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N油气田深井单级全封固井技术.pdf
第 3 0卷 第 1 期 2 0 1 3年1月 钻井’役与咒开液 DRI LLI NG FLUI D C0M PLETI ON FLUI D VO1 .jU』 o. 1 J a n.201 3 【 理论研究与应用技术 】 L N油气 田深井单级全封固井技术 吴洪波 , 刘振通 , 宋元洪 , 钟福海 , 关宝义 , 陈大沧 , 陈昕 1 . 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第一固井分公司,河北任丘 ; 2 . 渤海钻探工程有限公司第二录井分公司,河北任丘 吴洪波等 . L N油气田深井单级全封固井技术 [ J ] . 钻井液- 9完井液,2 0 1 3 ,3 0 1 6 0 6 2 . 摘要L N油气田二次开发井简化为二开结构,油层套管采用低密度水泥浆单级全封固井方式,完成了9口 井深为 5 0 0 0 m左右的深井下入 西2 0 0 . 0 3 r Y l l “n套管的固井施工。固井作业依据多级颗粒级配的紧密堆积原理,合 理级配水泥浆的固相成分,应用高强度超低密度与常规密度相结合的防漏、防窜水泥浆体系 ; 根据地层漏失压力, 通过模拟计算施工不同阶段产生的动液柱压力,控制不同的施工排量,实现施工全过程的压力平衡,避免了固井 过程中的地层漏失,解决了老油田后期开发低压油气层长封固段防漏、防窜问题,固井质量满足 了开发和油气层 保护要求。对长封固段上下大温差、顶部水泥浆低温缓凝、水泥石强度发展慢现象有了新的认识和了解。 关键词 单级全封 ; 长封固段 ; 低密度水泥浆 ; 低温缓凝 ; 颗粒级配 ;紧密堆积 ; 防漏 ; 防窜 中图分类号 T E 2 5 6 I 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0 0 1 . 5 6 2 0 2 0 1 3 0 1 . 0 0 6 0 . 0 3 L N油气 田为加大开发力度 ,对 2 、3区块进行 二次开发改造,并简化了井身结构,省略了技术套 管程序。 这些井钻井完井液密度为1 .2 0 ~1 .2 5 eC c m 3 , 油 气 后 效 上 窜速 度 约 为 3 0 m / h ,井底 温度 为 1 0 0 ~l 1 0 o C; 储层段为定向斜井段,井斜约为 3 0 。 。 油层套管采用低密度水泥浆单级全封固井方式 ,完 成 了 9口 5 0 0 0 m左右的深井下人 西2 0 0 . 0 3 I / I_ I T I 套 管 的固井施工。该工艺改变了以往深井双级 固井方 式,对固井技术特别是水泥浆体系提出了较高要求, 存在上下温差大、浆体运移段长、防漏、防窜、防 油气层污染等技术难点。通过优选低失水、高强度、 高韧性 、防漏 、防窜水泥浆 ,解决 了低压地层长封 固段井下易漏难题 ,对深井大温差 、水泥浆低温缓 凝、水泥石强度发展慢问题有了新的认识 【l 】 。 1施 工技 术难 点 1 表层套管下入浅 ,裸眼段长 ,上部地层成岩 性差,下部产层油气活跃,地层承压能力低 ; 井眼 环空间隙小,循环流阻大,水泥浆动液柱压力高, 在压稳、 防窜同时, 防漏、 防油气层污染是突出问题。 2 裸眼长, 井径不规则, 斜井段套管不易居中, 顶替效率低,易发生环堵、窜流。 3 要求水泥浆返至地面,上下温差达 8 0 , 顶部水泥浆易发生低温缓凝,使凝结时问延长,强 度降低 。 2 技 术策略 1 下套管前带扶正器通井 , 对阻卡段细心划眼, 大排量循环洗井, 调整钻井液性能, 确保井壁稳定, 压力平衡 ; 无阻卡、漏失现象。起钻前在斜井段注 入低黏度和低切力的防卡液。 2 控制套管下放速度,并分段循环,破坏钻 井液静切力 ,降低套管到位后的循环流阻。 3各 井分 别做 地 层 承压 能力 试 验 ,依据 试 验数据 ,应用 固井模 拟软件 ,分别设计 不 同的防 漏 、防窜 、压稳的水泥浆体系 即 1 . 2 5 g / c m 1 . 8 8 e C c m 、1 . 3 0 g / c m 1 . 8 8 c m 、1 . 3 0 g / c m 先 导 浆 1 . 2 0 g / c m 3 1 .7 O c I I 13 三种浆体结构。根据施工动 液柱压力变化,采取变排量顶替。 4 依据紧密堆积原理,设计多颗粒尺寸级配 的水泥浆体系。低密度领浆选择 3 种或 3 种以上不 同粒度的固相材料,相互填充,提高浆体密实性。 第一作者简介 吴洪波,1 9 6 3年生,渤海钻探第一固井分公司副经理兼塔里木第四勘探钻井公司副经理。地址 河北 省任丘市北站路 ; 邮政编码0 6 2 5 5 2;电话 0 3 1 7 2 7 5 1 0 8 6; E ma i l w u h b o 2 1 3 1 6 3 . C O 1T I 。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3 0 卷 第 1 期 吴洪波等L N油气田深井单级全封固井技术 6 1 选用粒径 为 1 0 0 ~2 0 0 g m 的玻 璃微珠和平 均粒 径 为 0 . 1 5 g m的微硅与水泥组成三级颗粒级配,可使 P V F 值由0 .5 提到 0 .7 8 , 形成紧密堆积的固相体系。 为进一步提高浆体的密实性和稳定性,O MA X 体系在加入纤维、早强剂、防气窜剂的基础上,又 添加了超细水泥 粒径为 1 ~ 1 5 g m ,形成多颗粒 尺寸级配 ,提高水泥石强度 ; 而且纤维的防漏作用 较好, 可同时增加水泥石的韧性、 抗冲击性和强度。 5 根据井眼轨迹,优化扶正器安放位置 ; 储 层段使用旋流式铝合金扶正器, 利于浆体漩流驱替; 直井裸眼段使用双弧弹性扶正器 ; 套管重叠段使用 刚性扶正器,力争使套管居中度不小于 7 0 % ; 采用 复合冲洗前置液。 6依据地层 空隙压力 进行 压稳 设计。压稳 系 数 大于 1; 防窜系数 w不大于 3 。控制水泥浆 低失水 、 直角稠化 , 缩短失重时间, 以防止发生气窜 。 7通 常恒温稠化 时间小 于变 温稠化时间。领 浆应模拟施工过程中的时间、温度变化情况,做水 泥浆变温试验,以变温稠化时间满足施工安全时间 为依据,调配浆体性能,有利于解决大温差,上部 水泥浆低温缓凝和强度发展慢现象。 3水 泥浆 柱设计及现 场应 用 3 . 1 浆柱设计原则 ①按照 d 。 一 原则,确定浆体密 度大于钻井液密度 0 . 0 3 ~0 . 1 0 g / c m , 增加对钻井液 的驱替效果 ; ②依据地层承压能力,控制常规密度 尾浆返高在井深 4 0 0 0 4 4 0 0 m,确保动液柱压力 小于地层漏失压力 ; ③尾浆失重状态下满足压稳和 防气窜要求,控制失水量小于 5 0 m L 、强度大于 1 4 MP a; ④低 密度领浆控制低失水 、低游离水 ,2 4 h 底部 强度大于 7 MP a 、顶部强度大 于 3 . 5 MP a; ⑤ 设计先导浆或领浆返出地面 1 0 m 。 左右,提高封固 浆 的纯洁度。 3 . 2 现场应用 1 L N 3 . 2 1 1 X井采用密度为 1 .2 5 和 1 .8 8 g / c m 的双凝双密度水泥浆结构,配方如下,性能见表 l 。 领浆变温稠化 实验压力为 6 0 MP a; 升温 7 0 min至 9 5℃,稳温 3 0 m i n ,降温 7 0 m i n 至温度为 3 8℃,稳温直至稠化 ,变温稠化 4 1 0 mi n 。 领浆干灰 阿 G 3 M 微硅 C E A l 超细水 泥 C E A一 2 1 0 0 7 0 1 8 7 0 6 %F L O K. 1防窜剂 4 %防 窜剂 F L O K . 2 3 %早 强 剂 O S . A 1 0 .5 % 降 失水剂 F S . 2 3 L 2 .2 %分散剂 F S 一 1 3 L 1 .3 5 %缓凝剂 F S 一 3 3 L 0 . 1 5 % 消泡剂 DF A O . 2 %堵漏纤维 A L F 一 1 尾浆干灰 阿 G C E A一 1 硅粉 1 0 0 2 3 0 3 %F L O K一 2 7 %F S 一 2 3 L 1 %F S 3 3 L 0 . 1 5 %D F . A 前 置 液 冲洗液 淡 水 1 O %0C W_ 1 L 隔离 液 淡水 0 .6 %隔离剂 0 一 S P I O %C E A . 1 3 5 %硅粉 5 % 冲洗齐 0 0C W. 1 L 表 1 L N3 2 . 1 1 X井水泥浆的性能 注 稠化条件 9 5℃、6 0 MP a; 领浆养护条件 9 0℃、 0 . 1 MP a 、2 4 h; 尾浆养护条件 1 0 8℃、2 1 MP a 、2 4 h 。 隔离液密度为 1 .2 3 g / c m 。 ,流变性能见表 2 。 表 2 L N3 . 2 . 1 1 X井隔离液的流变性能 条件 6 0 0 3 0 0 2 0 0 l 0 0 6 仍流动度 / c m 常温 7 2 4 8 3 9 2 8 5 4 2 2 93 o C 4 5 30 2 4 1 7 5 4 按 2 4 l - 3 m m井眼与 2 0 0 . 0 3 m m套管环空 计算,加重隔离液密度为 1 .2 3 g / c m。 ,流性指数为 0 . 5 9 ,稠度系数为 0 .4 0 P a S,临界返速为 1 6 0 m/ s , 临界排量为 1 - 3 m / mi n 。两凝界面深度为 4 4 0 0 m。 施工参数 注冲洗液 6 m 3 ,密度为 1 .0 3 g / c m 3 ; 隔 离液 1 0 m 。 ,密度为 1 .2 3 g / c m ; 领浆 1 0 5 m ,密度 为 1 . 2 5 g / c m ; 尾浆 1 5 r n 3 ,密度为 1 . 8 8 g / c m ; 后 置液压胶塞 2 . 5 m ,密度为 1 . 0 3 g / c m ; 替浆 1 1 9 m ,施工压力从 0依次升高到 4 、1 0 、1 5 MP a ,碰 压 1 8 MP a , 顶替排量从 l - 3 依次减少到 1 .2 、 1 . 1 、 O . 8 m / rai n; 水泥浆返 出地面约 1 5 m 。 质量评价 优质段 占 7 3 .4 %,合格段 占 8 4 . 7 %, 顶部 2 7 0 m低温段质量较差。 2 L N 3 . 2 . 1 3 X井,采用密度为 1 . 3 0 g / c m 的先 导浆、1 . 2 O 和 1 .7 0 g / c m 。 的三凝三密度水泥浆结构, 水泥浆配方如下 ,性能见表 3 。 先导浆干灰 阿 G级 3 M 漂珠 微硅 1 0 0 3 5 2 5 4 . 2 %降失水剂 G T - 1 I L M O . 4 2 %缓凝剂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6 2 钻 井 液 与 完 井 液 2 0 1 3年 1月 G T - 2 1 L M 5 .2 %分散剂G T - 3 1 L M 0 .2 %消泡剂 G T - 6 0 L 领 浆 干灰 阿 G级 3 M 漂 珠 微 硅 1 0 0 5 6 3 5 2 . 8 5 %GT - 1 1 L M 5 . 8 5 %GT - 3 1 LM0 . 2 5 % GT _ 6 0L 尾 浆 干 灰 阿 G级 微 硅 1 0 0 8 4 . 6 5 % GT l 1 LM 2. 4 8 % GT . 3 1 LM 4. 6 5 %GT. 1 1 LM 2 . 4 8 %GT - 3 1 L M 0 . 1 5 %GT _ 6 0 L 冲洗液 8 n 1 3 配浆药液 ; 先导水泥浆 1 0 IT I 返出地面 ; 变排量顶替 。 质量评价 优质段占6 5 .3 %, 合格段占9 5 .6 % ; 0 ~2 2 0 m固井质量差 。 表 3 L N3 . 2 . 1 3 X 井水泥 浆性能 注 上下密度差小于 0 . 0 1 g / c m ; 稠化条件为 8 8℃、 6 0MP a 、6 0 mi n; 领浆养护条件为 8 8℃/ 2 7℃、0 . 1 MP a 、 2 4h / 4 8 h; 尾浆养护条件为 9 2℃、2 0 . 7MP a 、2 4h / 4 8 h 。 3 L N 2 一 S 2 0 x井 , 采用密度为 1 . 3 0 、1 . 8 8 g / c m 的双凝双密度水泥浆结构, 配方如下, 性能见表4 。 表 4 L N2 . S 4 2 0 X井双凝双密度水泥浆性能 注 稠化条件为 9 4℃、6 0 MP a 、6 0 mi n; 强度养护 条件为 9 4℃、0 . 1 MP a 、2 4 h 。 领 浆 干灰 阿 G级 3 M 漂 珠 微 硅 1 0 0 3 6 .7 2 O 6 .O % 降失水剂 L A N D Y . 8 0 6 L 2 .O %分 散剂 L A NDY - 9 0 6 L 0 . 2 % 消泡剂 L AN DY 1 9 L 尾浆干灰 阿 G级 硅粉 1 0 0 3 5 4 .0 % L ANDY- 8 0 6 L 0 . 5 %L ANDY- 9 0 6 L 0 . 2 %L ANDY1 9 L 冲洗液 8 r n 3 配浆药液 ; 1 0 r n 3 先导浆返出地 面 ; 变排量顶替。 质量评价 优质段占7 6 % ; 合格率为 9 6 %。 3 . 3 固井质量总体评价 L N油气 田3 种不同浆柱结构 9口井的固井质 量总体评价结果见表 5 。 表 5 L N油气田9口井的固井质量总体评价 4结 论 1 . 通过采用平衡压力 固井 、优选注替排量 ,预 防了施工井漏,全井封固质量满足了开发和油气层 保护要求。 2 . 低密度领浆的下部封固质量好 ,顶部封固质 量差。其原因是由于上下温差大, 领浆稠化时间长, 顶部在低温状态下强度发展慢 ; 领浆有混窜污染的 可能。应采取如下措施 依据施工过程 中的井下温 度和时间变化,领浆做模拟变温试验,以变温稠化 时间满足设计要求为准 ; 地层承压能力差,井眼不 规则,浆体长距离运移,顶替排量受限制,驱替效 率差,应加大前置液用量,隔离液中加入纤维,提 高冲刷、扰动、驱替效果。 3 . 1 .3 0 g / c m 1 .8 8 g / e ra3 浆体结构,封固质量 较好 ,成本较低 ,可作为优先选择的水泥浆结构。 参 考 文 献 [ 1 】 黄柏宗 . 紧密堆积理论优化的固井材料和工艺体系 [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2 0 0 1 ,1 8 6 1 - 9 . [ 2 ] 李勇,李小燕 . 微细水泥 / 漂珠低密度水泥浆体系的研 究 [ J ] .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 2 0 0 8 8 1 3 . 1 5 . [ 3 】 钟福海、陈光、邓艳华,等 . 长封固段低密度水泥浆固 井技术 [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 , 2 0 0 5 ,2 2 S 1 9 3 . 9 5 . 【 4 】 崔军,张树坤,牟忠信 . 微硅 一 漂珠复合低密度高强度 水泥浆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 J 1 . 石油钻探技术 ,2 0 0 4 ,3 2 3 4 7 . 4 8 . [ 5 】 宋周成, 秦宏德, 乐法国,等 .低密度水泥浆在塔里木油田 深井超深井中应用[ J ] . 钻井液与完井液,2 0 0 2 2 2 1 - 2 2 . 收稿 日 期2 0 1 2 . 9 . 2 5 ;H G F 1 3 0 1 N 9 ;编辑王小娜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