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117侧平井钻井技术.pdf
第 3 3卷 第 4期 2 0 1 1年 7月 石 油 钻 采 工 艺 OI L DRI LLI NG & PRODUCTI ON TECHNOLOGY V0 l _ 3 3 No . 4 J u l y 2 0 1 1 文章编号 1 0 0 07 3 9 3 2 0 1 1 0 40 0 2 7 0 4 卫1 1 7 侧 平 井钻 井技术 王自 民 刘春林 张宏威 刘志 华 李 宁 王玉敏 1 . 中原石 油勘探局 钻井一公司 , 河 南濮 阳4 5 7 3 3 1 ; 2 . 渤海石油装备制造有 限公 司, 天津3 0 0 4 5 7 ; 3 . 渤海钻探工程有 限公 司, 天 津3 0 0 4 5 7 摘要为挖潜增效、 提高采收率, 中原油田部署了卫 1 1 7侧平井。该井具有井斜位移大、 井眼轨迹不易控制、 钻井液润滑防 卡性能要求高、 安全钻完井施工难度大等特点。根据靶前位移长特点, 采用 “ 直一增 一稳 ~增 一水平”剖面类型, 加强随钻监 控, 加密测量做好轨迹预测 , 及时调整钻进方式, 提高了实钻剖面符合率;使用高速牙轮钻头配合单弯螺杆钻进 , 优选合适的钻 具组合、 钻井参数, 保证 了定向工具面易于控制;采用硅醇钻井液体 系, 及时调整流型, 提高钻井液润滑防塌与悬浮携带能力, 保证井壁稳定;采取定期短起下钻清砂 , 强化安全操作和各项完井准备措施 , 为安全交井提供保障。该井的成功实施 , 对指导 此类井施工具有一定 的借鉴作 用。 关键词 侧钻水平井 ;轨迹控制 钻井 液 ;安全 钻井 中图分类号 T E 2 4 2 文献标识码 A Dr i l l i ng t e c hno l o g y f o r W e i 1 1 7 s i d e t r a c ke d ho r i z o n t a l we l l WA N G Z i mi n , L I U C h u n l i n , Z H AN G H o n g w e i , L I U Z h i h u a , L I Ni n g 3 ,WA N G Y u m i n 1 N o . 1 Dr i l l i n g C o m p a n y , Z h o n g y u a n Oi 批 Pu y a n g 4 5 7 3 3 1 , c h in a ; 2 B o h a i Oi l E q u ip m e n t Ma n u f a c t u r i n g C O. LT D, T i a n j i n 3 0 0 4 5 7 , c h i n a ; 3 . C NP C B o h a i Dr i l l in g En g i n e e r in g C o m p a n y , T a n g g u 3 0 0 4 5 0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T o d e v e l o p t h e r e ma i n i n g o i l a n d e n h a n c e o i l r e c o v e r y , Zh o n g y u a n Oi l fi e l d a a n g e d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f d r i l l i n g t h e W e i 1 1 7 we l 1 . We i 1 1 7 we l l wa s f e a t u r e d b y l a r g e e x t e n s i o n , d i ffic u l t l y c o n tr o l l e d t r a j e c t o r y , h i g h d e ma n d o f l u b r i c a t i o n t o p r e v e n t p l u g g i n g , and d i ffi c u l t d r i l l i n g a n d c o mp l e t i o n t r e a t me n t . Be c a u s e o f t h e l a r g e e x t e n s i o n . t h e p r o fil e t y p e o f“ d i r e c t u p s l o w u p h o r i z o n t a l ’ ’ wa s t a k e n . T h e t r e a t me n t s o f mo n i t o r i n g wh i l e d r i l l i n g a n d t r a j e c t o ry p r e d i c t i o n we r e s t r e n g t h e n e d t o a d j u s t t h e d r i l l i n g mo d e t i me l y a n d t o i mp r o v e t h e p r o fil e c o i n c i d e n c e r a t e . Hi g h s p e e d r o l l e r b i t a n d s i n g l e c u r v e s c r e w we r e ma t c h e d t o d r i l l i n g t h e we l 1 . BHA a n d dr i l l i n g p ara me t e r s we r e o p t i mi z e d t o g u a r a n t e e t h e c o n tr o l o f d i r e c t i o n a l p r o fi l e . T h e s i l a n o l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wa s t a k e n , a n d t h e fl o wi n g p a R e r n wa s a d j u s t e d t i m e l y , t o i mp r o v e t h e l u b r i c a t i o n a n d s u s p e n s i o n c a p a c i t y o f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 wh a t i s m o r e , t o m a k e s u r e t h e s t a b l e we l l b o r e . Re g u l a r s h o r t t r i p wa s t ak e n t o r e mo v e s a n d s , s a f e o p e r a t i o n a n d c o mp l e t i o n p r e p a r i n g t r e a t m e n t we r e s t r e s s e d , t o g u a r a n t e e s a f e c o mp l e t i o n . T h e S U C c e s s o n t h e we l l s u p p l y a r e f e r e n c e f o r t h e t r e a t me n t o n t h e s i m i l a r we l l s . Ke y wo r d s s i d e t r a c k e d h o r i z o n t a l w e l l ; t r a j e c t o ry c o n t r o l ;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 s a f e d r i l l i n g 为开 发卫 1 8块沙 一下 油层 , 中原 油 田部署 了 O1 3 9 . 7 m m套管开窗侧钻水平井卫 1 1 7 侧平井。 该 井设 计 垂深 1 7 8 0 . 6 1 T I 不 含 补心 高 , 最大 井斜 9 7 . 4 9 。 , 水平位移 5 7 0 . 7 6 1 T I , 水平段长 1 5 3 . 5 1T I 。施工 具有 以下难点 一是水平位移大 , 水平段长 , 受老井 油层产状制约 , 轨迹需要 “ 抬头 ” 上挑增斜 , 同时需 防碰绕障 3口邻井, 井眼轨迹控制难度大;二是钻 井液排量低 , 携砂 、 润滑、 防塌 、 防卡等方面面临严峻 考验 , 易形成 岩屑床 , 尤其在油层 中部 以 9 0 ~ 1 0 2 . 5 。 井斜穿行 , 携砂与定 向工具面控制都很困难 , 易引起 井下复杂。 通过在 钻头 选型、 井眼轨迹控制 、 钻井液 、 安全 作者简介 王 自民, 1 9 6 7年 生。1 9 9 0年毕业 于西南石油 学院钻 井工程专业 , 现任 中原油 田钻 井一公 司总工程 师, 主要从 事现场技术 管理 与技术攻 关工作 。电话 0 3 9 3 4 8 0 0 5 5 0 。E ma i l wa n g z i mi n O 0 1 1 6 3 .c o m。 2 8 石油钻采工艺 2 0 1 1 年 7月 第 3 3卷 第 4期 防卡 、 完井 固井等方面进行探索和应用 , 该井实际完 钻井深 2 1 5 4 . 2 7 1 T I , 垂深 1 7 8 9 . 9 2 m, 裸眼段长 7 0 2 . 7 7 I T I , 最大井斜 1 0 2 . 5 。 , 水平位移 5 0 7 . 6 1 n l , 水 平段长 1 1 9 . 0 3 1 T I , 绕障邻井最近距离 1 . 6 1 T I , 顺利达到了钻探 目的, 为今后此类井施工提供了宝贵经验。 1 钻 头的选用 使用 1 1 8 mmYC 5 1 7 单牙轮钻头, 每次下钻到 底先轻压慢转磨合钻进 O . 5 h , 确保钻头使用安全和 定 向工具面易于控制 。该 型钻头性能稳定 , 纯钻时 间可达 1 2 0 ~ 1 4 0 h , 平均机械钻速 1 . 7 5 m/ h , 见表 1 。 表 1 卫 1 1 7侧平井钻头使 用情况 2 井眼轨迹控 制技术 由于靶前位移长达 4 1 8 . 4 5 1 T I , 且需绕障 3口邻 井 , 因此 , 该井采用 “ 直一增一稳一增一水平 ” 双增 剖面类型, 造斜率选择在 5 。/ 3 0 m范围内, 是一 口长 半径的侧钻水平井 , 施 工采用有线随钻 系统和胜利 定向井软件进行轨迹控制 。通过准确掌握造斜率 , 及 时调整钻具组合 , 同时做好实钻井 眼轨迹的动态 监控和待钻井眼轨迹预测工作 , 杜绝 了井眼曲率 的 突变现象 , 始终保持 轨迹平滑 , 从 而提高 了实钻剖 面符合率与中靶精度 , 确保 了侧钻水平井施工安全。 该井设计见表 2 。 表2 卫 l 1 7 侧平井设计数据 设计井垂深水平位闭合方 靶半 高 靶半宽 深 / m / m 移 / m位 / m / m 开窗点 1 4 5 0 1 4 4 9 . 6 2 3 . 1 5 1 5 0 . 5 6 侧 钻 点 1 5 0 0 1 4 9 9 . 5 2 5 . 6 9 1 5 3 . 4 4 目标 点 A 2 0 5 0.8 1 7 9 9 .9 41 8 . 4 5 2 0 2 . 6 4 0 . 5 5 . 0 目标 点 B 2 1 2 7 . 5 1 7 9 0 . 6 4 9 4 . 6 1 2 0 2 . 7 3 0 . 5 5 . 0 目标 点 C 2 2 0 4 - 3 1 7 8 0 . 6 5 7 0 . 7 6 2 0 2 . 7 9 0 . 5 5 . 0 井底 2 2 3 4 . 3 1 7 7 6 . 7 6 0 0 . 5 1 2 0 2 . 8 1 2 . 1 侧钻脱离老井眼 1 4 5 1 . 5 ~ 1 4 8 0 m 钻具组合 1 1 8 mmYC 5 1 7 09 5 mml 。 单弯螺杆 4 . 8 6 m 8 9 mmNHW DP9 . 2 2 m 8 9 mmHW DP 1 2 9 m O7 3 mmDP 。钻进参数 钻压 2 0 ~ 3 0 k N, 排 量 8 L / s , 泵压 1 0 SP a , 复合钻至 1 4 8 0 1 T I , 井斜 2 . 7 。 , 方位 1 4 5 . 5 。 。 2 . 2 第一增斜段施工 1 4 8 0 ~ 1 7 4 8 m 钻具组 合 1 Ol 1 8 mmY C 5 1 7 O 9 5 mml 。 单 弯 螺 杆 带 垫 块 4 . 8 6 m O8 9 m mNHWD P9 . 2 2 m 8 9 mmHWDP1 2 9 m 7 3 mmDP ;井斜 4 0 。 以 后改用倒装钻具组合 2 O1 1 8 mmYC 5 1 7 09 5 mml 。 单 弯 螺 杆 带 垫块 X 4 . 8 6 m O8 9 mmNH WDP 9. 22 m 73 mmDP 2 90 m 8 9 m mHW DP 1 29 m O7 3 m mD P 。 钻进参数钻压 5 ~ 4 0 k N, 排量 8 L / s , 泵压 1 6 MP a , 采取单驱 复合钻进方式。 该段施工重点, 一是加强井眼轨迹 防碰工作 , 采 取提前将方位定至大于对靶方位 4 。 , 绕障成功后再 调整回来。井深 1 6 5 1 . 6 6 r n时, 方位增至 2 0 8 . 5 。 , 井 斜增至 3 9 . 3 。 , 钻至井深 1 7 0 8 . 2 1 m, 方位 2 0 8 . 5 。 , 井 斜 4 2 . 9 。 , 成 功与卫 2 2 7 9井完成 防碰绕障工作 , 最 近距离仅 1 . 6 m;二是加强随钻监控 , 加密测量做好 轨迹预测 , 及时调整螺杆钻进方式 , 确保实钻轨迹与 设计轨迹吻合。钻至井深 1 7 4 8 1 T I , 井斜 4 9 . 7 。 , 方位 2 0 8 . 5 。 , 平均增斜率 5 . 2 6 。/ 3 0 m。 2 . 3 稳斜段施工 1 7 4 8 ~ 1 7 8 2 m 钻具组合 01 1 8 mmY C 5 1 7 0 9 5 mml 。 单弯螺杆 带 垫 块 X 4 . 8 6 m O 8 9 mm NH WD Px 9 .2 2 m O7 3 mmDP29 0 m 8 9 mmHW DP 1 2 9 mO7 3 mmDP. 钻进参数 钻压 5 4 0 k N, 排量 8 L / s , 泵压 1 6 MP a 。 此段施工加强轨迹测量与预测, 若轨迹变化过快 , 及 时利用滑动钻进 , 钻至井深 1 7 8 2 1T I , 井斜 4 9 . 6 。 , 方位 2 0 8. 5 。。 2 . 4 第二增斜段施工 1 7 8 2 2 0 5 7 m 钻具组合 O1 1 8 m mY C 5 1 7 O9 5 mm1 . 2 5 。 单 弯 螺 杆 带 垫 块 4 . 8 6 m O8 9 mmN HWD P1 8 . 5 m 7 3 mm DP 40 0 m 8 9 mn l HWDP 1 9 5 m 7 3 mmDP 。钻进参数 钻压 5 - - 4 0 k N, 排量 8 L / s , 泵压 1 7 MP a , 采取单驱 复合钻进方式。钻至井深 2 0 5 7 1 T I 垂深 1 8 0 1 m 时井斜 9 0 . 4 。 , 方位 2 0 4 . 7 。 , 平均增 斜率 4 . 4 5 。/ 3 0 r n , 见到油层后起钻进行 电测对比, 顺 利 中达 A 靶 。 2 . 5 水平段施工 2 0 5 7 - 2 1 5 4 . 2 7 n 1 钻具组合 O1 1 8 m mY C 5 1 7 O9 5 m m1 . 2 5 。 单弯螺 杆 带垫块 4 . 8 6 m O8 9 m mNH WD P1 8 . 5 m O7 3 mmDP X 61 5 m_ 8 9 mmHW DP 1 95 m 7 3 mmDP。 钻进参数 钻压 1 0 - - 4 0 k N, 排量 8 L / s , 泵压 1 8 ] V I P a , 王 自民等 卫 1 1 7侧平井钻井技术 2 9 采取单驱 复合钻进方式。该段加强随钻监控 , 结合 地质录井显示及时调整实钻轨迹 , 使井眼轨迹尽可能 在油层 中穿行 , 同时滑动增斜 , 为顺利中 B靶创造条 件。钻至井深 2 0 8 8 . 7 3 m, 井斜 1 0 2 。 , 方位 2 0 0 . 5 。 , 井 眼轨迹平稳 。钻至井深 2 1 1 8 . 0 2 m 垂深 1 7 9 1 . 5 m , 井斜 1 0 2 - 3 。 , 方 位 2 0 1 . 1 。 , 顺 利 中 B靶。钻 至井 深 2 1 5 4 .2 7 m, 由于钻井液 中见到部分堵漏剂 , 根据邻井 漏失资料 , 为防止井下复杂 , 决定 C靶提前完钻 , 水平 位移 5 0 7 . 6 1 m。 3 钻井液技术 通过优选硅醇钻井液体 系, 使钻井液具有较好 的携带悬浮能力 、 较好的润滑 防塌效果 、 较低的密度 和固相含量 , 为顺利完井提供保障。 1 硅 醇 钻 井 液 体 系 配 方 井 浆 3 %S AK. 1 0 . 5 %J L X C 2 %CF K。 2 钻进过程 中根据井下需要不断补充 S AK 1 、 J L X. C、 C F K, 辅 以 P A MS . 9 0 0 , GK. 9 7聚合 物胶液护 胶 , 调整好钻井液流变参数 , 使钻井液具有 良好 的携 砂性 能。钻井液 的膨润土含量维持在 4 0 ~ 5 0 g / L, 动 塑 比大 于 0 . 5 。 3 水平井 特点决定 了岩屑在上 返过程 中受钻 具挤压 、 碾磨而粉碎 , 使钻井液 中亚微米颗粒含量增 加 , 钻井液黏切升高 。在钻进 中加强 固控设备 的管 理和使用 , 采用每班离心机使用 4 h以上 , 以保持钻 井液的清洁性 , 有效除去钻井液中的有害固相。 4 在携岩方面 , 由于小井眼 的局 限性 , 调整好 钻井液 的流变性 , 采取合 适 的黏度 , 使环空 流体雷 诺数大 于 2 0 0 0 , 维持紊流状态 , 在循环洗 井时提高 黏度 , 使环空 流体转变 为层流状 态 , 以增强钻 井液 的携岩 能力 , 如此层流 、 紊 流交替来保 证井 眼的清 洗效果 。 5 在 井壁稳 定方 面 , 一方 面积极探 索合 适 的 钻井 液密 度 , 提高液 柱 的支撑作 用 , 使 井壁稳 定 ; 另一方 面 , 加入适量 S AK一 1 , 配合 J L X. C确保井壁 稳定。 6 为防止发生卡钻事故 , 当井斜增至 4 5 。 时 , 逐 步混原油至 8 %, 并加入适量的乳化剂 , 同时补充适 量的聚合醇 , 以提高钻井液的抑制性和润滑效果 。 7 适 时 加 入 足 量 的 S MP, 提 高 钻 井 液 的稳 定性 , 改 善滤饼 质量 。钻进 至 2 5 2 0 m一 次性 加入 2 %S MP, 并不断补充 , 保持其含量 , 卫 1 1 7侧平井钻 井 液性 能见 表 3 。 表 3 卫 1 1 7 侧平井钻 井液性能 4 安全防卡技术 1 做好钻具管理。全部使用 1 8 o 斜坡钻杆 , 人 井前必须进行 外观、 丝扣 、 台肩检查 , 起下钻认真编 号 , 做好使用记 录, 每次起下钻倒换钻具一次 , 防止 钻具疲劳事故发生。 2 严格控制起下钻速度。 裸眼以下井段用一档 , 进入套管后可用二档 , 连续灌钻井液 , 起钻遇卡不得 超过 1 0 0 k N, 下钻遇阻不得超过 5 0 k N, 必要时接方 钻杆划眼 , 严禁硬压 , 每次下钻提前 2 0 m开泵 , 循环 正常后划眼至井底。 3 下钻到底后必须单 阀开泵 , 排量 由小到大逐 渐开至正常排量 , 尽可能减小压力波动 , 遇有复杂情 况及时配制稠浆打段塞清砂 , 确保井眼清洁畅通 。 4 钻进过程 中注意观察泵压变化 、 转盘负荷大 小 , 钻进 时若钻时过快或在砂岩发育地层 , 要进行钻 时控制, 每钻进 2 n l 要上提进行一次扩划眼, 防止岩 屑过多不 能及 时分散带 出, 造成环空不 畅通 引起憋 泵、 蹩钻 , 甚至造成井漏。 5 每钻完一个单根 , 进行 2 - 3次扩划眼, 井下正 常方能接单根 , 提前做好单根前 的准备工作 , 确保钻 具静止不超过 2 mi n , 接完 单根后要控制下放速度 , 开泵时必须缓慢。 6 加 强短起 下钻清砂 工作。井斜在 4 5 。 前每 钻进 5 0 m进 行短 程起下钻 一次清砂 作业 , 井斜在 4 5 ~ 7 0 。 之间每钻进 3 0 m进行短程起下钻 一次清砂 作业 , 井 斜在 7 0 。 以后 每钻进 1 0 ~ 2 0 m 进行短程起 下钻一次清砂作业 。 7 严禁定点循环钻 井液 , 防止形成 “ 糖 葫芦 ” 井眼 , 起钻前循环钻井液两周以上 , 待岩屑充分返 出 后方可进行起钻作业 , 必要时打封闭。 8 强化正确的活动钻具方式 , 钻具在井下静止 不能超过 2 mi n, 活动幅度不小于 3 1T I 。 该井钻 至井 深 2 0 2 8 m、 井斜 8 8 . 5 。 时起钻换钻 头 , 下钻于 1 8 9 0 m 井斜 7 0 . 9 。 遇阻 , 遂起钻甩掉螺 3 0 石油钻采工艺2 0 1 1 年 7月 第 3 3卷 第 4期 杆 , 下 O1 1 8 mm钻头划眼 , 施工 中频繁发生憋泵 和 遇卡现象 , 当时钻井液 由密度 1 . 2 2 g / c m 、 黏度 7 7 S 、 切力 2 . 5 / 7 P a 提高至密度 1 . 2 5 g / c m 、 黏度 1 0 0 S 、 切 力 5 / 1 0 P a时还是频繁出现憋泵和卡钻现象 , 划眼异 常艰难 , 直至提高钻井液密度至 1 . 3 5 g / c m 、 黏度 1 3 0 S 时 , 井下恢复正常。分析 原因为 1 8 9 0 2 0 2 8 m井 段井斜已达 7 0 ~ 9 0 。 , 由于密度控制过低 , 造成钻井液 静液柱压力不能平衡上覆地层压力 , 致使沙一段泥 页岩井壁地层坍塌掉块 , 造成井下复杂。 5 下套管、固井及 完井技术 该井下入管串结构如下引鞋 2 1 5 1 m 0 8 8 . 9 m mP l l O筛管 2 1 5 0 . 7 m盲 板 2 0 1 2 . 3 7 m封 隔 器 2 o 1 2 . 0 8 m分级 箍 2 0 0 9 . 7 8 m 8 8 . 9 m mNS O 套管 1 根 2 o o 9 .O 1 m 阻流环 1 9 9 9 . 7 3 m 0 8 8 .9 m m N8 0 套管 1 9 9 9 . 4 8 m变扣 1 6 4 6 . 8 7 m 01 0 1 . 6 m m N8 0 套管 1 6 4 6 . 6 3 m 悬挂器 1 3 0 9 . 4 1 3 0 8 . 0 9 m 。 5 . 1 下套管及准备 1 加工套管引鞋 , 确保底部圆滑 , 防止碰挂窗口。 2 把 08 8 . 9 mi n筛管和 0 8 8 . 9 mm套管接箍全 部加工 1 8 。 斜坡 。 3 采用 1 1 8 m n 3 钻头 0 8 9 mmH WD P加重钻 杆 2根 1 1 6 r n l T l 扶正器 08 9mmH WDP加重钻 杆 1 0根 0 7 3 mm斜坡钻杆通井 , 对阻卡井段充分 划眼, 下钻到底后大排量洗井 , 确保井眼畅通无阻。 4 起钻前开窗点 以下裸眼段全部打封闭。 5 对所有人井工具附件进行检查 , 对所有入井 套管丈量编号清洗丝扣, 逐一通径 。 6 0 8 8 . 9 l i l m套 管 用 07 2 ml i 1 通 径 规 通 径 , 01 0 1 . 6 mm套 管 用 08 2 ml T l 通 径 规 通径 , 07 3 ml T l 送入钻杆用 04 8 mn l 钻杆规通径。 7 出窗口严格控制下放速度为 6 0 s / l O m, 套管 每 下 I 5 ~ 2 0根灌满钻井液 1 次 , 钻杆每下 1 5 2 0柱 灌满钻井液 1 次 , 进入裸 眼段后边下钻杆边灌钻井 液 , 观察井 口返 出情况。 8 尾管挂接上第 1 根钻杆后 , 将转盘锁死 , 保证 送人钻具继续下放 过程 中不得转动, 尾管悬挂器严 格按指导进行操作。 5 . 2固井及 完井 1 由于入井套管内径不一致 , 复合胶塞只能保 证 01 0 1 . 6 mm套管内的水泥浆顶替干净 , 无法准确 计量 08 8 . 9 mm套管内顶替液。为防止替空 , 确保固 井质量 , 不能按常规方法正常碰压 , 造成水泥塞 留在 套管内, 增加 了后期施工难度 。 2 水泥浆配方 J HD O . 5 %G5 0 2 0 . 5 %wS 0 . 8 %M. 8 3 S 1 . O %M. 5 3 S , 密度 1 . 9 7 g / c m , 析水不大 于 3 . 5 mL, 失水小于 5 0 mL / 7 MP a 、 3 0 rai n , 稠化时 间大于 2 9 8 rai n 8 3 o C、 4 0MP a 。 3 套管试压合格后 , 钻掉 08 8 . 9 1 T l l n套管 内水 泥塞 , 钻具 组合 0 7 2 1 T i n 3 棱形 磨鞋 0 5 0mm地质 钻杆 , 钻压 5 2 O k N, 排量 5 L / s , 泵压 1 4 MP a , 转速 4 0 r / mi n , 顺利钻通 1 2 4 m水泥塞及大小胶塞、 阻流环 、 盲 板等附件, 将磨鞋安全通至筛管底部 2 1 5 0 m。 4 用密度 1 . 2 0 g / c m 盐水 3 0 m 替出井内钻井 液 , 再用 3 ‰活性水 6 0 m 大排量循环洗井后起出井 内钻具 , 起钻连续灌入盐水 , 拆 掉封井器 , 安装 2 5 0 型采油井 口完井。 6 结论 小井 眼侧钻水平井施工风险很高 , 应尽量选择 靶前位移较短井 型开窗侧钻 , 一般 2 2 0 ~ 2 6 0 m较适 宜 , 并选 用 L WD监控轨迹变 化, 以确保井 眼圆滑, 提高钻井 速度 , 为尽量多穿透水平段及安全钻进创 造有利条件 ;硅醇钻井液性能稳定 , 是一种 良好的 侧钻水平井体系 , 当井斜超过 6 0 。 以后 , 应适量提高 钻井液密度到 1 . 3 5 g / c m 左 右 , 以平衡上覆地层压 力 , 防止井壁坍塌掉块 , 造成井下复杂 ;针对完井下 人不同内径 的复合套 管, 改进尾管悬挂器 内大胶塞 尺寸 , 以满足 固井碰压需求 , 防止套管 留塞 ;使用适 当高于所需造斜率 的单弯螺杆 , 采取复合 滑动钻 进方式, 有助于减轻岩屑床厚度, 进一步提高机械钻 速 ;使用单牙轮钻头钻进, 是小井眼侧钻水 平井克 服定向托压的一种有效措施。 参考文献 [ 1 ]许钦锐 , 卜 凡伟, 马开良. 开窗侧钻水平井周 3 2 一 I 1 A侧 平井施工技术 [ J ]. 复杂油气藏, 2 0 0 9 , 2 3 6 5 6 9 . [ 2] 左卫青, 闫振来, 张佃宾 .Y H2 3 2 4侧钻井钻井实践 [ J ] . 中外能源 , 2 0 1 0 , 1 5 2 5 3 5 5 . [ 3] 曹军, 李根奎 . DK2 6 2 A开窗侧钻水平井小井眼钻井技 术 [ J ]. 钻采_T - 艺 , 2 0 0 1 , 2 4 6 7 - 9 . [ 4] 蒋海涛 , 王益 山, 韩振 强, 等 . 小井眼开 窗侧钻井 固井工 艺技术 [ J ]. 石 油钻采 工艺, 2 0 0 3 , 2 2 2 2 9 3 1 . 修改稿收到 日期2 O l 1 - 0 6 1 1 [ 编辑景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