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污染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pdf
2 0 1 0年 1 2月 石油学报 石油加工 A C T A P E T R O L E I S I N I C A P E T R O L E U M P R O C E S S I N G S E C T I O N 第 2 6卷第 6 期 文 章 编 号 1 0 0 1 8 7 1 9 2 0 1 0 0 6 0 9 2 8 0 6 石 油污 染土壤 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万春黎 ,杨 雪,杜茂安 ,于春光,李观元 哈尔滨工业 大学 市政环境 程学院,黑龙江 哈尔滨 1 5 0 0 9 0 摘要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 P C R 技术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D G G E 技术 ,解析 r石油污染土壤 中细菌 群落结构特 征。 果表明 ,l住总f 油烃的质量分数高 于 3 0 rag / g 以干土汁 的重度污染 区域 ,井距相 同的土样 中的细菌群落表 现出对石油污染胁迫较为一致 的响 ,某些乳球 菌 L a c t o c o c c u s s p . 和尢色 细菌 A c h r o mo b a c t e r s p . 等细菌相对 数 量显著增加 ,可以判 断其对石油烃的降解起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细菌群落结构 的解析 ,可以为石油污染土壤 的微生 物修复提供理论依据 。 关键词 石油烃 ;土壤 污染 ;P C R D G GE;细菌群溶 中 图分 类 号 X1 7 2 ;TE9 9 1 文 献 标 识码 A d o i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1 - 8 7 1 9 . 2 0 1 0 . 0 6 . 0 1 6 CHARACTERl S TI CS oF BACTERI AL COM M UNI TY I N LoNG TERM oI L PoLLUTED S oI L W A N Ch un l i ,YANG Xu e,DU M a o a n,YU Chun gu a n g,LI Gu a n yu a n Sc ho o l o f Mu n i c i p a l a n d En v i r o n me n t al En gi n e e r i n g,Ha r b i n I n s t i t u t e o f Te c h n o l o g y,Ha r b i n 1 5 0 09 0,C hi n a Ab s t r a c t PCR DGGE wa s us e d t o i nv e s t i g a t e t he s t r u c t ur e O f b a c t e r i a l c o mm u ni t y i n o i l c on t a m i n a t e d s o i l . Th e r e s ul t s s ho we d t h a t t h e ba c t e r i a l c o m mu ni t y r e s p o nd e d r e ma r ka bl y t o t h e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t r e s s i n t h e h e a v y p e t r o l e u m h y d r o c a r b o n s p o l l u t e d a r e a wi t h a c o n t e n t o f 3 0 mg / g ba s e d o n t he ma s s o f d r y s o i l .And t he r e l a t i v e q u a nt i t y o f s o m e me mbe r s of g e n e r a La c t o c o c c u s s p . a nd 以c 矗r 0 “ 2 D 6 以 c £ r s p . r e ma r k a bl y i nc r e a s e d, whi c h m i gh t pl a y a n i mpo r t a nt r ol e i n t he o i l d e g r a d a t i o n . The a n a l y s i s o f ba c t e r i a l c o mmun i t y s t r u c t u r e wo ul d pr o v i d e c r u c i a l f ou nd a t i o n i n t h e t h e o r y f or mi c r o b i a l r e me d i a t i o n o f po l l ut e d s o i l s . Ke y wo r ds pe t r ol e um hy dr o c a r bo n s;po l l ut e d s o i l ;PCR DGGE;b a c t e r i a 1 c o m mu ni t y 土壤 的石 油 污染 是 随 着石 油 的大 规 模 开采 、加 工 和运输等 过程 出现 的环境 污 染 问题 。土 壤 受 到石 油 污染 后 ,会 直 接 影 响大 气 、地 下水 、河 流及 农 作 物 的安 全性 。为此 ,针 对 石 油污 染 的有 效 修复 已经 引起 了人们 的高度 重 视 ,而 开发 安 全高 效 的修 复 技 术仍是 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_ 1 ] 。微生物修复技术 由 于具有 处理费 用 低 、无二 次 污染 、可原 位处 理 等 优 点 ,具 有广 阔 的应 用 前 景 。 _ 。‘ ] ,许 多学 者 在 这 方 面 已经 进 行 了 大 量 的研 究 并 取 得 了 较好 的 效 果[ 4 ] 。 该技术 的核 心问题 在 于功 能微 生 物 的筛选 和 目标种 群在 原位环境 中的 动态 消 长 ,因此 ,实 时解 析 石油 污染/ 修 复过程 中微生 物 的群落 结构特征 具有重 要 的 理论 和现实意义 。 近 年来 ,随着 分子 生 物学 技术 的发 展 ,用 于 原 位解析微 生物群 落 结构 的分 子生 态学 技 术 ,如末 端 限制性 片 段 长度 多态 性 T R F L P 分 析 技 术 、单 链 构象 多态 性 S S C P 技 术_ 7 、变 性 梯 度 凝 胶 电泳 D G GE 技术 等得到广 泛应 用 。其 中 DG GE技 术 收 稿 日期 2 0 0 9】 2 1 2 基金项 目国家重大基础研究发展计划“ 8 6 3 ” 项 目 2 0 0 7 AA0 6 1 2 0 0 和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 目 1 1 5 4 4 0 3 8 资助 通讯联系人万春黎,Te l 0 4 5 1 8 1 7 7 O 1 7 6 ;E ma i l h i t wa n l 6 3 . C O F I1 第 6 期 石油污染土壤中细菌群落结构特征 9 2 9 由于具备 操作 简 单 、检 测 效率 及 准 确 率 高 、重 现性 强 等优点 ,成 为微 生 物种 群 分 析 应用 最 为 广 泛 的 分 子 生态学 技术 。其 原 理 是通 过 设 置 变 性剂 梯 度 ,将 长 度 相 同 但 序 列 不 同 的 双链 DNA 片 段 区 分 开 _ 9 一 。 在 石油 污 染 土 壤 的 微 生 物 群 落 研 究 过 程 中 ,王 君 等[ 1 以 D GG E 图谱 为指 导 ,结 合 多 元 细 菌 培 养 技 术 ,从 高温 油 藏 中获 得 了 3株 高 温 石 油 烃 降解 菌 ; R a mi r e z等一 ” 采用 类似 策 略也 可达 到 优化 筛选 石 油 降解菌的 目的;贾建丽等l_ l 。 ] 应用 DG GE技术对 中 国不 同区域 环境下 的油 田区石 油 污 染 土壤 中微 生 物 多态性进 行评 价 ,揭 示 了环 境 胁 迫 下 微生 物多 态 性 与石油 降解 活性 之 间 的依 赖关 系 ,为 提高 石 油 污 染 的降解 和菌株 的筛 选提 供 了客观参 考 。 笔者 采用 聚合 酶链 式 反应一 变 性梯 度凝 胶 电泳技 术 P C R D G GE ,探讨 了受 不 同程度 石 油 污 染 土壤 中细菌群 落 的结 构 特 征 ,定 性 分 析石 油 污 染 过程 引 起的细菌群落演替规律 ,为生物修复技术 的开发提 供 有力 的理论依 据 。 1材 料 与 方 法 1 . 1土壤 样 品采集 土壤样 品采 自大 庆 油 田某 采 油 区 5个 采油 井 附 近 ,石 油 污染均 在 1 a以上 。将 采 集 获 得 的土 壤 样 品置 于冰上 ,立 即带 回实验 室 ,将 相 同井距 采样 点 与采油 井 的距 离 的样 品分别 取 1 g混匀 ,直 接进 行 D NA 的提取 。取样位 置及 对应 编号 如表 1所示 。土 样 A、B 、C、E、F为受 石 油污染 程度 不 同的土 壤 , 其 中总石油烃 质量 分数 为 1 8 . 1 ~7 8 . 6 mg / g 以干 土 计 ,下 同 。土样 D 为 未 受 石 油 污 染 ,作 为 空 白对 照样 品 ,其 总石油烃 质量 分数 在 0 . 1 mg / g以下 。 表 1 土 样 采 集 位 置 Ta bl e 1 S oi l s a m p l i ng po s i t i o n 1 . 2基 因组 DN A 提 取 ” ] 取 5 g土 样 进 行 基 因 组 提 取 。最 终 将 D NA 沉 淀溶 解在 6 O L TE缓 冲液 2 mmo l / L Tr i s 中。将 该粗 提液 置于 1 琼 脂 糖 凝胶 中 ,在 1 0 0 V 电压 下 电泳 5 0 mi n ,将 基 因组 片 段切 取 下 来 ,采 用上 海 华 舜胶 回收试 剂 盒进 行 纯 化 回 收 ,最 终 获 得 3 O L 纯 化 的基 因组 D NA。 1 . 3 P C R 扩 增 采 用 细 菌1 6 8 r R NA 基 因V3 区 通 用 引 物 3 3 8 F 5 一 ACTCCTACGGGAGGCAGCAG一 3 , 5 3 4 R5 一 ATTACCGC GGCTGCTGG一 3 ,反 向 引 物 5 3 4 R的 5 端带有 GC夹。采用 5 0 I 扩增体系 进 行 P C R 扩 增 。扩 增 体 系 组 成 1 OP C R B u f f e r Mg Pl u s 5 ff L,d NTP Mi x t u r e 各 2 .5 mmo 1 4 ff L,引 物3 3 8 F 2 0 ff M 1 ff L, 引 物5 3 4 R 2 0 ff mo 1 1 ff L,模 板 D NA 2 . 5 n g ,Ta q D NA 聚合 酶 大 连 宝 生 物 0 . 1 5 U,去 离 子 水 补 至 5 O I 。 P C R 扩增 程序 9 4 ℃ 预 变 性 1 0 mi n ;接 以 3 0个 循 环 ,即 9 4 ℃变性 1 mi n ,5 5 ℃ 退 火 1 rai n 每个 循 环 降低 0 . 1 ℃ ,7 2 o C延 伸 1 . 5 rai n 。循 环 完 毕 ,7 2 ℃ 延伸 1 0 mi n 。P C R完 成 后 ,取 5 ff L 跑琼 脂 糖 凝 胶 电泳 ,检测 产 物 的纯 度 和浓度 。 1 . 4 DGGE分 析 条件 采 用 B i o R a d公 司 D c o d e 基 因突 变 检测 系统 对 P C R 产 物进 行分 离 。首先 制备 8 的聚丙 烯 酰胺 凝 胶 ,变 性 剂 浓 度 从 4 0 到 6 O 梯 度 变 化 浓 度 1 0 0 的变 性 剂 为 7 mo l / L 的尿 素 和 4 O 的去离 子 甲酰 胺 的 混 合 物 。上 样 后 ,于 6 0 ℃ 、 电压 1 5 O V 电泳 7 . 5 h ,然 后 进 行 银 染 。染 色 后 的凝 胶 用 透 射 扫 描 仪 获 取 图 谱 ,并 利 用 P HYL I P 4 . 0 、 S P S S 1 2 . 0 等软 件进 行分 析 。 1 . 5 条 带切 取及 克隆 测序 分析 切取 图谱 上 的 目的 条 带 ,溶 解 于 2 0 L 1 T E 2 mmo l / L T r i s 中 。以 此 为模 板 ,采 用 相 同的 引 物重 新进 行 P C R 扩 增 ,并 对 扩 增 产 物进 行 切 胶 回 收 。 回收后 的 产 物 连 接 到 p MD 1 8载 体 大 连 宝 生 物 ,转入 E.c o l i DH5 a ,通 过 氨 苄 抗 性 和 蓝 白斑 筛选获得阳性克隆 ,采用 AB I 3 7 3 0测序仪测序。将 测 得 的序列 与 Ge n b a n k中 的 已有 序 列 进 行 B l a s t比 对 ,对 土壤 样 品 中的 1 6 S r RNA 基 因序 列 进 行 分类 及 系统 发育 分 析 ] 。 2结 果 与讨 论 2 . 1基 因组提 取及 P CR 扩增 结果 基 因组 DN A 的质量关 系 到 D GG E 分 析 的准确 9 3 O 石 油 学 报 石 油 加 工 第 2 6卷 性 ,利用试 剂盒将 提 取 获 得 的 D NA 粗 提 液 纯化 来 降低 或去除腐 殖 酸 、离 子 等杂 质 ,以避 免 这 些杂 质 对后续 P C R扩增 过程所 带来 的抑制 。 图 1 为 提取 的 土壤基 因组 D GG E 图谱 ,图 2为 提取 的土壤基 因组 P C R 扩增 DG GE 图谱 。 图 1 从石油污染土壤提取 的基因组 D GG E谱 Fi g .1 DGGE m a p o f g e no me e xt r a c t e d f r o m o i l c o nt a m i n a t e d s o i l } B { { E p r e s e nt f or s i x s a mp l e s i n Ta b l e 1 ,r e s p e c t i v e ly M1 is g e n o mi c c o n t r o l Ma r k e r X Hi d Ⅲ 图 2 从 石 油 污 染 土壤 提 取 的 基 因 组 P C R DGGE 谱 Fi g . 2 DGGE p r o f i l e s o f PCR a m pl i f i c a t i on o f g e n o m e e xt r a c t e d f r o m o i l c o nt a m i na t e d s o i l C} D} E| p r e s e n t f o r s i x s a mp l e s i n Ta b l e 1,r e s p e c t i v e l y M i s PCR p r o d u c t c o n t r o l M a r k e r DL2 0 0 0 由图 1可 以看 出 ,提 取 的土 壤基 因组 DN A 为 l 条 清 晰 条 带 ,无 降 解 ,无R NA 污 染 , 大 小 在 2 3 k b 以上 。 采用 细菌通用 引物 3 3 8 F和 5 3 4 R 进 行 P C R 扩 增 ,扩增 的 目的片段是 1 6 S r R NA 基 因上 的 V3区 , 是 1 6 S r R NA 基 因的 高变 区 ,在细 菌 的繁 殖 进化 过 程 中碱基序 列及 结构 变 化较 大 ,已经被 公 认 可 以作 为 分离鉴定 大多数 真 细 菌 的特 征 区域 。 由图 2可 以 清 晰看到 ,P C R 产物 片段 的大小 略低 于 2 5 0 b p ,符 合 目的片段 大小 。 2 . 2 D G G E指纹 图谱分 析 试验 中 6个 土 样 的 P C R D GG E 如 图 3所 示 。 由于 P C R D G GE技术 仅能分 辨 占种群 数量在 1 0 o 以 上 的类 群 ,而土 壤 中虽 然 微 生 物 的 多 样 性 较 高 , 但是单 一微生 物种 群 的数 量相 对 较低 ,因此 未受 石 油污染 的土样 D 中 ,能检 测到 的微生 物种 群条带 较 少。当石油进入土壤后,引起了土壤中微生物种群 的变化 。石油 烃类 污 染物 可 以作 为 细菌 的碳 源 ,随 着时 间的延 长 ,许 多 细 菌开 始逐 渐 降解 石 油烃 ,并 进行 繁殖 ,成为 该 区域 土 壤 中的 优势 菌 。但 是 ,细 菌对 于石油烃类 底 物存 在 耐受 阈值 ,不 同细 菌 的耐 受 阈值不 同,这 就导 致 了在 不 同石 油 污染 程度 的土 壤 中,其微生物的群落结构特征存在差异 。 微 生物群 落结构 特 征差 异 的大 小 可 以用 主成分 分析进行 比较 ,如 图 4 所 示 。土样 E和 F 中细菌群 落结构 相似性较 高 ,达 到 9 6 . 6 ,聚 为一类 ;而 土 样 A 和 B 的相 似性 可 达 9 8 . 5 ,聚 为一 类 。结合 实际土壤样品的特点 ,E与 F、A 与 B都是受石油 污染程度 较为严 重 的 区域 ,总 石油 烃 的质 量分 数 均 高于 3 0 mg / g ,石油污染胁迫下土壤 中细菌群落的 响应较为 一致 ,因此相似性 较高 ;土样 D 的采 样点 较 远 ,其 总石油烃 质量分数 低于 0 . 1 mg / g ,作 为空 白对照土壤 ,轻微 的 石油 污染 对 其 中微 生 物种 群 的 胁 迫性及选 择 性较 低 , 因此 ,与其 他土 样 中微 生物 的相似性 较低 ,即使 与受 污染较 轻的土 样 C 中的微 生 物种群 相似性也 只有 8 6 . 3 。 豢蒸 瑟 一 江 鏊 ;二 簧 第 6期 石油 污染土壤 中细 菌群落结构特征 9 3 1 s . D/ / I | ● 1 0 0 5 0 0 . 5 1 0 1 5 Comp on e n t l 图 4 DGGE 图 谱 的 主 成 分 分 析 Fi g . 4 Pr i n c i p a l c o mpo ne nt s a na l y s i s o f DGGE pr of i l e s 2 . 3条 带的克 隆测序 及 分析 从表 观上 分 析 P C R D GG E 图谱 条 带 的亮 度 和 数量仅可提供样 品中微生物群落结 构的宏观信息 , 还需 要将 图谱上 的条 带切 取下来 进行 克隆 测序 分析 , 进一 步确定 图谱 中的 条带 所 指 示 的微 生物 种 属 。这 种定 性分 析可 以更好 地 认 识 样 品 中 的微 生 物种 群 组 成及其 演 替过程 。将 图 3中较 为典 型的条 带 1 ~9进 行 了克隆测 序 ,并将测 序结 果与 Ge n b a n k中 已知 序 列 进行 了 B l a s t比对 ,结 果 如 表 2所 示 。由表 2可 以看 出 ,条 带 3同假 单胞 菌 P s e u d o mo n a s s p . 相 似 性 可达 9 8 以上 ,这与 目前 关 于石 油 降 解 菌多 为假 单 胞菌 的报 道较 为一致 一 “ 。但是 假单 胞 菌是 细 菌 分类 中较大 的一 类 ,不 同菌 种 对底 物 的选 择存 在 较 大差 异 ,而在 本 试 验 土壤 中 ,假 单 胞 菌 在 石 油进 入 土壤 后其 数量 水 平 显著 降低 甚 至 检 测 不 出 ,说 明石 油烃 对该 菌株 的毒性 较 为 严 重 。条 带 4序 列属 于根 瘤 菌属 Br a d y r h i z o b i u m 细 菌 ,该 带 在 石 油重 污 染 区域 仍然存 在并 显示 出一 定 浓 度 ,说 明 其 在发 挥 固 氮作 用 的 同时 也 利 用 石 油 作 为 碳 源 进 行 生 长 繁 殖 。 条带 5与 Me t h y l i b i u m s p .具 有 9 6 的 相似 性 ,该 菌属 对醚类 的代谢 能力 已经 被 报 道 。从 条带 4和 条带 5在 图谱 中 出现 的位 置及 条 带 的信 号可 以推 测 , 这两种 细 菌对石 油 具 有 一 定 的 耐受 范 围 ,超 出此 范 围 ,菌株 的生 长繁 殖 就 会 受 到抑 制 ,因 为在 石 油 含 量 更 高 的土壤 E和 F中并没 有 出现 ;条带 6序列 同 菌株Tr i c h o c o c c u s f l o c c u l i f o r mi s相 似 性 为 9 4 , 在 每个 采 样 点 中均 出 现 ,属 于 土 壤 中 的土 著 类 群 , 该 种群 在任 随周 等0 。 和 No b u y u k i 等0 关 于石 油 污 染 土壤 微生 物种 群分 析 的研究 中也 提 出过 。 表 2 6个土样的细菌 P C R - D GG E图谱条 带克隆测序结果 Ta bl e 2 Cl o n e s e qu e n c i ng r e s ul t s o f b a nd s f r o m ba c t e r i a l PCR DG GE pr of i l e s o f s i x s o i l s a m pl e s 然 而 条带 2 、7 、8 、9分 别 同 L a c t o c o c c u s s p . 、 Ac hr o mo b ac t e r xyl o s o xi dan s、 AZ c 以Z gP , 2 以c e 以P b a c t e r i u m 及 Al c a n i v o r a x s p . 等菌 株相 似 性 较 高 , 并 可能 与石油 降 解具 有 密 切 关 系 ,因 为这 些 菌 在 对 石油污 染土壤 中微 生 物 种群 分 析 中经 常被 检 测 出来 或者 已经获得 其纯 培养 物u 。 。虽 然 条 带 1所 对 应 的菌 株 目前 还 没有 被 筛 选 得 到 ,但 是从 条 带 信 号 的强度 可 以推 测 ,其 可 以利 用 石 油 进 行 生 长 繁 殖 。 对 于随着 石油进 入 土 壤 后 逐渐 富集 起 来 的 菌株 ,应 侧 重进行 筛选 ,可 以 为开 发 石 油 污染 土壤 微 生 物 修 复 技术 提供 高效 的微 生物种 源 。 3 结 论 1 采 用不 依 赖 于 纯 培养 的 P C R D GG E 技 术 , 解 析 了石 油 污染 条件 下土壤 中细菌群 落 的结构 特征 。 2 石 油 进 入 土 壤 后 ,某 些 种 菌 假 单 胞 菌 Ps e u d o mo n a s s p . 的数 量 水 平 显 著 降低 ,甚 至 检 测 不出 ; 某些菌属Br a d y r h i z o b i u m s p . 和 Me t h y l i b i u m s p . 对 石 油 具 有 耐 受 阈 值 , 只 出 现 在 一 定石 油含 量 的土壤 中 ;某 些 菌属 T r i c h o c o c c u s 5 0 O 5 0 ● 0 O 9 3 2 石油学报 石油加工 第 2 6 卷 厂 z o c c “ z / r s 属 于土 壤 中的 常驻 菌 群 ,石 油 污染 对 其生 长繁 殖 影 响 较 小 ;某些 菌 属 如 L a c t o c o c c u s s p .、 Ac h r o mo b ac t e r zyl o s o xi dan s、 AZ f 以 P 口f g “ 8 b a c t e r i u m、Al c a n i v o r a a c s p . 在 石 油 进 入 土 壤 后 表 现出在数 量水平 上 的显 著 增加 。这 些 已知菌 属 可 以 在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开发过程 中,为种源的选择提 供参考 。 参 考 文 献 E l l VA s uD E VAN N, R A J AR AM P . B i o r e me d i a t i o n o f o i l s l u d g e c o n t a mi n a t e d s o i l [J] . E n v i r o n me n t I n t e r n a t i on a l ,2 001,2 640 9 41 1. [ 2 ]陆秀君 , 郭 书海,孙清 ,等.石油 污染土壤 的修 复技术 研究现 状 及 展 望 [ J ] .沈 阳农 业 大 学 学 报,2 0 0 3 ,3 4 1 6 3 6 7 . LU x i u j u n,GUO S h u h a i ,S UN Qi n g, e t a 1 . Cu r r e n t s i t ua t i o n o f r e me d i a t i n g t e c hn i q ue s o f p e t r o l e u m c o n t a mi n a t e d s o i l a n d i t s p r o s p e c t s[ J ] . J o u r n a l o f S h e n y a n g Ag r i c u l t u r a l Un i v e r s i t y ,2 0 0 3 ,3 4 16 3 6 7 . [ 3 ]MI S S HR A S , J Y 0T J .I n s i t u b i o r e me d i a t i o n p o t e n t i a l o f a n o i l y s l u d g e d e g r a d i n g b a c t e r i a l c o n s o r t i u m [ J ] . Cu r r e n t M i c r ob i ol o gy,2 0 01,43 53 28 3 35 . [ 4 ]B E NY AHI A F ,AB D UL K AR I M M,Z E K R I A,e t a 1 . Bi o r e me di a t i o n o f c r u de oi l c o nt a mi n a t e d s oi l s a bl a c k a r t o r a n e n g i n e e r i n g c h a l l e n g e [ J] . I n s t i t u t i o n o f Ch e mi c a l E n g i n e e r s Tr a n s I Ch e mE,Pa r t B .2 0 0 5 ,8 3 B43 64 37 0. F 5 ]顾传辉 , 陈桂珠.石油污染 土壤生物降解生 态条 件研 究 [ J ] . 生 态 科 学 ,2 0 0 0 ,4 6 7 7 2 . GU C h u a n h u i , CHEN Gui z hu.Re s e a r c h o f b i or e me d i at i o n c o ndi t i o n of p e t r o l e u m c o n t a mi n a t e d s o i l[ J ] . E c o l o g i c S c i e n c e , 2 0 00,467 72 . [ 6 ]S Z E KE L Y A J , S I P OS R, B E R TA B , e t a 1 .D GG E a n d T RFI P a n al y s i s of b a c t e r i a l s u c c e s s i on d ur i ng mu s hr o o m c o mpo s t p r o du c t i on a nd s e qu e nc e a i de d T R F I P p r o f i l e o f ma t u r e c o mp o s t[ J ] . Mi c r o b i a l Ec o l o gy,20 09,575 2 2 5 3 3. [ 7 ]S TA C H J E M,B A THE S ,C L A P P J P , e t a 1 . PCR S SCP c o mpa r i s o n o f 1 6 S r DNA s e q ue n c e d i ve r s i t y i n s o i l DNA o bt a i ne d u s i ng di f f e r e n t i s ol a t i on a n d p u r i f i c a t i o n me t h o d s [ J ] .F E MS Mi c r o b i o l o g y E c o l o g y , 2 0 01,36 2 - 31 39 1 5 1 . E 8 ]邢薇 , 左剑恶 , 孙寓娇 ,等.利用 F I S H 和 DG G E对产 甲烷颗 粒 污 泥 中微 生 物 种 群 的研 究 [ J ] .环境 科 学 , 2 0 0 6,1 1 2 2 6 8 2 2 7 2 . XI NG W e i , Z UO J i a n e ,S UN Yu j i a o, e t a 1 . S t u d y o n mi c r o b i a l c o mmu n i t y i n me t h a n o g e n i c g r a n u l a r s l u d g e b y F I S H a n d D G G E [ J ] . En vi r o nme n t a l S c i e nc e . 2 0 06,1 122 68 2 27 2. [ 9 ]MUY Z E R G,WA I I E C D,UI T TE R I I N DE N A G . Pr o f i l i ng o f c o mp l e x mi c r ob i a l p op ul a t i on s by d e n a t ur i n g gr a di e nt g e l e l e c t r 0 ph or e s i s a na l ys i s of p ol yme r a s e c ha i n r e a c t i o n a mp l i f i e d g e n e s c o d i n g f o r 1 6 S r R NA [ J ] . Appl i e d Env i r o nme nt a l M i c r ob i ol og y, 1 99 3, 5 9 6 9 5 7 O O. [ 1 o ]王君 , 马挺 , 刘静 , 等.利用 P C R D OG E技术指导高温 油藏 中功能微生物的分离[ J ] .环境科学 , 2 0 0 8 , 2 9 2 4 6 2 4 6 8 . WANG j u n , MA r i n g, L I U j i n g , e t a 1 . I s o l a t i on o f f un c t i on a l ba c t e r i a gu i de d by PCR DGGE t e c hn o l o gy f o r m hi gh t e mpe r a t ur e pe t r o l e u m r e s e r v oi r s _ J ] .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2 0 0 8 ,2 ,2 9 2 4 6 2 46 8 . [ 1 1 ]R AMI R E Z I J D,E S P O NO S A E E ,T OR R E S E F, e t a 1 . De s i gn of ba c t e r i a l d e f i ne d mi x e d c ul t ur e s f or bi o de g r a da t i on o f s pe c i f i c c r ud e oi l f r a c t i o ns, u s i ng p o p u l a t io n d y n a mi c s a n a l y s i s b y D GG E E J ]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B i o d e t e r i o r a t i o n B i o d e g r a d a t i o n ,2 0 0 8 ,6 2 2 1 3 O . [ 1 2 ]贾建丽 , 李, 贸 , 张旭,等.基于 P C R D O G E技术 的石 油污染土壤微生物多态性[ J ] .清华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版 , 2 0 0 5 , q 9 1 2 1 7 1 2 2 0 . J I A J i a n l i , LI Gua n ghe ,ZHAN ;Xu,e t a1 . M i c r o bi a l c ommun i t i e s i n p e t r o l e u m p o l l u t e d s o i l s b y P C R D GG E[ J ] . J o u r n a l Ts i n g h u a Un i v S c i& Te c h . 2 0 0 5 ,4 5 9 1 2 1 7 1 2 20 . [ 1 3 ]赵兴青 ,杨柳燕 ,陈灿 ,等.P C R D O GE技 术用于湖泊 沉积物 中微 生物群 落结构 多样性 研究 [ J ] .生 态学报 , 2 0 06, 2 61 136 1 0 3 61 6. ZHA0 Xi n gq i ng, YANG I i u ya n, CHEN Ca n, e t a 1 . St u dy on t h e mi c r o bi a l di ve r s i t y i n l a 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