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油气远景资源和预测资源的新方法.pdf
l 6 卉叠石 耕置信喜 第2 0卷 第4期1 9 J 9年 I 2月 ③ 一 Z z 评 价油气远 景资源和 预测资源 的新方 法 A . H . P e a H K 0 8 P, , A H 摘 译 宅 壹量 西 安 工 程 学 院 岩 矿 与 珠 宝 教 研 室 校对张之 一 西安3 - 程学院原石油地质教研室 摘 要 介 绍 了一种体积 生成法 .运 用不 同的方程 武.可对各 类油气资源 进行评价 行研 究,证实 了动力破 坏在油气形 成和油气聚集过程 中起主要作用 的现代观 点. 诒 主曩词沉积岩盆地干酪根运移方程预剥评债 动力破坏 1 l 啻0 一一 } 。 湃 智、 本文作者 曾于 1 9 8 8年运用地球上 7 2个不 同时代 第三纪上新 世 寒武纪研究 对象的资料对动力破坏的标准 标志 y n 皿 K皿作 出了定量评价,这个标志取决于镜质 体的反射率 O CB R 。 与指数地质年代温度 3 F XTE 的比值 。 并在 1 9 8 9年 就 已经 根据 y Ⅱ皿K提 出在全球 范 围 内划 分 7类 沉 积岩 盆 地 的 问题 。到 1 9 9 7年 已经处理 了赋存在不 同地质构造单元 盆地 、隆起 、地 堑、地垒、褶 曲、正断 层带和逆掩断层带 中的 2 4 2个沉积岩盆地的 3 1 0 3个 区间的资料。 笔者研究 了每一个盆地 或其单元的 皿值与区 间赋存最大深度 的关系。计算了 其相关系数和回归方程。根据在 3 ~5 ~7 k m 深度上 y Ⅱ皿 K和 皿的梯度值对研究对象进 行 了分 类 。 沉积盖层厚度达 1 0 ~3 0 k m的南里海大盆地 、波凹陷、让纳德穹窿、塞伯尔凹陷、 丹麦中央地堑是 I 型特 征的沉积岩盆地。挤压应力表现很弱也是本类盆地的典型特 点。 大多数 的Ⅳ 型沉积岩盆地经历 了构造环境的大回返 ,因此 ,y Ⅱ皿 K值与最大 的古 深度 值之间存 在着相关关系。西加拿大凹陷研 究得最为详细 ,它属于在俯冲作 用中水平挤压条件下形成的那种岛弧和活动大陆边缘 的山前盆地 。这个凹陷与北落基 山 前缘山脉被 向东逆掩并破碎成褶皱鳞块的前 山窄带分开。 V 型沉积岩盆地具有更强的构造动力激发性如杜阿拉、库兹涅茨克 、顿涅 茨克、 卡 罗 、阿 马迪 厄 斯沉 积 岩盆 地 。 v I 型沉积岩盆地属于构 造动力激发性很强的盆地如红海裂谷的内带 、日本和 巴 尔干半岛的含煤盆地 。它们 已经不具有含油性标志。 北美、堪察加、尔岛群 岛和新西兰的晚新生代的火 山成困 的盆地可 以划归为Ⅶ 型 沉 积岩 盆地 。 以 I ~V 型的 2 5个沉积岩盆地为例,对成油带参数页 板 K 、最大生成区 进 _-_抖 限 敬 , 右r通 并 维普资讯 第2 0 卷第4期 李有柱 评价油气远景资源和预测资源的新方法 -I 7- 间 MF和底板 n的特征如深 度 k m 、层间温度 ℃ 、 O C B ,% 、 Y IT K 皿,标准单位 和氢指数 H I 进行 了研究 。有机碳 C 的平均浓度在 0 . 7 %~8 5 % 之 间。因为干酪根的类型在很 多方面决定着成油带的参数 ,在两类干酪根 I I I 型和 Ⅱ I 型范围内对成 油带参数的变化进行 了研究。第一类成油带顶板的参数在 很大程度上 与沉积岩盆地的构造动力类型有关。特别是这涉及到成油带项板 赋存 的深度 L ,k m 。 成油带顶板埋深最大是 I 型沉积岩盆地 的特征。例如,在希伯尼 亚地区 让纳德穹窿 沉积岩盆地 ,J【 4 . 1 k m,而在布拉海地区 南里海沉积岩盆地 甚至等于 5 , 4 k m。在 Ⅳ 型沉积岩盆地 圣霍阿金沉积岩盆地和中亚马逊沉积岩盆地 中,成 油带顶板的深 度减小到 1 . 5 ~2 . 0 k m。层间温度变化不 太明显 。对于 只 能预言 出一般 的变化范 围 O . 4 0 %~O 6 5 % 。y I I K值变化小 O . 2 8 ~O 3 4 具有很大的指示性。 因此可 以认为, 当皿K 0 . 3 0 时, I I I 型干酪根开始分解 。生油高峰区间的参数反映 出一些规律性 对 于 I 型沉积岩盆地来说 ,£ 值最 大 4 9 ~7 5 k m ;对于Ⅳ 型沉积岩盆地来说,该值 降到 1 9 ~2 . 7 k m,温度变化值为 8 O ~1 4 7 ℃, 0 5 7 %~O . 9 0 %, Y I I 皿 K 0 .3 3 ~O . 4 5 。 成油带 的底板参数变化较明显 ,见表 l 。因此,随着梯度值 从 0 . 0 l 0增加到 0 .2 1 4 k m ,成油带底板 的深度减少 4 O %~3 3 3 %,温度降低 7 1 . 5 %~4 O %,而 y n 皿 K值 增加 2 0 %~3 O %,亦 即石油产生和运移过程是在相对浅的深度和较 低温度下高构造动 力 激 发 的 环 境 中 完 成 的 。在 所 有 情 况 下 , Ⅱ l 型 干 酪 根 深 部 的 界 线 分 布 得 比 I I I 型 干酪 根低 ,这证 明 Ⅱ l 型干 酪根 分解 较 晚 ,需要较 强 的动 力破 坏和 温 压条 件 。 寰 1 成油带穗测的雇板参数 注 L. 为底浑 - . 为底遢 Ⅱ. 为底挪 动 力破 茸标毒 渣 在缘土 胶岭石 转 变为伊利 石过程 中形成 的再生水在石油 运移 中起着 很大的作 用。缘土转变带顶板的平均深度位于该矿物 夹层 占 8 O %~9 0%的地 方,而其底板的平 均深度在该矿物夹层占 1 0 %~2 O%的地方。随着 y 兀 且 K的增加 ,这两个深度接近地表 对 I 型沉积岩盆地来说在 2 . 5 ~4 .6 k m 处对VⅡ 型沉积岩盆地来说在 1 . 4 ~2 7 k m 处, 亦 即粘土矿物 的转变在很 大程度上 取决于动力破坏因素。对 于 I ~I I I a 型沉 积岩盆地 来说, 再生水析出早于石油生成时期 二者形成的深度差别从 1 . 0 k m 降低 到 O 2 ~O .5 k m。 对于ⅣⅡ ~VⅡ 型沉积岩盆地来说 ,再生水 和石 油形成界线 处于 同一深 度上 。缘土转变 带的底板 比成油带底 板的分布要高得多对 于 I ~I L i a 型沉积岩盆地来 说,二者深度 差在 1 . 0 2 . 2 k m。显然,在沉积盖层最原始的 I Ⅱ ~Ⅱ 【丑 型沉积岩盆地中,在大于 4 . 5 k m 深度上,作为运送石油营力的再生水其影响大大减弱,而后退 的油气溶液开始起着主要 的作用 。在Ⅳ ~ V 型沉积岩盆地 中,再生水在石油初次运移 中起的作用要大得多。 生油岩运移潜量 由全俄石油地 质勘探科学研究所研制 的方法 进行确定。对 于重建 最初 的氢指数值 HI 。 ,k g烃/ t C 运用了公式 维普资讯 1 8 卉曩石 井蔓付喜 1 9 9 9 年 l 2月 HI 。 HI / l 3 M 1 其 中 运移系数,取决于干酪根 的类型 、围岩的成岩特 点和破坏的阶段。 沥青的运移损失量 △H I 等于最初氢指数与剩余氢指数之差,即 △HI HI HI 2 由于动力破坏 因素起着绝对性作用 ,因此可 以推断 ,随着 y II K的增 加,石油烃 的运移是按算术回归 律从成油带顶板的零增加到成油 带任何下伏区 间中的 △H I ,而运 移损失总量 S AHI , 2 3 考虑到破坏损失的 C ,由氢指数得 出的生油岩中烃 的运移潜量值 兀 “0 . 7S C 4 其 中 c 取小数 。 根据研究 资料 ,对具 I I I 型干酪根 的 3 0个研究对象 的生油岩石油烃运移潜量值 进行 了计算 。已经查明,让纳德穹窿启莫里阶粘土岩在 3 5 0 0 4 9 0 0 m深度 上 l l 生油 岩石产生 l 2 . 7 ~2 6 . 2 k g的烃 ,这决定 了希伯尼亚大型油 田的形成 。斯费德 鲁普沉积岩 盆地 的生油岩赋存在 下 白垩统地层 1 t 生油岩石产 O . 4 ~8 . 8 k g的烃 ,上侏罗统地层 1 6 .7 ~1 9 . 9 k g 烃 和三迭系地层 达 2 7 . 4 k g烃 。能保证形成几十个油藏的尤 园塔沉 积 岩盆地格林河渐新世建造 的油页岩具有根 高的运移潜量 1 l 生 油岩石产生 2 0 . 5 ~ 5 3 . 8 k g 烃 。在加尔夫科斯特地区斯马科费晚侏罗世建造的碳酸盐泥岩在 3 3 8 0 5 6 4 0 m 深度 区间 l t 生油岩石可产 生 1 . 2 ~3 1 . 8 k g烃 ,这 引起 相邻 的碳酸盐油潴 中形成油藏。 卡拉恰甘纳克油田的礁石相腐泥 的多马尼克油 页岩有机物在 l t 生油岩石 中析出 2 . 3 ~ 4 . 6 k g石油。在 2 4 0 0m深度 ,西西伯利亚 巴热诺夫组的运移潜量达到 3 7 . 6 k g烃/ t 生油 岩石 。在 2 1 0 0 2 8 0 0 m 深度上,巴黎盆地托 阿尔阶的黑色页岩产生 l 1 . 9 2 4 . 1 k 窟烃/ t 生油岩石 。西朝鲜沉积岩盆地上慷罗统页岩的运移潜量在 2 9 0 0 m深度上达到 l 7 . 2 k g烃 / t 生油岩石。根据 3 0个研究对象 的资料总结 出以下多相关方程 兀3 M卜Ⅱ1 51 .6且 9 . 1 4E 3 . 2 4C印 一6 6. 8 0 . 3 81 1 3 M 5 这个方程具有根高的综合相 关系数 0 . 8 8 ,证明动力破坏 zm . . 0 . 7 7 园 子和 C 含 量 ZⅡ c . . 0 . 7 9 因子的绝对 作用 。指数地质时代温度 S F X T 它 因子 具有次要意义 ZⅡ E⋯ 0 . 2 8 对于 I 7个Ⅲ型干酪根的研究对象得 出方程 兀3 M 6 0 . 8且 6 . 1 3 c 0 . 4 6E 一2 7. 9 4 -0 . 451 “ I 3 M 6 综合相关系数 r s 0 .9 。部分二级相关系数也证明动力破坏作用 r . 8 1 和分散 状有机物 r 0 .6 5 的绝对影 响。 计算石油地质资源 口 ,Mr 的通式是体积生成法 Qr u a ;- mH 兀3 M Ⅲ 7 维普资讯 第2 0 卷第4 期 李有柱评价油气远景资源和预测资源的新方法 I 9 式 中 H 石油聚集系数 一生油岩的质量 t/ m ; Ⅲ和 , 1 分别为生油岩的厚度 m和分布面积 1 0 k m 为评价聚油系数 , 研究了 2 8个标准地 区。 运用 了生油岩赋存的平均深度 古深度 、 生油岩的质量、 3 F XT 值和 Y lq ,K值。考虑到每一个标准地 区平均赋存深度在构造图上 显示的地质特 点,对其 中的聚油面积进行了测量 。在砂岩和页岩互层 的情况下 ,生油岩 的厚度就采用剖面上页岩 的厚度 ,其厚度变化在 5 O ~1 0 0 m 滨库马地 区和捷尔斯克一 松仁地 区与 5 。 0 ~1 0 0 0 m 罗斯安杰列斯盆地和奥林诺克凹陷之间 如果母岩超覆 和下伏于很厚的泊游上下,那么总和等于 4 0 m 的生油厚度便可利用 如普拉德霍一贝 伊地区、捷尔斯克一松仁地区上 白垩统地层、贝尔克里克地区、西加拿大凹陷、阿马迪 厄斯地堑 。让纳德穹窿盆地的沉积盖层被无数 正断层 复杂化,这些正断层减轻 了微量初 生油的垂直运移 因此对 于希伯尼亚油田来说,由沥 青类供应早自垩世 油游的晚体罗世 页岩的生油层厚度为 2 0 0 m。在哈希迈萨乌德地区,生油的志留纪泥岩缺失。这就要求 考虑微量初生油的远距离水平运移 1 7 k m 、其油流 的宽度 1 0 8 k m和塞武一奥陶纪 砂岩的椭圆形裂隙体的厚度 5 4 0 m 。 富绕 的西加拿大盆地具有特殊的意 义 。它蕴含 许多大型的沥青 聚集 ,这些沥青聚 集是由于喜氧细菌生命活动丽退 化的液态石油 比例为 1 .0 1 . 6 产生的 在加拿大地 质 的斜坡上 ,阿塔拜克、沃 巴克 、冷湖和皮斯河等沥青藏在古生代不整合面上下 占据总 共 2 7 6 m的地层 剖面,古生代不整合面 是该盆地西南部深部凹陷的泥盆系、石炭系、三 迭系 、侏罗系和下白垩统生油母岩层中形成的烃长距离侧向运移的理想通道。这个 巨大 的流体体系 从上面受晚阿尔必期卓李福乌区域 性页岩 隔水层的限制。从慷雅克期一赛诺 曼期的怀特 一斯皮克斯 I 和 I I 型和菲什一斯克尔斯型的生油页岩赋存在上面,它们产生 6 6 5亿 t 微量初生油 ,决定在相邻的晚 自垩世砂岩 中形成 1 5亿 t 地质储量 的石油 加拿 大能源局的资料 ,1 9 8 8 。在 圈闭中聚油系数相 当低 ,为 0 . 0 2 3 ,这是 由透镜状赋存 的 晚白垩世砂岩 的地质上不均一性引起的。在西加拿大沉积岩盆地剖面的剩余区间中,聚 油系数口 值变化于 0 . 0 l l O ~O . 0 0 6 5之间,这证实 了从早 白垩世到中泥盆世组合的大部 分液态石油在加拿大地质 的构造圈闭和地层圈 闭中大规模聚集的观点。被杜韦尔涅伊组 和辛迪亚组 生油页岩及灰岩中的烃所 充填的晚泥盆世高度很大的礁石油潴使侧 向油流过 剩 。因此 ,口 0 . 0 2 3 。然而 晚泥盆世碳 酸盐岩的 良好渗透性 使相当一部分石 油在油潴 内长距离运移 。 考虑到微量初生油被侏罗纪页岩和三迭纪页岩送入地层不整合带中 4 9 6 亿 t ,运移的沥青类 的总量达 1 0 0 4 6亿 t 。而在卓李福乌区域性隔水层 以下的油潴 中, 液态石 油的总资源为 2 3 4 5亿 t 。因此 ,在 西加 拿大沉积 岩盆地底 下总的檗 油系数为 2 3 4 . 5 1 0 0 4 . 60 . 2 3 3 ,这与希伯尼亚、哈西迈 萨乌德地区、奥林诺克地沥青带的该值 O . 2 1 2 ~0 . 2 2 5 相 当。 根据聚油系数值 ,足 以把研究对象划分为 2类 地质上 比较均 一的类 型和地质上 不均一的类型第 l 类的油潴具有 良好的储集性质,保证 了石油有效地 二次运移及其在 大型构造 圈闭和地层圈闭中高度聚集 ,第 2类把那些在剖面和平面上表现为岩性变化 的 孔隙度和渗透率不高的油潴联合起来。其 中常见含油性零星分布 对于这两类研究对象 的每一类都建立了q 与Ⅱ 的相关关系 }1 l O . 1 7 2 l g r I 3 M “ 一0 . 0 6 4 -o .2 c 1 8 维普资讯 2 0 卉疆石 科就付毫 l 9 时 年1 2月 口 O . 1 2I I gH3 M “ 0. 1 1 4 0 . 4 9 其相关系数值分别为 O . 8 7和 0 . 8 3 。建议方程 8 和方程 9 用 于评价石油的远 景资源和预测资源 。 根据 E . . Op 0 3 1 0 B 等人 1 9 7 0 的意 见,运用容积法评价 A级储量 的平均 误差为 5 %.B级为 l 5 %,C 级为3 0 . 0 %,C , 级为5 O %。根据 A H _ B o P O H O B 1 9 8 2 的意见 ,区域预测评价的精度不可能超过 5 0 %~7 O % 。在计 算标准地 段面积时 . 误差达 2 5 %,在计算远景地 层容积 时达 2 7 % 根据 公式 7 得 出的最佳均方差为 口H O . 3 0; 埘 H 0 . 1 0; Ⅱ3 M H O .4 0; O . 0 5 ; } 毗0 . 2 0 ,H c O . 2 5 而6 Q n l ,Qm 0 . 3 o . 1 O .4 O . 0 5 O .2 0 .2 5 O . 3 6 5 0 .6 0 4 。因此用体积生成法 的时代温 压 方案计算油 气 资源的平均误差可达到6 0 %。 除 石油族烃外 , I 和 I I 型干酪根在分解过程 中还产生大量的气态烃 甲烷 、乙烷 、 丙烷和丁烷。油藏 中,油层 的油气 比值 G 。 ,mV t 证明 了这一点 。由于 以上情况 .油 伴气的运移潜量可 由以下公式评价 n ‘ H‘ Qm G。/ r m r a ni Fr c 1 0 式 中 na M r I . I】 气体运移潜量 m / t I I I 型干 酪根 ; Q 相邻储集层 中石油 的最初地质储量 1 0亿 t ; 口 油伴气聚集系数,等于口 不同地 区中油层的油气比均值变化 范围很大 .在 6 0 5 8 0 m V t 之间,这与聚油层赋 存深度 的影响及其 受物理化学破坏 的程度有关 计 算的油伴气运移潜量值 随 3 r x 和 y 丌Ⅱ I 值的增加而 同时增加 3 . 0 2 5 9 , 0 m V t生油岩石 。根据气体的产量可 以把所 有 研究的沉积岩盆地划分为 3类贫气 O . 4 ~1 .2m / k g 、正常含气 1 .6 ~2 . 3 m / k g 和 富气的 2 . 9 ~4 . 2 m / k g 。显然,在第 l类盆地中.石油的初次运移主要 是在 由缘土页 岩 厚层产生的大量再生水的组成中进行 的;在第 2类盆地中 ,后退的油气溶液起着报大 的作用 .而在第 3类盆地中 ,后退的油气 溶液起着绝对作用。根据表 2资料计算 出多相 关方 程 丌 卜 3 0 0且 7 3 .7E 5 ⋯ 4C 一2 2 7. 4_ - 4 -0 .4n3 M 1 1 r 。O . 7 8 ; Z ∞ . 0 . 3 7;Zn E⋯ 0 . 2I ;ZⅡ c _ . O. 1 6 。 因此 ,油伴气的形成首先取决于动力破坏 园子,其次取决于 3 r x T 和岩石中分散有 机物的浓度 。 E . H . P o r o 3 u H 等人 1 9 8 6 对顿 巴斯石炭纪腐殖亮煤 有机物 改造产生挥发物 的 规模进行了理论平衡计算 。在MK 阶段末 0 .9%发现有显著数量 的甲烷开始 生 成 .当有机物损失总量达 3 7 %时.C O , 的产量达 2 O %.而 甲烷产量不大于 3 %.亦 即在 HK I MK 2 阶段上 有人认为在 I l K l AK 3 变化 的整个区 间几乎有 2 , 3的挥发物析 出 对顿 巴斯煤层破坏中在埋藏 的最大深度 3 . 5 ~8 .0k r a区间 甲烷运移的潜 量进行 了计 算 ,这些资料 可以获得多相关关系的方程 维普资讯 第2 0 卷第4 期 李有柱评价油气远景资源和预测资源的新方法 2 1 表 2 油伴气运移潜量的评价 r i 3 M c “ 4 1 6 1 . 4 皿 7 0 .4 E 一 2 4 0 . 5 0 . 1 7 Ⅱ3 M C H 4 1 2 r 5 0 . 9 8 Zn 丑 . . 0 6 8 ZⅡ E⋯ 0 . 7 5 口 这个方程可用于评价腐殖煤形成的甲烷的运移潜量 。 为确定 I I I 型干酪根母岩分解时气体的运移潜量.把方程 1 1 加 以变换 Ⅱ3 M 1 / 3 3 0 0/ 27 3 . 7E 5 2 4C 一2 2 7 . 4 1 0 0皿2 4 . 6E, 1 ⋯ 8 C一7 5 . 8 0 . 41 7 3 M 式中采用 Ⅱ I 型干酪根的变化与顿 巴斯腐殖 煤的变化相似 .与 I 比较 .甲烷及其 同类物的数量大约 占运移 总损失量 的 l , 3 。 I 3 I I 干 酪 根 的母 岩 在弗里斯兰德凹陷和库珀 一克里克沉积岩盆地中 .煤层是生气层 ,因此 甲烷运移 的潜量 17 由方程 I 1 确定。在塔兰那基、巴仑支海、第聂伯一顿涅茨克 、利 亚诺斯 、维柳伊和 阿克维坦沉积岩盆地 中,Ⅱ l 型 的干 酪根产 生烃气 ,气体运移 潜量 17 。 “ “ 由方程 1 3 计算 。在赛伯尔、斯弗德鲁普、卡拉恰甘那克一科勃兰达 、阿斯 特拉罕 、丹皮尔、波、撒 哈拉 一利 比亚沉积岩盆地 中表 明为 I 一 Ⅱ型干 酪根 的母岩,气 体运移潜量值 Ⅱ “ _ I” 由方程 1 】 确定。生气煤 层的厚度 为 2 0 2 0 0m,其余生气岩 层厚度为 5 0 6 5 0 m。在确定生气岩的所有参数时,也运用 了同生油岩一样 的原 则。 a r 和 l g F i j r 之间的关系具有相当高的相关系数 0 . 8 0 ,具有的方程式为 维普资讯 2 2 井丑 石 油并 托 信 喜 1 9 9 9年 t 2 月 口r ‘ O .1 7 7 l gH t r -0.1 2 3 O . 28 ar 1 4 建议用这个方程评价地质上均一的 I 类油中烃气 的远景资源和预测 资源 。周理 , 对于评价地质上不 均一的 I I 类油潴中的石油系列 的烃气聚集,建议用近似的公式 口r “ O .0 6 I g1 - I u 0 . 0 4 O . 3ar 1 5 在苏拉克盆地的西部 ,渐新世和晚自垩世的裂隙储油层被微量初生油产量达 6 6 0 Mt 的早麦扩普期的生油页岩超 覆。这 里平缓的构造圈闭至少包含 1 2 Mt 的石油预测资源 。 西库班 凹陷库马阶地层石油的主要地质储量 已经在南边缘探 明 5 4 Mt ,因此可 以计算 出石油增长大于 2 Mt 。东高加 索的哈杜 明岩远景很大 。在东斯塔夫罗波尔地区它们可 能含 7 0Mt以上 的石 油 在 东库 班 盆地 中侏 罗统地 层 的地 层 圈 闭中 ,预 测石 油达 1 3 Mt 。在滨库马含油气 区的下三迭统组合中.各块段 的远景 资源推测为 l 】 ~2 7 Mt 。在 西伯利亚地台的库列伊陆向斜 中,聚集 了 4 0 0 Mt的石油 。推测在亚美尼亚中央凹陷地 区有工业储量 的石油 在老第三系和上 白垩统组合 中达 9 0Mt 。在西伯利亚地 台前帕 托姆凹陷的下赛武统和文德阶的组合 中,还可能探明 5 0 Mt 以上 的石油。 在汤姆逊 一凯米克地 区,运用地球物理方 法对下 白垩统 砂岩油潴 中的地层圈闭进 行了预测。凯米克砂岩超覆及下伏有佩布 尔泥质页岩 巴列姆阶 和金加克泥质页岩 倍 里阶一上侏 罗统 。这个地区与波因特 一汤姆逊大陆架地 区 I 型 为邻 .可能属于 I I a 型 。 根 据 我们 的 资料 , 石 油 的预 测资 源为 6 4 4 - 3 8 Mt . 而 根据 r . J I . / I o nT O H等人 1 9 8 7 的资料 ,为 3 9 Mt 平 均评价 。埃列斯麦里安褶皱 建造地区 下石炭统一泥欧克姆统 主要包括 由于布鲁克斯 山脉褶皱错动和断裂错 断的影响而产 生的砂岩油 潴中的构 造圈 闭。 生油 的 上 、下椿 罗统 的 泥质 页岩 含 I r 型干 酪根 ,而 下三 迭 统和 下 密 西西 比统 的生 油 页岩含 Ⅱ I 型干酪根 。我们总共预测石油达 8 3 6 Mt ,而 r . J I . / I o n T O H 等人 1 9 8 7 预测 石油为 9 3 6 Mt 。如果考虑 到把沉积 盖层基底上赋存 的泥盆纪到元古代 的碳酸盐组台作 为生气 组 合 Ⅱ≥O . 7 5 , 则可 见两 种结 果相 当吻合 。 所 以运用大量 资料进 行的研究证实 了动力 破坏在油气形成 和油气聚集过程中起主 导作用的现代观点。我们研究的体积生成法的时代温压方案可 以在新的基础上对地球上 任何沉积岩 盆地中的油气预测资源和远景资源进行评价。 参考 文献 1 He p yq eB C r MeT On b l O Ae H X N He T e - H r a 3 0 M T e p HC KO r o [ 1 OT e HI Ua .rt a .c e ] t M e HT HT O K M. Ha yK 1 9 82 2. M a s t e r s J . A. Lo we r Cr e t a c e o u s Oi l a n d Ga s i n We s t e r n Ca n a d a . El mwo r t h / Ca s e s t u d y o f a De e p Ba s i n Ga s Fi e l d. Tu l s a .Ok l a.一 l 98 4 .一 P. 1 ~ 38 . 3. P e t r o l e u m Ge o l o g y o f t h e No r t h e n Pa r t o f t h e Ar c t i c Na t i o na l wi l dl i f e Re f u g e No r t h e a s t e r n Al ask a / K J Bi r d a n d L. B. M a g o o r WU. S. Ge ol o g i c a l S yr v e y Bu l l e t i n 1 7 7 8 . -- 1 98 7 -- 3 2 9p . 3 92l 9 98 .1 0 - 2 9 期 川嘲 怕 收 H H 眦 m ∞ 自 泽 精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