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有评价方法在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安全评价中的应用.pdf
现有评价方法在油气长输管道工程 安全评价中的应用 3 牛蕴 周锡河 门晓棠 陈忱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规划总院 北京100083 摘 要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的安全评价工作正在成为新建及在役管道安全运行的保障。针对目前国内已开展的油气 长输管道工程安全评价现状,结合自身安全评价工作实践,对现有评价方法在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安全评价中的应用进行了 讨论,并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 安全评价 评价方法 Application of the Existed uation s in the Safety Assessment on Oil 预测管道破坏后气体泄漏 量随时间的变化,预测泄漏天然气点燃后的火灾特性;预测 火灾对管道附近居民和建筑物的影响,包括热辐射对人员伤 亡和建筑物被引燃或自燃的距离和范围等。 3 讨论与建议 上述的各评价方法都有其自身的适用条件和范围,而油 气长输管道工程安全评价的评价系统复杂,且同时存在多种 危害因素及事故可能性,因此,在评价的实际工作中,无论是 针对长输管道部分的评价,还是针对工艺站场部分的评价, 常常是几种方法同时使用,互为补充。 3.1 长输管道评价方法的讨论与建议 在对长输管道部分进行评价时,一般将整条管道作为一 个评价单元。采用类比分析的方法,调查相似管道的事故案 例,并绘制长输管道事故故障树,定性分析管道工程的主要 危险有害因素。在此基础上,根据工程沿线人口密度、 土壤 条件、 地质情况等的差异,划分管段,采用管道风险评价法确 定风险沿管线的分布。对于识别出的高风险管段,再进行管 道油气泄漏事故扩散扩展定量计算。 长输管道部分采用的类比分析、 事故树分析、 管道风险 评价及伤害或破坏范围定量计算等评价方法,从定性到定 量,逐层递进。这些方法在目前长输管道评价中广泛使用。 但是,由于管道风险评价方法大量采用了依赖人为经验的评 分方式,主观因素易影响评分结果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另 外,虽然在评分取值中结合了我国国情,但该方法中原有的 评分指标及权重分配与我国管道实际情况还存在一定差异。 如国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的打孔偷盗油气问题,在该评分 系统中就没有体现出;而第3方破坏指标中所提到的 “一次 呼叫系统”,国内目前尚未建立。 在应用管道风险评价方法时,应尽量组织管道行业的专 家及工艺、 自控等工程技术人员和有关管理人员参与打分, 以减少评分时的主观性。同时,评价过程中,应不断研究新 情况,对管道风险评价标准中的评分指标和权重分配进行适 当调整,使其更符合我国油气长输管道的实际情况。有条件 的情况下,建议尽快制订国内通用的推荐性规范或规定,用 以指导、 规范国内的管道风险评价法的应用,提高评价精度。 3.2 工艺站场评价方法的讨论与建议 对工艺站场部分进行评价时,一般关注的是其火灾、 爆 炸的危险程度以及火灾、 爆炸事故后果的影响范围。首先根 据各站场的功能特点,划分评价单元,如可将输油管道末站 划分为油罐、 输油泵区、 加热炉等评价单元。运用道化学公 司火灾、 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计算各评价单元的火灾、 爆炸 危险等级。对评价出危险性较高的单元,再进行伤害或破 坏范围定量计算;并应用事故树分析的方法,找出引发事故 的主要原因。 工艺站场评价方法中采用的事故树分析与伤害或破坏 范围评价法,从事故原因分析和事故后果计算两方面考虑,符 合安全评价的要求。而道化学公司火灾、 爆炸危险指数评价 法,在应用于输油站场的大型油罐评价上,显得有所不足。 如由于受方法中 “易燃和不稳定物质的数量” 取值的限制,对 于容量大于3 000 m3的同一油品贮罐,评价结果是基本相同 的,这一结果却与实际情况不相符。另外,由于该方法中没有 考虑同样功能但不同类型的设施对火灾、 爆炸危险程度的影 响,对于两个类型不同如拱顶罐与浮顶罐、 容量相同、 盛装 同种油品的贮罐的评价结果却是相同的。而实际上,拱顶油 罐的火灾危险性要比浮顶油罐的大得多。因此,采用该法进 行站场工艺单元的评价时,应避免机械地套用结果。 4 结语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安全评价主要针对长输管道部分和 工艺站场部分。长输管道部分常采用类比分析、 事故树分 析、 管道风险评价及伤害或破坏范围定量计算等方法相结 合进行评价;工艺站场部分常采用事故树分析、 伤害或破 坏范围定量计算及道化学公司火灾、 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法 等方法相结合进行评价。但在个别方法的应用上需注意与 实际的结合。 随着油气长输管道工程安全评价的深入开展,评价方法 也将在实践中不断被充实和修正。 参考文献 [1 ] W Kent Muhlauer. Pipeline risk management manual. Gulf Publishing Company ,1996. [2]潘家华.油气管道的风险分析待续 . 油气储运,1995 ,143 11 - 15. [3]潘家华.油气管道的风险分析续一 . 油气储运,1995 ,144 1 - 7. [4]潘家华.油气管道的风险分析续完 . 油气储运,1995 ,145 3 - 10. 作者简介 牛蕴,女,1975年7月生。2001年8月毕业于南京化工大 学,硕士研究生。现工作于中国石油规划总院,从事安全评价工作, 注册安全工程师。 收稿日期2007 - 02 - 05 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