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烃中微量含氢化合物的检测.pdf
1 06 石 油 化 工 P E T R OC H E MI C A L T E C HN 0 L 0G Y 2 0 1 4 年第4 3卷第 1 期 石油烃中微量含氧化合物的检测 南秀琴,巴海鹏 中国石化 北京化工研究院,北京 1 0 0 0 1 3 [ 摘要 ]根据D e a n s S w i t c h 中心切割原理,建立了一种采用微板流路控制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切割反吹技术分析石油烃中微量 含氧化合物的方法。以非极性D B 一 1 石英毛细管色谱柱 简称D B 一 1 柱 为预分析柱、强极性C P L o wo x 石英毛细管色谱柱 简 称C P L o w o x 柱 为分析柱 ,通过设置电磁阀的切换时间可将D B 一 1 柱中需检测的含氧化合物组分切割fi s C P L o w o x 柱进一步 分离,D e a n s S w i t c h 切割时带入的烃在C P L o w o x 柱上与含氧化合物的分离效果 良 好 ,不干扰石油烃中含氧化合物的检测。 采用外标法定量,通过标准试样线性效果验证 ,各含氧化合物的标准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均达No .9 9 以上,相对标准偏差为 O . 7 3 %~1 .0 5 %,回收率为8 9 . 6 8 % 1 0 1 .4 0 %,具有良好的精密度和准确度。通过对实际试样进行测定, 定量结果准确。 [ 关键词 ]石油烃;微量含氧化合物;中心切割; 气相色谱 [ 文章编号 ]1 0 0 0 8 1 4 4 2 0 1 4 O 1 0 1 0 6 0 6 [ 中图分类号 ]T E 6 2 2 . 1 2 [ 文献标志码 ]A Ana l y s i s o f Tr a c e Ox o - Co mpo un ds i n Pe t r o l e um Hy dr o c a r b o ns Na nXi u q i n, BaHa ipe n g S I NO P E C B e i j i n g Re s e a r c h I n s t i t u t e o f C h e mi c a l I n d u s t r y ,B e ij i n g 1 0 0 0 1 3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Ac c o r d i n g t o t h e D e a n s S w i t c h c e n t e r c u t t i n g p r i n c i p l e ,a c a p i l l a r y g a s c h r o ma t o g r a p h y c o n t r o l l e d b y mi c r o p l a t e flo w wa s e s t a b l i s h e d t o a n a l y z e t r a c e O X O c o mp o u n d s i n p e t r o l e u m h y d r o c a r b o n s ,wi t h n o n p o l a r DB一 1 q u a z c a p i l l a ry c o l u mn a s p r e - a n a l y s i s c o l u mn a n d s t r o n g p o l a r CP L o wo x q u a rtz c a p i l l a ry c o l u mn a s a n a l y s i s c o l u mn. By s e t t i n g u p t h e s wi t c h i n g t i me o f t h e s o l e n o i d v a l v e,t h e t r a c e O X O c o mp o u n d s t o b e a n a l y z e d we r e c u t f r o m t h e DB一 1 c o l u mn t o t h e CP L o wo x c o l u mn f o r f u r t h e r s e p a r a t i o n . T h e h y d r o c a r b o n s c u t b y De a n s S wi t c h we r e s e p a r a t e d wi t h t h e O X O c o mp o u n d s we l l o n t h e CP - Lo wo x c o l u mn,wh i c h d i d n o t i n t e r f e r e wi t h t h e d e t e c t i o n o f t h e O X O c o mp o u n d s i n t h e p e t r o l e u m h y d r o c a r b o n s . B y u s i n g t h e e x t e rna l s t a n d a r d me t h o d a n d t h e l i n e a r e f f e c t v a l i d a t i o n o f t h e s t a n d a r d s a mp l e s ,t h e c o r r e l a t i o n c o e ffi c i e n t s o f a l l t h e O X O - c o mp o u n d s r e a c h e d mo r e t h a n 0 . 9 9.t h e r e l a t i v e s t a n d a r d d e v i a t i o n s we r e b e t we e n 0 . 7 3 %一 1 . O 5 % a n d t h e r e c o v e r i e s we r e i n t h e r a n g e o f 8 9 . 6 8 %- 1 0 1 .4 0 %. 1 Ke y wo r d s J p e t r o l e u m h y d r o c a r b o n s ;t r a c e O X O - c o mp o u n d s ;c e n t e r c u tt i n g ;g a s c hro ma t o g r a p h y 石油烃是生产乙烯 的重要化工原料 ,含有烷 烃、烯烃、环烷烃 、芳烃及其他杂原子化合物,其 组成直接影响乙烯收率及下游产品的组成。在乙烯 的生产及加工过程中,含氧化合物含量即使低至 1 0 W 也可引起催化剂降解中毒,缩短催化剂寿 命,使生产不能长周期运行。因此, 检测石油烃中 的微量含氧化合物十分重要。 目前 ,国内分 析含氧化合物 的方法 主要 有3 种1 气相色谱法, 该方法一般采用双柱阀切换技 术强化分离 ,然后用T C D或F I D 检测 I I - 2 1 ,或采用毛 细管色谱柱分离,用火焰氧离子化检测器选择性检 测 ;2 红外检测器法;3 原子发射检测器法 J 。 但这些方法都不能测定低含量的含氧化合物。 本工作根据D e a n s S wi t c h 中心切割原理 ,采 用微板流路控制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切割反吹技术, 以非极性D B 一 1 石英毛细管色谱柱 简称D B 一 1 柱 为预分析柱、强极性C P L o w o x 石英毛细管色谱柱 [ 收稿日期 ]2 0 1 3 0 7 0 5 ; [ 修改稿 日 期 ]2 0 1 3 1 0 1 5 。 [ 作者简介 ]南秀琴 1 9 6 4 一 , 女,河北省任丘县人,大学,高 级工程师,电话 0 1 0 5 9 2 0 2 2 5 2 ,电邮 n a n x q .b j h y s i n o p e c .c o m。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1 期 南秀琴等. 石油烃中微量含氧化合物的检测 简称C P L o wo x 柱 为分析柱 ,建立了一种分析石 油烃中微量含氧化合物的方法。得到了优化的色谱 条件 ,确定了切割时间,考察了该方法的准确度和 精密度,并对实际试样进行了分析。 1 实验部分 1 . 1 原理 中心切割二维气相色谱技术 对复杂体系的 分离效果很好 ,并可减小本底干扰 ,提高复杂 体系中痕量组分检测的准确性和灵敏度。本实验根 据D e a n s S w i t c h 中心切割原理,利用微板流路控制 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切割反吹技术将两根极 I生不同的 色谱柱通过微板流路联接起来 ,允许一个或多个组 分从预分析柱不连续地转移到分析柱,两根柱子的 切换通过气流控制开关电磁阀实现,解决了毛细管 色谱柱的二维切换难题。采用该方法检测石油烃中 的微量含氧化合物,可使微量含氧化合物与石脑油 中的烃完全分离,减小与含氧化合物沸点接近的烃 峰对微量含氧化合物峰的干扰 ,色谱柱之间的接口 死体积小且隋性好,操作简便迅速,检测灵敏度和 分辨率高。石油烃中微量含氧化合物的色谱分析流 程 见 图1 CP. Lo wo x c o l u n m CP- Lo wo x c o l u mn a b 图1 石油烃中微量含氧化合物的色谱分析流程 Fi g . 1 Fl o w d i a g r a m o f c h r o ma t o gra p h i c a n a l y s i s o f t r a c e o x o c o mp o u n d s in pe t r o l e u m h y d r oc a r b o n s a S a mp l e mo d e l ; b C u t t i n g mo d e l 当电磁 阀处于进样模式 见图1 a 时 ,试样 由进样 口注入 ,经DB 一 1 柱初步分离后 ,经阻尼柱 进入前F I D 检测 以确定切割时间。当D B 一 1 柱流出的 组分需进一步分离时,切换 电磁 阀至切换模式 见 图1 b ,改变系统 的气路方 向,由DB一 1 柱流出 的组分进人CP L o wo x 柱 ,试样经进 一步分离后, 进入后F I D检测。通过设置 电磁 阀的切换时间可将 DB 一 1 柱中需检测的组分切割至C P L o w o x 柱进一步 分离。 试 样组 分 在 阻尼 柱 内 的停 留时 间不 到0 . 0 1 rai n ,因此试样组分在前F I D的保留时间即为该组 分在DB 一 1 柱 内的保留时间 ,可直接根据该保 留时 间确定待切割组分的电磁阀切换时间。待测组分经 C P L o wo x 柱流出后 ,改变进样 口和压力控制模块 的压力设置,反吹重组分 ,反吹时的压力大于进样 口的压力,D B 一 1 柱中的高沸点组分被反吹至进样 口的分流出口,放空。 在非 极性色谱 柱 中含氧 化合物 出峰较集 中, 因此采用较高的初始温度 2 5 0 ,可很快地将其 切换到分析柱 中进行检测。De a n s S wi t c h 切割时带 入的烃在C P L o wo x 柱与含氧化合物的分离效果 良 好 ,不干扰石油烃中含氧化合物的检测。 配制系列标准混合溶液进行色谱分析,依据 各组分 的峰面积 ,采用外标法得到各含氧化合物的 线性 回归方程和检出限。 1 . 2 仪器及试剂 1 . 2 . 1 仪器 A g i l e n t 公司7 8 9 0 A 型气相色谱仪,配置7 6 8 3 B 型液体 自动进样器 、毛细管分流/ 不分流进样 口、 De a n s S wi t c h 中心切割组件 、双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和电子气路控制的双柱气相色谱系统,数据采集系 统为A g i l e n t 的化学工作站。 1 . 2 . 2 标准溶液及试样 采用5 种国家标准物质中心配制的含氧化合物 溶液作为标准溶液 ,标准溶液中含氧化合物的组成 及含量见表 1 。 油 品中国石化燕 山分公 司化工一厂 ,馏程 见表2 ;甲醇和甲基叔丁基醚 MT B E分析纯, 北京化工厂。将一定量的甲醇添加到油品中得到甲 醇含量为1 0 . 0 0 0 X 1 0 W 的试样 I;将一定量的 MT BE 添加到油品中得到MT B E 含量为1 3 . 0 0 01 0 w 的试样 Ⅱ。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石 油 化 工 1 0 8P E T R OC H E MI C A L T E C H NO L OG Y 2 0 1 4年第4 3卷 M e t h a n o l wa s n o t s t a b l e a n d i t s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wa s v ol a t i l e . s o t h e s t a n d a r d s a mp l e s s h o u l d b e s t o r e d i n a b r o wn g l a s s bo t t l e a n d u n d e r 5 表2 油 品的馏程 T a b l e 2 Di s t i l l a t i o n r a n g e o ft h e o i l s a mp l e Di s t i l l a t i o n r a n g e Te mpe r a t u r e / C Di s t i l l a t i o n r a n ge T e mp e r a t u r e / % I nit i a l b o i l i n g p oint 3 4. 1 6 O % 1 0 4 . 4 5 % 5 1 _ 3 7 0 % 1 1 6 . 9 1 O % 5 6 . 7 8 O % 1 3 2 . 1 2 O % 6 5 . 6 9 0 % 1 6 0 . 3 3 0 % 7 4 . 3 9 5 % 1 9 9.9 4 0 %8 3 . 6 Fi n a l b o i l i n g p o i n t 20 2. 8 5 0 % 9 3 . 9 1 - 3 色谱分析条件 采用液体 自动进样器进样 ,进样量0 . 5 g L , 载气为氦气,进样 口压力4 7 6 .9 k P a ,温度2 5 0 oC , 分流比1 0 1 。以D B一 1 柱 1 5 m0 . 3 2 mm5 g m 为预分析柱,以C P L o w o x 柱 1 0 m 0 .5 3 m m1 0 g m 为分析柱,以E m p t y C a p i l l a r y C o lu mn 石英毛细 管色谱柱 0 . 5 m 0 . 2 5 m m 0 g m 为阻尼柱。色 谱柱采用程序升温,即在1 0 0 c C 下保持5 ra in 后,以 1 . 5 C / mi n 的速率升至1 2 0 ,再以1 5 C / mi n 的速 率升至2 2 5℃,保持2 . 1 6 7 mi n ,最后在后运行温度 2 4 0℃下保持2 . 5 7 7 mi n 。F I D检测 ,检测器温度3 0 0 ;燃料气 高纯氢 流量3 0 mL / mi n,助燃气 净 化空气 流量4 0 0 m L /mi n ,辅助气 高纯氦 流量1 0 mL / mi n 。电磁 阀在进样0 . 5 mi n 后 打开 ,2 . 5 mi n 后 关闭 2 结果与讨论 2 . 1 切割时间的确定 在1 . 3 节的色谱分析条件下,通过电磁阀的气 流切换 。 。 分析石油 烃 中甲醇 、乙醇 、异丙醇 、 异丁醇 、正 丁醇 、乙醚 、MT BE、乙基 叔丁基醚 E T BE 、叔戊基 甲醚 T AME 、丙酮 、丙醛等 含氧化合物 。当电磁 阀关闭时 , I 标准溶液经预 分析柱 分离后经过阻尼柱 ,进入前 F I D检 测 ,色 谱谱图见图2 a ;当电磁阀打开后, I 标准溶液 经分析柱分离后进入后F I D 检测 ,色谱谱图见图2 b 。各含氧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中心切割时间见 表3 。 由图2 a 及表3 可见 ,含氧化合物在DB 一 1 柱 上出峰的先后顺序依次为乙醚、丙醛、MT B E 、 丙酮 、甲醇 、E T BE、乙醇 、异丙醇 、T AME、异 丁醇、正丁醇, 但各含氧化合物之间分离不好。由 各含氧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可确定电磁阀的开关时间 为进样后0 . 5 mi n 时打开 ,2 . 5 mi n 后关 闭。通过电 磁阀的打开与关闭,可将含氧化合物成功地引入到 C P L o w o x 柱中进行分离,然后用后F I D 检测。由 图2 b 可见,含氧化合物的出峰顺序依次为乙 醚 、E T B E、MT B E、丙醛 、T A ME、甲醇 、丙酮、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1 期 南秀琴等. 石油烃中微量含氧化合物的检测 乙醇、异丙醇、异丁醇、正丁醇,一次进样各含氧 化合物可在3 0 m i n 内得到很好分离。 Re t a i n t i me / m1 “ a U n c u t t i n g 图2 I 标准溶液的G C谱图 F i g .2 G C c h r o ma t o g r a ms o f I s t a n d a r d s o l u t i o n 1 Di e t h y l e t h e r ; 2 ETBE; 3 M TBE; 4 Pr o p a l d e h y d e ; 5 T AM E; 6 M e t h a n o l ; 7 Ac e t o n e; 8 Et h a no l 9 I s o p r o p a no l ; 1 0 I s o b u t a n o l ; 1 1 But a n o l 表3 各含氧化合物的保留时间和切割时间 Ta b l e 3 Re t e n t i o n t i me a n d c u t t i n g t i me o ft h e O X O c o mp o u n d s 2 . 2 线性回归方程和检 出限实验 在1 . 3 节的色谱条件下测定5 种标准溶液中含氧 化合物的含量。以各含氧化合物的峰面积 为纵 坐标、质量分数 W 为横坐标绘制标准工作曲线, 并求得线性回归方程⋯ ,对标准溶液进行逐级 稀释后采用外标法测定 ,按照3 倍信噪比确定各含 氧化合物的检出限,实验结果见表4 。由表4 可见, 各含氧化合物的标准工作曲线的相关系数均大于 0 . 9 9 ,表明各含氧化合物的响应值在实验范围内均 呈 良好的线性关系。 表4 线性 回归方程和检出限 T a b l e 4 Line a r r e g r e s s i o n e q u a t i o n s a n d de t e c t i o n l i mi t s A p e a k a r e a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石 油 化 工 P E T R0 C H E MI C A L T E C HN 0L 0G Y 2 0 1 4 年第 4 3卷 2 - 3 精密度及 回收率实验 为验证方法的准确性,必须进行精密度及回 收率实验 M 。在1 . 3 节的色谱条件下对4 标准溶 液进行测试 ,重复性实验结果见表5 ,回收率实验 结果见表6 。由表5 和表6 可见,各含氧化合物的相 对标准偏差 R S D 在0 .7 3 % 1 .0 5 %之间,回收率 在8 9 . 6 8 %~1 0 1 . 4 0 %之问,表明该方法的重复性 好, 准确度高, 可满足日常分析的需要。 表5 测定结果的重复性 n 5 T a b l e 5 R e p e a t a b i l i t y o f t h e s a mp l e a n a l y s i s n 5 、 2 . 4 试样测定结果 在1 . 3 节的色谱条件下,试样 I 测定了3 次, 测 定结果 w 分别为 1 0 . 2 3 31 0 ~,9 . 9 3 11 0 ~, 9 . 7 2 41 0 ~;试样 Ⅱ测定了2 次 ,测定结果 W 分 别为 1 2 . 8 8 01 0 ~,1 2 . 8 1 41 0 ~。由此可见 ,该 方法测定结果准确 ,可用于检测石油烃中微量含氧 化合物。 3 结论 1 根据De a n s S wi t c h 中心切割原理 ,采用微板 流路控制的毛细管气相色谱切割反吹技术建立了一 种检测石油烃 中微量含氧化合物的方法。该方法选 用强极性C P L o w o x 柱,该色谱柱可将石油烃中的 含氧化合物与烃完全分离 ,改善微量含氧化合物与 烃的分离效果 。 2 采用外标法定量测定石油烃 中的微量含 氧 化合物 ,各含氧化合物的标准工作 曲线的相关系数 均达No . 9 9 以上 ,相对标准偏差为0 . 7 3 % 1 . 0 5 %, 回收率为8 9 .6 8 %~1 0 1 .4 0 %,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精 密度和准确度,定量结果准确。 3 采用该方法测定石油烃中微量含氧化合 物 ,进样时无需对试样进行预处理 ,一次进样可在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 第 1 期 南秀琴等. 石油烃中微量含氧化合物的检测 3 0 mi n 内准确测定油品中微量甲醇、MT B E 等含氧 化合物的含量,具有检测速率快、 试样用量少、检 测成本低等特点。 参考文献 章炜 ,陈富强,沈捷. G C A E D 法和多维G C 法测定汽油中含 氧化合物 的比较 [ J ] . 石油化工 ,1 9 9 6 ,2 5 1 4 44 8 . 童玲 ,郭星. 乙烯裂解原料中常量含氧化合物的分析方法 [ J ] . 石化技术,2 0 1 3 ,2 0 1 2 3 2 7 . 金柯,杨海鹰. 氧选择性检测器测定汽油中醇醚类含氧化合 物的研究[ J ] . 现代科学仪器,2 0 0 2 5 4 3 4 7 . 王 国俊 ,李菊 白,李瑞玉 ,等 . 氧一 火焰离子化检测器 的研制 及应用[ J ] . 分析化学,1 9 9 4 ,2 2 1 1 0 1 1 0 6 . 黄德发. 原子发射光谱内标法测量误差的研究 [ J ] . 光谱实验 室 ,2 0 0 2 ,1 9 3 3 9 83 9 9 . 李长秀,杨海鹰. 采用中心切割气相色谱法测定乙苯中微量 二甲苯的含量 [ J ] . 石油化工,2 0 0 9 ,3 8 2 2 0 2 2 0 6 . 邹震. 中心切割气相色谱分析烃类气体中微量烃类杂质 [ J ] . 福建分析测试,2 0 1 3 ,2 2 3 3 4 3 9 . 最新专利 文摘 [ 8 ] 张继东. 二维中心切割气相色谱法测定汽油中有机含氧化 合物和苯含量 [ J ] .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 0 1 3 ,2 9 3 5 Ol一 5 07 . [ 9 ] 李志行. 中心切割气相色谱法测定石脑油中微量MT B E[ J ] . 分析试验室 ,2 0 0 9 ,2 8 1 2 3 0 83 l 2 . [ 1 O ] 高枝荣. 中心切割气相色谱法测定化工级甲基叔丁基醚的纯 度及杂质[ J ] . 石油炼制与化工,2 0 1 3 ,4 4 4 9 1 9 6 . [ 1 1 ] 刘慧玫,刘渭萍,谭秋艳,等. 多维气相色谱法测定清洁汽 油中的含氧化合物 [ J ] . 辽宁化工 ,2 0 0 6 ,3 5 5 3 0 63 1 0 . [ 1 2 ] 王丽君,张华,程仲芊,等. 气相色谱法测定汽油中含氧化 合物的研究 [ J ] . 当代化工,2 0 0 6 ,3 5 5 3 6 5 3 7 0 . [ 1 3 ] 胡华北,王青. 气相色谱柱切换一 反吹技术分析汽油中醚醇 类含氧化合物 [ J ] . 光谱实验室 ,2 0 0 8 ,2 5 3 4 2 14 2 4 . [ 1 4] 黄河柳 , 招阳. 多维气相色谱法测定车用汽油含氧化合物方 法改进研究 [ J ] . 广东化工,2 0 1 0 ,3 7 9 1 3 2 1 3 4 . [ 1 5 ] 黄山梅 , 黄河柳. 气相色谱法测定石脑油中含氧化合物含量 [ J ] . 广东化工,2 0 0 7 , 3 4 9 1 0 3 1 0 5 . [ 1 6 ] 陈小萍. 气相色谱法测定丙烯气中微量甲醇的方法改进[ J ] . 广州化工 ,2 0 0 4,3 2 2 3 7 3 9 . 编辑李明辉 一 种生产马来酸二甲酯的方法 该专利涉及一种生产马来酸二甲酯的方法 ,主要解决 现有技术中存在的催化剂更换频繁、催化剂损耗严重 、反 应塔板上催化剂分布不均的问题。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 马来酸酐和第一股甲醇进入单酯化反应器,反应得到含 马来酸单甲酯的物流 I;2 物流 I 和第二股甲醇进入双酯 化固定床反应器 ,与催化剂接触得到含马来酸单甲酯和马 来酸二甲酯的物流 Ⅱ;物流 I中8 0 %~9 0 % W 的马来酸 单甲酯转化为马来酸二甲酯 ;3 物流 Ⅱ和第 三 股 甲醇进 入双酯化催化蒸馏反应塔,与催化剂接触后,塔顶得到含 甲醇的物流,塔釜得到马来酸二甲酯产品。该专利可用于 马来酸二 甲酯的工业生产中。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 司 ;中石化上海工程有限公司 / C N 1 0 3 3 6 0 2 5 3 A,2 0 1 3一 】 023 一 种提高加氢装置氢气利用率的方法及装置 该专利涉及一种提高加氢装置氢气利用率的方法及装 置。加氢后的馏分油 、气体产物与氢气首先在高压下通过 热高压分离器进口设置的惯性分离分布器进行初步的气液 分离 ,气相去后续系统 ,液相进入热低压分离器;在热低 压分离器内,第一步经喷射闪蒸技术进行初步分离,释放 出一部分低分气 主要为氢气 ,依靠重力沉降分为气相及 液相 ,在该压力下依然溶解于热低分油的氢气及部分微小 气泡通过第二步的离心脱气方法进行分离 ,气相部分通过 旋流分离或聚结分离,将携带的液滴脱除干净后出装置, 馏分油去后续设施。该专利提高了对加氢装置经加氢后馏 分油中所含氢气的回收率 ,也可用于其他对于氢气回收的 流程。 华东理工大学 / C N 1 0 3 3 2 0 1 6 1 A,2 0 1 30 92 5 一 种苯羟基化 反应 的方法 该专利涉及一种苯羟基化反应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在 一 种催化剂存在下进行苯的羟基化反应并回收产物,催化 剂为钛硅分子筛经由镁和铝对其改性得到,催化剂中的镁 1 .2Mg O 计 ,与钛硅分子筛的质量比为 , x 0 . 0 0 1 ~0 . 9 9 ;铝 以A1 , O 计,与钛硅分子筛的质量比为Y , Y0 . 0 0 1 ~0 . 9 9 。 该专利拓宽了苯二酚的生产原料 ,解决了苯二酚生产过程 中以苯酚为原料的局限性且苯二酚产物的对邻 比更高。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 司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 / C N 1 0 3 3 6 0 2 1 8 A,2 0 1 31 02 3 丙烯共聚催化剂及其 由该催化剂制备聚丙烯合金的方法 该专利涉及一种丙烯共聚催化剂及其 由该催化剂制备 聚丙烯合金的方法。该催化剂的组成为1 0 %一2 5 % W 镁 、1 % 一1 0 % W 钛 、4 0 %一6 0 % W 卤素 、1 %~3 0 % W 内给电子体化合物 ,内给电子体由磷酸酯和邻苯二甲 酸酯组成 ,两者的摩尔比为 0 . 5 2 2 ,优选为1 1 。采 用该催化剂,以丙烯 、c l 一 烯烃为原料 ,通过本体一 气相聚 合得到橡胶相组分含量为1 0 . 0 %一3 0 . 0 % W ,橡胶相组分 的玻璃化转变温度为一 5 5一 4 5℃的聚丙烯合金,合金具有 突出的低温抗冲击性能 ,一 2 0 c C的抗冲强度与常温的抗冲 强度相当,因而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中国石油天然气 股份有限公司 / C N 1 0 3 3 1 9 6 3 8 A,2 0 1 30 9 2 5 ]] J ]] J 1 2 3 4 5 6 7 r}r rL 学兔兔 w w w .x u e t u t u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