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2在石油焦基活性炭上的吸附捕集研究.pdf
第 5期 王科等 CO 在石油焦基活性炭上的吸附捕集研究 4 7 C O 2 在石油焦基活性炭上的吸附捕集研究 王 科 , 韩淑怡 , 闫健 美 , 查庆芳 , 蒲黎 明 , 冼祥发 1 . 中国石油集 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西南分公 司, 四川 成都6 1 0 0 4 1 ; 2 . 中国石油大学重质油 国家重点实验室 。 山东青岛2 6 6 5 8 0 摘要 以石油焦为原料经微波炭化处理和活化处理后制备了石油焦基活性 炭, 测试了样品的 C O 吸 附性能 , 并考察了制备 条件对 C O 2 吸 附性 能的影响 。结果显示 制备的石油焦基活性炭样品具有高比表面积和孔容 ,最大值分别为 1 3 9 1 . 7 m 2 g - - 和 7 2 7 . 1 L g - ’ ; 糠醛渣掺 比对 C O 吸附性能的影响最 大 ; 吸附温度 为 0 c c 时 , C O 在石油焦基活性炭 样品上 的吸附平 衡过程符合 F r e u n d l i c h等温吸附方程 , 而且样 品的 0 . 5 n m ~ 1 . 0 n m 的微孑 L 孔容与 C O 最大平衡吸附量呈 良好 的线性关系 。 关键 词 石油 焦; 活性炭 ; 二氧化碳 ; 吸 附; 捕集 中图分类号 T Q 4 2 4 . 1 ; T Q 0 2 8 . 1 5 ; 0 6 4 7 .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1 9 2 1 9 2 0 1 3 0 5 - 4 7 . 0 4 大气 中 C O 含量的不断增加 已成为导致全球 变暖的主要原因 , 而 C O 的捕集 和储藏 c c s 技术 被认为是减少 C O 排放的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目 前 ,大规模应用的 C O 捕集主要基于胺液吸收工 艺 , 但是该 工艺存在胺液 的腐蚀性 、 操作 中的胺损 失和再生过程能耗高等 问题。因此 。 研究者致力于 开发可替代胺液吸收法 的工艺 , 如低温技术 、 吸 附 技术和膜分离技术[ 3 1 。由于相对能耗低的特点 , 吸附 被认为是一种很有潜力的 C O 捕集技术。各类 C O 的吸附剂被广泛研究 , 其中包括炭材料 、 分子筛 、 介 孔硅材料 以及其他金属氧化物材料I q 。 在上述研究 的吸附剂中 。 活性炭 因具有高 比表面积和丰富的孔 结构等特点 , 显示 出良好 的 C O 吸附性能。本研究 以石油焦为原料采用微波法制备石油焦基活性炭 。 并测试 活性炭样品的 C O 吸附性能 , 考察制备条件 对 C O 吸附性能的影 响, 同时揭示石油焦基活性炭 的孔结构与 C O 吸附量的构效关系。 1 实验 部分 1 . 1 石 油焦 基 活性 炭 的制 备 石油焦 独 山子石化公司 经球磨机粉碎 、 筛取 1 0 0目一 2 0 0目组分与一定 比例的氢氧化钾 、 糠醛渣 造孔剂 和表面活性剂充分搅拌混合后 , 放入微波 收稿 日期 2 0 1 3 . 0 3 . 1 2 基 金项 目 中国石油天 然气股份有 限 公 司 科技 重大 专 项 2 0 0 9 E . 1 8 0 5 ; 作 者简 介 王 科 1 9 8 4 . , 男 , 工程师 , 博士 , 主要从事天然气净 化与处理 工艺设计 与开 发 ,电邮 w a n g k e c p u 1 6 3 . c o rn; }通讯作者 查 庆芳 1 9 4 4 . , 男 , 教 授 , 博 士 生 导 师 , 电话 0 5 4 6 . 8 3 9 5 1 1 7 , 电邮 z h a q i n g - f a n g s i n a . c n o 加热炉中 , 抽真空后 , 在一定的微波功率 下处理一 段时间 , 制备了一系列石油焦基活性炭样品 , 制备 条件 如表 l 所示 。 表 1 不同条件下 制备的石油焦基活性炭样 品 样品 m KO H / m 石油焦微波功率/ W 辆照时问/ ra i n 糠醛渣 / % 1 . 2 样 品表 征 样 品的比表面积和孑 L 结构参数采用 N 静态吸 附容量法进行测定 .所用仪器为英国 H I D E N公 司 生产的 I G A智能重量分析仪 。样 品首先在 3 0 0 C 抽 真空处理 4 h ,然后于一 1 9 6 C 下 以高纯 N 为介质测 定样品的比表面积和孔结构参数。 1 . 3 C 02 吸附测试 采用英 国 HI D E N公司生产的智能重量分析仪 测试石油焦基活性炭的 C O 吸附能力。样品首先在 1 5 0 C 抽真空处理 4 h 。 然后于 0 ℃下以高纯氮为介质 测定样品的比表 面积和孑 L 结构参数 。实验方法是 , 在恒定温度 2 7 3 . 5 K下 , 将一定量 的吸附剂置于 C O 气氛中 , 压力依次改变到设定值 P n 。 并在每一设定 压力下恒压一段 时间 。 达到吸附平衡后根据吸附前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天然气化工 C。 化学与化工 2 0 1 3年第 3 8卷 后直接称量 的结果计算吸附量 , 同时根据数据点绘 制出 C O 在样品上的吸附等温线。 2 结果 与讨论 2 . 1 比表面积与孔结构 微波法制备的石 油焦基活性炭样品的 比表 面 积和孔结构参数如表 2所示 。从表 中可以看出。 制 备的活性炭样品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孑 L 容 。 孔结 构以 0 . 5 n m 1 . 5 ri m的微孔为主。在所制备的活性炭 中, 样 品 A C 2具有最大的比表面积和孔容 , 分别为 1 3 9 1 . 7 m 和 7 2 7 . 1 L 。 表 2 石油焦基活性炭 的孔结构参数 样I A CI AC 2 AC 3 A C 4 A C 5 AC 6 A C 7 A C AC 9 0 . 0 n m 2 1 . 1 0 . 0 0 .0 0 . 6 0 . 1 5 O .2 8 . 5 5 . 6 1 . 7 0 . 5 n m 2 7 9 . 0 4 5 4 .4 9 4.8 3 8 1 . 8 3 8 0 .4 3 6 3 .7 45 5 . 5 3 4 5 .6 2 9 5 .7 I . 0 n m 4 1 . 9 2 3 3 . 3 6 3 .4 l 3 8 . 7 2 2 7 . 7 5 9 . 8 1 0 4 . 9 8 3 . 3 l O 5 . 1 1 . 5 1 1 11 1 7 . 3 3 9 .4 l 6 .4 2 6 . 5 5 O . 2 l 2 . 3 l 9.6 l 5 . 7 2 2 . 5 2 . 0n m 5 .6 l 5 - 8 3 . 8 9 .6 2 0 . 0 6 . 8 9 . 5 9 . 2 6 . 9 ,. 2 . 51 1 1 11 3.2 8 . 7 2 . 5 6 .7 l 0 . 9 4 . 8 5 .3 3.5 4 . 8 扎 誊 3 . 0 n n l 1 .4 3 . 6 1 . 1 4 .0 6 . 5 3 . 0 1 . 1 4 .7 3 . 0 吉 3 . 5 n m 0.6 6 . 0 1 . 7 1 . 1 7 . 2 0 . 9 4 .0 1 .7 3 . 2 二 4 . 0n m 3 .3 5 . 1 1 . 8 5 .9 3 .3 4 . 7 3 . 5 3 .2 3 . 0 5 . 0n m 1 .9 2 . 2 1 . 0 1 . 7 6 .2 1 . 4 3 . 3 3 .2 I . 5 6 . 0n m 0.9 2 . 2 1 .0 1 .6 3 . 1 I . 4 1 . 5 0.0 1 . 4 7 . 011 1 1 1 1 .0 2 . 1 1 . 2 I . 2 3 .2 1 . 4 0 . 0 0 .0 1 . 5 8 . 011 1 111 0.0 0 . 0 0 1 0 I l 6 0 l0 1 . 5 0 . 0 0 .0 0 . 0 ∑ 3 6 7 .3 7 7 2 . 8 l 8 8 . 7 5 8 l - 3 7 l 8 .8 5 I 1 . 9 6 l 6 . 6 4 7 5 .6 4 5 0 .2 微孔孔容扯 3 4 9 . 4 7 2 7 . 1 I 7 4 . 6 5 4 7 .6 6 5 8 .4 4 8 6 . 0 5 8 8 .4 4 5 0 .2 4 2 4 .9 比表面积, m 6 6 5 .2 1 3 9 1 . 3 4 I . 5 1 0 2 8 . 1 2 8 7 . 9 2 1 . 8 l l 1 6 . 8 5 0 .6 8 0 0 . 1 2 . 2糠醛渣掺比对 C O2 吸附性能的影响 为了考察糠醛渣掺 比对样品 C O 吸附性能的 影响 , 选取糠醛渣质量掺比为 0 、 l 0 %和 3 0 %制备 的 活性炭 A C I 、 A C 2和 A C 3样品 ,考察其 C O 吸附量 随相对压力 P 0 的变化曲线 , 结果如图 l 所示。 从图 1中可以看 出 ,随着相对压力 P 0 的增 大 , 三种活性炭对 C O 的平衡吸附量逐渐增加。当 0 A C 3 ; 当 P / P o O . 2后 . 与 A Cl 和 A C 3相比, A C 2 对 C O 的平衡吸附量增加更 为迅速 ,当相对压力 P 0 达到最大时 ,样品 A C I 、 A C 2和 A C 3对 C O 2 的 最大平衡吸附量 分别为 1 7 1 . 6 m 2 g - 、 2 3 6 . 2 m 2 g - 和 1 1 2 . 4 m 2 。 ,表 明糠 醛渣质量掺 比为 1 0 %时制备的 龇 ● eD E . 要 j 0 U P/ P,, 圉 1 糠醛渣掺 比对活性炭的 CO 2 吸附性能的影响 A C 2活性炭具有较大的 C O 平衡吸附量 。 2 . 3 K OH / 石油焦质量比对 C O2 吸附性能的影响 选取 m K o u , m 石油焦 分 别为 4 1 、 5 l和 6 1 制备 的活性炭样 品 A C 4 、 A C 2和 A C 5 。测得其 C O 2 吸附量变化曲线如图 2所示。从图中可 以看 出, 在 相对压力 P 0 的测试范 围内 ,样 品 A C 4 、 A C 2和 A C 5的 C O 平衡吸附量变化不显著 , 最大平衡吸附 量大小依次为 A C 2 A C 5 A C 4 。 这表明 K O H , 石油焦 质量比对 C O 2 的吸附量影响不明显。 。D ● 々0 E j 0 U 尸/ 。 图 2 K OH , 石油焦质量比对活性炭的 C O 吸附性能的影响 2 . 4 微波功率对 C O2 吸附性能的影响 选取微波功率分别为 l l 0 o W、 l 2 0 0 W 和 1 4 0 0 W 制备的活性炭样品 A C 6 、 A C 2和 A C 7。测得其 C O 2 吸附量随相对压力 P / P 0 的变化曲线如图 3所示 。 从 图中可以看出, A C 2和 AC T的 C O 吸附等温线略有 不同, 其中 P / P o O . 5时 , 与 A C 2和 A C 7相 比 , A C 6对 C O 的平 衡 吸 附量 增加 略 小 , A C 6 、 A C 2和 A C 7对 C O 2 的最大平衡吸附量分别 为 2 1 2 . 5 1 1 1 2 、 2 3 6 . 2 m2 g 和 2 3 0 . 9 I i .1 2 ,表明微波功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5期 王科等 CO 在石油焦基活性炭上 的吸附捕 集研 究 4 9 率为 l 1 0 0 W 时制备的活性炭对 C O 2 的平衡吸附量 较大 ,继续增大微 波功率对 C O 吸附量影响不显 著。 ● b0 E . 厶 0 U ,/ 图 3 微波功率对活性 炭的 C 02 吸附性能 的影响 2 . 5辐照时间对活性炭 C O2 吸附性能的影响 选 取 微 波 辐 照 时 间 分 别 为 8 mi n 、 1 0 m i n和 1 5 rai n制备的活性炭样品 A C 8 、 A C 2和 A C 9 , 测定其 在不同相对压力下的 C O 吸附量如图 4所示。从图 中可以看出, A C 8和 A C 9的 C O 2 吸附等温线差别不 明显 , 而 A C 2的 C O 2 吸附量最大 , 表 明微波辐射 时 间为 l O m i n制备的活性炭对 C O 的吸附性能较优。 ∞ ● ∞ £ 0 0 P| P 圈 4辐照时间对活性炭的 C 02 吸附性能的影响 2 . 6 C 02 吸附量与 孔 结构 为了进一步研究 C O 在石 油焦 基活性炭样 品 上 的平衡吸附量 g 。 随相对压力 P / ,P 0 的变化规律 , 采 用 F r e u n d l i c h等温吸附方程对实验结果进行非线性 拟合 。 结果 如图 l ~ 图 4和表 3所示 。F r e u n d l i c h等 温吸附方程为 q . K F P / P o 1 式中 g e _ _ 平衡吸附量 , m g ’ ; 、 凡 一 经验参数 ,分别 与吸附量和吸附强度有关 。 表 3中数据显示 , F r e u n d l i e h等温吸附方程拟 合的相关系数大于 0 . 9 9 , 说明 C O 在石油焦基活性 炭样 品上的吸附平衡过程符合 F r e u n d l i c h等温吸附 方程 ,拟合结果中 C O 在吸附温度为 0 c I 时的平衡 吸附量最大值为 2 4 4 . 6 m g 。 。 表 3 C O2 在石油焦基活性炭上的 F r e u n d l i c h吸附常数 样I ACI A C 2 A C 3 A C 4 AC 5 A C 6 A C7 A C8 A C 9 C O2 吸附量 实测/ ra g g q J mg ‘ Kv / mg g ‘ l l / n Rr I 7 1 . 6 2 3 6 . 2 l l 2 .4 2l 2 .6 2 l 8 . 8 2 l 2 . 5 2 3 0 . 9 l 8 9 . 7 l 9 0.4 I 7 7 . 2 2 4 4 . 6 l l 6 .9 2 2 0 .2 2 2 7 . 6 2 2 1 . 3 2 4 0 . 2 1 9 6 . 8 I 9 7 .9 l 7 7 . 2 2 4 4 . 6 I 1 6 .9 2 2 0 .2 2 2 7 . 6 2 2I . 3 2 4 0 . 2 l 9 6 . 8 I 9 7 .9 0 .4 5 1 0.6 3 3 0 . 4 3 l 0 . 5 9 8 0 . 5 5 5 0 .5 5 0 0 . 6 1 0 0 . 5 7 6 0 . 5 3 4 0 .9 9 8 0.9 9 9 0 . 9 9 6 0 . 9 9 9 0 . 9 9 8 0 .9 9 8 0 . 9 9 9 0 . 9 9 9 0 . 9 9 9 C O 分子动力学直径为 0 . 3 3 n m, 在活性炭上的 吸附以物理吸附为主,且主要发生在孔径为 O h m一 2 . O n to微孔结构内,因此 C O 在活性炭上的吸附量 由微孔含量决定的【“ 】 。为了揭示活性炭吸附 C O 的 最适合的微孔孔径 。 采用线性 回归法研究 了微波法 制 备的石 油焦基活性炭微孑 L 结构与 C O 最 大平衡 吸附量的构效关系, 结果如图 5所示 。从 图中可以 看 出, 石油焦基活性炭样品对 C O 最大平衡吸附量 g 与 0 . 5 n m 1 . O h m的微孔孔 容 . 。 呈 良好 的线 性关 系 ,方程 表达式 为 q e -- 0 . 3 5 5 . 。 8 4 . 5 2 6 ,这表明石油焦基活性炭的 0 . 5 ri m 1 . O n m微 孔对 吸附 C O 贡献最大 , 这与文献【 l 2 】 报道 的结果 一 致。 图 5 微孔孔容 ‰ 1 D 与 C O 最大平衡吸 附量关 系 3 结论 以石油焦为原料经微波炭化处理和活化处理 后制备石油焦基活性炭 , 糠醛渣质量掺 比对 C O 吸 附性能的影响最大。吸附温度为 0 ℃时 , C O 2 在石油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天然气4 r - C 化学与化工 2 0 1 3年第 3 8卷 焦基活性炭样品上的吸附平衡过程符合 F r e u n d l i e h 等温吸附方程 . 而且样 品的 0 . 5 n m~ 1 . 0 n m的微孑 L 孔 容与 C O 最大平衡吸附量呈 良好的线性关系。 参考文 献 [ 1 ]D r a g e T C , K o z y n c h e n k o O , P e v i d a C , e t a 1 . D e v e l o p i n g a c t i v a t e d c a r b o n a d s o r b e n t s f o r p r e - c o mb u s t i o n C O2 c a p t u r e [ J ] . E n e r g y P roc e d i a , 2 0 0 9 , 1 1 5 9 9 6 0 5 . 【 2 】P l a z a M G ,P e v i d a C ,Ma r t i n C F ,e t a 1 .D e v e l o p i n g a l mo n d s h e H - d e ri v e d a c t i v a t e d c a r b o n s a s C O2 a d s o r b e n t s [ j . SOp P u ri f T e c h n o l , 2 0 1 0 , 7 1 1 1 0 2 - 1 0 6 . 【 3 ] A b a s s A O . C O 2 c a p t u r e a n d s e p a r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for e n d - o f - p i p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s- A rev i e w [ J ] . E n e r gy, 2 0 1 0 , 3 5 6 2 6 1 0 2 6 2 8 . [ 4 1 B a s t i n L B a r c i a P S , Hu r t a d o E J , e t a 1 . A mi e r o p o rou s me t a l o r g a n i c f r a me w o r k for s e p a r a t i o n o f C O i 2 a n d CO _4 C H 4 b y fi x e d bed a d s o r p ti o n [ J 】 . J P h y s C h e m B , 2 0 0 8 ,1 1 2 1 5 7 5 - 1 5 8 1 . 【 5 】 M a X L ’ Wa n g X , S o n g C . “ M o l e c u l a r B a s k e t ”s o r ben t s fo r s e p a r a t i o n o f C O 2 a n d H 2 s f r o m v a ri o u s g a s s t r e a m s 【 J 】 . J A m C h e m SOc , 2 0 0 9 , 1 3 1 5 7 7 7 - 5 7 8 3 . [ 9 】 【 1 0 1 【 1 1 】 【 l 2 】 Wa n g K , S h a n g H Y , L i L ’ e l o 1 . E ff i c i e n t C 0 2 c a p t u r e o n l o w c o s t s i l i c a g e l m o d i fi e d b y p o l y e t h y l e n e i m i n e [ J ] . J N a t G a s C h e m , 2 0 1 2 , 2 l 3 3 1 9 - 3 2 3 . J a n g H T , P a r k Y , K o Y S , e l . H i g h l y s i l i c e o u s M C M一 4 8 f ro m r i c e h u s k a s h for C O 2 a d s o rpt i o n S ] . I n t J G r e e n h - o u s e G a s C o n t r o l , 2 0 0 9 , 3 5 5 4 5 5 4 9 . He X,Ar v i d L J ,S h e ri d a n E ,e t a 1 .C O,c a p t u r e b y h o l l o w fi b r e c a r b o n me mb r a n e s E x p e rime n ts a n d p r o c e s s s i mu l a t i o n s [ J ] . E n e r gy P r o c e d i a , 2 0 0 9 , 1 1 2 6 1 2 6 8 . P e l l e r a n o M,P re P ,K a c e m M ,e t a 1 .C O ,c a p t u re b y a d sor p t i o n o n a c t i v a t e d c a r b o n s u s i n g p res s u re m o d u l a ti o n [J ] . E n e r g y P r o c e d i a , 2 0 0 9 , 1 1 6 4 7 6 5 3 . P l a z a M G,P e v i d a C,A ren i l s a A, e l n f . CO 2 c a p t u re b y a d s o r p t i o n w i t h n i t r o g e n e n ri c h e d c a r b o n s 【 J 】 .F u e l , 2 0 0 7 , 8 6 2 2 04 . 2 21 2 . 徐东 。 张军 , 李刚 , 等. C O 2 和 H 0在活性炭上的吸附平 衡和吸附动力学研 究【 J 】 .无 机化学学报, 2 0 1 2 , 2 7 2 1 4 0 - 1 4 2 . Wa n g Z N ,Z h a n L ,G e M,e t 0 1 .P i t h b a s e d s p h e ric a l a c t i v a t e d c a r b o n f o r C O 2 remo v a l f r o m fl u e g ase s [ J ] . C h e m E n g S c i , 2 0 1 1 , 6 6 2 2 5 5 0 4 5 5 1 1 . Ad s o r p t i o n c a p t u r e o f Co2 o n a c t i v a t e d c a r b o n f r o m p e t r o l e u m c o k e W A N G K e i H A N S h u - y i Y A N J i a n m e i , Z H A Q i n g -f a n g ; P UL i z i n g , X I A NX i a n g -f a 1 1 . C h i n a P e t r o l e u m E n g i n e e ri n g C o . , L t d Sou t h w e s t C o m p a n y , C h e n g d u 6 1 0 0 4 1 , C h i n a ; 2 . S ta t e k e y L a b o rat o r y o f H e a v y O i l P r o c e s s i n g , C h i n a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P e t r o l e u m , Q i n g d a o 2 6 6 5 8 0 , C h i n a Ab s t r a c t A s e r i a l o f a c ti v a t e d c a r b o n w e r e p r e p a r e d f r o m p e t r o l e u m c o k e v i a c a r b o n i z a t i o n a n d a c t i v a t i o n t r e a t me n t o n mi c row a v e mo d u l a t o r o v e n , a n d t h e i r a d s o rpt i o n p e r f o r ma n c e s o f C O2 w e re e v a l u a t e d. T h e e ff e c t s o f p rep a r a t i o n c o n d i t i o n s o n C O, a d s o rpt i o n w e r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 Th e res u l ts s h o we d t h a t t h e p rep a r e d a c ti v a t e d c a r b o n s h a d h i g h B E T s u a c e a rea s a n d p o re v o l u me s w i t h t h e ma x i mu m v a l u e s o f 1 3 9 1 . 7 m2 g a n d 7 2 7 . 1 L g。,r e s p e c ti v e l y ; t h e ma s s r a t i o o f f u r f u r a l res i d u e t o p e t r o l e u m c o k e i n t h e p r e p a r a t i o n o f a c t i v a t e d c a r b o n h a d t h e g r e a t e s t i mp a c t o n t h e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C O2 a d s o rpt i o n ; a n d a t t h e a d sorpt i o n t e mp e r a t u re o f 0 ℃ . the a d sor p t i o n p r o c e s s o f C 02 o n t h e a c t i v a t e d c a r b o n o b e y e d t h e F reu n d l i e h mo d e l w e l l a n d a g o o d l i n e a r rel a t i o n s h i p bet w e e n the e q u i l i b r i u m C 02 u p t a k e a n d t h e por e v o l u me o f po r e s wi t h d i a me t e r o f 0 .5 n m- 1 . 0 n m wa s o b s e r v e d . Ke y wo r d s p e t r o l e u m c o k e ; a c t i v a t e d c a r b o n ; c a r bo n d i o x i d e ; a d sor p t i o n ; c a p t u r e 复旦大学开发出煤层气 天然气 发电高温烟气脱 硝 催化 剂 针对煤层气 天然气 发 电排放的高温烟气 , 复旦 大学研 究人 员成功研 发了适用于 5 0 0 C 高 温烟 气脱硝的催 化剂 , 并 完成 了现场 中试实验 , 脱 硝效 率稳定大于 9 5 %, 突破 了国外 技 术在烟气 脱硝领 域的技术垄断。 该催化剂采用先进功能纳 米材料制备工艺 。 利用纳米 自组装技术制备了介孔沸 石分子 筛材料作为催化剂载体 , 利用固相纳米浇铸 N a n o c a s t i n g 和 原位生成技术将活性 组分组装到介孔 沸石分子筛 的孔道 中 而制成 。 上海 同济科蓝环保设 备工程有限公司利用此项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 ,规模化生产了高温脱 硝催 化剂 , 并应用于晋煤集 团煤层气发电余热尾气的中试试验 , 取得 了 优异的脱硝效果 。 此前 。 复旦大学研发的低温 2 0 0 。 C 脱硝催 化剂及系列 化成套脱硝装备 .已被广泛应用于不锈 钢酸洗 、 湿法冶炼 、 催化剂制备 、 化工制造等行 业的烟气脱硝。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