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碱渣资源化与综合利用技术进展.pdf
第 4 1卷第 3期 2 0 1 2年 3月 当 代 化 工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C h e m i c a l I n d u s t r y V O ] . 41.N O . 3 M a r c h. 2 01 2 石油碱渣资源化与综合利用技术进展 郭海峰,黄风林,屈雪利 西安石油大学石油炼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陕西 西安 7 1 0 0 6 5 摘 要介绍了国内石油碱渣中残余 N a O H和硫化物、环烷酸钠、酚钠 ,中性油等废弃组分资源化利用的 技术特点,针对现阶段碱渣资源化利用技术单一化的不足,提出了碱渣资源化利用中多技术联用 、短流程、低 成本技术的优势。 关键词碱渣;资源化;综合利用 中图分类号T E 6 2 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1 0 4 6 0 2 0 1 2 0 3 0 2 6 0 0 4 Pr o g r e s s o f Re s o ur c e Re c o v e r y a nd Co mpr e he ns i v e Ut i l i z a t i o n Te c h no l o g y f o r Al ka l i n e Re s i due GU O Ha i -f e n g , HU A NG F e n g - l i n , QUX u e l i Re s e a r c h Ce n t e r o f P e t r o l e u m P r o c e s s i n g& P e t r o c h e mi c a l s,Xi ’ a n S h i y o u Un i v e r s i t y , S h a a n x i Xi ’ a n 7 1 0 0 6 5 , Ch i n a Ab s t r a c t Fe a t u r e s o f d o me s t i c r e s o u r c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f o r a l k a l i n e r e s i d u e i n c l u d i n g r e s i d u a l a l k a l i , s u l fid e , n a p h t h e n i c a c i d s o d i u m .p h e n o l i c s o d i u m 。 n e u tra 1 o i 1 a n d S O o n we r e i n t r o d u c e d .I n a l l u s i o n t o t h e d e fic i e n c y o f r e s o ur c e ut i l i z a t i o n t e c hn ol og i e s for a l ka l i ne r e s i d ue a t p r e s e n t ,ne w r e s o u r c e ut i l i z a t i o n t e c hn ol og y whi c h c o mbi ne d ma n y t e c h n i q u e s a n d h a d s h o r t flo w, l o w- c o s t a d v a n t a g e s wa s p u t fo r wa r d . Ke y wo r ds Al k a l i r e s i d u e ; Re s o u r c e r e c o v e r y ; Co mp r e h e n s i v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石油中硫化物 、酚 、环烷酸等非烃化合物的存 在影响安全生产和产品质量 ,采用碱洗等精制工艺 可 以有效降低杂质含量 ,提高产品质量 。碱洗后废 弃物一碱渣 的组成复杂 ,有恶臭 ,污染环境 。随着 环保法规的 E t 益严格和生产工艺的不断进步,车用 燃料 、基本有机化工原料的杂质含量尤其是硫含量 持续降低,导致企业碱洗负荷不断增加,碱渣排放 量上扬。随废水排放标准不断严格 ,大量累积碱渣 的无害化处理及利用问题亟待解决。采用焚烧 、氧 化 湿式空气氧化和化学氧化 、 生化等技术将碱渣 中残余的 N a O H、硫化物和环烷酸钠、酚钠等组分 降解为 C O 、S O 、H 0等小分子产物 ,虽然实现了 碱渣的无害化转化 ,但浪费了有限的石油资源且释 放温室气体 、有害气体 ,与绿色化工的发展方 向相 悖 。碱渣的资源化利用技术通过对碱渣 “ 废弃物 ” 组分中特定基团的回收 、化学转化与利用 ,实现 了 污染物的减量化 、无害化处理 ,具有 良好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 本文通过介绍不 同特征污染物碱渣 的资源化利 用技术 ,分析阐述了工艺技术的特点 ,为资源化利 用碱渣 ,减少环境污染提供参考。 1 碱渣来源及组成 碱渣来源于液态烃 、常压汽柴油 、催化汽柴油 碱洗脱硫醇和乙烯碱精制脱硫等工艺过程 , 原料油 、 加工方案 、加工工艺 、操作条件等条件的不同对碱 渣的组成影响显著 。如表 1 所示 ,碱渣中污染物的 种类 、含量 、性质随碱渣来源的不同差异很大 。 表 1 不同来源碱渣的组成 T a bl e 1 Co m p o s i t i o n s o f a l k a l i r e s i d u e s f r o m d i f f e r e n t s o u r c e s 萋 昙 黎 2郭0 迮1 1峰- f2 2 8 、 男 . 河 南 永 城 人 , 在 读 硕 士 , 研 究 方 向 石 油 加 工 及 化 工 工 艺 。 E m a 11. hf g u。 一 x a n 1 6 31 98 5 - .c。 m 。 作 者 简 介 郭 海 峰 , 男 , 河 南 永 城 人 , 在 读 硕 士 , 研 究 方 向 石 油 加 工 及 化 工 l 己 。 _ 。 己 。 m 一 ‘乙 第 4 1卷第 3期 郭海峰,等石油碱渣资源化与综合利用技术进展 2 6 1 碱渣的主要污染物中,残余 N a O H和硫化物、 环烷酸钠 、酚钠等弱酸强碱盐均呈碱性 ,可继续作 为碱源进行有效利用 ;环烷酸钠 、酚钠和中性油等 有机物是重要 的有机化工原料 ,具有较高的回收利 用潜力 ;硫化物也是重要的资源。对不 同类别的碱 渣采取分质处理或耦合处理的方法 ,以期充分将其 中的污染物转化为相应的碱、有机物和硫资源的综 合利用技术正成为碱渣处理的发展方向。 2 碱资源的综合利用 2 . 1 制浆造纸 乙烯碱渣含残余 N a O H 和碱洗过程中生成的 N a 2 S 、 N a H S 、 N a C O 等弱酸盐及少量硫醇和中性油 , 硫离子在生化曝气池 中被氧化为硫代硫酸盐或硫酸 盐 ,消耗大量 的溶解氧 ,导致活性污泥缺氧,中毒 沉降而流失 ,所 以乙烯碱渣不宜采用生化处理 。而 漂白碱法硫酸盐法制浆工艺将 N a O H、N a 2 S混合 , 利用 N a O H和 N a s溶解纤维原料中的木质素 , 提高 蒸煮制浆效率 ,此法所用蒸煮液的有效成分与乙烯 碱渣相近,可将乙烯碱渣配制成蒸煮液用于制浆生 产。利用 乙烯碱渣制浆生产的纸张质量可达到甚至 超过原蒸煮液制浆得到的纸张质量⋯ ,详如表 2所 示 。 表 2乙烯碱渣与蒸煮液制浆生产 的纸 张质量对 比 T a b l e 2 Qu a l i t y c o mp a r i s o n o f p a p e r pr o d u c e d b y p u l p i n g wi t h s pe nt c aus t i c f r om e t hyl e ne pl a nt and c oo ki ng l i quo r 利用乙烯碱渣制浆造纸 ,变废为宝 ,减少了造 纸厂 N a O H、N a S的消耗 ,制浆废水经处理可实现 达标排放且排污量没有增加 ,社会 、环境 、经济效 益显著 。但 乙烯碱渣中的少量硫醇使生产空气质量 恶化 ,蒸煮液含油 ,纸张的质量不稳定 。提高碱洗 效果 ,减少乙烯碱渣中残余硫醇含量 ;加强外输碱 渣 的隔油处理是推广 乙烯碱 渣作 造纸蒸煮液 的关 键 。 2 . 2污水汽提装置注碱渣脱氨 污水汽提装置通过 汽提作用使 酸性 污水 中的 H S 、N H , 、C O z 等杂质解 吸,以达到污水处理场进 水工艺质量要求。酸性污水中的 H S 、N H 、C 0 2 主 要 以 NH 4 H S 、 N H S 、N H H C O 。 等形式存在 ,污水 汽提装置利用汽提蒸汽携带的热量 ,促使水相 中铵 盐 向生成 H2 S 、 N H3 和 C O z 的水解平衡方 向移动 ; 再 利用水蒸汽的降压作用 ,进一步降低污染物的气相 分压 , 促进水相中的水解产物 H S 、 N H s 和 C O z 等气 体解吸,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实际生产 中, 酸性污水 中除含 N H HS 、 N H S 、 N H HC O 等弱酸铵盐外 ,还含中强酸铵盐 ,此类铵 盐的水解实际上是其阳离子 N H 的水解。 在酸I生 污 水介质中, N H 4 通过水解转化为 N H 3 “ H 0的过程受 到抑制 ,中强酸铵盐 称为固定铵 无法通过汽提 过程实现水解 ,污水中残存较多的中强酸铵盐 。通 过调整酸l 生污水的酸碱平衡 ,可 以脱除污水中的固 定铵,向汽提塔顶注入液化气碱渣,酸I生 环境促进 了碱渣中 N a S和 N a H S的水解 ,同时介质 由弱酸性 转化为弱碱性, 促进了 N H 4 的水解, 达到脱除固定 、 铵的目的 。水解产物 H s随酸性气被送人硫磺回 收系统。注碱渣系统平稳运行后 ,当碱渣的注入总 碱量与固定铵量的比为 1 . 2时 ,净化水的平均氨氮 含量由注碱渣前的 7 0 . 6 m g / L降至 3 6 .7 m g / L , 水质 得到明显改善 。 污水汽提装置借助注碱渣调节污水酸碱度脱氨 的方法不仅提高了污水汽提装置的脱氨率 ,消除因 净化水不合格对污水处理场造成的冲击 ,同时也解 决了碱渣 的出路问题 ,为炼化企业节省大量碱渣治 理费用。由于油类物质易集聚在汽提塔顶和填料段 上形成油封 ,影响汽提装置气液相的正常传质 ;同 时碱渣 中的酚钠盐会在汽提过程转化为挥发酚伴随 酸性气进入硫磺 回收系统 ,烃类 的存在会降低转化 催化剂的寿命 ,并导致硫磺的颜色变黑而影响正常 销售 。此方法适于油类物质含量较低的乙烯 、液化 气等含硫类碱渣 的资源化利用 。 2 . 3 碱渣中碱的再生 根据金属氧化物能与硫化物反应生成沉淀并转 化为 N a O H的特性 , 采用金属氧化物与碱渣中 N a 2 S 、 N a S R进行 固一 液反应 ,将碱渣再生为碱液。具有此 作用的金属氧化物主要有 C u O、Z n O和 F e 0 。 等。 不 同氧化物对碱渣 中硫化物沉淀效率的影响研究表 明 在同一实验条件下 ,C u O、Z n O、F e O 沉淀碱 渣 中 s 一 的效率分别为 9 8 . 1 %、8 6 . 8 %、7 6 . 9 %;同时 C u O对 R S H等有机硫化物还具有强烈的吸附作用 。 固一 液反应体系经抽滤分离后,可得到无色无臭的 再生碱液。抽滤后滤渣呈黑色,主要 由 C u S 、 C u S R、 残余 C u O及 吸附的 R S H、R S 和酚组成 ,滤渣在恒 温 9 0 0 ℃下焙烧 3 0 m i n可再生为 C u O。 再生反应生 成的含 S O z 尾气送至硫磺回收系统,或用质量分数 为 4 5 %的 N a z C O , 溶液吸收 ,制取 N a 2 S 。 0 产品。 同一条件下, 不同再生次数的C u O沉淀碱渣中 s 一 的效率如表 3所示,反复再生的 C u O与碱渣中 化 工 2 0 1 2年 3月 S z 一 生成沉淀的效率基本保持不变 ,说明再生过程对 C u O活性的影响很小 ,C u O可循环多次使用。此法 可基本消除碱渣中 N a S 、N a S R的危害,N a 等碱资 源得以有效利用 ,与新鲜碱液调合后可回用到碱洗 生产中, 并且通过硫磺回收或制取 N a S O 产品有效 利用了碱渣的硫资源, 具有较好的环境效益和经济 效益 , 此法对硫含量高的石化企业碱渣作用效果好。 但 C u O的再生温度高达 9 0 0℃,建高温焙烧炉投 资较大 ,不利于其推广应用 ;同时碱渣中的酚钠盐 的利用价值较低。 表 3 Gu O的再生次数与2 - 的沉淀效率对 比 Ta bl e 3 Rel a t i o ns hi p be t we e n r e ge ne r a t i o n t i m e s of CuO a n d d e p o s i t i o n e ffi c i e n c y o f 2 - i n r e s i d u e 再生次数0 1 2 3 4 沉淀 s 一 效率, % 9 8 . 1 9 8 . 1 9 8 0 3 酚和环烷酸的回收 3 . 1 中和 法 利用酸性物质将碱渣中酚钠 、环烷酸钠等强碱 弱酸盐转化为相应的化合物 ,并经沉降分离 、水洗 回收粗酚或粗环烷酸产品 ,酸 I生尾气经处理回收制 得合格硫磺产品的碱渣 中和法主要有硫酸法和 C O 法 。 硫酸法是我国应用最为普遍的碱渣资源化技术 之一 ,常用于催化汽柴油,常压汽柴油等含酚类和 含环烷酸类碱渣 的资源化处理。此法通过向碱渣中 注入浓硫酸 ,比较彻底地将碱渣中酚和环烷酸置换 出来, 大幅降低碱渣酸性水的 C O D浓度。 但由于碱 渣组成波动给酸量控制带来的困难 ,常导致处理设 备和管线处于酸、碱交替循环腐蚀状态,降低设备 的使用寿命。为减轻设备腐蚀并减少硫酸消耗,也 可利用加热炉产生的烟气与碱渣发生反应 ,回收利 用碱渣中有机物资源及反应过程中生成的碳酸钠和 碳酸氢钠 。为解决碳酸钠引起体系乳化 ,有机相 、 无机相不能完全分层的弊端 ,中和过程中使用 Y J 添加剂可以有效提高油水的界面张力 ,防止体 系乳 化 ,显著提高了相分离效率 。C O 法可基本实现碱 渣的综合利用 ,但此法需就近提供廉价的 C O 废气 且烟气中 C O 浓度不易过低 ,否则碳化反应时间过 长 ;由于小分子量环烷酸的酸性 比碳酸强,难 以通 过此工艺 回收利用 。故 C O z 法 比较适于催化汽柴油 等含酚类碱渣的资源化利用 。 中和法以综合利用为出发点 ,在 回收碱渣 中环 烷酸 、酚 的同时 ,实现 了碱渣的减量化。但此法产 生的碱渣酸I生 水中 C O D浓度仍很高, 如果不妥善处 理直接排入污水处理场, 将会对污水处理设施造成 冲击 ,并且中和法采用直接酸化的处理工艺 ,忽视 了碱渣中碱资源的回收与利用。 3 _ 2 络合萃取法 络合萃取法是基于可逆络合反应的一种萃取分 离方法 ,为综合利用含酚类碱渣提供了一条有效途 径。 酚属典型的 L e w i s 酸 , 络合萃取法选择具有 L e w i s 碱性官能团的络合剂 ,通过络合反应与酚形成萃合 物转移至萃取相内; 再通过改变萃取相的p H值 摆 动效应 , 使络合反应逆 向进行 ,回收含酚溶液 , 再 生萃取剂循环使用 。络合反应在络合剂和酚的相应 官能团之间发生 ,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同时由于萃 合物的外缘基团多为烃类化合物 ,易溶于有机相而 使络合萃取具有较高的萃取效率。络合萃取的选择 性、萃取效率主要取决于萃取剂的组成, 需正确选 择络合剂 、稀释剂及助溶剂的种类和 比例。 酚为典型的 L e w i s 酸 ,而磷酸三丁酯f T B P 是 中 性磷氧类萃取剂, 其结构中 键的氧提供弧对电子的 能力较强 ,属于中强 L e w i s碱 ,对酚稀溶液可提供 较高的分配系数。T B P组成 的煤油溶液所提供 的 D 值相当理想 ,且在水中溶解度很小 。对酚稀溶液提 供的分配系数随温度的升高有下降的趋势说 明了络 合 萃取具有 与简单溶剂萃取不 同的过程机理 ,为 T B P煤油络合萃取剂对酚稀溶液采用络合萃取法进 行分离提供 了依据 ,反映了基于可逆络合反应的络 合萃取较 “ 相似相溶”普通萃取在稀溶液萃取中的 显著优势。 T B P与其它有机物缔合成键的部位主要集中于 键 的氧原子上。纯 T B P的红外谱图中, 键的特征 吸收峰出现于 1 2 7 2 . 0 o m‘ 。 处。通过测定 3 0 %T B P 一 正十二烷溶液与去离子水 、酸 眭水 p H 2 平衡 的有 机相 以及与苯 酚 、苯 酚水溶 液 、酸化苯 酚水 溶液 f p H 2 平衡的有机相的红外光谱 , 发现水分子与 问 的氢键缔合作用导致在与去离子水 、酸性水平衡有 机相红外谱图中的 特征吸收峰略发生红移 , 分别移 至 1 2 7 1 . 3 e m 和 1 2 7 1 . 0 c m ~; 与苯酚 、 苯酚水溶液 、 酸化苯酚水溶液平衡 的有机相红外谱 图中的 特征 吸收峰发生较大幅度红移 ,分别移至 1 2 3 2 . 7 e m~ , 1 2 2 9 . 5 o n~ ,1 2 2 8 . 7 c m一 。同时苯酚的羟基特征吸 收峰也由原来 3 3 5 2 . 0 e m 红移至 3 2 7 4 . 1 e m一 , 3 2 7 3 . 7 c m 。3 2 6 8 . 2 c m~ ,位移变化趋势基本一致 , 说明苯酚与 T B P 的萃取属于氢健缔合溶剂化历程 。通过测定不同 p H值时 T B P萃取体系萃取酚类的 相平衡分配系数表明在酸 I生及弱碱性条件下 ,体系 分配系数基本不变。当 p H值升高到 p K a附近时, 酚类主要以酚钠盐形式存在 ,分配系数迅速降低 , 第 4 1卷第 3期 郭海峰,等石油碱渣资源化与综合利用技术进展 2 6 3 通过络合反应回收酚较困难, 故 T B P 络合剂在体系 p H值小于 9 .5 下均具有较高萃取效率 。 对于酚浓度为 1 0 7 6 7 m g / L 、 p H值为 8 .5的混合 碱渣碳化液,不同体积分数的 T B P及 N ,N’一 二甲 庚基 乙酰胺 N 5 0 3 的煤油溶液的萃取效率表明相 同 体积分数的T B P 煤油溶液的萃取率明显高于 N 5 0 3 。 N 5 0 3的动力粘度偏大 1 9 . 5 m P a s 导致大量 N 5 0 3的 细小油滴残留于萃余相,造成萃取剂损失严重 。 综合考虑萃取效率和实际萃取操作中萃取剂损失引 起的操作费用 ,此法适于采用体积分数为 3 0 %的 T B P 一 煤油溶液。 多级错流萃取研究中此萃取剂在萃 取比 0 .2 ,2 5 ~ 7 5 o C 的条件下,经三级循环,酚萃 取率达 9 9 . 5 % 。 络合萃取法具有二次污染小、操作简易、萃取 剂可循环使用等优点 ,对酸化含酚碱渣 p H 值小于 9 . 5 的处 理效果较好 。但此法治理作用较为有限 , 其排出的萃余相中硫化物含量仍较高,需进一步处 理才可排人污水处理场。 3 . 3树脂吸附法 选择孔结构优 良的大孔吸附树脂 ,利用吸附剂 具有吸附其它物质以降低 自身表面 自由能特性的树 脂吸附法可 回收碱渣 中酚 ,同时也可实现对碱渣的 减量化处理。大孔吸附树脂是一类新型高分子聚合 物 ,具有性能稳定 、吸附选择性好 、再生简便 、解 吸条件温和等优点 ,在废弃资源综利用方面具有 良 好的应用前景。 R H 大孔吸附树脂 以苯乙烯 、二乙烯苯的共聚 物为骨架 ,经氯 甲基化后交联制成 ,通过表面所含 的极性基团的静电作用吸附极性物质而具有良好的 酚吸附性能。处理酚浓度为 8 7 5 9 .9 m g / L的混合碱 渣 ,在碱渣 p H值小于 7的条件下 ,该树脂的吸附 容量可达 1 4 6 . 1 2 g / L;在碱渣一 树脂体积 比为 1 8的 条件下 ,平均吸附率达到 9 9 %以上 。吸附饱和后采 用等体积甲醇对树脂进行洗脱 ,酚的脱附率高于 9 0 %,可方便实现吸附解吸的循环 。 树脂吸附法具有容量大、稳定性好 、处理简单 等优点 ,适于含酚量高的炼油碱渣的资源化利用 。 酚 、环烷酸的资源化利用均需对碱性碱渣酸化 后才能进行,治理作用过于单一,对碱渣中的残余 N a OH 和弱酸强碱盐的碱性未充分利用 ,仅适宜作 为碱渣的辅助处理或预处理手段。 4 硫资源的综合利用 4 . 1 结 晶法 制 N a S 废碱液中 N a S 、N a C O , 和 N a O H在不同温度下 的溶解度变化显著 ,可 以采用结 晶分离对其 中的 N a s回收利用” 。为提高 N a s 结晶的速度,同时降 低低温结晶的冷却负荷需蒸发浓缩乙烯碱渣并利用 l 5℃左右 N a s与 N a O H溶解度差异显著的特点 , 将 7 0 减压下 的乙烯碱渣蒸发浓缩液冷却至 1 5。 C 左右并结 晶可有效降低结晶物中 N a O H 的含 量 , 提高粗 N a s产品的纯度。为避免乙烯碱渣中所 含的油类物质在蒸发过程中对气液相间传质的影 响 ,需对 乙烯碱渣进行脱油处理。蒸发温度升高会 促进盐类的水解并加重蒸发装置的腐蚀 , 浓缩操作 宜在减压下进行。对于含 6 . 6 3 %N a z S 、7 . 8 4 %N a O H 的乙烯碱渣 ,在 0 . 0 7 9 0 . 0 8 0 MP a的真空度下浓缩 至原液的 7 0 . 5 %,再在 1 5 时进行冷却结晶,可 得 含 量 为2 4 . 4 5 % 的 粗N a s 固 体 产 品 和 含 1 5 . 1 7 %N a O H 的滤液。粗 N a S产 品经二次结晶后 N a s纯度可超过 3 0 %,滤液较为澄清 ,可供造纸等 用量较大且对碱液质量要求不高的行业使用 。 结 晶法可有效 回收碱渣 中 N a 2 S ,减少有害物质 的排放 ,适于无机硫含量高、油含量低的乙烯 、液 化气碱渣 的资源化利用 。 4 . 2 汽提法和萃取法 高含有机硫碱渣因含大量硫醇 6 9 . 6 g / L 而具有 恶臭气味,不仅危害大而且难治理。采用空气汽提 的方法可实现对此碱渣 的综合利用 。由于碱渣中 的硫化物主要以 N a z S和 N a S R的形式存在 ,在汽提 前需对碱渣进行酸化处理将其 中的 N a S和 N a S R转 化为易挥发的 Hz S和 R S H。H z S为弱酸 ,R S H的酸 性较 H s弱,当 p H值小于 5 . 5时,9 9 %以上的 s 一 以 H s 形态存在 , 此时 R S H更是如此,在此条件下 有利于汽提过程的进行。在 p H值为 5 ,利用 9 0 ℃ 的空气汽提酸化碱渣 3 h ,酸化碱渣中 H z S 、R S H的 含量分别从汽提前的 1 1 _3 g / L 和6 9 . 6 g / L 降至0 m g / L 和 3 2 mg / L 。汽提 出的 H S和 R S H随汽提空气去硫 磺回收系统,酸性废水中 N a s 0 的含量约为 1 2 0 g / L ,可用于制取 N a S 0 产 品。 汽提法有效回收碱渣中硫资源 ,实现对高含有 机硫碱渣的无害化处理, 具有硫资源回收率高、工 艺成熟等优点。 但需建碱渣汽提塔, 设备投资较高, 适于硫化物浓度高的碱渣资源化利用 。 萃取法 通过对高含有机硫碱渣酸化预处理, 将硫化物转化为 H S 、R S H,再利用有机溶剂萃取 分离实现对高含有机硫碱渣的综合利用,同时基本 实现 了对高含有机硫碱渣的无害化处理 ,具有较好 的环境效益。 下转第2 6 6页 2 6 6 当 代 化 工 2 0 1 2 年3月 g ,RO N损失 1 . 1 个单位 ; 表 3 OC T - MD装置生产国v汽油工业应用结果 Ta b l e 3 Th e i n d u s t r i a l a p p l i c a t i o n r e s u l t s o f OCT - M D u n i t p r o d u c i n g“ S u l f u r - f r e e ”g a s o l i n e 汽油 油 2 j 安照 5 0℃切割 , 轻汽油硫含量为 4 . 5 P , g / g , 对混合精制汽油产品总硫贡献较小 。重汽油加氢脱 硫含量为 4 . 1 g g / g ,混合精制汽油产品硫含量为 4 . 2 t g / g ,R O N损失 2 . 0个单位 。因此 ,O C T MD装置 能够生产 出硫含量小于 1 0 P , g / g的 “ 无硫汽油” 。 3 结 论 1 O C T - MD 技术采用后脱臭流程 ,可以使 轻汽油馏分的硫含量大幅度降低。减轻 了 HC N 加 氢 的深度 ,从 而可以减小最终调合产品 的辛烷值 R 0 N 损失。 2 通过调整切割方案 , 找到最佳温度切割点 , 可以生产硫含量满足欧 V排放标准的清洁汽油。 3 对典型炼厂 O C T MD装置进行超深度加 氢脱硫试验 ,结果表明 ,按照 5 0 ℃切割方案 ,硫 含量为 3 5 0 D g / g的无碱脱臭汽油 ,加氢脱硫至硫含 量为 4 . 2 g g / g , R O N损失 2 . 0个单位。 参考文献 [ 1 ] 赵乐平,周勇, 段为宇, 等. OC T - M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 技术阴. 炼油技术与工程, 2 0 0 4 , 3 4 2 6 8 . 1 2 J T h o ma s R H , G a r l a n d B B . T e c h n o l o g y o p t i o n s f o r me e t i n g l o w s u l f u r m o g a s t arg e t s 2 0 0 0 NP R A a n n u a l Me e t i n g [ C ] . S a n An t o n i o , T e x a s . AM - 0 0 - 1 1 . 2 0 0 0 . [ 3 ] D e b u i s s c h e r t Q, No c c a J . P r i me G T M c o mme r c i a l p e r f o r ma n c e o f F CC n a p h t h a d e s u l f u r i z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0 3 NP RA a n n u a l me e t i n g[ C ] . S a n A n t o n i o , T e x a s . A M一 0 3 2 6 , 2 0 0 3 . [ 4 ] 赵乐平, 方向晨 ,王艳涛, 等. 催化裂化汽油选择性深度加氢脱硫 技术 O C T - MD的开发[ J ] . 炼油技术与工程, 2 0 0 8 , 3 8 7 3 . 6 . [ 5 ] 刘晓欣 ,王艳涛 ,赵乐平,等. F C C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降烯烃工 艺技术的工业应用[ J ] l 石油炼油与化工 ,2 0 0 6 ,3 7 8 4 4 4 8 . [ 6 ] 刘继华,赵乐平,方向晨,等. F C C 汽油选择性加氢脱硫技术开发 及工业应用[ J ] .炼油技术与工程, 2 0 0 7 , 3 7 7 1 - 3 . 上接 第 2 6 3页 汽提法和萃取法均需采用硫酸酸化预处理, 回收 碱渣中硫资源, 减少有害物质的排放, 对硫含量高的 石化企业碱渣作用效果好。 但未充分利用碱渣中残余 N a O H和强碱弱酸盐等 ,忽视了碱渣中碱资源的回收 与利用, 环境效益较好但经济效益值得商榷。 5 结 论 绿色化工和循环经济理念 的深入促进 了碱渣资 源化技术的进步 ,综合利用碱渣 中残余 N a O H、硫 化物 、环烷酸钠 、酚钠和中性油等资源对于提高碱 渣资源利用率意义重大 。现有的碱渣资源化利用技 术难以同时满足回收利用碱资源 、有机物资源 、硫 资源的 目的,综合利用技术有待进一步提升。提高 碱渣的综合利用率 , 必须立足生产实际 , 大胆创新 , 通过多技术联用 ,充分发挥不 同技术的优势 ,采用 短流程 、低成本 ,以期尽量满足不同资源同时回收 的目的,增强碱渣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竞争力,实现 资源利用的最大化。 参考文献 [ 1 ]曹志钦.石油化工废碱液在造纸厂的应用[J ] .油气田环境保护 l 9 9 9,9 1 313 2 . [ 2 ]蒲光财,夏立 良.污水汽提塔注碱渣工艺的技术改造【 J J .石油化 工安全环保技术,2 0 0 7 ,2 3 6 4 5 4 7 . [ 3 ]钱正刚,余政哲.用沉淀技术处理炼油厂的碱渣『 J l_化工环保 , 2 0 0 5 ,2 5 4 2 9 8 3 0 0 . [ 4]白跃华 , 白云虹 , 雷勋茂. 应用添加剂烟气碳化处理回收碱渣l J Il 石 油化工环境保护,1 9 9 9 , 1 5 5 5 7 . [ 5]杨义燕, 杨天雪 , 戴猷元. 磷酸三丁酯T B P 对苯酚的络合萃取 环 境化学,1 9 9 5 ,1 4 5 4 1 0 4 1 5 [ 6] 杨义燕,郭建华 ,戴猷元.不同 p H值下酚类 的络合萃取【 J J .化工 学报 ,1 9 9 7 ,4 8 07 0 6 7 1 2 . [ 7] 江燕斌 ,李秀喜 ,钱宇,等.炼油厂高浓度含酚碱渣碳化液萃取脱 酚的研究 1 脱酚萃取剂的开发叫.炼油设计 ,2 0 0 1 ,3 1 4 4 7 51 . [ 8] 江燕斌 ,钱宇 ,黄理纳,等.炼油碱渣废水处理萃取脱酚实验 研究『 J 1 .化学工程,2 0 0 0 ,2 8 5 3 9 4 1 . [ 9]赵仁兴,杜静 ,阎西銮, 等.R H 大孔吸附树脂处理炼油厂碱渣废 水的研究l J 1.化工环保,1 9 9 5 ,1 5 1 1 21 7 . [ 1 O ]张武平 , 袁萍.乙烯脱硫废碱液的综合治理【J J . 辽宁化工,1 9 9 8 , 2 7 5 1 2 5 9 2 6 1 . [ 1 1] 郭川梅,唐晓东,孙刚, 等.高含有机硫炼油废碱液的治理研究 [ J ] .西南石油学院学报,2 0 0 2 ,2 4 6 7 4 7 7 [ 1 2] 王 国远 ,唐晓东,高久生.炼油废碱液的综合利用研究I J ] 石 油与天然气化工 ,2 0 0 1 ,3 0 4 2 0 92 1 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