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1-平1井四开小井眼高密度钻井液技术.pdf
第 2 8卷 第 3期 2 0 1 1 年 5月 钻井液与完井液 DRl LLI NG FLUI D COM PLET1 0N FLUI D V_0 1 . 28 NO. 3 M a V 201 1 文章编号 1 0 0 1 5 6 2 0 2 0 1 1 0 3 0 0 8 5 0 3 永 1 . 平 1 井四开小井眼高密度钻井液技术 邱春阳, 马法群, 郭祥娟, 刘贺, 洪航海 胜利石油管理局钻井丁程技术公司,山东东营 摘要 永 1 平 1 井是永进油 田的第一口超深水平井,完钻井深为 6 1 7 2 , 5 m。该油田西山窑组地层复杂,泥 岩易掉块,砂岩渗透性强,易发生压差卡钻 ; 小井眼环空压耗大、高密度钻井液的流变性、润滑性和高温下的稳 定性调控难题严重制约工程施工。在钻井施工中采用了阳离子聚磺混油钻井液、高密度流变性和高温稳定性调控 技术以及封堵防塌技术,顺利钻至完钻井深。该井投产后,产液量为 1 8 . O 1 d 、产油量为 1 2 . 8 t / d 、产气量为 3 4 1 1 m / d 。该井的钻探成功为超深、超压油气藏的勘探开发积累了重要经验。 关键词 阳离子聚磺混油钻井液 ;井眼稳定 ;防止地层损害 ; 小井眼 ; 永 1 一 平 1 中图分类号 T E 2 5 4 . 3 文献标识码 A 永 1 . 平 1 井是永进油 田的第一 口超深水平井 , 该井采用 阳离子聚磺混油钻井液 ,并配合高密度钻 井液 、高温稳定性调控及封堵防塌技术 ,顺利钻至 完钻井深 。该 井三开用 西2 1 5 . 9 mm钻头钻至井深 5 7 3 0 . 7 m,井斜 为 6 7 。 ,下人 西1 7 7 . 8 mm 套管 至 井深 5 7 2 5 _ 3 m 中途完钻。四开采用 西1 4 9 . 2 mm钻 头钻至井深 6 1 7 2 .5 m完钻,下人 1 l 4 .3 m r r l 筛管 至井深 6 1 0 4 . 2 5 m。四开钻进地层为西山窑组 ,该 地层上部为深褐色泥岩与粉砂质泥岩 ,夹浅灰色泥 质粉砂岩及灰色粉砂岩 ; 下部以浅灰色、棕褐色细 砂岩为主,夹深褐色泥岩 、泥质粉砂岩。 1 钻井液技术难 点 1 . 1 小井眼高密度钻井液流变性的调控问题 永 l 一 平 l 井四开小井眼定 向钻进时,受井身结 构 的限制 ,钻井液排量小 ,只有 1 1 ~ 1 2 L / s 。为了 降低循环压耗,提高钻头水马力,必须降低钻井液 的黏度和切力 ,而钻井液密度高达 1 . 9 ~2 . 0 g / c m , 为了防止加重剂沉 降,必须使钻井液具有一定 的黏 度和切力 ,因而调控钻井液的流变性成为难点。 1 . 2 井壁稳定问题 西山窑组地层压力高、温度高 、应力不均 ,砂 泥岩混层易发生掉块 ,泥岩易垮塌 ,且掉块坚硬 , 易造成卡钻 ; 加之地层可钻性差 ,导致钻井周期长 , 钻井液 的长期浸泡、各种工况下 的钻井液液柱压力 变化等因素,严重影响了该段泥岩井壁的稳定。 1 . 3 润滑防卡问题 西山窑组下部砂岩段渗透性好 ,容易形成厚泥 饼,易发生黏卡。由于前期造斜率较低,四开使用 旋转导 向工具增斜效果较差 ,在后续钻井施工中被 迫使用 2 。 螺杆全力增斜,导致井身轨迹差。随着 水平位移越来越长,钻进过程中的传压 、防黏 、预 防岩屑床的形成等问题非常突出 [ 1 ] 。 1 . 4 钻井液的稳定性问题 四开井底温度 高达 1 4 0 ~ 1 5 0。 C,钻井液处理 剂在高温下易发生老化 ;由于地层可钻性差 ,钻头 的反复研磨导致低密度固相累积 ; 由于循环排量低 、 循环周 时间长 7 ~8 h ,这些不利 因素使得 维护 钻井液性能的稳定越来越 困难 。 2 钻井液技术思路 2 . 1 流变性的控制措施 1 控制膨润土含量。钻井液密度为 1 . 9 0 g / c m 第一作者简介 邱春阳,工程师,1 9 7 8年生,毕业于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应用化学专业,现在从事钻井液技术服务工作。 地址 山东省东营市东营区勘探路 3 7号 ; 邮政编码 2 5 7 0 6 4;电话 1 3 9 5 4 6 5 2 9 7 9; E ma i l d r i l l i n g we l l 1 6 3 . t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8 6 钻 井 液 与 完 井 液 2 0 1 1 年 5月 时, 控制膨润土含量为 2 0 g / L; 密度为 1 . 9 6 g / c m 时 , 控制膨润土含量为 1 8 g / L,使钻井液具有一定的悬 浮能力 ,防止重晶石沉淀。 2 优选加重剂。使用重晶石粉作为加重剂, 严格控制重 晶石粉的杂质含量 , 特别是黏土的含量 , 以免钻井液陷入 “ 增黏一降黏一增黏”的恶性循环。 3 黏土容量限的设定。在保证钻井液沉降稳 定性 的前 提下 ,钻井液要具有 一定的黏土容量限 , 使得在劣质固相增加时, 钻井液的流变性仍然较好。 2 . 2 井壁稳定技术 1 控制钻井液密度在设计上 限,通过径 向支 撑稳定井壁 ; 在保证钻井液悬浮稳定 的前提下 ,尽 量控制较低的黏度和切力,降低环空压耗,减小各 种工程情况引起的压力激动。 2采用 阳离 子聚磺 混油钻 井液。由于钻井液 处理剂带正 电,通 过物理 吸附和强烈 的静 电吸附, 在钻屑和井壁表 面形成阻水膜 皿 ] ,从而阻止水分子 进入其结构内部,实现钻屑及井壁的即时抑制。 3加入沥青类 防塌剂提高钻井液 的封堵 防塌 能力 。根据井底的实测温度 ,选用具有合适软化点 的沥青处理剂封堵地层的微裂缝和空隙,增强钻井 液的防塌能力。 4 使用高效硅醇抑制剂 D S 一 3 0 2 。在高温下 DS . 3 0 2能和黏 土的端面发生化学 反应 ,在井 壁形 成憎水膜,可保持井壁稳定,防止地层坍塌 l3] 。 2 . 3 润滑技术 1 提高泥饼质量 。通过加入超细碳酸钙 、沥 青 和乳化石蜡对砂岩地层进行封堵 ,使钻井液在井 壁或近井壁带形成低渗透 的泥饼 ,阻止液体压力 向 地层传递, 提高井壁的稳定性, 降低压差卡钻几率。 2加人足量润 滑剂 。保证钻井液 中原油含量 在 9 %左右,配合加入 s P . 8 O ,使之充分乳化 ; 每 趟起钻前, 用防塌和抗高温材料配合乳化石蜡封井, 以提高钻井液的润滑防卡能力 。 3 在保证高密度钻井液沉降稳定性的前提下 , 尽量控制钻井液的黏度和切力 ,降低环空压耗 ,提 高排量 ,配合短程起下钻措施 ,避免岩屑床的形成。 2 每趟钻做钻井液高温老化、高温沉降和钻 井液容水限等实验 ,判断钻井液的抗高温稳定性和 抗高温材料是否充足 。 3 对钻井液进行净化并进行部分置换。在施 工中,如钻井液有老化或劣质固相增多迹象,先进 行清罐 ,然后在循环罐里配制与井浆性 能完全一致 的钻井液进行部分置换 ,以确保钻井液性能稳定。 3 开钻前高密度钻井液性能的调整 四开用三开阳离子聚磺混油井浆,由于井浆黏 度和切力高 ,必须在井浆 中加入不同量的胶液 以调 整其性能,降低黏度和切力,胶液和阳离子聚磺混 油钻井液配方如下 ,性能见表 1 。由表 1 可知 ,在 三开井浆 中加入 1 5 % 胶液后 ,加重至原密度 ,钻井 液的塑性黏度和切力均降低 ,中压滤失量和高温高 压滤失量略有增加 ,但均在设计范 围内 ,且高温老 化后其沉降稳定性 良好 ,将密度提高到 1 . 9 0 g / c m 后 ,钻井液 的流变性依然 良好 。 原井浆 1 . 8 %~2 . 5 % 膨润土 0 . 2 %~0 . 4 % 烧碱 0 . 2 %纯碱 0 . 0 5 %~0 . 1 5 % 阳离子乳液聚合 物 DS . 3 0 1 1 . 0 %~ 1 . 5 % 有机硅 醇抑制剂 DS 3 0 2 4 %~5 % 磺 化 酚醛 树脂 或 F D. 1 1 %~2 % 阳 离子 降滤 失剂 C P A M 3 %~4 % 防塌剂 0 .2 % ~ 0 _ 3 % S P 一 8 0 3 %~5 % 乳化石蜡 R HJ . 1 8 %~ 1 0 % 原油 胶液 H, o 3 %S MP 一 1 3 %S P NH 2 % 沥青 1 % 阳离子降滤失剂 1 %乳化石蜡 表 1 不 同加量 的胶液对三开 井浆-眭能 的影 响 渡/ p F v i P v | Y P G e 1 i F L | F L H T H p / MB T / %g / c m S mPa s Pa P a / P a mL mL g / L 注 加入胶液,再加重至相应的密度 ; 钻井液静置 2 4 h 后无沉降 。 2 . 4 高温稳定性的控制措施4 钻井液的日常维护 1 选用 S MP 一 1 、 F D一 1 等抗高温材料确保钻井液 的抗高温稳定性 , 并以胶液形式补充, 使其含量充足。 1 现场按小型实验配制 1 0 0 m 胶液,按循环 周加入 6 5 m 胶液,将钻井液密度提高为 1 . 9 0 g / c m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2 8 卷 第3 期 邱春阳等永1 。 平1 井四开小井眼高密度钻井液技术 8 7 循环均匀,性能符合设计要求后开钻。钻进过程中 均匀补充胶液 ,胶液量的多少根据地层渗透量和固 控设备的损耗决定,防止加入过多胶液而降低钻井 液密度。配制胶液时按配方顺序加入, 胶液配方如] 2 5 m H, O 0 . 8 %Na OH 5 %S MP . 1 5 %磺化沥青 5 %F D. 1 0 . 2 % 阳离子聚合物 2开钻时保证钻井液中原油含量大于 6 %。根 据井下情况调整原油和乳化石蜡的用量,保证摩阻 系数小于 0 . 1 。控制钻井液黏度在 6 8 S 左右,保持 钻井液有 良好 的流变性 。 使用离心机清除有害 固相 , 根据情况补充预先配制 的高密度钻井液 ,维护钻井 液性能稳定 。 3需要 提高钻井液密度 时,均匀混人预先配 制好的高密度钻井液 至少水化 2 4 h 。加重时减 少基浆的量,将多余基浆储存,保证循环罐够上水 即可 ,防止钻井液密度达到要求后 ,其黏度和切力 增大而无法流动 。 4 钻进 中保证 读数大于 5 ,但不可过高, 使钻井液具有一定 的悬浮携带能力 ,其性能见表 2 。 5每趟 钻进行钻井 液容水 限实验 见 表 3 , 严格控制高温高压滤失量小于 8 m L ,提高钻井液 的滤失造壁性 ,优化泥饼质量 。 表 2 钻井液的抗温性和沉降稳定性 井深为 5 8 2 5 m 注 沉降稳定性是静置 2 4 h的测定结果。 表 3 井浆的容水 限实验 井深为 5 8 2 5 1 2q 配方 , P V/ . Y P/ g / c m mPa S l - a ● G e f / F L / F L H T H P / 2 4h沉 降 P a / P a mL mL 稳定性 6每钻进 8 0 ~1 0 0 m短程起下 钻一次 ,刮掉 砂岩段虚厚泥饼,减少岩屑床的形成 ,并及时将岩 屑携带出井眼。控制起下钻速度 ,防止压力激动引 起井壁失稳 ; 起下钻灌浆时,严格限制泵冲,以 1 5 ~2 0冲/ min的速度灌浆,防止钻杆内压人的空 气经过钻头水眼后分散到钻井液中而导致钻井液密 度降低 ,引起井下复杂。 7四开完 钻后 ,配制封井浆封井 ,增加 钻井 液的润滑性和抗高温能力 ,保证筛管顺利下人 。封 井浆配方如下。 4 0 m。 井 浆 2 %S MP . 1 2 %F D l 1 % 沥 青 1 % 超细碳酸钙 2 %乳化石蜡 钻井液性能控制范围 密度为 1 . 9 0 ~ 1 . 9 6 g / c m , 黏度为 6 7 7 5 S ,塑性黏度为 5 0 ~6 0 mP a S ,动切 力为 1 2 2 0 P a ,静 切力为 4 ~9 / 1 0 ~1 6 P a / P a ,滤 失量不大于 2 . 4 mL ,高温温压滤失量不大于 8 mL, p H值为 9 ~1 0 ,膨润土含量为 1 8 ~2 1 g / L,固相含 量不大于 3 4 %,含砂量不大于 0 . 2 %。 5效 果 与认 识 1 . 阳离子聚磺混油钻井液满足了四开水平段小 井眼钻进 的要求 ,筛管一次下人到位 ,并保护 了油 气层,该井投产后,产液量为 1 8 .0 1 t / d 、产油量为 l 2 . 8 t / d 、产气量均为 3 4 1 1 m / d 。 2 . 使用高密度钻井液时必须勤做抗高温和高温 沉降稳定性实验 ,保证钻井液在井下具有 良好的流 变性和稳定性 。 3 . 高密度钻井液在小井眼钻进过程中,应避免 环空压耗的影响,尽量降低钻井液的黏度和切力, 但要先做小型实验 ,以满足钻井液在高温高压下 的 悬浮携带岩屑 的要求。 4 . 对于超深井 ,由于岩石 的可钻性差 ,施工周 期长,钻井液中低密度固相增多,会造成黏度和切 力的增加 , 因此要保证钻井液具有容纳固相的能力 。 5 . 高密度钻井液黏度和切力增大后 , 要使用离 心机,并配合置换的方式,保持钻井液的流变性, 要充分利用四级 固控设备 ,配合化学絮凝法 和清罐 的方式 ,最大限度地除去有害 固相 。 参 考 文 献 [ 1 ] 徐同台,洪培云,潘世奎 . 水平井钻井液与完井液 [ M] . 北京 石油工业出版社 ,1 9 9 9 . [ 2 ] 周辉 . 正电性不分散钻井液体系的室内研究 [ J ] . 石油钻 探技术 ,2 0 0 4 ,3 2 5 2 5 . 2 6 . [ 3 ] 李丽,刘伟 . 聚硅醇钻井液在川东北复杂深井中的应用 [ J ] . 石油钻探技术,2 0 0 7 ,3 5 3 4 6 . 4 8 . 收稿 日期2 O l O . 1 2 . 2 2 ;HG F I 1 0 3 A 3 ;编辑 张炳芹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