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300钻井泵液力端阀座的接触分析.pdf
石油机械 C H I N A P E T R O L E U M M A C H I N E R Y 2 0 1 0年第 3 8卷第 5期 . . 设计计算 F一1 3 0 0钻 井泵液力端 阀座 的接触分析 李洪波 曾兴昌 周天明 贾秉彦 赵永康 廖丽华 白丙建 宝鸡石油机械有限责任公司 摘要 为了延长 阀座的使用寿命 ,提高钻井效率,结合相关资料,利用有限元软件采用接触 单元对 F一1 3 0 0钻井泵阀座、阀体、液缸之 间的接触应力和静应力进行接触分析。采用轴对称单 元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平 面分析,且将所有的面一 面接触均简化为 线. 线接触。分析结果表 明, 阀座失效的主要原因是阀座与阀体之 间中下部 的接触应力过 大及 阀座 中下部的 M i s e s应力过大; 阀座与液缸的接触应力及两者 的 Mi s e s应力都较大。要提高阀座的接触应力和抗胶合能力,应该 提高阀座与液缸和阀体接触部位的局部硬度,阀座与液缸和阀体的接触应力约7 0 M P a为宜。 关键词 F一1 3 0 0钻井泵 阀座 液缸 接触分析 有限元 目前 ,F一1 3 0 0钻井泵是各个油 田使用最多的 钻井泵 ,大约 占钻井 泵总数的 7 0 %。钻井泵 的工 作效率直接影响着钻井 的工作效率 。然而钻井泵的 液力端阀座常常在钻完 1~ 2口井后 就因失效 而更 换 ,而且更换阀座的时间大约为 2 h ,严重影 响钻 井工作效率。为了延长阀座的使用寿命 ,提高钻井 效率 ,笔者结合相关资料 ,利用有限元软件采用接 触单元对 F一1 3 0 0钻井泵阀座进行接触分析 ,分析 阀座 、阀体 、液缸之间的接触应力和静应力的分布 状态 ,寻找阀座失效根源。 1 接触 问题 的有 限元理论分析 接触问题是一种 与状态相关 的高度非线性问 题 ,随着接触状态 的变化 ,接触刚度也发生变化。 笔者运用有限元离散法在接触面上布置接触单元 , 整个问题的描述 采用笛卡尔坐标系 X O Y ,接 触摩 擦单元的描述采用局部坐标系 17 ,0 8 见图 1 。运用 虚位移原理可得 式 中 △ n 整体坐标系中增量节点位移矢量 ; △ F 整体坐标系中增量等效节点力矢量; △ A 局部坐标系中增量相对位移矢量 ; △∑局部坐标系中增量接触应力矢量 。 引人插值函数 Ⅳ,将单元内任一点的相对位移 和接触应力用节点相对位移及节点接触应力表示, 最后得接 触单 元节 点 接触 应 力 与节点 力 问 的关 系 为 C S A o -A F 2 S S N T N d F 3 式中C 坐标转换矩阵 ; △ 局部 坐标 系 中增量 节 点接 触 应力 矢量 。 对不同的接触状态 ,接触面上的位移和应力应 满足不同的平衡方程和连续条件。一般接触条件可 分为固定 、滑动和 自由3类。在固定状态 ,节点对 之间的相对法 向和切向位移为 0 ,即无 相对滑动 ; 在滑动状态 ,节点对之间在法 向方向仍保持固定 , 但在切线方向产生滑动,切向剪应力超过允许剪应 力,节点对之间有相对位移 ;自由状态实际是指节 点对之间产生裂纹 ,节点对沿法向和切向方 向的接 触应力都等于 0 I 3 - 5 ] 。接触单元的几何和静力约束 方程可统一表示为 ⋯、 , 、 接 ~ ⋯ ㈢ ㈩ _r J F T △ ∑ d f 1 式中 c 一坐 ; 2 0 1 0年第3 8卷第 5期 李洪波等F一1 3 0 0钻井泵液力端阀座的接触分析 -- 4 3-- 0 不同接触状态 下给定 的节点相对 位 移或节点接触应力矢量 。 将式 2 和式 3 合并 ,即可得到可在单元 水平上进行刚度和载荷组装的新单元 ,并可使用有 限元形函数法计算得到总刚度矩阵和总载荷向量。 2 阀总成的有限元分析 2 . 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钻井泵在工作过程中,液缸 内充满钻井液 ,由 于阀座 、阀体、阀胶皮 、阀导向架等都是轴对称结 构,建立有限元模型时均可用轴对称单元模拟。根 据圣维南定理远离受力表面的力可 以忽略,将 液缸与阀座的接触部分也简化为轴对称单元 ,且采 用矩形模拟液缸。鉴于阀胶皮在工作过程中受力的 复杂性和其主要的密封作用 ,建模时将其去除。而 阀导向架工作时只起导向作用 ,并不传递力 ,故建 模时也不考虑。 笔者以 A P I 7号阀为例进行分析,阀体、阀座、 液缸三者接触的有限元模型如图 2所示。建模时因 阀座和阀体的微小 圆弧过渡部分对其受力影响较小 予以简化。另外,阀体与导向架连接部分对其受力 也无影响,建模时不予考虑。三者均可视为各 向同 性材料,其弹性模量 E 2 0 6 G P a ,泊松比 0 . 3 。 图 2 阀体 、阀座 、液缸 三者接触 的有 限元模型 1 一 阀体 ;2 一阀座 ;3 --液缸 。 网格划分 时液缸、阀体 、阀座采 用不 同的单 元。网格划分后得到液缸 的单元数为 9 5 0 ,阀体 的 单元数为 1 9 3 ,阀座 的单元数为 3 1 8 。 2 . 2 接触 模型 的建 立 采用轴对称单元建立的有限元模型进行平面分 析 ,且将所有的面一 面接触均简化为线一 线接触 ,这 样既可保证分析的正确性又可节省计算时间。工作 过程 中为防止钻井液泄漏 ,各个接触面之间接触紧 密 ,故接触面之间 的摩擦因数 .厂 取值较 大,取 f 0 . 1 。接触单元系统 自动选择 c a n t a c t 1 6 9 ,目标单 元系统 自动选择 T a r g e 1 7 2 J 。接触分析后得阀体与 阀座之间接触单元数为 9 ,目标单元数为 1 4 ,液缸 与阀体之间接触单元数为 1 8 ,目标单元数为 l 8 。 2 . 3 边界条件和载荷的施加求解 因液缸较厚,其尺寸和刚度都 比阀座大很多 , 所以根据圣维南定理施加约束时把液缸远离阀座的 一 侧设为固定 ,阀体和阀座均采用轴对称结构 ,在 轴对称截面上不能有径 向位 移。工作时液缸 、阀 体 、阀座组成的空间充满液体 ,在对称 的截面上液 体压力互相抵消 ,最终液体压力只作用在阀座与液 缸的接触面上及阀座暴露在钻井液 中的外 环面上。 将前者的压力转化为作用在阀体顶部的压力 ,阀座 外环面受力即为钻井液压力。 2 . 4有 限元分 析结 果 将上述边界条件和载荷分别施加到各 自的有限 元模型上后求解 ,结果如图 3~图 5所示 。 ’ 1. W t ”∞ m‘ m ⋯ -l m. m_ 删 图 3 阀体 、阎座、液缸 三者的 M i s e s 应 力云 图 O H 1 . I . 1 1.m 图 4 阀体 、阀座、液缸 三者的位 移云图 图 5 阀体 、 阀厘 、液 缸 三 者 之 间的 接 触 厘 力 云 图 从 图3可知 ,最大 M i s e s 应力发生在阀体的台 阶处 ,其值为 6 5 3 . 0 0 6 MP a ,其次发生在阀座内侧 的中下部 ,其值为 6 2 . 8 7 8 MP a ;液缸 的最大应力 为 1 4 5 . 2 8 1 M P a 。三者的应力变化趋势 与现场应用 情况相符。其安全系数分别为 ] 阀体 78 5 1 . 2 02/ l , 1 Or 一 m ax ‘ 阀座 杀 7 8 5 2 . 16 3 j 石 油机械 2 0 1 0年第 3 8卷第 5期 液缸 n3 O- - 4 . 3 7l 一 m ax 丽 4 j 这三者中阀体的安全系数最小 ,但因阀体最大 应力发生处可 以通过增大过渡圆角的方法消除,所 以对阀体寿命影响不大 ,而阀座的最大应力是交变 应力 ,是产生疲劳破坏的根源。液缸的安全系数最 大,因此液缸在工作过程中损坏的几率较小 。 从图 4可知,阀体 、阀座的位移为 1 . 2 8 8 mm, 而液缸的位移为 0 实际工作 中液缸的相对位置不 动,但阀体 、 座的整体移动距离一般 ≤5 m m。 从图5可以看出,阀体与阀座的接触应力最大 值发生在阀体与阀座接触 的最下部边缘,这与阀座 现场产生破损的位置相吻合。阀座与液缸的接触应 力最大值发生在 阀座与液缸接触位置的下边缘,也 与现场阀座和液缸发生胶合 、拆卸时阀座被撕裂的 情况相吻合。分别计算 2种情况下的安全系数 。 阀体与阀座 n 4 s /O “ ⋯ 7 8 5 / 48 3 1 . 6 25 阀座 与液 缸 n5 s / o - 78 5/ 3 2 2. 4 4 5 2. 43 4 3 计算结果分析 1 阀座失效 的主要原 因之一是 阀座 与阀体 之问中下部的接触应力过大及 阀座中下部 的 Mi s e s 应力过大 ,并且这 2种应力频繁地交替 ,使阀座中 下部很快出现疲劳裂纹 ,裂纹不断增大 ,从而在阀 座表面出现脱落 ,致使阀座失效。 2 阀座失效 的主要原 因之二是 阀座与液缸 的接触应力及两者的 Mi s e s 应力都较大。由现场经 验得知 ,阀座与液缸之间的接触应力为工作压力的 2倍左右即可密封良好 ,而 F一1 3 0 0钻井泵的工作 压力为 3 5 MP a ,阀座 与液缸 之 间 的接 触 应力 为 1 4 5 . 2 8 1 M P a ,两者的比值为 4 . 1 5 1 ,比经验值大 , 加之两者较大的 Mi s e s 应力导致 阀座与液缸之间出 现胶合。由于液缸刚度大于阀座,拆卸阀座时在其 表面出现撕裂脱皮而使阀座失效 。 3 阀座的滑移距离为 1 . 2 8 8 m m,说 明阀座 在系统压力作用下其凸台下边缘若不与液缸接触 , 两者安装距离要有一个设定下限值。 4 结论与建议 1 有限元 分析结果与现场阀座失效情 况相 符 ,说明有限元分析 的正确性 ,从而为阀座设计提 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 2 利用有 限元法对 阀座进行接触分析 ,能 更清楚 、更有效地反映阀座的失效根源。从而得知 要提高阀座的接触应力和抗胶合能力 ,应该提高阀 座与液缸和阀体接触部位的局部硬度 。其办法是改 善阀座的材料 ,如在阀座 的材料中加入 C r 、N i 、V 等元素。 3 阀座 的失效首先从阀座 内外侧的中下 部 开始 ,然后逐渐 向上扩展。要解决这类失效问题 , 应改变阀座的结构 ,提高阀座的刚度和增大受力面 积 ,以减小 阀座与液缸和阀体的接触应力。根据分 析结果和经验值得知 ,阀座与液缸和阀体的接触应 力约 7 0 MP a 时为宜。 [ 2 ] [ 3 ] [ 4 ] [ 5 ] [ 6 ] [ 7 ] [ 8 ] [ 9 ] 参考文献 王秀勇 ,路永明 ,张金中 ,等 .钻井泵 泵阀失效 分 析与机理 [ J ].石油矿场机械,1 9 9 4 ,2 3 】 1 3 一 l 6 . 王秀勇 ,翟玉生 ,路永 明 ,等 钻 井泵泵 阀的应力 分析 [ J ].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 9 9 4 ,1 8 6 6 36 7 . 郑水荣 ,王秀勇 . 钻 井泵泵 阀与阀座 间的接触应力 分析 [ J ]. 石 油机械 ,2 0 0 1 ,2 9 9 5 0 5 2 . 付云霞 . 往复泵泵阀的失效分析与结构参数优化研 究 [ D].大庆 大庆 油学 院 ,2 0 0 3 . Cha n S H, T ub a I S. A fin i t e e l e me n t me t h o d f o r c o nt a c t p r o b l e ms o f s o l i d b o d i e s[ J ]. I n t . J . Me s h . S c i e n c e s , 1 971, 1 361 56 39 . 成 大先 .机械设计手 册 [ M]. 4版 .北京 化学工 业 出版社 ,2 0 0 6 3一l 2 ,4 0 . 尚晓汀 ,邱峰 ,赵 海峰 ,等 . A N S Y S结构 有限元 高级分析方 法与 范例 [ M].北京 中国水利 水 电 出版丰 十,2 0 0 6 . 刘鸿文 .材料力学 [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 2 0 003 63 7. 濮 良贵 ,纪名刚 .机械设计 [ M].北京 高等教 育 出版社 ,2 0 0 0 41 9 . 第一作者简介 李 洪波 ,女 ,T程 师 ,生 于 1 9 8 2年 , 2 0 0 7年毕业 于长 汀 大学 机械 工 程学 院 机械 设计 及 理论 专 业 ,获 硕 士 学 位 ,现 从 事 机 械设 计 与研 究 工 作。地 址 7 2 1 0 0 2 陕西省 宝鸡 市。电话 0 9 1 7 3 4 6 2 1 9 6 。Em a i l l h o ng bo 68 1 2 6.c om。 收稿 日期 2 0 0 91 0 2 l 本文编辑王刚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