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实习指导书.pdf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 实验及实习指导书 陈昭年陈昭年 编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05 年 6 月 前 言 结合油气地质、油藏工程专业本科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教学要求,我们编写了与 课堂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石油与天然气地质学实验及实习指导书 。 编写本指导书的主要目的是密切结合理论教学,围绕油气藏形成核心问题,以加强学 生编图、作图以及综合分析资料能力的培养,使理论与实践密切相结合,提高学生分析和 解决石油与天然气地质问题的能力。本实习指导书的实习和实验内容包括四部分,共需 12 学时,具体安排如下 实验和实习内容安排表 序号 实验和实习内容 学时 实验一 原油和储集岩性质观察与测定 2 学时 实习二 圈团和油气藏类型的识别 4 学时 实习三 TTI 值的计算和应用 2 学时 实习四 油气藏形成及分布 4 学时 本指导书由陈昭年执笔编写。该指导书参考并引用了相关石油、天然气地质学类教材 和专著的有关资料,在此对相关作者致以诚挚谢意。 实验一 原油性质观察与测定 一、实验及实习目的 通过肉眼观察和简易实验,了解1原油物理性质及其与相关组分参数的关系;2 各种物理性质对于查明油气的生成、运移、演化等方面所具有的参考价值。 二、实验及实习内容和方法 一肉眼观察原油的颜色、荧光性、溶解性 要求每位同学细致地观察我国不同地区的 3~5 个原油样品。并作按表实 1-1 记录。 表实 1-1、原油肉眼观察记录表 观察项目 原油样品 颜色(透射光下) 荧光性 溶解性 ①号试管 ②号试管 ③号试管 CHCl3 CCl4 ①号试管 ②号试管 ③号试管 苯 ①号试管 ②号试管 ③号试管 甲醇 ①号试管 ②号试管 ③号试管 水 1.颜色 在透射光照射下观察原油的颜色,即将样品朝光源方向,观察试管中对着眼睛一侧的 颜色。如果原油色深,透明度低,可摇动原油样品,观察留在试管壁上原油薄膜的颜色。 一般不观察反射光下的原油颜色,即向着光源一侧试管壁的颜色,主要原油是由于反射光 颜色常有荧光颜色干扰。 2.荧光性 在荧光灯下观察原油的荧光性。由于原油中含有不饱和烃及衍生物,在荧光灯下低分 子量的烃芳烃呈天蓝色,随着分子量加大荧光色调级别加深;胶质一般呈浅黄褐色, 沥青质一般呈褐到棕褐色。 取上述原油一小滴,分别置于①号试管中,加入 4ml 氯仿,摇动试管;待完全溶解后, 倒 1/2 于②号试管中,在其中再加 2ml 氯仿摇匀;将②号试管中的溶剂,倒 1/2 于③号试 管中,再加 2ml 氯仿并摇匀。比较①、②、③号试管的荧光强度。 3.溶解性 石油主要是以烃类为主的有机化合物的混合物,难溶于水,但可溶于许多有机溶剂中。 取 12 支试管,分别装入 2ml 氯仿CHCl3或四氯化碳CCl4、苯C6H6、甲醇CH3OH 和水H2O,于各试管中分别加入一滴原油,摇匀后,观察比较溶剂颜色深浅及荧光性。 二原油物性测定 原油物理性质的测定可以了解原油的工业品质和为油气地质研究提供基本参数。实验 课程我们主要测定原油的颜色、 密度和粘度。 要求每位同学细致地观察我国不同地区的 3~ 5 个原油样品。并作按表实 1-2 记录。 表实 1-2、原油物性测定记录表 颜色 密度 粘度 观察项目 原油样品 1.原油颜色测定 用目测法测定原油的颜色。将原油试样注入试样容器,用一个标准光源从 0.5~8.0 值排列的颜色玻璃圆片进行比较,以相等的色号作为该试样的色号。如果试样颜色找不到 确切的颜色,而落在两个标准颜色之间,则报告两个颜色中较高的一个颜色。 1仪器和材料 比色仪由光源、玻璃颜色标准版、带盖的试样容器和观察目镜组成(见附录 A) 。 试样容器透明无色玻璃的试样容器。仲裁试验用如图所示的玻璃试样杯。常规试验 允许用内径为 30~33.5 毫米,高为 115~125 毫米的透明平底玻璃试管。 试样容器盖可由任何适当材料制成,盖的内面是暗黑色,在实验步骤中记述的两个 容器的盖子都要能完全防护外来光。 稀释剂煤油用于试验时稀释深色样品。要求煤油的颜色比在 1 升蒸馏水中溶解 4.8 毫克重铬酸钾配成的溶液颜色要浅。 2准备工作 将液体原油样品倒入试样容器至 50 毫米以上的深度,观察颜色。如果试样不清晰, 可把样品加热到高于浊点 6℃以上或至浑浊消失,然后在该温度下测其颜色。如果样品的 颜色比 8 号标准颜色更深,则将 15 份样品(按体积)加入 85 份体积稀释剂混合后,测定 混合物的颜色。 3试验步骤 ①把蒸馏水注入试样容器至 50 毫米以上的高度,将该试样容器放在比色计的格室内, 通过该格室可观测到标准玻璃比色板;再将装试样的另一试样容器放进另一格室内。盖上 盖子,以隔绝一切外来光线。 ②接通光源,比较试样和标准玻璃比色板的颜色。确定和试样颜色相同的标准玻璃比 色板号,当不能完全相同时,就采用相邻颜色较深的标准玻璃比色板号。 4确定颜色并记录结果 ①与试样颜色相同的标准玻璃比色板号作为试样颜色的色号。例如 3.0,7.5。 ②如果试样的颜色居于两个标准玻璃比色板之间,则报告较深的玻璃比色板号,并在 色号前面加“小于” ,例如小于 3.0 号,小于 7.5 号。绝不能报告为颜色深于给出的标准, 例如大于 2.5 号,大于 7.5 号,除非颜色比 8 号深,可报告为大于 8 号。 ③如果试样用煤油稀释,则在报告混合物颜色的色号后面加上“稀释”两字。 附 录 A 比 色 仪 A.1 A.1 比色仪使用一种能照亮的,并能通过直接目测或用光学目镜同时观察试样和任一 颜色标准比色板的仪器,它应有两个大小和形状相等的照亮面,其一为透过颜色标准比色 板的照亮面;另一为透过试样的照亮面。这两个照亮面对称地分布在垂直中线两边,在水 平方向最近部分分开的距离对观察者眼睛的视角不小于 2 度,也不得大于 3.6 度。每个照 亮面的直径对视角至少 2.2 度的圆周,并能将照亮面扩展到任意的大小和形状,只要在视 野内没有分开距离对视角大于 10 度的两个光点 ①。 A.2 A.2 人造光源 ② A.2.1 A.2.1 光源可单独分开或作成比色计整体一部分。光源是由温度 2856 开[尔文]的颜 色灯、日光滤光玻璃 ③和一个闪光的半透明背景,对着它可观察标准比色板和试样颜色。 照亮的半透明乳白玻璃背景应无闪光和阴影。 光源必须设计的使对观察没有外来光的干扰。 A.2.2 A.2.2 凡合格的目光滤光片还应具有这样的特性,即当用1931CI E标准照明体Ǻ的光 ①在垂直视线离观察者眼睛的距离为 D 的平面内,有一长为 d 的线段,这线段对观察者眼睛的视角就应为57.3d/D,而透 过放大 M 倍的目镜看这段线的像,对观察者眼睛的视角度就应为 57.3Md/Di。式中 Di为观察者眼睛和像面间的距离。 ②比色仪要设计成为不用电源时,可利用北窗光,此时,正对光前面不允许有带色物存在。 ③凡是合格的日光滤光玻璃,其分光光度试验表明在 410 纳米(nm)的辐射能透射比不少于 0.60,具有一个平滑下降曲线, 到 700 纳米处透射比低于 0.10。而且这个曲线没有显著的表征过量钴的峰,典型的钴曲线在 570 纳米处,有一个增大的透 射比,它位于 540 纳米和 590 纳米两点透射比间所连的直线,还在 66 纳米以上有一个透射峰。凡合格的滤光玻璃在 570 纳米处的透射比不得超出 540 纳米和 590 纳米两点透射连线的 0.03,而 700 纳米处的透射比也不得超过任何较短波长(如 660 纳米)透射比的 0.03。 谱透射比数据计算时,ξ、ψ、ζ颜色坐标和发光透射比τ[λ]的值如下 τ[λ] 0.107~0.160 ξ 0.314~0.330 ψ 0.337~0.341 ζ 0.329~0.349 A.3 A.3 玻璃颜色标准比色板表中规定了十六个玻璃颜色标准比色板。这些标准比色板的 安装要能方便使用。玻璃颜色标准比色板的宽度不少于 14 毫米。 玻璃颜色标准比色板 颜色坐标 注 GB 色号 发光透射比 CI E 标准 D65 τ[λ] 0.5 1.0 1.5 2.0 2.5 3.0 3.5 4.0 4.5 5.0 5.5 6.0 6.5 7.0 7.5 8.0 0.462 0.489 0.521 0.552 0.582 0.611 0.640 0.671 0.703 0.736 0.770 0.805 0.841 0.877 0.915 0.956 0.473 0.475 0.464 0.442 0.416 0.388 0.359 0.328 0.296 0.264 0.230 0.195 0.159 0.123 0.085 0.044 0.065 0.036 0.015 0.006 0.002 0.001 0.001 0.001 0.001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860.06 0.770.06 0.670.06 0.550.06 0.440.04 0.310.04 0.220.04 0.1520.022 0.1090.016 0.0810.012 0.0580.01 0.0400.008 0.0260.006 0.0160.004 0.00810.0016 0.00250.0006 注颜色坐标的公差为0.006。 2.原油密度测定 在测定环境温度-10℃~40℃,环境温度的变化应不大于2℃、相对湿度≤85 %时的原油和液体石油产品的密度。 1原理 1原理 使试样处于规定温度,将其倒入温度大致相同的密度计量筒中,将合适的密度计放入 已调好温度的试样中,让它静止。当温度达到平衡后,读取密度计刻度读数和试样温度。 用石油计量表把观察到的密度计读数换算成标准密度。如果需要,将密度计量筒及内装的 试样一起放在恒温浴中,以避免在测定期间温度变动太大。 2仪器和样品 2仪器和样品 ①仪器 密度计量筒由透明玻璃,塑料或金属制成,其内径至少比密度计(5.2)外径大 25mm, 其高度应使密度计在试样中漂浮时,密度计底部与计量筒底部的间距至少有 25mm。塑料密 度计量筒应不变色并抗侵蚀,不影响被测物质的特性。此外,长期暴露在日光下,不应变 得不透明 ④。 密度计玻璃制,应符合 SH/T0316 和表实 1-3 中给出的技术要求。 恒温浴其尺寸大小应能容纳密度计量筒,使试样完全浸没在恒温浴液体表面以下, 在试验期间,能保持试验温度在0.25℃以内。 温度计范围,刻度间隔和最大刻度误差见表实 1-4。 玻璃或塑料搅拌棒长约 450mm。 表实 1-3、密度计技术要求 表实 1-4 温度计技术要求 范围(℃) 刻度间隔 最大误差范围 -1~38 0.1 0.1 -20~102 0.2 0.15 注可以使用电阻温度计,只要它的准确值不低于上述温度计的不确定值。 ②样品 取样 ②样品 取样应按 GB/T4756 采取 ⑤。 样品制备 样品制备 ④为了倾倒方便,密度计量筒边缘应有斜嘴。 ⑤当使用自动取样方法采取挥发性液体时,除非使用体积可变的取样器采取样品并移至实验室,否则会 造成轻组分的损失,而影响到密度测定的准确度。 型 号 单 位 密度范围 每支单位 刻度间隔 最大刻度误差 弯月面修正值 SY-02 SY-05 SY-10 Kg/m 3 20℃ 600~1100 600~1100 600~1100 20 50 50 0.2 0.5 1.0 0.2 0.3 0.6 +0.3 +0.7 +1.4 SY-02 SY-05 SY-10 g/cm 3 20℃ 0.600~1.100 0.600~1.100 0.600~1.100 0.02 0.05 0.05 0.0002 0.0005 0.0010 0.0002 0.0003 0.0006 +0.0003 +0.0007 +0.0014 注 可以使用 SY-Ⅰ型或 SY-Ⅱ型石油密度计。 混合试样是使用于试验的试样尽可能地代表整个样品所必须的步骤, 但在混合操作中, 应始终注意保持样品的完整性 ⑥。 处理不同性质的样品,可以使轻组分的损失减少。RVP 大于 50kPa 的挥发性原油和石 油产品为减少轻组分的损失,样品应在原来的容器和封闭系统中混合 ⑦。 含蜡原油如果原油的倾点高于 10℃或浊点高于 15℃,在混合样品前,要加热到高 于倾点 9℃以上,或高于浊点 3℃以上。为减少轻组分的损失,样品应在原来容器和密闭系 统里混合。 含蜡馏分油样品在混合前,应加热到浊点 3℃以上。 残渣燃料油在混合样品前,把它加热到试验温度(见 7.2.1 及其注 2) 。 试验温度把样品加热到使它能充分地流动,但温度不能高到引起轻组分损失,或低 到样品中的蜡析出 ⑧。对原油样品,要加热到 20℃,或高于倾点 9℃以上,或高于浊点 3 ℃以上中较高的一个温度。 3测定方法 3测定方法 在试验温度下把试样转移到温度稳定,清洁的密度计量筒中,避免试样飞溅和生成空 气泡,并要减少轻组分的挥发。 用一片清洁的滤纸除去试样表面上形成的所有气泡。 把装有试样的量筒垂直地放在没有空气流动的地方。在整个试验期间,环境温度变化 应不大于 2℃。当环境温度变化大于2℃时,应使用恒温浴,以免温度变化太大。 用合适的温度计(见表 2)或搅拌棒作垂直旋转运动搅拌试样,如果使用电阻温度计, 要用搅拌棒,使整个量筒中试样的密度和温度达到均匀。记录温度接近到 0.1℃。从密度 计量筒中取出温度计或搅拌帮。 把合适的密度计放入液体中,达到平衡位置时放开,让密度计自由地漂浮,要注意避 免弄湿液面以上的干管。把密度计按到平衡点以下 1mm 或 2mm,并让它回到平衡位置,观 察弯月面形状,如果弯月面形状改变,应清洗密度计干管,重复此项操作直到弯月面形状 保持不变。 对于不透明粘稠液体,要等待密度计慢慢地沉入液体中。 ⑥对含水或沉淀物的挥发性原油和石油产品或含蜡挥发性原油和石油产品应该承认在对样品均化或加热 时,可能会发生轻组分损失。 ⑦在开口容器中混合挥发性样品将导致轻组分损失,并将影响到测得的密度值。 ⑧用密度计法测定密度在标准温度 20℃或接近 20℃时最准确; 要在被测样品物化特性合适的温度下取 得密度计读数。这个温度最好接近标准温度 20℃。当密度值是用于散装石油计量时,在散装石油温度或 接近散装石油3℃下测定密度。可减少石油体积修正的误差。 对透明低粘度液体,将密度计压入液体中约两个刻度,再放开。由于干管上多余的液 体会影响读数,在密度计干管液面以上部分应尽量减少残留液。 在放开时,要轻轻地转动一下密度计,使它能在离开量筒壁的地方静止下来自由漂浮。 要有充分的时间让密度计静止,并让所有气泡升到表面,读数前要除去所有气泡。 当使用塑料量筒时,要用湿布擦拭量筒外壁,以除去所有静电 ⑨。 当密度计离开量筒壁自由漂浮并静止时,按规定读取密度计刻度值,读到最接近刻度 间隔的 1/5。 测定透明液体,先使眼睛稍低于液面的位置,慢慢地升到表面,先看到一个不正的椭 圆,然后变成一条与密度计刻度相切的直线(见下图) 。密度计读数为液体下弯月面与密度 计刻度相切的那一点。 测定不透明液体,使眼睛稍高于液面的位置观察(见下图) 。密度计读数为液面上弯 月面与密度计刻度相切的那一点 ⑩。 液体的水平面 弯月面的底 液体 弯月面的底液体 液体的水平面 液体的水平面 液体的水平面 弯月面 弯月面 在这一点读刻度 在这一点读刻度 透明液体的密度计刻度读数 不透明液体的密度计刻度读数 记录密度计读数后,立即小心地取出密度计,并用温度计垂直地搅拌试样。记录温度 ⑨使用塑料量筒常形成静电荷,并可能妨碍密度计自由漂浮。 ⑩如使用 SY-Ⅰ型或 SY-Ⅱ型石油密度计,读取液体上弯月面与密度计干管相切处的刻度;使用金属密度 计量筒测定完全不透明试样时,要确保试样液面装满到距离量筒顶端 5mm 以内,这样才能准确读取密 度计读数。 接近到 0.1℃,如这个温度与开始试验温度相差大于 0.5℃,应重新读取密度计和温度计读 数,直到温度变化稳定在0.5℃以内。如果不能得到稳定的温度,把密度计量筒及其内容 物放在恒温浴内,再从 10.3 重新操作。 铅弹蜡封型密度计在高于 38℃下使用后,要垂直地晾干和冷却。 4计算 4计算 对观察到的温度计读数作有关修正后,记录到接近 0.1℃。 由于密度计读数是按液体下弯月面检定的,对不透明液体,应按表 1 中给出的弯月面 修正值对观察到的密度计读数作弯月面修正 11。 对观察到的密度计读数作有关修正后,记录到 0.1kg/m 3(0.0001g/cm3) 。 按不同的试验油品,用 GB/T1885 中的表 59A,表 59B 或表 59D 把修正后的密度计读数 换算到 20℃下标准密度 12。 a)原油表 59A; b)石油产品表 59B; c)润滑油表 59D。 5结果与分析 5结果与分析 密度最终结果报告到0.1kg/m 3(0.0001g/cm3) ,20℃。 3.原油粘度测定 是在某一恒定的温度下,测定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下流过一个标定好的玻璃毛细管 粘度计的时间,粘度计的毛细管常数与流动时间的乘机,即为该温度下流体的运动粘度。 在温度 t 时的动力粘度用符号ηt表示。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液体石油产品(指牛顿流体)的运动粘度,其单位为 m 2/s;通常在 实际中使用为 mm 2/s。动力粘度可由测得的运动粘度乘以液体的密度求得13。 1仪器与材料 ①①仪器 粘度计粘度计玻璃毛细管粘度计应符合 SH/T 0173玻璃毛细管粘度计技术条件的要求。 也允许采用具有同样精度的自动粘度计。毛细管粘度计一组,毛细管内径为 0.4,0.6,0.8, 11对特殊用途的密度计修正值可由试验来确定,将这支密度计浸入与被测试样表面张力相似的透明液体 中试验,观察液体在密度计干管上爬升的最大高度。 12密度有 kg/m3 换算到 g/cm 3 或 g/l 应除以 10 3;2 20℃密度与 15℃密度之间相互换算,可使用 GB/T1885 中的表 E1 和 E2。 13本方法所测之液体认为是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之比为一常数,也就是粘度与剪切应力和剪切速率无关, 这种液体称为牛顿流体。 1.0,1.2,1.4,1.5,2.0,2.5,3.0,3.5,4.0,5.0 和 6.0mm。每支粘度计必须按 JJG 155 工作毛细管粘度计检定规程进行检定并确定常数。测定试样的运动粘度时,应根据试 验的温度选用适当的粘度计,务使试样的流动时间不少于 200s,内径 0.4mm 的粘度计流动 时间不少于 350s。 恒温浴恒温浴带有透明壁或装有观察孔的恒温浴,其高度不小于 180mm,容积不小于 2L,并且附设着自动搅拌装置和一种能够准确调节温度的电热装置。在 0℃和低于 0℃测 定运动粘度时,使用筒形开有看窗的透明保温瓶,其尺寸与前述的透明恒温浴相同,并设 有搅拌装置表实 1-5。 表实 1-5 在不同温度使用的恒温浴液体 测定的温度,℃ 恒 温 浴 液 体 50~100 20~50 0~20 0~-50 透明矿物油、 、丙三醇(甘油)或 25%硝酸铵水溶液(该溶液的表面会 浮着一层透明的矿物油) 水 水与冰的混合物,或乙醇与干冰(固体二氧化碳)的混合物 乙醇与干冰的混合物;在无乙醇的情况下,可用无铅汽油代替 注恒温浴中的矿物油最好加有抗氧化添加剂,延缓氧化,延长使用时间。 玻璃水银温度计玻璃水银温度计符合 GB/T 514 石油产品试验用液体温度计技术条件 分格为 0.1C。 测定-30C 以下运动粘度时,可以使用同样分格值的玻璃合金温度计或其他玻璃液体温度 计。 秒表秒表分格为 0.1s。用于测定粘度的秒表、毛细管粘度计和温度计都必须定期检定。 ②材料与试剂 溶剂油 ②材料与试剂 溶剂油符合 SH 0004 橡胶工业用溶剂油要求,以及可溶的适当溶剂。 洗液洗液铬酸洗液 试剂试剂石油醚60~90℃,分析纯;95%乙醇化学纯。 2准备工作 ① 2准备工作 ①试样含有水或机械杂质时,在试验前必须先经过脱水处理,用滤纸过滤出去机械杂 质。对于粘度大的润滑油,可以用瓷漏斗,利用水流泵或其他真空泵进行吸滤,也可以在 加热至 50~100℃的温度下进行脱水过滤。 ②②在测定试样的粘度之前,必须将粘度计用溶剂油或石油醚洗涤,如果粘度计沾有污 垢,就用铬酸洗液、水、蒸馏水或 95%以上乙醇依次洗涤。然后放入烘箱中烘干或通过棉 花滤过的热空气吹干。 ③③测定运动粘度时,在内径符合要求且清洁、干燥的毛细管粘度计内装入试样。在装 入试样之前,将橡皮管套在支管 7 上,并用手指堵住管身 6 的管口,同时倒置粘度计,然 后将管身插入装着试样的容器中;这时利用橡皮球、水流泵或其他真空泵将液体吸到标线 b,同时注意不要使管身 1、扩张部分 2 和 3 中的液体发生气泡和裂隙。当液面达到标线 b 时,就从容器里提起粘度计,并迅速恢复正常状态,同时将管身 1 的管端外壁所沾着的多 余试样擦去,并从支管 7 取下橡皮管套在管身 1 上。 ④④将装有试样的粘度计浸入事先准备妥当的恒温浴中,并用夹子将粘度计固定在支 架上,在固定位置时,必须把毛细管粘度计的扩张部分 2 浸入一半。 温度计要利用另一只夹子来固定、务使水银球的位置接近毛细管中央点的水平面, 并使温度计上要测温的刻度位于恒温浴的液面上 10mm 处。 使用全浸式温度计时,如果它的测温刻度露出恒温浴的液面,就依照下式计算温度 计液柱露出部分的补正数Δt,才能准确地量出液体的温度 Δt=kh(t1-t2) 式中k常数,水银温度计采用k=0.00016,酒精温度计采用k=0.001; h露出在浴面上的水银柱或酒精柱高度,用温度计的度数表示; t1测定粘度时的规定温度,℃; t2接近温度计液柱露出部分的空气温度,℃(用另一支温度计测出)。 试验时取t1减去Δt作为温度计上的温度度数。 3试验步骤 3试验步骤 ①将粘度计调整成为垂直状态,要利用铅垂线从两个相互垂直的方向去检查毛细管的 垂直情况。将恒温浴调整到规定的温度,把装好试样的粘度计浸在恒温浴内,经恒温如表 实 1-6 规定的时间。试验的温度必须保持恒定到0.1℃。 表实1-6 粘度计在恒温浴中的恒温时间 试 验 温 度,℃ 恒 温 时 间,min 80,100 20 40,50 15 20 10 0~-50 15 ②②利用毛细管粘度计管身1口所套的橡皮管将试样吸入扩张部分3, 使试样液面稍高于 标线a,并注意不要让毛细管和扩张部分3的液体产生气泡或裂隙。 ③③此时观察试样在管身中的流动情况,液面正好达到标线a时,开动秒表;液面正好流 到标线b时,停止秒表。试样的液面在扩张部分3中流动时,注意恒温浴中正在搅拌的液体 要保持恒定温度,而且扩张部分不应出现气泡。 ④④用秒表记录下来的流动时间,应重复测定至少四次,其中各次流动时间与其算术平 均值的差数应符合如下要求在温度100~15℃测定粘度时,这个差数不应超过算术平均值 的0.5%;在低于15~-30℃测定粘度时,这个差数不应超过算术平均值的1.5%;在低 于-30℃测定粘度时,这个差数不应超过算术平均值的2.5%。然后,取不少于3次的流动 时间所得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的平均流动时间。 4 计算 4 计算 ①在温度 t 时,试样的运动粘度 νt(mm 2/s)按下式计算 νt=cτt 式中c粘度计常数,mm 2/s2; τt试样的平均流动时间,s。 例 粘度计常数为0.4780mm 2/s2, 试样在50℃时的流动时间为318.0, 322.4, 322.6和321.0s, 因此流动时间的算术平均值为 τ50= 318.0322.4322.6321.0 4 =321.0s 各次流动时间与平均流动时间差数为 321.0 0.5 100 =1.6s 因为318.0s与平均时间之差已超过1.6s,所以这个读数应弃去。计算平均流动时间时, 只采用322.4,322.6和321.0s的观测读数,它们与算术平均值之差,都没有超过1.6s。 于是平均时间为 τ50= 322.4322.6321.0 3 =322.0s 试样运动粘度测定结果为 ν50=cτ50=0.4780322.0=154.0mm 2/s ②在温度 t 时,试样的动力粘度ηt的计算如下 按GB/T 1884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密度计法)和GB/T 1885石油计 量换算表测定试样在温度t时的密度ρt(g/cm 3)。 在温度t时,试样的动力粘度ηt(mPas)按下式计算 ηt=νtρt 式中νt--在温度t时,试样的运动粘度,mm 2/s; ρt在温度t时,试样的密度,g/cm 3。 5精密度 用下述规定来判断试验结果的可靠性(95%置信水平)。 ①①重复性 同一操作者,用同一试样重复测定的两个结果之差,不应超过下列数值 测定粘度的温度,℃ 重 复 性,% 100~15 算术平均值的1.0 低于15~-30 算术平均值的3.0 低于-30~-60 算术平均值的5.0 ②②再现性 由不同操作者,在两个实验室提出的两个结果之差,不应照顾下列数值 测定粘度的温度,℃ 再现性,% 100~15 算术平均值的2.2 6报告 ① 6报告 ①粘度测定结果的数值,取四位有效数字。 ②②取重复测定两个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试样的运动粘度或动力粘度。 附 录 A (参考件) 表A1 运动粘度与恩式粘度(条件度)换算表 mm 2/s 条件度 mm 2/s 条件度 mm 2/s 条件度 mm 2/s 条件度 mm 2/s 条件度 mm 2/s 条件度 1.00 1.00 4.00 1.29 7.00 1.57 10.0 1.86 15.02.37 21.0 3.07 1.10 1.01 4.10 1.3 7.10 1.58 10.1 1.87 15.22.39 21.2 3.09 1.20 1.02 4.20 1.31 7.20 1.59 10.2 1.88 15.42.42 21.4 3.12 1.30 1.03 4.30 1.32 7.30 1.60 10.3 1.89 15.62.44 21.6 3.14 1.40 1.04 4.40 1.33 7.40 1.61 10.4 1.90 15.82.46 21.8 3.17 1.50 1.05 4.50 1.34 7.50 1.62 10.5 1.91 16.02.48 22.0 3.19 1.60 1.06 4.60 1.35 7.60 1.63 10.6 1.92 16.22.51 22.2 3.22 1.70 1.07 4.70 1.36 7.70 1.64 10.7 1.93 16.42.53 22.4 3.24 1.80 1.08 4.80 1.37 7.80 1.65 10.8 1.94 16.62.55 22.6 3.27 1.90 1.09 4.90 1.38 7.90 1.66 10.9 1.95 16.82.58 22.8 3.29 2.00 1.10 5.00 1.39 8.00 1.67 11.0 1.96 17.02.60 23.0 3.31 2.10 1.11 5.10 1.40 8.10 1.68 11.2 1.98 17.22.62 23.2 3.34 2.20 1.12 5.20 1.41 8.20 1.69 11.4 2.00 17.42.65 23.4 3.36 2.30 1.13 5.30 1.42 8.30 1.70 11.6 2.01 17.62.67 23.6 3.39 2.40 1.14 5.40 1.42 8.40 1.71 11.8 2.03 17.82.69 23.8 3.41 2.50 1.15 5.50 1.43 8.50 1.72 12.0 2.05 18.02.72 24.0 3.43 2.60 1.16 5.60 1.44 8.60 1.73 12.2 2.07 18.22.74 24.2 3.46 2.70 1.17 5.70 1.45 8.70 1.73 12.4 2.09 18.42.76 24.4 3.48 2.80 1.18 5.80 1.46 8.80 1.74 12.6 2.11 18.62.79 24.6 3.51 2.90 1.19 5.90 1.47 8.90 1.75 12.8 2.13 18.82.81 24.8 3.53 3.00 1.20 6.00 1.48 9.00 1.76 13.0 2.15 19.02.83 25.0 3.56 3.10 1.21 6.10 1.49 9.10 1.77 13.2 2.17 19.22.86 25.2 3.58 3.20 1.21 6.20 1.5 9.20 1.78 13.4 2.19 19.42.88 25.4 3.61 3.30 1.22 6.30 1.51 9.30 1.79 13.6 2.21 19.62.9 25.6 3.63 3.40 1.23 6.40 1.52 9.40 1.80 13.8 2.24 19.82.92 25.8 3.65 3.50 1.24 6.50 1.53 9.50 1.81 14.0 2.26 20.02.95 26.0 3.68 3.60 1.25 6.60 1.54 9.60 1.82 14.2 2.28 20.22.97 26.2 3.70 3.70 1.26 6.70 1.55 9.70 1.83 14.4 2.30 20.42.99 26.4 3.73 3.80 1.27 6.80 1.56 9.80 1.84 14.6 2.33 20.63.02 26.6 3.76 3.90 1.28 6.90 1.56 9.90 1.85 14.8 2.35 20.83.04 26.8 3.78 续表 A1 mm 2/s 条件度 mm 2/s 条件度 mm 2/s 条件度mm 2/s 条件度mm 2/s 条件度 mm 2/s 条件度 27.0 3.81 33.0 4.59 39.0 5.37 45.0 6.16 51.0 6.94 57.0 7.73 27.2 3.83 33.2 4.61 39.2 5.39 45.2 6.18 51.2 6.96 57.2 7.75 27.4 3.86 33.4 4.64 39.4 5.42 45.4 6.21 51.4 6.99 57.4 7.78 27.6 3.89 33.6 4.66 39.6 5.44 45.6 6.23 51.6 7.02 57.6 7.81 27.8 3.92 33.8 4.69 39.8 5.47 45.8 6.26 51.8 7.04 57.8 7.83 28.0 3.95 34.0 4.72 40.0 5.50 46.0 6.28 52.0 7.07 58.0 7.86 28.2 3.97 34.2 4.74 40.2 5.52 46.2 6.31 52.2 7.09 58.2 7.88 28.4 4.00 34.4 4.77 40.4 5.54 46.4 6.34 52.4 7.12 58.4 7.91 28.6 4.02 34.6 4.79 40.6 5.57 46.6 6.36 52.6 7.15 58.6 7.94 28.8 4.05 34.8 4.82 40.8 5.60 46.8 6.39 52.8 7.17 58.8 7.97 29.0 4.07 35.0 4.85 41.0 5.63 47.0 6.42 53.0 7.20 59.0 8.00 29.2 4.10 35.2 4.87 41.2 5.65 47.2 6.44 53.2 7.22 59.2 8.02 29.4 4.12 35.4 4.90 41.4 5.68 47.4 6.47 53.4 7.25 59.4 8.05 29.6 4.15 35.6 4.92 41.6 5.70 47.6 6.49 53.6 7.28 59.6 8.08 29.8 4.17 35.8 4.95 41.8 5.73 47.8 6.52 53.8 7.30 59.8 8.10 30.0 4.20 36.0 4.98 42.0 5.76 48.0 6.55 54.0 7.33 60.0 8.13 30.2 4.22 36.2 5.00 42.2 5.78 48.2 6.57 54.2 7.35 60.2 8.15 30.4 4.25 36.4 5.03 42.4 5.81 48.4 6.60 54.4 7.38 60.4 8.18 30.6 4.27 36.6 5.05 42.6 5.84 48.6 6.62 54.6 7.41 60.6 8.21 30.8 4.30 36.8 5.08 42.8 5.86 48.8 6.65 54.8 7.44 60.8 8.23 31.0 4.33 37.0 5.11 43.0 5.89 49.0 6.68 55.0 7.47 61.0 8.26 31.2 4.35 37.2 5.13 43.2 5.92 49.2 6.70 55.2 7.49 61.2 8.28 31.4 4.38 37.4 5.16 43.4 5.95 49.4 6.73 55.4 7.52 61.4 8.31 31.6 4.41 37.6 5.18 43.6 5.97 49.6 6.76 55.6 7.55 61.6 8.34 31.8 4.43 37.8 5.21 43.8 6.00 49.8 6.78 55.8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