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 3407-1990 石油混合二甲苯.pdf
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国 家 标 准 G B 3 4 0 7 一9 0 石油混合二甲苯 代替 6B 3 4 0 7 8 2 P e t r o l e u m x y l e n e 本标准中5 C混合二甲苯的一级品参照采用国际标准I S O 5 2 8 0 -1 9 7 9 」 一 业用 几 甲苯- 一 规格 1 主题 内容与适用范 围 本标准规定 了 石油混合二甲苯的技术要求, 试验方法以及包装、 标志、 运输、 贮存等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由催化重整工艺所得的重整生成油或乙烯裂解工艺所得的轻焦油轻精制和分离制得 的石油混合二甲苯。 该产品用作化工原料和溶剂。 2 引用标准 GB / T 5 1 1 石油产品和添加剂机械杂质测定法 重量法 G B / T 1 8 1 6 苯类产品反应测定法 G B / T 2 0 1 2 芳烃酸洗试验法 G B / T 2 0 1 3 苯类产品密度测定法 3 B / T 3 1 4 3 液体化学产品颜色测定法 H a z e n 单位铂一 钻色号 G B / T 3 1 4 6 苯类产品馏程测定法 G B / T 3 2 0 9 苯类产品蒸发残留量的测定方法 G B / f1 7 5 6 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取样法又 手工法 G B / T 1 1 1 3 8 工业芳烃铜片腐蚀试验法 S H 0 1 6 4 石油产品包装、 贮运及交货验收规则 S H / T 0 1 7 4 芳烃和轻质石油产品硫醇定性试验法 博士试验法 S H/ T 0 2 5 2 轻质石油馏分中微量硫测定法 镍还原法 S H / T 0 2 5 3 轻质石油产品中总硫含量测定法 电量法 3 技术要求和试验方法 3 . 1 3 C 混合二甲苯和 5 混合二甲苯均按质量分为优级品和一级品。 3 . 2 石油混合二甲苯的质量指标及试验方法见下表。 项目质量指标 一 品种 3 亡混合二甲苯S C促合二甲笨 质量等级优级品一 级 品优级品一级品 外观 透明液体. 无不溶水及机械杂质 目测‘ ’ 颜色 H a z e n单位- 一 铂一 钻色号 不 深 于 2 0GB / 下 3 1 4 3 国家技术监督局 1 9 9 0 - 1 2 一 3 0批准1 9 9 1 一 1 0 一 0 1实施 G B 3 4 0 7 -- 9 0 续 表 质量指标 3C混合二 甲苯5 - C混合二 甲苯 试验 方 法 质量等级 密度 2 0 C , k g / m 优 级 品一一级 品优 级 品级 品 9 6 2- 9 6 9} 9 6 0- 8 7 08 6 0 - 8 7 0GB/ T 2 0 1 3 馏 程 , C 初馏点 终馏点 J总馏 程 范 围 不低于 不高于 不 大 于 1 37 . 5 1 4 1 . 5 3 GB/ T 3 1 4 6 酸洗 比色 酸 层 颜 色 不深于 1 0 0 0 -L稀 酸中含 0 . 5 g重 铬 酸 钾 的 标 准溶液 酸 层 颜 色 不深于 1 O O O mL稀 酸中含 0 . 7 9重 铬 酸 钾 的 标 准 溶 液 酸 层 颜 色 不深于 1 O O O mL稀 酸中含 0 . 5 g重 铭 酸 钾 的 标 准溶液 酸 层 颜 色 不深于 1 O O O mL稀 酸中含 0 . 7 9重 铬 酸 钾 的 标 准溶液 GB/ T 2 0 1 2 总硫含量, m只 / k 只不 大 于S H/ T 0 2 5 3 燕发残余物 铜片腐蚀 博士试验 中性试验 , m g / 1 0 0 .L 不大于GB/ T 3 2 0 9 不腐蚀GB/ T 1 1 1 3 8 通 过 通 过 中性 S H/ T 0 1 7 4 GB/ T 1 8 1 6 注 1 2 。 士3 ℃下目侧。对机械杂质有争议时, 用G B / T 5 1 1 方法进行测定, 应为无。 2 允许用S H / T 0 2 5 2 方法测定, 有争议时以S H / T 0 2 5 3 方法为准。 4 包装、 标志、 运输 、 贮存 包装、 标志、 贮运及交货验收按S H 0 1 6 4 进行。 5 取 样 取样按 G B / T 4 7 5 6 进行, 取 2 L作为检验和留样用凸 附加说明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化工总公司提出。 本标准由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技术归 口。 本标准由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负责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徐蓉龄。 本标准中 3 C混合二甲苯的一级品参照 日本工业标准 ] I S K 2 4 3 5 -1 9 8 5 二甲苯 制定。3 ℃和 5 C 混合 二甲苯的优级品分别参照苏联国家标准 1 O C T 9 4 1 0 -7 8 有效期 1 9 9 0年二甲苯 中 A级品和英 国标准B S 4 5 8 -1 9 7 7 二甲苯 中的一级品制定 1 6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