取 回收岩心质量 G 2 , 页岩 回收率 计算公式 一 次页岩 回收率 , 尺 , v 1 1 0 0 % b 0 二次页岩回收率 , R 2 1 0 0 % u 0 D 相对页岩回收率, R 1 “ 2 1 0 0 % 2 微泡钻井液配方的确定 2 . 1 起泡剂 起泡剂加量 0 . 4 % , 对不 同种类起 泡剂的起 泡体积、 半衰期和表面张力进行考察, 结果见表 1 和 图 1 。 表 1 不同起泡剂对泡沫性能的影响 目 ● 亳 旧 图 1 不同起泡剂表面张力随加量的变化 曲线 从表 1和图 1看出 , F o a m一1作 为起 泡剂体 系, 发泡能力强, 半衰期长, 有利于泡沫稳定; 在相 同加量下 , F o a m一1 起泡剂表面张力最小 , 有利于 起泡。因此 , 选择 F o a m一1 作为微泡钻井液的起 泡剂, 加量以 0 . 5 % ~1 . 0 %为宜。 2 . 2 稳泡剂 稳泡剂在微泡钻 井液 中能显著 提高液相 黏 度 , 延长液膜排液时间 , 减弱微泡间碰撞冲击力 , 防止微泡破裂 , 增强微泡稳定性。F o a m一1加量 0 . 4 % , 稳泡剂加量 0 . 3 % , 考察不 同稳泡剂对起 泡体积和半衰期的影响 , 结果见表 2 。 表 2 不同稳泡剂对泡沫性能的影响 从表 2看出, X C在发泡时由于基液黏度大造 成起泡体积较小 , 但其半衰期远大于其他稳泡剂 , 稳泡效果最优。因此 , 选择 X C作为微泡钻井液 的稳泡剂 。固定其他条件 , 考察稳 泡剂 X C加量 对泡沫性能的影响, 结果见表 3 。 表 3 XC加量对泡沫性能影响 从表 3看出 , 随着 X C加量增加 , 起泡体积降 低 , 半衰期增加。综合考虑 , X C加量以 0 . 3 % ~ 0 . 8 %为宜。 综上所述 , 确定了微泡钻井液体系最佳配方 3 . 0 % 一5 . O % 膨 润 土 0 . 5 % 一1 . 0 % F o a m一1 0 . 3 % 一0 . 8 %X C 0 . 1 % 一 0 . 5 % 泡沫增强剂 F S A一2 0 . 3 % 一 0 . 8 % L v C MC 0 . 1 % ~0 . 3 % 聚胺抑制剂。 3 微泡钻井液性能评价 3 . 1 抗温性能 按照最佳配方配制微泡钻井液, 在不同温度下 老化 1 6 h后测定钻井液性能, 结果见表 4 。微泡钻 井液经高温老化后体系表观黏度 、 动切力有一定程 度下降, 但钻井液密度在高温老化前后差别不大, 表现出良好的抗温陛能, 能够满足现场需求。 3 2 精 细 石 油 化 工 进 展 A D V A N C E S I N F I N E P E T R O C H E M I C A L S 第 1 5卷第4期 表 4 微泡钻井液的抗温性能 A V为表观黏度 , P V为 塑性黏 度 , Y P为动切 力 , P为 密度 。下 同。 3 . 2 抗污染性能 为满足 现场需 要 , 微泡 钻井 液经 污染后 在 1 3 5 o C 下老化 1 6 h , 对其抗污染能力进行考察 , 结 果见表 5 。微泡钻井液分别经岩屑粉 、 水泥石粉 、 N a C 1 和 C a C 1 污染及高温 3 5℃老化后 , 泡沫状态 仍较好 , 说明微泡钻井液具有较强的抗污染性能。 表 5 微泡钻井液的抗污染性能 F L为滤失量 , 下 同。 3 . 3 抑制性能 在微泡钻井液 中加入部分页岩, 考察微泡钻 井液对页岩的抑 制和防塌性能 , 结果见表 6 。页 岩在清水中回收率仅为 2 . 7 % , 而微 泡钻井 液抑 制性能明显提 高, 一次页岩 回收率达 9 0 . 1 % , 相 对回收率达 9 6 . 2 %, 可满足现场要求。 表 6 微泡钻井液的抑制性 3 . 4 密度特性 微泡具有的特殊结构使其与普通泡沫相比具 有 良好的抗压缩性能, 这对微泡钻井液密度具有重 要的影响。因此, 利用C L 一 Ⅱ 型流体P V T 测试仪在 高压条件下对微泡钻井液密度进行了考察。 3 . 4 . 1 抗压缩性能 1 温度和压力的影响 微泡中空气随着温度升高会发生气体膨胀, 会对微泡钻井液 的抗压缩性能产 生影响。实验 中, 配制密度为 0 . 8 6 8 g / c m 微泡钻井液 , 不 同温 度下考察微泡钻井液密度随压力 的变化, 结果见 图 2 。 图2 不同温度下微泡钻井液密度 随压力的变化曲线 从图 2看出 , 微泡钻井液密度随着压力增加 而升高。这 主要是 由于微泡 内空气 具有可压缩 性 , 随着压力增加 , 微泡内空气体积减小 , 造成钻 井液密度升高。同时 , 压力小于 3 M P a时, 钻井液 密度上升较快 ; 而随着压力进一步升高 , 钻井液密 度上升趋势趋于平缓。此外, 随着温度升高, 微泡 钻井液可压缩性降低。这主要是由于微泡中空气 随着温度升高发生体积膨胀 , 而此作用力部分抵 消压力对微泡 内空气 的影响 , 导致微泡钻井液可 压缩性能降低。 2 钻井液密度的影响 在高压条件下 , 微泡钻井液密度 的不同 , 也使 体系的抗压缩性能产生差异。在 8 0℃下, 考察不 同密度的微泡钻井液密度随压力的变化 曲线 , 结 果见图 3 。 0 . 9 5 0 . 9 O 0 O . 8 5 ∞ 0 8 0 翻 0 . 7 5 0 . 7 0 O 5 1 0 1 5 2 0 压力/ Ⅱ a 图 3 微泡钻井液的密度随压力的变化 曲线 从图 3看出 , 密度较低 的微泡钻井 液可压缩 性较 强, 密度较高 的微泡钻井液 可压 缩性较差。 一 _ Ⅲ 丑 \ 船 2 0 1 4年7月 谢建宇等. 微泡钻井液室内研究及性能评价 3 3 这主要是 由于不同密度的微泡钻井液空气含量不 同, 密度较低的微泡钻井液空气含量高 , 从而造成 不同密度微泡钻井液抗压缩能力 的差异。 3 . 4 . 2密度还原性能 密度还原性能是 微泡钻井液 一个重 要 的特 征 J 。利用 P v T测试仪考察微 泡钻井液密度 随 压力的变化曲线 , 结果见图4 。 。 目 0 ● \ 栩 图4 微泡钻井液密度随压力的变化 曲线 从图 4看 出, 在加压过程中, 微泡钻井液密度 逐渐升高 ; 而在减压过程中 , 微泡钻井液的密度又 几乎恢复至未加压前的。这主要是 由于微泡 的特 殊结构使其能承受短时间内重复的加压和减压。 在加压过程 中, 微泡可被适度压缩 ; 而随着压力下 降 , 微泡又逐渐恢复至原来 的尺寸 , 使微泡钻井液 表现出良好的密度还原特性。 3 . 5 承压封堵性能 微泡钻井液能在不 同漏失 地层改变尺寸 , 具 有一定 的防漏堵漏作用 。配制密度 0 . 8 0 0 g / e m 微泡钻井液 , 在 8 0℃下利用不同目数的砂床模拟 不同孔隙的漏失地层 , 考察砂床 目数对微泡钻井 液封堵性能的影响 , 结果见图 5 。 2 0 1 5 时 垒 1 0 5 2 0 MP a 以上 ; 而当砂床 目数在 1 0~ 2 0目时 , 微泡 钻井液的最大承压能力仅为 3 MP a 。这主要是 由 于砂床 目数越大, 形成的孔隙尺寸越小 , 有利于微 泡钻井液中微泡对此孔隙的封堵。 4 微泡钻 井液的微观表征 利用显微镜对配制的微泡钻井液中泡沫的微 观形态进行观测 , 并对微泡粒径分布进行统计 , 结 果见图6和图7 。微泡钻井液中微泡呈不连续单 个球体分布的状态 , 相互间没有黏连, 微泡粒径主 要分布在 5 0~ 2 0 0 m间。 图 6 显微镜下微泡钻井液形态 图 7 微泡钻井液粒径分布 曲线 5结论 1 通过起泡剂和稳泡剂 的优选 , 确成 了抗温 1 3 5 o C微泡钻井液配方。 2 制备的微泡钻井液具有较强的抗温 、 抗污 染性能及抑制页岩水化分散效果 , 同时体系抗压 缩能力强 , 并具有 良好 的密度还原特性 , 在 2 0 4 0目砂床中, 微泡钻井液承压封堵 能力达 2 0 MP a 以上 , 表现出良好的承压封堵性能 。 3 利用显微镜对微 泡进行 了微 观表征 , 微泡 钻井液中微泡粒径主要分布在 5 02 0 0 m间。 精 细 石 油 化 工 进 展 A D V A N C E S I N F I N E P E T R 0 C H E M I C A L S 第 1 5卷第 4期 [ 2 ] [ 3 ] [ 4 ] [ 5 ] 参考文献 徐江 , 谭春勤 , 金军斌. A p h r o n钻井液体系在 大牛地气 田的 应用前景 [ J ] . 内蒙古石油化工 , 2 0 0 9, 3 5 1 1 1 2 91 3 0 . 郑秀华, 李国庆, 王军, 等. 可循环微泡沫及其应用[ J ] . 探 矿工程 , 2 0 0 9 , 3 6 增刊 1 2 5 5 2 5 9 . 汪桂娟, 丁玉兴, 陈乐亮, 等. 具有特殊结构的微泡沫钻井液 技术综述[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 2 0 0 4 , 2 1 3 4 4 5 2 . 岳前升 , 王 玺, 张顺元 , 等. 可循 环微泡 沫钻井 液性 能研究 [ J ] . 石油天然气学报 , 2 0 1 1 , 3 3 9 1 2 31 2 6 . 张振华. 可循环微 泡沫钻 井液研 究及应 用 [ J ] . 石油学 报 , [ 6] [ 7 ] [ 8 ] 2 0 0 4, 2 5 6 9 2 9 5 . 武学芹 , 李公让 , 唐代绪 , 等. 微泡钻井液在 吐哈油田雁 6 5 3 井的应用[ J ] . 特种油气藏, 2 0 0 4 , 1 1 1 6 0 6 3 . 张毅 , 胡辉 , 高立新 , 等. 三相可循 环微泡沫钻井液 的研究及 其在彩南油 田的应用 [ J ] . 钻井 液 与完井液 , 2 0 0 4, 2 1 1 l 11 4. B r o o k e y T. Mi c r o B u b b l e s Ne w a p h r o n d ri l l i n fl u i d t e e h n i q u e r e d u c e s f o r m a t i o n d a ma g e i n h o r i z o n t a l w e l l s [ J ] . S P E 3 9 5 8 9。 6 4 56 5 6 . La b o r a t o r y S t u d y a n d Pe r f o r m a n c e Ev a l u a t i o n o n M i c r o- Fo a m Dr i l l i n g Fl u i d Xi e J i a n y u Z h o u Ya x i a n Ge n g Xi a o h u i L u Gu o l i n L i u Gu a n g c h e n g Ha o J i s h u a n g D r i l l i n g E n g i n e e r i n g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S i n o p e c Z h o n g y u a n P e t r o l e u m E x p l o r a t i o n B u r e a u , P u y a n g, H e n a n 4 5 7 0 0 1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Mi c r of o a m d ri l l i n g fl u i d i s a n e w d ri l l i n g f l u i d s u i t a b l e fo r l o w p r e s s u r e a n d l e a k i n g f o r ma t i o n .A mi c r ofoa m d ri l l i n g fl u i d wh i c h c a n wi t h s t a n d t h e t e mp e r a t u r e t h a t i s a s h i g h a s 1 3 5 ℃wa s d e v e l o p e d b y s e l e c t i n g a f o a mi n g a g e n t a n d a foa m s t a b i l i z e r t h r o u g h o p t i mi z a t i o n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r e s u l t s o f l a b o r a t o r y e v a l u a t i o n, t h i s mi c r o foa m d ril l i n g flu i d i s g o o d i n t e mp e r a t u r e r e s i s t a n c e, a n t i p o l l u t i o n, c o mpr e s s i o n r e s i s t a n c e,de n s i t y r e d u c t i o n a n d p l ug g i n g u n de r p r e s s u r e .Th e p l u g g i n g c a p a c i t y u n d e r p r e s s u r e o f t h i s mi c r o foa m d ri l l i n g fl u i d i s h i g h e r t h a n 2 0 MP a wh e n i t i s u s e d i n 2 0 4 0 me s h s a n d b e d . Mi c r o s t r u c t u r e c h a r a c t e ri z a t i o n b y mi c r o s c o p e h a s s h o w n t h a t t h e mi c r o f o a ms a r e o f s p h e ri c a l s h a p e s w i t h t h e s i z e d i s t ri b u t i o n o f 5 0 t o 2 0 0 Ix m. [ Ke y w o r d s ] mi c r o foa m d ri l l i n g fl u i d ; f o a m i n g a g e n t ; c o m p r e s s i o n r e s i s t a n c e ;d e n s i t y r e d u c t i o n 从藻类连续生产原油 位于美国华盛顿州 R i c h l a n d的太平洋西北国家实验室 P N N L 的科学家于 2 0 1 4年 2月宣布 , 已经 开发出一种连续的过程, 从藻类生产出原油, 可降低生产藻类基燃料的成本。 该过程的工作原理 , 通过组合水热液化和催化热液气化 , 使藻类浆液加热和加压到 3 5 0 o C和 3 0 0 0 磅每平方英寸。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表示, 它研究的反应器可将藻类中碳的5 0 % 一 7 0 %转化为原 油 。除了原油 其可以得到航空燃料 、 汽油和柴油燃料 外 , 该过程还生成燃料气体 , 以及水 , 和可用来 帮助更多藻类生长的氮 、 磷和钾的养分 。 采用建造高压系统相对较便宜 , 无需采用溶剂来提取油 , 可降低成本 , 并且可避免采用使藻类干燥 的能源密集型步骤。目前生产藻类基燃料大多数方法包括这些方法的结合。西北太平洋国家实验室的 反应器系统 的浆料 处理 量为 1 . 5 L / h 。该 技术 已授权 转让 给美 国犹 他州 盐湖 城 的生 物燃 料公 司 G e n i f u e l , 用于进一步开发。 CE. 2 01 40 2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