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流变学研究钻井液静态黏弹性特征.pdf
第 3 2卷 第 1 期 2 0 1 5年1月 钻井 液与 完井液 DRI L LI NG F L UI D COM P L ET1 0N F L UI D V 0 1 . 3 2 No . 1 J a n.2 01 5 d o i 1 0 . 3 9 6 9 . i s s n . 1 0 0 1 5 6 2 0 . 2 0 1 5 . 0 1 . 0 0 2 微流变学研究钻井液静态黏弹性特征 赵雄虎 2 , 韩教 , 徐同台 1 .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石油工程学院,北京 ; 2 . 中国石油大学 北京 油气资源与探测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 3 . 北京石大胡杨石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 赵雄虎等 . 微流变学研究钻井液静态黏弹性特征 [ J ] _ 钻井液与完井液,2 0 1 5 ,3 2 1 7 - 9 ,1 3 . 摘要钻井液在静止时微观结构和性能逐渐变化,通过微流变技术研究了钻井液在静止状态下黏弹性的变化过程。 配制 了6种不同配方的油基钻井液,在高速搅拌后使用 R h e o l a s e r 流变仪测试了钻井液的黏弹性变化。实验发现油基钻 井液的网络结构是悬浮重晶石的骨架,在高速搅拌后,钻井液的网络结构被打散,在静止时结构开始恢复,损耗因子 随着时间延长越来越小,意味着重晶石沉降的速率越来越小 ; 性能不好的钻井液静置一段时间后黏度因子和弛豫时间 发生下降,其结构开始失稳,此时可能导致严重的重晶石沉降问题 ; 有机土和提切剂对钻井液的微观结构有明显的加 强作用,当这种可以形成结构的材料达到一定浓度后,其结构恢复得更快。微流变学可以在微观角度来描述钻井液的 结构变化过程,这对进一步研究和 了解钻井液复杂的性能变化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微流变 ; 钻井液 ; 结构恢复 ; 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 T E 2 5 4 . 3 文献标 识码 A 文章编 号 1 0 0 1 5 6 2 0 2 0 1 50 1 . 0 0 0 7 0 3 0 引 言 黏弹性流体的流变行为已经用剪切流变仪进行了 广泛的研究 [1 -2 1 ,研究黏弹性流体在静止时微观结构 变化的光散射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 3 - 6 ] o在刚过去 的 2 0 年里 ,微流变学一直是流变学研究的热点 ,最前沿的 研究人员对流变学表征这一技术也越来越感兴趣 。不 同于宏观流变学 ,微流变学从样品的微观结构出发 , 通过追踪分散体系中胶体示踪粒子的运动情况来获得 体系的黏弹性参数 。微流变学 的特点在于可以表征极 低 黏度样品 如聚合物溶液或蛋 白质溶液 的黏弹 性 , 测量范围和灵敏度远远超过现代最精密的机械流 变仪可达到的范围。微流变技术的一个最重要的优点 是可测量、表征弱结构流体高频率范围或短时间尺度 下 的黏弹性 。另外 ,所需 的样 品量非常少 ,因此该 技术适合于分析珍贵溶液的黏弹性。2 0 0 7 年 F e l ix K . O p p o n g和 J o h n R. d e B r u y n对比了微流变学中测量 的 笼强度与宏观流变学的屈服应力 ,发现两者对浓度的 依赖性是相似的, 指 出 2者可能有更深层的对 比关系 , 找到了宏观流变与微观流变联系的起点 。 通常来说 , 以水或油为连续相的钻井液均是黏弹性流体。常规机 械流变仪必须搅动样品以施加应力 ,这对于结构脆弱 的泡沫流体和凝胶性流体是一种破坏 。微流变技术则 可以在 不接触钻井液的情况下研究钻井液的性 能变 化。因此用微流变学研究了钻井液的静态黏弹特征 。 1 钻井液粒子的运动特征 微粒的布朗运动是无序运动 ,无法追踪其线性距 离 ,只能研究其统计学分布规律 ,而微流变学中描述 粒子的运动使用均方根位移,即单位时间内粒子运动 的面积 MS D ,这样便可以消除粒子移动过程中产 生的不规则性。对于纯黏性非牛顿流体来说,粒子的 运动是 自由的,均方根位移随着粒子运动时间的增加 呈直线增加,见图 1 。而黏弹性非牛顿流体中的粒子 在运动一段距离后会被大分子骨架阻挡和缠绕,随着 时间继续增加 ,在弛豫 时间 时突破缠绕进入宏观 溶剂中,继续运动扩大均方根面积 ,所以均方根位移 基金项目 国家重大科学仪器设备开发专项 2 0 1 2 Y Q 0 5 0 2 4 2 资助。 第一作者简介 赵雄虎,教授,1 9 6 4年生,主要从事钻井液、完井液理论及技术研究,尤其是高温高压钻井液技术和 废弃钻井液处理技术研究。地址 北京市 昌平 区府学路 1 8号石油工程学院 ;邮政编码 1 0 2 2 4 9;电话 1 3 7 0 1 3 2 7 2 0 2; E . ma i l e p b z x h c u p . e d u . c n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8 流体 变化 3种普通油基钻井液配方及性能 酚 一 半 。 3。5 5 .。 45 .二U/ I D 22 . 0 。 ~ 兰 竺l 2 .5 她 2 .。 攀 黧 喜 器 煮 晶 .. . . r - q / 4 H 暑 曼 鬻 襄 增 横 向 上 只 ,对 应 硎 面 图 3 是 3 种不同配方的油基 4 h时的均 量 羹 品 恢 复 了 明 显 的 结 构 。 3 菇 。 样 淼 茬 区勋靠 黼 粒和 黧 有 明 显 的 结 构 恢 复 过 程 颗 i 量 垂 筹 茗 算 羹 甚 蔷 霎 鬻 钻 也 许 这 是 其 麓 瓣 蠢 蠢 筹 舞 I 2 终 比 配方钻井液高 。 ~ 州 田升 嘏 驯黏度 始 比值损 星 G ” 与 弹 性 模 量 G , 的 比 值 ’ 又 被 称 为 内 耗 或 者 阻 尼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3 2 卷 第 1 期 赵雄虎等微流变学研究钻井液静态黏弹性特征 9 速搅拌后 ,l 钻井液 红 的损耗因子随时间增加迅 速降低,2 钻井液、3 钻井液的损耗因子始终比 1 样品的低。根据 S a a s e n的研究发现 [ 9 】 , 损耗因子越低 , 则钻井液发生沉降的几率就越少 。 为了证 明这个观点 , 用 T u r b i s c a n 稳定性分析仪计算了 3 种钻井液 4 h时 的底部密度 ,如表 2所示 ,证实损耗 因子小的样品其 沉降密度差确实较小。但是,具体损耗因子低至多少 时才不会发生沉降,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1 O O 0 o 1 0 0 0 ∞ 1 0 0 l o 曝 . 悄 O i 一 一 .斗 叶一 - , 一 1 l 【 ‘ - ‘ _ O . 0 0 . 5 1 . O 1 . 5 2 . 0 2 . 5 3 . 0 3 . 5 4 . 0 4 . 5 t/ h 图 5 3 种普通油基钻井液宏观黏度随时间的变化 3 . O 2. 5 2. 0 b 1 . 5 1 . O O . 5 O . 0 . } ~ } ;~ { } l i 。 |一1 十 . ⋯ 一 0 l \~ { l ⋯ 自 l l l O.0 0 . 5 1 . 0 1 . 5 2 . 0 2 . 5 3 . 0 3. 5 4. 0 t / h 图 6 3种普通油基钻井液损耗因子随时间的变化 表 2 3种普通油基钻井液静置 4 h后的底部密度变化 常温 3 钻 井液 的失稳 过程 分析了另外 3种钻井液在静态下 的黏度因子和弛 豫时间的变化,通过监测各钻井液流变性随静置时间 的变化对其稳定性进行排序。黏度 因子由均方根位移 MS D 曲线黏性区斜率 的倒数计算得来 ,可以直观地 反应钻井液黏性的变化过程。从图 7 a 可见 ,3种 钻井液由于开始的结构恢复黏度持续增加,并逐步达 到黏性平台,但是 4 钻井液很快在 2 .5 h 时发生了黏 度下降,5 钻井液 2 2 h 后黏度发生下降,说明结构 也发 生了崩解 ; 6 钻井液最稳定 ,黏度在 3 0 h测试 时间内未降低。 反映弹性和黏性相结合的是弛豫时间 , 它表明黏 弹性不但是分散体系同时具有黏性和弹性的结果 , 并 且仅取决于分散体系黏性系数和弹性系数的相对大 小 , 而不是它们各 自的大小。因此判断稳定性时弛豫 时间因子是比黏度因子更敏感的参数,黏性和弹性的 不稳定性均会引起弛豫时间 因子 的变化 。从图 7 b 可见 ,2 钻井液 的弛豫时 间在 7 h时就发生了下 降, 这比黏性发生下降的时间 2 2 h 要快得多。3 种钻井液 的弛豫时间比黏度因子更早地发生下降,这样就能够 更快地对钻井液进行稳定性排序。 0 . 1 o m 害I E _ 3 越l E - 4 褥l E .5 20 0 墨1 5 0 o 5 0 O 5 ~ 、 ‘ / ’ l 一r i 4 、 } 0 5 1 O l 5 2 O 2 5 3 O t/ h a 黏性因子随时间的变化 ,l厂■■ O 5 1 O l 5 2 O 2 5 3 0 b 弛豫时间随时间的变化 注 4 为 1 . 5 %有机土 2 %主乳化剂 1 %辅乳化剂; 5 为2 % 有机土 2 %主乳化剂 1 . 5 %辅乳化剂 ; 6 为3 %有机土 2 %主 乳化剂 2 %辅乳化剂 ; 油水比均为 8 2 ,密度均为 2 .0 g / c 1 1 1 3 。 图 7 另外 3种油基钻井液黏性因子和弛豫时间随时间的变化 4 结论 1 . 油基钻井液 的网络结构是悬浮重晶石 的骨架。 当钻井液高速搅拌后 ,其 网络结构被打散 ,在静置时 结构开始恢复,损耗因子随着时间延长越来越小,意 味着重晶石沉降的速率会越来越小。 2 . 性能不好的钻井液静置一段时间后黏度 因子和 弛豫时间均发生下降 ,其结构开始失稳 ,此时可能导 致严重的重晶石沉降问题。而有机土和提切剂对钻井 液的微观结构有明显的加强作用 ,当这种可以形成结 构的材料达到一定浓度后,其结构恢复过程更快。 3 . 微流变学可 以在微观角度来描述钻井液的结构 变化过程 ,这对进一步研究和了解钻井液复杂 的性能 变化有很重要 的意义。 下转第1 3 页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3 2卷 第 1期 许洁等抗2 4 0℃超 高温水基钻井液室内研究 l 3 由表 6可 以看 出,该钻井液具有较好的抗盐 、抗 钙性能 ,能抗 5 %Na C I 和 I %C a C 1 2 。 4 结论 与认 识 1 .抗 2 4 0℃超高 温钻 井液 由研 制 的高温稳 定 剂 MG H 2 、优选出的抗高温降滤失剂组合 1 %硅氟 降滤失剂 3 % L o c k s e a l 1 .5 %S o lt e x 等组成,并采用 1 %钠膨润土和 1 % 凹凸棒土复配作为黏土相,结合 凹凸棒土的抗温抗盐特点,改善膨润土含量高时在高 温下导致 的钻井液性能恶化 问题。其 中 MG H 2是 由 AM、AMP S等单体 ,采用反相乳液聚合方法制得 的 一 种油包水型乳液,其聚合物呈球型,具有柔性搭接 作用和介观流体 的黏度特性 。 2 .该钻井液具有 良好的抑制性 ; 能抗 1 0 %膨润 土 、5 %Na C 1 和 1 %C a C 1 , 的污染 ; 且具有 良好的润滑 性能 ,综合性能好 ,为松科 2井下阶段 2 6 0℃超高温 钻井液的研制奠定了 良好基础。 [ 2 ] 参 考 文 献 单文军 ,陶士先, 付帆抗 ,等 . 2 4 0 o c 高温水基钻井液体系 的室内研究 [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2 0 1 4 ,3 1 5 1 0 . 1 3 . S h a n We n j u n , T a o S h i x i a n , F u F a n , e t a 1 . H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t e c h n o l o g y [ J ] . Dr i l l i n g Fl u i d& C o m p l e t i o n F l u i d ,2 0 1 4 ,3 1 5 1 0 1 3 . 李公让 ,薛玉志,刘宝峰,等 . 胜科一井四开超高温高密 度钻井液技术 [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2 0 0 9 ,2 6 2 1 2 . 1 5 . [ 3 ] [ 4 ] [ 5 】 [ 6 】 Li Go n g r a n g, Xu e Yuz h i ,Li u Ba o f e n g, e t a 1 . Hi g h t empe r a t ur e hi gh dens i t y dr i l l i ng flui d t ec hnol ogy f or t h e f o r t h i n t e r v a l o f we l l S h e n g k e - 1 [ J 】 . Dr i l l i n g F l u i d& C o m p l e t i o nF l u i d ,2 0 0 9 ,2 6 2 1 2 1 5 . 丁彤伟 ,鄢捷年,冯杰 . 抗高温高密度水基钻井液体系 的室内实验研究 [ J ] .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 0 0 7 ,3 1 2 7 3 . 7 8 . Di n g T o n g we i ,Ya n J i e n i a n,Fe n g J i e . Ex p e r i m e n t a l s tud y o n wa t e r - b a s e d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s r e s i s t i n g h 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wi t h h i g h d e n s i t y [ J ] . J o u r n a l o f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f P e t r o l e u m E d i t i o n o f Na t u r a l S c i e n c e , 2 0 0 7 ,3 1 2 7 3 7 8 . 杨泽星,孙金声 . 高温2 2 0。 c 高密度 2 _ 3 g / c I I 1 3 水基钻井液 技术研究 [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2 0 0 7 ,2 4 5 1 5 1 6 ,8 6 . Ya n g Ze x i n g,S u n J i n s h e n g . Re s e a r c h e s o n h i g h t e mp e r a t u r e h i g h d e n s i t y w a t e r b a s e mu d [ J ] .Dr i l l i n g F l u i d& C o m p l e t i o n F l u i d , 2 0 0 7 ,2 4 5 1 5 1 6 ,8 6 . 常晨 , 许明标, 由福昌 . 超高温水基钻井液的室内研究 [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2 0 1 2 , 2 9 3 3 6 . 3 7 . Ch a n g Ch e n,Xu M i n g b i a o,Yo u F u c h a n g . Ex p e r i me n t a l s tudy o n ul t r a hi gh t e mpe r a t u r e wa t e r -- b as e d dr i l l i n g flui d s y s t e m[ J ] . Dr i l l i n g F l u i d& C o m p l e t i o n F l u i d , 2 0 1 2 , 2 9 3 3 6 3 7. 施里宇 ,李 天太 ,张喜凤 . 温度和膨润土含量对水基钻井 液流变I生的影响 【 J ] . 石油钻探技术,2 0 0 8 ,3 6 1 2 0 . 2 2 . Shi Li yu,Li Ti a nt ai ,Zha ng Xi f e ng, et a 1 .Ef f ec t s of t e mp e r a t u r e a n d c l a y c o n t e n t o n wa t e r b a s e d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s ’ r e h o l o g i c a l p r o p e r t y [ J ] . Pe t r o l e u m Dr i l l i n g T e c h n i q u e s . 2 0 0 8 ,3 6 1 2 0 . 2 2 . 收稿 日期2 0 1 4 0 9 2 8 ;HG F 1 5 0 1 N1 ;编辑王小娜 上接第9 页 [ 2 】 [ 3 ] [ 4 】 [ 5 】 参 考 文 献 M a g n i n A , P i a u J M . Co n e a n d pl a t e r h e o m e t r y o f fl u i d s wi t h a y i e l d s t r e s s . S t u d y o f a n a q u e o u s g e l [ J ] .J o u r n a l of Non 一 wt o ni an Fl u i dM e c ha ni c s, 1 99 0, 3 6 85 . Al d e r ma n N J , Me e t e n G H ,Sh e r wo o d J D ,Va ne r h e o me t r y o f b e n t o n i t e g e l s [ J ] .J o u r n a l of N o n Ne wt o n i a n F l u i dMe c h a n i c s , 1 9 9 1 ,3 9 3 2 9 1 . 3 1 0 . Pi gn on F, Pi a u J M , M ag ni n A. St r uc t ur e a nd pe r t i ne nt l e n g t h s c a l e o f a d i s c o t i c c l a y g e l [ J ] .P s i c a l R e v i e w L e t t e r s , 1 9 9 6 ,7 6 2 5 4 8 5 7 . 4 8 6 0 . P i g n o n F, M a g n i n A , P i a u J M . Bu t t e r fly l i g h t s c a t t e r i n g p a t t e r n a n d r h e o l o g y o f a s h e a r e d t h i x o t r o p i c c l a y g e l [ J ] . Ph y s i c a l Re v i e wL e t t e r s,1 9 9 7,7 9 2 3 4 6 8 9 4 6 9 2 . P i g n o n F,M a g n i n A ,P i a u J M . Thi x o t r o pi c b e ha v i o r o fc l a y d i s p e r s i o n sc o mb i n a ti o n s o f s c a t t e r i n g an d r h e o me tr i c t e c h n i q u e s [ J ] . J o u r n a l o f R h e o l o g y ,1 9 9 8 ,4 2 1 3 4 9 - 1 3 7 3 . [ 6 ] [ 7 ] 【 8 ] [ 9 】 Bo n n D ,Ke l l a y H ,Ta n a k a H ,e t a 1 . L a p o n i t e wh a t i s t h e d i f f e r e n c e b e t w e e n a g e l a n d a g l a s s [ J ] .L a n g mu i r ,1 9 9 9 , l 5 75 34. Op p o n g F K ,d e Br u y n J R. Di f f u s i o n o f m i c r o s c o p i c tra c e r p a r t i c l e s i n a y i e l d s t r e s s fl u i d [ J ] . J o u r n a l o fN o n N e w t o n i a n Fl u i dM e c h a n i c s , 2 0 0 7,1 4 2 1 0 4 . 1 1 1 . 侯瑞雪 ,张景富,徐同台,等 . 处理剂对抗高温高密度 油基钻井液沉 降稳定性 的影响 [ J ] ,钻井液与完井液 , 2 0 1 4 ,3 1 5 4 6 4 8 . Ho u Ru i x u e ,Zh a n g J i n g f u,Xu To ng t a i ,e t a 1 .Ef f e c t o f Ad d i t i v e s o n S e t t l i n g S t a b i l i t y o f Hi g h Te m p e r a t u r e Hi g h De n s i t y Oi l Ba s e D r i l l i n g F l u i d [ J ] . Dr i l l i n g F l u i d& C o m p l e t i o nF l u i d ,2 0 1 4 ,3 1 5 4 6 . 4 8 . S a a s e n . P r e d i c t i o n o f b a r i t e s a g p o t e n t i a l o f d r i l l i n g fl u i d s f r o m r h e o l o g i c a l e a s u r e me n t s [ R ] . S P E 2 9 4 1 0 . 收稿 日期2 0 1 4 . 1 1 - 1 6 ;HG F 1 5 0 1 N1 ;编辑王小娜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