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法回收油气工艺优化模拟计算.pdf
第 3 9 卷第 6 期 2 0 1 0 年 1 2月 V o1 .3 9,N o.6 De c em be r, 201 0 吸收法回收油气工艺优化模拟计算 廖昌建,王明星,刘忠生 抚顺石 油化 工研究 院 ,辽宁 抚顺1 1 3 0 0 1 摘 要系统研究了 w s 柴 油馏分油吸收油气的工艺条件 。采用 B o x B e n h n k e n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拟 合得到 了油气吸收温度、液气 比及理论板数对油气吸收影 响的关联方程 ,求解得到了使用 w s柴油馏分油吸收 油气 的最佳工艺条件 吸收温度 1 0 . 6℃、液气 比 5 6 . 2 5 L / m 、理论板 3块 ,烃回收率达 9 8 . 4 % 。油气 回收模 拟计算结果已应用于工业装置设计,设计装置运转效果 良好 。 关键词油气回收;吸收法;A S P E N P L U S ;模拟计算 中图分类号 T E 6 2 6 . 2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0 4 6 0 2 0 1 0 0 6 0 6 7 8 0 3 Opt i mi z a t i o n a nd S i mu l a t i o n o f Oi l Va p o r Re c o v e r y by Abs o r pt i o n M e t ho d L MO C h a n g -j i a n , W A N G Mi n g - x i n g ,L I UZ h o n g - s h e n g F u s h u n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P e t r o l e u m a n d P e t r o c h e mi c a l s , L i a o n i n g F u s h u n 1 1 3 0 01 ,Ch i n a Ab s t r a c t Te c h n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f o r r e c o v e r y o f o i l V a D o r wi m W S d i e s e 1 a s a b S O r b e r we r e s t u d i e d . A c o r r e l a t i o n e q u a t i o n o f o i l v a p o r r e c o v e r y r a t e wi t h a b s o r p t i o n t e mp e r a t u r e , l i q u i d g a s r a t i o a n d t h e o r e t i c a l p l a t e n u mb e r w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b y b o x b e h n k e n c e n t r a l c o mp o s i t e d e s i g n me t h o d . T h r o u g h s o l v i n g t h i s e q u a t i o n, t h e o p t i mu m t e c h n o l o g i c a l c o n d i t i o n s we r e o b t a i n e d a s f o l l o ws t e mp e r a t u r e 1 0 . 6 ℃ , l i q u i d / g a s r a t i o 5 6 . 2 5 L/ m . t h e o r e t i c a l p l a t e n u mb e r 3 .h y d r o c a r b o n r e c o v e r y r a t e c a n r e a c h 9 8 .4 % u n d e r a b o v e c o n d i t i o n s .T h e s i mu l a t i o n r e s u l t h a s b e e n a p p l i e d i n i n d u s t r y . a n d e f f e c t i S v e r y g o o d . Ke y wo r d s Oi l V a p o r r e c o v e r y Ab s o rpt i o n ; AS P E N P L US S i mu l a t i o n 炼油厂酸性水罐区排放废气中含有油气、有机 硫化物、硫化氢和氨等,其中酸性废气中烃含量大 于 4 0 0 g / m ,烃浓度远大于油气排放浓度 2 5 g / m , 若废气直接排放一方面导致大量的油气资源浪费, 降低企业 的经济效益 ,另一方面导致严重环境污 染。另外 ,由于油气和空气容易形成爆炸性混合物 爆炸下限一般为 1 % ~6 % ,油气逸散将导致相应 设施周围的油气浓度容易达到爆炸极限,聚集在地 面的油气给企业和消费者带来极大的安全隐患,危 及企业的安全生产,直接影响操作人员及周围环境 人员的健康。因此,回收废气中油气不仅可以减少 烃的排放量,降低污染,同时回收部分轻烃,节约 能源 。 传统的油气 回收技术主要有 冷凝法、吸收 法 、吸附法、膜分离法等 。本文 以某炼油厂酸性 水罐区排放油气为研究对象,采用吸收法回收油气 。 ” ,利用 A S P E N P L U S模拟软件 ,以柴油馏分油为 吸收剂,系统研究 了 w s柴油馏分油吸收油气的工 艺条件。 1 油气组成 某炼油厂酸性水罐区排放的含烃废气量为 3 0 0 1T I 。 / h ,总烃浓度 4 1 3 g / m ,组成见表 1 。 表 1某炼油厂酸性水罐排放油气组成 油气组成 p 体积分数 , % 油气组成 p 体积分数 , % 甲烷 7 2 6 1 0 甲硫醇 1 4 6 1 0 ‘9 乙烯 3 3 3 1 0 ‘ 乙硫醇 7 6 3 1 0 。 乙烷 O .0 0 2 甲硫 醚 1 X1 0 丙烷0 .0 0 6 二 甲二硫 1 5 1 0 ’ 丙烯0 . 0 0 3 C 0 . 1 1 7 苯0 . 0 0 2 氮气0 . 7 2 3 甲苯4 2 4 l 0 氧 气0 . 1 】 8 二 甲苯 6 1 0 ‘ 水蒸汽0 .0 2 9 乙苯 21 0 收稿日期 2 0 1 0 - 1 卜0 1 作者简介 廖昌建 1 9 8 4 - ,男,四川达州人,硕士研究生,2 0 0 9毕业于西北大学化学工艺专业,从事石油化工工艺技术研究 电话0 4 1 3 - 6 3 8 9 3 5 5 ,E - m a i 1 1 i a o c h a n g j i a n . f s h y s i n o p e c . c o m 。 第 3 9 卷第 6 期 廖昌建, 等 吸收法回收油气工艺优化模拟计算 6 7 9 2 工艺过程研 究 本文采用 AS P E N P L US模拟软件,选用 S R K 热力学方程 ,在常压条件下 ,对吸收剂不同吸收温 度 ,不同液气比以及不同吸收理论板数等单个因素 考 察 的 基 础 上 ,采 用 响 应 面 设 计 实 验 ,根 据 B o x B e n h n k e n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 对吸收温 度、液气比和理论板数做响应面分析实验,以烃回 收率为判断标准,确定柴油馏分油吸收油气过程的 最佳优化工艺条件 ,烃回收率按公式 1 计算 。 1 , 二 1 0 0 % 1 ; 式 中v 一烃 回收 率 ,% W l 一烃进 口质 量流 量, k g / h ; w 2 烃 出 [ j 质量 流量 , k g / h 。 3 结果与讨论 3 . 1单个因素模拟计算 3 . 1 . 1不同吸收温度对油气回收的影响 在 1 0 1 . 3 2 5 k P a ,液气比为 5 0 L / mj 条件下 ,取 3块理论板,采用 WS柴油馏分油为吸收剂 ,针对 不 同吸收温度进行模拟计算 ,计算结果见表 2 。由 表 2可知,吸收温度提高,烃回收率降低 ,油气排 放浓度增加,当吸收温度超过 4 0℃时,烃回收率 将2 5 1 T I 3 。 表 2不同吸收温度对烃回收率的影响 Ta bl e 2 Ef f ec t o f t e m pe r a t ur e o n r e c o ve r y r a t e 3 . 1 . 2不同液气比对油气回收的影响 在吸收温度 2 0℃、常压下吸收油气,取 3块 理论板,对不 同液气 比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见 表 3 。 表 3不同气液 比对烃回收率的影响 Ta bl e 3 Ef f ec t o f l i qu i d/ ga s r a tio o n r e c ov e r y r a t e 随液气 比增加 ,烃回收率提高,油气排放浓度 减小,当液气比达到 2 5 L / m 时,烃回收率增加缓 慢 。 3 . 1 - 3不同理论板数对油气回收的影响 在吸收温度 2 O℃, 液气比 5 0 L / m 条件下, 对 不同理论板数吸收油气进行模拟计算,计算结果见 表 4 。随理论板数增加,烃回收率提高。 表 4不 同理论板数对烃回收率的影响 Ta bl e 4 Ef f e c t of t he o r e tic a l pl a t e num b er o n r e c ov e r y r a t e 3 . 2 优化模拟计算 3 . 2 . 1 响应面分析因素水平的选取 在单因素模拟计算结果的基础上,根据B o x B e n h n k e n 的中心组合实验设计原理 ,设计的三因素 三水平实验因素与水平见表5 。 表5响应面分析 因素 与水平 Tabl e 5 Exp e r i me nt a s s i gnm e n t o f t he l e v e l a nd f a c t o r 注 Xl 吸收温度℃一 2 0 / 1 0 ; 液气比 L m- 3 - 5 0 / 2 5 理论板数 3 / 1 3 . 2 . 2 响应面分析方案及结果 响应面分析方案及模拟计算结果和方差分析 分别见表6 和7 。 表6响应面分析方案及模拟计算结果 Ta bl e 6 Pr o gr a m and e x pe r i me nt a l re s ul t o f RSM 当 代 化 工 2 0 1 0 年 1 2 月 序号l ~1 2 是析因实验,序号1 3 ~1 7 中心实验 。 1 7 个实验点分为析因点和零点,其中析因点为 自变 量取值在X、 、 、所构成的三维顶点;零点为区 域的中心点。 表7回归模型方差分析表 Ta bl e 7 Va r i a nc e a na l y s i s o f i t e ms o f r e gr e s s i o n e qua t i o n on 残差 失拟 误差 纯误差 总误差 0 . 4 4 7 0 . 4 4 7 O . O o 0 41 . 8 2 2 0 .0 6 4 0. 1 4 9 O R S M 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回归分析, 经过回归 拟合后,所得到回归方程 R 97 . 21 1 . 0 8 5 3 1 1 . 5 77 5 0. 9 0 5 3 0 . 3 5 7 5 X1 X2 0. 2 6 2 5 X, X3 0. 61 2 5 X2 X3 . 0 . 0 8 3 7 5 X1 2 _ 0 .6 7 3 75 X2 2 - 0 .49 8 7 5 式中 一烃回收率,%; 温度系数,局 吸收温度℃一 2 0 / 1 0 ; 一 液气比系数, 液气比L / m 3 - 5 o n5 玛一理论板系数, 理论板数. 3 / 1 。 从表 7可 以看出,用上述回归方程描述各因素 与响应值之间的关系时,其因变量和全体 自变量之 间的线性关系显著 4 1 . 3 7 6 / 4 1 . 8 2 20 . 9 9 。模型 的显 著 水 平 p - v a l u e P r 0 b 远 远 0 . 0 5,此 时 Q u a d r a t i c 回归方差模型是高度显著的, 从另一种意 义上讲,这种拟合方法是可靠的,可用该回归方程 近似计算烃回收率。 由R S M 回归方程求偏导, 计算得到 一 0 . 9 4 、 X 2 0 . 2 5 、 x 3 0 . 0 9 4 ,即吸收温度 1 0 . 6℃、液气比 5 6 . 2 5 L / m 、理论版 3块。烃回收率 9 8 . 4 %与实际模 拟计算结果一致。 4 结 论 1 通过对吸收法回收油气工艺模拟计算 , 采用 WS柴油馏分油常压吸收油气的最佳工艺条件 为吸收温度 1 0 . 6℃、液气 比5 6 . 2 5 L / m3 、理论板 3块,烃回收率达 9 8 .4 %。 2 本文油气回收模拟计算结果对吸收法回 收油气工艺设计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以此设计 的工业装置运转效果 良好。 参考文献 [ 1 ]刘忠生, 郭兵兵. 炼油厂酸性水罐区排放气量分析计算 [ J ] . 当代化 工 , 2 0 0 9 . 3 8 2 4 8 ~ 2 51 . [ 2 ] 周 大 勇 . 吸 收法 回 收 油气 工 艺研 究 [ J 】 . 精 细 石 油 化 工 进 展 , 2 0 0 8 , 3 8 4 2 4 5 . [ 3 ]董军波. 黄维秋. 油气 回收过程优化模拟 [ J ] . 炼油技术与工程, 2 0 0 6 . 6 2 1 2 4. [ 4 ] d a t s u m u r a I k u l o s h i . E v a p o r a t i o n l o s s o f h y d r o c a r b o n i n h a n d i n g p e t r o l e u m [ J ] . B u l 1 J p n I n s t ,1 9 7 4 , 1 6 1 3 2 1 3 9 . 上接第 6 7 7页 升温到 2 9 0℃;再以 1 0℃/ } 1 的速度升温到 3 7 5℃,节省了开工时间。 3 抚顺石油化工研究院开发的新一代灵活型 加氢裂化催化剂 F C . 3 2 B,具有中油选择性 ,产 品质量好等特点。 本周期柴油收率达到 5 1 . 6 4 %,比 上一周期提高了 3个百分点,产品质量也获得了进 一 步的改善。 参考文献 [ 1 ]王风来,关明华. 灵活型加氢裂化催化剂的开发及应用 加氢裂化 协作组第六节年会报告论文选集[C】 . 河南洛阳炼油设计编辑部, 1 9 9 9 3 2 8 - 3 3 5 . [ 2 ]陈雷,孙建怀. 高中油型加氢裂化 F C - 2 6的工业应用加氢裂化协 作组第六节年会报告论文选集【 c ]河南洛阳炼油设计编辑部, 1 9 9 93 9 8 -40 3 . [ 3 ]韩崇仁. 加氢裂化工艺与工程【 M] . 北京中国石化出版社,2 0 0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