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沥青老化性能与其化学组成的关系新探讨.pdf
石油沥青老化性能与其化 学组成的关系新探讨/ 林璐等 1 2 3 石油沥青老化性能与其化学组成的关 系新探讨 林璐 , 李晓林 , 郑广宇, 张立群 北京化工大学有机无机复合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 0 0 0 2 9 摘要 采用旋转薄膜加热老化试验 R TF OT , 对 4种不同牌号的浼青进行 了热氧老化模拟, 对沥青老化前后 的各项基本性能进行了表征, 并对其老化性能与化学组成之 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探讨。结果表明, 沥青老化过程 中, 黏度 的增长并非传统意义上A. 4 r ] 认 为的呈指数型或直线型增 长, 而是 先直线增长 , 到 达某一临界 点后增 长速率加 快 , 且临界点与沥青种类有关。胶体不稳定指数 I 与沥青的老化性能存在密切关联, J 越大的沥青, 老化后性能变化越 大。沥青的软化点与黏度都与沥青的数均分子量及胶体结构有关, 而针入度与延度的变化则与沥青中轻组分的关系 较密切。s元素含量影响沥青的老化过程 , s含量大的沥青, 老化前后针入度变化小。 关键词 热氧老化 四组分分析胶体不稳定指数化学结构路用性能 中图分 类号 U4 1 4 文献标识码 A Re l a t i o ns hi p Be t we e n Ag i ng Pe r f o r ma n c e a nd Ch e mi c a l Co mpo s i t i o n o f As p ha l t LI N Lu ,LI Xi a o l i n,Z HENG Gu a n g y u,Z HANG Li q u n S t a t e Ke y L a b o r a t o r y o f Or g a n i c - I n o r g a n i c C o mp o s i t e s ,B e i j i n g U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e mi c a l Te c h n o l o g y ,B e i j i n g 1 0 0 0 2 9 Ab s t r a c t Th e h o t o x y g e n a g i n g o f f o u r k i n d s o f a s p h a l t s we r e c a r r i e d o n r o t a t e d t h i n f i l m o v e n t e s t s RTF OT t O c h a r a c t e r i z e b a s i c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a s p h a l t s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a g i n g,a n d t h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b e t we e n a g i n g p e r f o rm a n c e a n d c h e mi c a l c o mp o s i t i o n we r e d i s c u s s e d i n d e t a i l .I t wa s f o u n d t h a t t h e i n c r e a s e o f v i s c o s i t y wa s n o t e x p o n e n t i a l o r l i - n e a r wh i c h we r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l y r e g a r d e d a s ,b u t l i n e a r f i r s t a n d a c c e l e r a t e d t h e n ,a n d t h e p o i n t o f t r a n s i t i o n wa s r e l a t e d t o a s p h a l t g r a d e s .Th e c o l l o i d a l i n s t a b i l i t y i n d e x J wa s c l o s e l y a s s o c i a t e d wi t h a g i n g p e r f o rm a n c e o f a s p h a l t s ,a n d t h e h i g h e r I g a v e r i s e t o g r e a t e r c h a n g e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a g i n g .Th e s o f t e n i n g p o i n t a n d v i s c o s i t y o f a s p h a l t s we r e r e l a t e d t o n u mb e r - a v e r a g e mo l e c u l a r we i g h t a n d c o l l o i d a l s t a t e ,a n d t h e v a r i a t i o n s o f p e n e t r a t i o n a n d d u c t i l i t y h a d we l l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t o l i g h t c o mp o n e n t s i n s i d e a s p h a l t s .Th e a g i n g p r o c e s s o f a s p h a l t s wa s i n f l u e n c e d b y t h e c o n t e n t o f e l e me n t a l s u l f u r ,a n d mo r e c o n t e n t o f e l e me n t a l s u l f u r c a u s e d s ma l l e r c h a n g e o f p e n e t r a t i o n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a g i n g . Ke y wo r d s o x i d a t i o n ,f o u r - c o mp o n e n t a n a l y s i s ,c o l l o i d a l i n s t a b i l i t y i n d e x,c h e mi c a l s t r u c t u r e ,p a v e me n t p e r f o rm a n c e 石油沥青具有 良好的粘结性能 , 是 目前应用最广泛 的路 面材料, 然而在储存 、 运输、 施工及路面服务过程 中, 受环境 因素影响 , 沥青内部将发生一系列物理 、 化学变化 , 最终使其 硬化变脆 , 即发生老化 , 造成路面开裂等不 良后果 。路面沥 青老化过程中发生 的物理、 化学变化主要有轻组分 的挥发、 油分的渗透流失、 氧化反应、 缩合反应等, 目前普遍认为氧化 是导致沥青老化的主要原因l_ 】 。 ] 。 对于沥青老化的研究方法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类是对一 段实际铺装路面进行数年 甚至更长时间 的跟踪取样检测。 显然 , 这种研究方式非常切合实际 , 但因其耗时过长不 便于 项 目的开展 , 只有 国外 少数课 题组在长期坚 持进行此类研 究 。第二类是对老化过程进行实验室模拟 , 即通过人工控制 温度、 湿度 、 氧气流量等条件对沥青老化进行加速 , 而后取样 表征。人们采用此法对沥青的老化现象进行 了许多研究, 但 仍不全面, 尤其是关于沥青老化性能与沥青本身化学组成之 间的关系还鲜有报道。 长期以来 , 我国应用 的沥青老化模拟方法主要是薄膜加 热试验 T F O T 和旋转薄膜加热老化试验 R T F O T 。为 了 便于分析和对 比, 本研究仍旧沿用旋转薄膜加热老化试验对 4 种不同牌号的沥青进行热氧老化模拟, 对沥青老化前后的 各项基本性能进行表征, 并对其老化性能与化学组成 之间的 关系进行详细探讨 , 旨在发现一些创新性 的规律。 1 实验 1 I 1 实验材料 基质沥青 秦皇岛 7 0 、 滨阳 7 O 、 滨州 7 O 、 辽河 9 0 ; *北京市交通委资助; 8 6 3计划课题 2 0 1 2 A A0 6 3 0 0 8 林璐 女 , 1 9 8 9 年生, 硕士生, 主要从事沥青组分与性能的关系、 胶粉改性沥青有机降黏的研究 E - ma i l l i n l u 6 6 0 6 1 6 3 . c o rn 李晓林 通讯作者, 男, 1 9 6 3 年生, 博士, 教授, 主要研究方向为沥青路面材料的改性及机理、 特种弹性体复合材料的制备 与理论、 功 能性弹性复合材料的制备与理论、 高性能弹性体制品的设计与制造E - ma i l l i x l ma i l . b u c t . e d u . c n 1 2 4 材料导报 B 研究篇 2 0 1 3 年 8月 下 第 2 7卷第 8期 正庚烷、 甲苯 、 乙醇、 二氯甲烷 分析纯 , 北京化工厂 ; 四氢 呋 喃 色谱纯, 天津康科德科技 。 1 . 2 实验方法 1 . 2 . 1 沥青旋转薄膜加热老化 采用美国J a me s C o x 8 L S o n s 的 C S 3 2 5 B型旋转薄膜加 热老化烘箱 , 按 J T G E 2 0 2 0 1 1 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 试验规程 中 T 0 6 1 0 2 0 1 1 沥青旋转薄膜加热试验, 分别对各 种基质沥青进行时长为 8 5 rai n 、 1 7 0 mi n 、 2 5 5 rai n 、 3 4 0 rai n的 老化。 1 . 2 . 2 沥青四组分分析 按 N B / S H/ T 0 5 0 9 2 0 1 0石油沥青 四组分测定法 进行 沥青四组分分析。 1 . 2 . 3 元 素分 析 采用德国 E l e me n t a r 的 V a r i o E L C u b e 元素分析仪, 在 C H NS 模式进行元素分析。 1 . 2 . 4分子 量测试 采用美国 Wa t e r s 的 1 5 1 5系列凝胶渗透色谱 分析仪进 行测试 。流动相为 四氢呋喃 , 流速为 1 . 0 mL/ mi n , 试样溶液 浓度为 2 . 0 mg / mL, 进样量为 1 0 0 L。 1 . 2 . 5 FT I R 采用德国 B r u k e r 的 T e n s o r 2 7 型红外光谱仪进行测试 。 将沥青配置成 3 0 g / L的二氯 甲烷溶液 , 均匀涂覆于溴化钾 晶片上 , 待溶剂挥发后进行表征[ 3 ] 。 1 . 2 . 6 沥青常规性能测试 按D C B 。在老化性能研究部分, 笔者将对沥青 的老化性能与 I 。 值之间的关系做详细探讨 。 表 1 基质沥青四组分含量分析表 Ta b l e 1 Re s u l t s o f t h e S ARA a n a l y s i s o f a s p h a l t s 2 . 1 . 2 元 素分析 表 2 为沥青 元素分析测试结果。构成沥青的元素 以 C 和 H为主, 此外还含有 N、 S 、 0, 以及极少量的金属元素。从 表 2 中可以看出, 4 种沥青的 H / n C 均在 1 . 5 左右, 介于 胶质和沥青质之间, 滨 阳 7 0 沥青 的 7 “1 H / n C 较小, 表 明 其芳香度较高。沥青 中的杂原子 的存在对沥青 的性能起到 非常重要 的作用[ 6 ] , 笔者希望探索 S原子含量对沥青老化性 能的影响, 可 以看出, 表 2中 4种沥青 的 S元素含量存在 以 下关系 B ACD。 表 2 基质沥青元素含量分析表 Ta b l e 2 Re s u l t s o f t h e e l e me n t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a s p h a l t s 编号 沥青牌号C / %H/ 0A N/ S / O/ H / n C A 秦皇岛 7 O 8 1 . 6 6 1 0 . 5 1 5 0 . 6 8 3 4 . 3 4 6 2 . 7 9 6 1 . 5 3 5 B滨 阳 7 0 8 1 . 2 9 1 0 . 0 8 0 0 . 3 8 8 5 . 0 2 9 3 . 2 1 3 1 . 4 7 8 C滨州 7 0 8 4 . 3 0 1 0 . 7 6 0 0 . 8 8 1 0 . 5 0 6 3 . 5 5 3 1 . 5 2 1 D辽河 9 O 8 4 . O 5 1 1 . 0 2 9 0 . 8 3 3 0 . 5 0 6 3 . 5 8 2 1 . 5 6 4 注 表中数据为元素分析仪 C HNS模式测试结果, O元素含 量为计算值 2 . 1 . 3 G P C分子 量测 试 采用凝胶渗透色谱仪 G P C 对沥青进行了分子量测试 , 表 3 为测试结果。其中, Mn 为数均分子量 , M 为重均分子 量 , Mz 为 Z均分子量 , M 为粘均分子量 , P o l y d i s p e r s i t y 表示 多分散性 。一般认为高分子材料的黏度与其分子量相关, 沥 青的粘度是否也与其分子量有直接的关系, 笔者也将在老化 性能研究部分作出评价 。 2 . 2 沥青老化性能的研究 2 . 2 . 1 FT I R 由图 1 a 可以看出, 在红外光谱 图上 , 老化时间不同的 A沥青样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7 4 2 c m~、 1 2 6 5 c m1和 1 6 9 4 c m1三处。与标准谱图比对后 , 发现 7 4 2 c m~、 1 2 6 5 c m 两 处的吸收峰为溶剂 C H C 1 。 的特征峰 , 因此不做深 入探讨。 石油沥青老化性能与其化 学组成的关系新探讨/ 林璐等 1 2 5 而 1 6 9 4 c m 处 的吸收峰则是 C O峰 , 显然 , 随着老化时间 的延长 , 该峰的面积逐渐增 大, 说明 A沥青在老化过程中产 生了羰基。采用积分法可得 出 1 6 9 4 a m 处 峰的相对面积 , 用 以表征羰基的生成量 , 便可实现对沥青氧化老化 的量化跟 踪 。 表 3 基质沥青 GP C分子量测试结果 Ta b l e 3 Re s u l t s o f t h e g e l p e r m e a t i o n c h r o ma t o g r a p h y mo l e c u l a r we i g ht t e s t o f a s p h a l t s 3 4 。 . 、 I - / 、 / 。 ’、 委 - ⋯ - . ... ij r , , 一 一 1 8 00 1 6 0 0 1 4 0 G c 7 o c 沥青 . 我 /v l 8 0 0 l 60 0 l 40 0 l 2 0 0 l U 0 0 8 0 0 6 0 0 波数, c m 图 1 不同老化时间下不同沥青的红外光谱图 Fi g . 1 T h e i n f r a r e d s p e c t r a o f d i f f e r e n t a s p h a l t s u n d e r d i f f e r e n t a g i n g t i me 由图 1 c 可以看 出, C沥青的红外光谱 图与 A 沥青类 似 , 老化过程 中, 1 7 0 0 c m 左右的吸收峰有 明显增大趋势。 而对于 B沥青, 1 7 0 0 c m叫处峰的增大趋势相对较弱 , 但 1 0 3 2 c m 处峰 的增大趋 势却较另 两种沥青 明显, 经查 证, 1 0 3 2 c m- 1 处的峰为亚砜官能团的特征吸 收峰。对照表 2 中沥青 元素含量分析结 果, S元 素含量 大小 B A C 5 . 0 2 9 4 . 3 4 6 O . 5 0 6 。显然 , 在老化过程 中, S元素含量较高 的沥 青, 亚砜官能团的生成量较多 , 而羰基官能 团的生成量相对 较少 。P e t e r s o n 等 认为, 沥青老化过程 中亚砜 与羰基官能 团的形成反应属竞争反应 , 这与实验结果也是一致的。 2 . 2 . 2 沥青常规性能测试 按 J TG E 2 0 2 0 1 1公 路工程 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 验规 程 中的相关条款对老化沥青样 品进行黏度、 软化点、 针人度 和延度测试 , 结果见图 2 一图 5 。 1 黏度 由图 2 可知, 对于未老化的基质沥青 , 其黏度存在 以下 关系 C A B D。对 比表 3四种沥青分子量 的测试 结果 发现, 沥青的数均分子量 M C A B D 与沥青 的黏度存 在较好 的对应关系, 而 Mw、 M 、 Mv 与黏度的对应性并不 强。由此认为, Mn 越大, 基质沥青的黏度 叼 越高。 老 化 时 间/ m i n 图 2 老化时间对不同沥青黏度的影响 Fi g . 2 I n f l u e n c e o f t h e a g i n g t i me o n t h e v i s c o s i t y o f d i f f e r e n t a s p h a l t s 关于沥青“ 老化时间一 黏度” 曲线的形状 , 早前有研究者认 为是呈指数型 的_ 8 ] , 也有部分文献报道称是呈直线 型的_ g ] 笔者认为这两种描述都不能全面概括各种沥青老化过程中 的黏度变化规律 。由图 2 可以看出, 随着老化时间的延长, C 沥青的黏度近似呈直线型增长 一0 . 4 5 6 0 . 0 0 2 6 8 x , R 一 0 . 9 9 5 3 , D沥青也有类似规律。而 B沥青在前 3个老化时 长内, 有较明显的直线型增长趋 势, 但在第 4个老化时长内 却 出现黏度的突增 。至于黏度变化最异于其他沥青 的 A 沥 青 , 其黏度曲线的前 3个点也是符合线性方程 0 . 4 5 3 0 . 0 3 1 8 x, R 一O . 9 9 9 1 的, 而随后其黏度增长速率加快 , 相同 老化时长内的黏度变化明显增大 。综上所述 , 老化过程 中, 沥青的黏度 叩 先呈直线型增长, 达 到某一临界点后, 其增长 速率开始加快 , 而临界点与沥青的种类有关 。 由计算结果得知, 老化前后 , 各种沥青黏度变化大小为 AD B C。由表 1沥青四组分含量分析表 中各种沥青 的 值 A D C B , 发现黏度变化与 大小存在一定的对 应关系。因此认为 , J 。 值越大 的沥青, 即越趋 于凝胶型 的沥 青 , 越不稳定 , 长期老化之后黏度变化越大 。 2 软化点 由图 3 可以看出, 各种沥青在老化过程中软化点近似呈 线性增长 。对 比图 2 和图 3 , 不难看出不 同沥青的软化点与 黏度存在一定 的对应关 系, 各种 沥青的初始黏度 C A 1 2 6 材料导报 B 研究篇 2 0 1 3年 8月 下 第 2 7卷第 8期 B D 与初始软化点 C AB D , 以及老化前后 的黏度 变化量 A B C D 与软化点变化量 AD B C 都有 一 定的对应关系。由此推断, 影响沥青软化点的主要 因素与 影响其黏度的因素大致相同, 主要为沥青 的分子量以及胶体 结构 , 但显然各要素对两者的影响程度仍有差异。 老化 时 间/ mi n 图 3 老化时间对不同沥青软化点的影响 F i g . 3 I n f l u e n c e o f t h e a g i n g t i me o n t h e s o f t e n i n g p o i n t o f d i f f e r e nt a s p h a l t s 3 针入度 图 4显示 , 各种沥青针入度 的变化在老化初期特别 明 显 , 而后趋缓 。 、 吕 暑 9 一 B A C。结合表 2 沥青元素含量分析表, S含量 B A C D 。显然 , 除 D沥青以外, S含量越大的沥青针人 度变化越大 。由 F T - I R测试结果已分析得 出, 沥青 中的 S元 素在老化过程中反应生成了亚砜 , S 含量越大的沥青老化后 亚砜的生成量越大, 而亚砜 的生成反应与羰基的生成反应是 一 对竞争反应 , 即亚砜 生成量增大时 , 羰基生成量就减 小。 综上所述 , 亚砜的产生可能使沥青老化后针人度的下降幅度 增大, 但具体是由于亚砜官能 团本身的影响 , 还是受与之竞 争的羰基 的影响还有待考证。而 D沥青 的特殊性 , 则可能与 其较低的分子量有关 参见表 3 。 4 延度 由图 5可以看出, 沥青老化过程中的延度变化是非常显 著的, 在老化开始 时便发生骤降 , 而后趋势有所减缓。老化 过程中, 沥青延度 的下降可能是 由于部分轻组分的挥发 , 以 及芳香分一胶质一沥青质的转化 , 使得胶体 中的分散介质减 少 , 而胶束的体积和分子量增大 , 胶体结构发生改变 , 最终导 致沥青发硬变脆。在老化初期 , 芳香分一胶质为主要反应 ; 而在老化后期 , 胶质一沥青质 占主导地位。因此, 延度在 老 化初期的下降较为明显则说 明延度受分散介质和胶束相对 含量的影响较大 , 受胶束内部组成变化的影响较小。 老化 时 l司/ mi n 图 5 老化 时间对不同沥青延度的影响 Fi g . 5 I n f l u e n c e o f t h e a g i n g t i me o n t h e d u c t i l i t y o f d i f f e re n t asp h a l ts 若用胶体不稳定指数 I 来衡量沥青延度变化 , 由表 1和 图 5可以看 出, A、 D这两种 J 值较大的沥青, 老化后的延度 变化较大 未老化时延度1 5 0 c m 。而 B 、 C的 J 。 值较小 , 其延度变化也较小 。至此得 出结论, I 值越大的沥青 , 越不 稳定, 长期老化之后性能的变化越大。 3 结论 1 胶体不稳定指数 I 越大的沥青越不稳定 , 长期老化 之后性能的变化越大。 2 对于未老化 的基质沥青 , Mn 越大 , 黏度 7 越大。老 化过程中 , 沥青黏度 先呈直线型增长, 达到某一临界点后 , 增长速率开始加快。沥青种类不同, 临界点不同。 3 沥青的软化点在老化过程 中, 近似呈线性增长。影 响沥青软化点的主要因素与影响其黏度的因素相 同, 为沥青 的数均分子量 / V l a 和沥青 内部的胶体状态 , 但各要素对二者 的影响程度不 同。针入度 和延度 的变化与轻组 分的关 系更 密切。 4 S 元素含量影响沥青 的老化过程, S含量大的沥青, 老化过程 中针入度变化相对较小。 参考文献 1 Ch e n Hu a x i n, Ch e n S h u a n f a , Wa n g Bi n g g a n g .Th e a g i n g b e h a v i o r a n d me c h a n i s m o f b a s e a s p h a h [- J ] . J S h a n d o n g Un i v e r s i t y En g S c i , 2 0 0 9 , 3 9 2 1 2 5 下转第 1 3 5页 石灰石颗粒碰撞磨损特性实验研究/ 钱超然等 1 3 5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o f C a O / Mg O a n d C a O/ C a 9 A1 6 O 1 8 f o r s i mu l t a n e o u s C O2 / s 02 c a p t u r e [ J ] .J F u e l C h e m Te c h n , 2 0 1 2 , 4 0 6 7 5 7 郭名女, 张力 , 唐强, 等.C a O/ Mg O和 C a O / C a 9 Als 01 a 同时 捕集 C O z / S O2的循环吸收特性E J - I .燃料化学学报 , 2 0 1 2 , 4 0 6 7 5 7 4 Ma Z h o n g c h e n g,Wa n g L a r L Te c h n i c a l p r o g r e s s o f e mi s s i o n - r e d u c t i o n a n d u t i l i z a t i o n o f c a r b o n d i o x i d e i n c e me n t i n d u s t r y [ J ] .Ma t e r R e v R e v , 2 0 1 1 , 2 5 1 0 1 5 0 马忠诚 , 汪澜. 水泥工业 C O z 减排及利用技术进展[ J ] . 材料 导报 综述篇 , 2 0 1 1 , 2 5 i 0 1 5 0 5 Ga n g X, Gr a c e J R, L i m C J . At t r i t i o n c h a r a c t e r i s t i c s a n d me c h a n i s ms f o r l i me s t o n e p a r t i c l e s i n a n a i r - j e t a p p a r a t u s [ J ] . P o wd e r T e c h n , 2 0 1 1 , 2 0 7 1 3 1 8 3 6 Go n g Mi n g y a n g。L i Xi a o g a n g,Du W e i ,e t a 1 . Re s e a r c h p r o g r e s s o n f l u i d c a t a l y s t a t t r i t i o n [ J ] .T r i b o l o g y , 2 0 0 7 , 2 7 1 9 1 公铭扬 , 李晓刚, 杜伟 , 等.流化催化剂磨损机制的研究进 展[ J ] .摩擦学学报, 2 0 0 7 , 2 7 1 9 1 7 Ni k u l s h i n a V,S t e i n f e l d A.CO2 c a p t u r e f r o m a i r v i a Ca O- c a r b o n a t i o n u s i n g a s o l a r - d r i v e n f l u i d i z e d b e d r e a c t o r - Ef f e c t o f t e mp e r a t u r e a n d wa t e r v a p 0 r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 J ] . C h e m E n g J , 2 0 0 9 , 1 5 5 3 8 6 7 8 Ya o X,Z h a n g H ,Ya n g H R.An e x p e r i me n t a l s t u d y o n t h e p r i ma r y f r a g me n t a t i o n a n d a t t r i t i o n o f l i me s t o n e s i n a f l u i - d i z e d b e d [ J ] . F u e l P r o c e s s T e c h n , 2 0 1 0 , 9 1 9 1 1 1 9 9 W u Ga n g,Z h a o Ch u n h u a ,Qi n Ho n g l i n g,e t a 1 .Pr o g r e s s a n d p r o s p e c t i n t r i b o l o g y o f p o r o u s ma t e r i a l s [ J ] .Ma t e r Re v Re v, 2 0 1 1 , 2 5 9 7 5 吴刚, 赵春华, 秦红玲 , 等.多孔材料的摩擦学性能研究及展 望口] . 材料导报 综述篇, 2 0 1 1 , 2 5 9 7 5 1 0 Ch i r o n e R,Ma s s i mi l l a L,S a l a t i n o P.C o mmi n u t i o n o f c a r - b o n s i n f l u i d i z e d b e d c o mb u s t i o n [ J ] .P r o g E n e r g y C o mb u s t S c i , 1 9 9 1 , 1 7 4 2 9 7 1 1 S a l ma n A D,Ho u n s l o w M J ,Ve r b a A P a r t i c l e f r a g me n t a t i o n i n d i l u t e p h a s e p n e u ma t i c c o n v e y i n g [ J ] . P o wd e r Te c h n , 2 0 0 2, 1 2 6 2 1 0 9 1 2 S a l ma n A D, Bi g g s C A,Fu J ,e t a 1 .An e x p e r i me n t a l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o f p a r t i c l e f r a g me n t a t i o n u s i ng s i n g l e p a r t i c l e i mp a c t s t u d i e s F J ] .P o wd e r T e c h n , 2 0 0 2 , 1 2 8 1 3 6 1 3 Gh a d i r i a M , Zh a n g Z .I mp a c t a t t r i t i o n o f p a r t i c u l a t e s o l i d s . P a r t 1 A t h e o r e t i c a l m o d e l o f c h i p p i n g [ J ] .C h e m E ng S c i , 2 0 0 2, 5 7 1 7 3 6 5 9 1 4 Z h a n g Z,Gh a d i r i a M.I mp a c t a t t r i t i o n o f p a r t i c u l a t e s o l i d s . P a r t 2 E x p e r i me n t a l w o r k [ J ] . C h e m E ng S e i , 2 0 0 2 , 5 7 1 7 3 671 1 5 C h e n Z X,Li m C J ,Gr a c e J R S t u d y o f l i me s t o n e p a r t i c l e i mp a c t a t t r i t i o n [ J ] . C h e m E n g S c i , 2 0 0 7 , 6 2 3 8 6 7 责任编辑杨霞 上接 第 1 2 6页 陈华鑫 , 陈拴发, 王秉纲.基质沥青老化行为与老化机理 [ J ] .山东大学学报 工学版 , 2 0 0 9 , 3 9 2 1 2 5 2 Li Ni n g l i ,Li Ti e h u ,P e i J i a n z h o n g,e t a 1 .Th e s t u d y s i t u a t i o n o f t h e a n t i - a g i n g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a s p h a l t[ J ] .Ma t e r Re v, 2 0 0 7 , 2 1 1 0 8 4 李宁利,李铁虎, 裴建中, 等.沥青抗老化研究现状E J ] .材 料导报 , 2 0 0 7 , 2 1 1 0 8 4 3 Le Gu e m M , Ch a i l l e u x E, F a r c a s F, e t a 1 .P h y s i c o - e h e m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f i v e h a r d b i t u me n s I d e n t i f i c a t io n o f c h e mi c a l s p e c i e s a n d mo l e c u l a r o r g a n i z a t i o n b e f o r e a n d a f t e r a r t i f i c i a l a g i n g[ J ] . F u e l , 2 0 1 0 , 8 9 1 1 3 3 3 0 4 Di d i e r L e s u e u r .Th e c o l l o i d a l s t r u c t u r e o f b i t u me n C o n s e q u e n c e s o n t h e r h e o l o g y a n d o n t h e me c h a n i s ms o f b i t u me n m o d i f i c a t i o n口] . A d v C o l l o i d I n t e r f S c i , 2 0 0 9 , 1 4 5 1 2 4 2 5 S a d d i q u i M N,Al i s M F.S t u d i e s o n t h e a g i n g b e h a v i o r o f t h e Ar a b i a n a s p h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