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化污水中石油类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pdf
★石 油化 工安 全环保技 术 ★ P E T R 0 C H E MI c A L S A F E T Y A N D E N V I R 0 N M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2 0 1 5年 第 3 1卷第 1 期 石化污水中石油类测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陈小 芸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 司镇海炼化分公司,浙江 宁波 3 1 5 2 0 7 摘要 通过对红外光度法、非分散红 外法及紫外法测定石油类原理的 比较分析、标 准 样品验证比对、实际样品测试、溶剂类型及仪器资源的比较研究表明,红外法在水质综合适 用性上独 占优 势,非分散红外法随着直读仪 器的出台有简便快捷的特点,而紫外法具有灵敏 度高、萃取溶剂低毒等优势仍有实用价值。从数据比对结果看,红外法能更准确反映不同类 型水样中的油含量,非分散红外法与紫外法对标准油的选择有依赖性,对水样中油基团组成 比例有稳定性要求,适用于已知类型水样的常规监测。 关键词 红外法 紫外法非分散红外法石化污水石油类 石油类是石油化工行业排 污水 中的主要污染 物之一。在石油化 工过程 中,工艺 汽提及注水 、 产 品精制水洗水和机泵轴封冷却水等因和油品直 接接触而受 到污 染⋯ ,不 仅造 成油 品资源 的损 失 ,还影响污水的后续处理 ,尤其是生物及更深 度处理 ,进而影响工艺 回收,循环再用及废水排 放对水质的控制要求 。在 当前企业全面推行清 洁生产 ,从源头削减污染物排放的 “ 绿色 ”发展 模式下 ,石化装置污染源废水中石油类是主要控 制项 目之一。石油烃类是 由碳 氢化合物组成的复 杂混合体 ,其测定方法从最初的重量法发展为现 常用的紫外光分光光度法 简称紫外法 及 以红外 光度法为基础 的非分散红外法 简称非分散法 、 红外分光光度法 简称红外分光法 。国家环保 总 局 1 9 9 6年颁发 G B / T 1 6 4 8 8 --1 9 9 6标准,从 1 9 9 7 年初起将非分散法 、红外分光法确定为石油烃类 的国家标准方法 J 。在该标准颁布前多采用紫外 法。由于紫外法使用 的萃取剂 为低毒的石油醚 , 所以在国家标准颁布后,该法仍有应用 。在 生活饮 用水 标 准 检验 方 法 有 机 物综 合 指标 G B / T 5 7 5 0 . 7 _2 0 0 6 中仍将紫外法与红外光度 法并列为石油类标准测定方法 。石油类测定结 果往往 因方法不 同而难 保一 致 ,甚 至呈 明显差 异 。本文根据三者测油原理对石化污水样 品适用 性进行 了剖析 ,并通过标准油 、不 同油 品、实 际 样品测试结果比对 、萃取溶剂类 型及仪器资源的 比较研究 ,探讨三者测定结果差异的根源 、改进 措施及各 自的应用价值。 1 方法原理 1 . 1 红外分光光度法 石油 烃 中烷 烃 、芳 香 烃 中一c H 2 、一C H 3 、 一 c H 一 芳香 基 c H键的伸缩振动v 一 对红 外光区特征波数的辐射有不同强度的吸收作用 ,其 特征吸收峰分别在2 9 3 0 、 2 9 6 0 、 3 0 3 0 c m~,通 过测定这三个波数下的吸光度值得到石油烃 中一 C H 2 、一c H 3 、一 C H 一 芳香 基 的含量,其总和 就是石油烃含量。该法全面显示了石油类的特征吸 收,可 以识别一c H 2 、一c H 3 、一 c H 一 芳香 的 C H伸缩振动 ,且充分考虑了烷烃和芳香烃的共 同影响 ,能全面反应出被测样 品中的石油类含量。 1 . 2非分散红外法 石油烃 中烷烃类一C H 3 、一C H 2基在红外 区 3 . 4 p ,m附近存在 c H伸缩振动 P c 一 饱和 吸 收带 ,因而可在此波带处进行光度测定。该方法 也为美 国 E P A对土壤和水 中石油烃含量测定 的标 收稿 日期 2 0 1 41 0~1 2 。 作者简介陈小芸,女,2 0 0 7年毕业于浙江工业大 学,学士,现从事环境监测工作,工程师。E ma i l c h e n x i a o y . z hl h s i n o p e c .c o rn 2 0 1 5年第 3 l 卷 第 l 期 ★ 陈小芸 .石化污水 中石油类测定 方法的比较研 究 ★ 准方法 。该法 仪器结 构简单 ,操作快 捷 ,缺 点是芳烃类中的芳香环在此波长处无吸收。 1 . 3紫外法 石油及其产品在紫外光区有特征 吸收 ,具有 共轭 订键的有机化合物受紫外光激发产生 丌 一百 电子能级跃迁 ,因而产生特征吸收光谱 ,环状共 轭体系的芳香族化合 物 ,主要吸收波 长为 2 5 0~ 2 6 0 n m;共 轭 双 键 化 合 物 的 主 要 吸 收 波 长 在 2 1 5~2 3 0 n m。一般原油 、燃料油 、重质油的两个 吸收波长 为 2 2 5 n m 和 2 5 4 n m 。烷 烃类 中 的 C H键属结合 力很 强的 盯键 电子 ,只在 远紫外 也称真空紫外 的 1 5 0 n m以下光照射下吸收带 , 需在无氧或真空中测定 ,又因吸收带超 出紫外可 见分光光度计 2 0 0~1 0 0 0 n的光谱范 围,所 以无 法用紫外法检测 。 由此 可知 ,紫外 法及 非 分散 法 都有 检测 盲 点 ,分别是烷烃 、芳烃石油类 ,两者只能测量混 合组分 中芳香基 烷基 的特殊吸收 ,进而推算样 品中的石 油类 含量 ,从而导致测定 时 “ 标准油 ” 选择的问题 ;红外分光光度 法充 分考虑 了不 同组 成矿物油在红外光谱中的光谱信息特点,采用三 种典型结 构化合物配制 “ 标准油” ,采 样三波长 法获取光谱数据,避免了紫外法、非分散红外法 测定时的 “ 标准油” 选择问题。 2 实验仪器 与主要试剂 2 . 1 红外分光光度法 实验仪器 、材料 N i c o l e t I S 1 0傅里叶红外光 度仪 T h e r m o F i s h e r公 司 、电子天 平 、内径 1 0 m m,长约 2 0 0 m m的玻璃层析柱,石英 比色皿。 主要试剂萃取溶剂 一四氯化碳 特规,环 保专用,纯度 ≥9 9 . 5 % 、正十六烷 色谱纯 、 异辛烷 色 谱纯 、苯 色 谱纯 、混合 油 B重 油 、弗罗里 硅土 F l o r i s i l 6 01 0 0 me s h 、无水 硫酸钠。 2 . 2 非分散红外光度法 实验 仪器 H C - 4 0 4油 份测 定仪 美 国 B u c k 公司 ,其他同红外分光光度法。 主要试剂 同红外分光光度法。 2 . 3 紫外法 实验仪 器 D R 5 0 0 0紫 外 可 见分 光 光 度 计 , 其他 同红外分光光度法。 主要试剂 萃取溶剂 一石油醚 6 0~9 0℃馏 份 ,光学纯 、其他同红外分光光度法。 3 测定 步骤 3 . 1 红外分光光度法与非分散红外法 在酸性 条件下 ,取适 量水样 用 C C 1 溶 剂萃 取 ,将萃取液通过弗罗里 F l o r i s i l 硅土吸附柱吸除 极 性 物 质 动 植 物 油 、烃 的 极 性 衍 生 物 如 含 一 C O、一0 H基团的极性化学 品等 后 ,滤 出 液用石英比色皿分别在红外分光光度仪 、非分散 红外测油仪上进行测定。 3 . 2 紫外法 萃取溶剂为石油醚 ,同3 . 1对样 品进行萃取 、 吸附后 ,滤出液用石英 比色皿在紫外分光光仪上 进行测定。 4 结果与分析 4 . 1 波长的选择 如方法原理中所述 ,紫外法 中有波长的选择 问题 ,即 2 2 5 、2 5 4 n m。分别用石油醚配制单 一 标准溶液 正十六烷 、异辛烷 、苯 、甲苯及混合 油 B重油 在紫外分光光度计 中进行扫描 ,如图 1 所示。石油醚紫外扫描谱 图见图2 。 ≤ 4 . 9 5 4.45 l l 1 21 3 1 4l 5 1 6l 71 8l 91 l 01 1 1 1 l 2l 1 3l l 4l 波长/ n m 图1 正十六烷、异辛烷、苯、甲苯、B重油的 紫外光谱图 1 9 0 3 3 0 n m 从图 1可 知,富含一C H 3 、一c H2的饱 和烃 代表化合物正十六烷、异辛烷在紫外 中无响 应 ,芳 香 烃 中苯 、甲 苯 等 轻 质 烃 和 B重 油 在 1 9 0~ 2 3 0 n m范 围内有最大 吸收峰 ,波长各不相 同,且峰型 比较尖锐 ,在 实际测量过程 中波长 、 4 6 2.4 1 .9 ≤ 1 .4 0.9 0 . 4 ★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 1 9 0 2 0 0 21 0 2 2 0 2 3 0 2 4 0 2 5 0 2 6 0 2 7 0 28 0 2 9 0 3 0 0 3 1 0 3 2 0 3 3 0 波长/ n m 图 2 萃取 溶剂石油醚的紫外背景吸收谱图 1 9 0 3 3 0 n m 取样量 的微小 变化 可能 造成测 量误 差 ,考 虑到 苯 、甲苯、B重油在约 2 5 4 n m 附近都有较强 吸 收 ,且该吸收峰较 为平 缓 ,测定结果稳 定性强 , 又 因如图 2中所示 ,萃取溶剂石 油醚纯度即使为 光谱纯,其在 1 9 0~ 2 2 0范围仍有较大背景吸收, 更不适宜在此范 围选取测定波长。因此,选择 2 5 4 n m附近最大吸收峰作为测定波长。 4 . 2 不 同组成标准油吸收系数 4 . 2 . 1 红外分光光度法 数学模 型的建立及吸光度 系数的确定 石油类是多种烃 的混合物,烃类 又存在 同系 物 ,无法获得结构单元 ,组成 比例完全一样 的标 样。红外分光光度法采用 I S O组织提 出的 “ 勿需 标准样 品的红 外光谱 定量法 一官 能 团分 析法 ” , 其基本数学模型为 c X xA2 qA Y x A Z x 。一 其 中, C为溶剂 中石油类浓度 ,x、Y、Z分 别为一c H 2 、一c H 3 、芳环 中 C H键 的吸光度 系数 ,F为脂肪烃对芳 香烃 的校正 因子。其确定 方法 为 以 C C 1 为 溶 剂 ,分别 配 制 富 含一c H 2 、 一 c H 3、芳环 基 团 的单 一 标 准溶 液 正 十 六 烷 1 0 0 m g / L 、异辛 烷 1 0 0 m g / L和苯 4 0 0 mg / L ,用 1 c m比色皿在 3 4 0 0~ 2 4 0 0 C I B 之间扫描 ,分别 2 0 1 5年第3 l卷第1 期 测量 2 9 3 0 c m一、2 9 6 0 c m。 。 、3 0 3 0 c m 处的吸 光度 A 2 9 3 o 、A 2 9 6 0 和 A 3 0 3 0 ,经通用式 计算得校正 系数 x 1 3 6 . 1 ,Y1 9 6 . 9 ,z8 8 3 . 4 ,F 1 5 2 . 5 。即石 油类 含 量 C L 1 3 6 . 1A 2 9 3 0 1 9 6. 91A2 qA∞ 8 8 3.., ,4 A 3 o 3 o 一 。 这 三 种 典型结构化合物的红外光谱如图 3所示。 0_ 3 5 030 0 .25 0.2 0 0 . 1 5 0 . 1 0 O . O 5 O . 0 O 3 2 0 0 3 1 0 0 3 0 0 0 2 90 0 2 8 0 0 波数c m 图 3 正十六烷 、异辛烷 、苯的红外吸收光谱图 3 2 5 0 2 7 2 5 c m 4 . 2 . 2 非分散红外法和紫外分光法 用 C C 1 非分散红外 、石油醚 紫外 分别配 制三种不 同组成的标准油系列,其 中 1 号标准油 配比为 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油测定红外光度 法 G B / T 1 6 4 8 8 -- 1 9 9 6 中推荐的标准油配 比, 3号标准油 一混合油 B重油 为紫外法通用标准 油 。测得相应的吸收标准曲线方程见表 1 。 4 . 3 不同组成 比例标准样品油的测定 分别 用 国家 标 准 红 外 油 标 样 G S B 0 7 一 l 1 9 8 2 0 0 0 - 2 0 5 9 4 0及配制 4 . 1 . 2中三种不同组成的标准 油,用三种 方法及不 同吸收 曲线进行 测试计算 , 结果见表 2 。 由此说 明 1 从 4 . 2 . 1 建立的基本数学模型及图 1 、图2 中可知 ,在红外分光光度法 中,芳香基 的校正系 数约为烷烃基 的 56倍 ,即对芳烃 的敏感度 较 差 ,其 中对 苯 、甲苯 的响应灵 敏度 约为 紫外 法 2 5 4 n m处 的 1 / 3 。另外 ,忽略了石油类中的次 甲 基 次甲基因吸收弱,不易检出 ,且没有化学模 表 1 非分散红外、紫外法中的吸收曲线方程 标准油烃组成 v / v , % 曲线方程 Y 吸光度 ,x 标准油浓度/ m g L 标准 油 正十六烷 异辛烷 蕞 非分散红外法 紫外分光法 1 号 6 5 2 5 1 0 Y . 0 . 0 0 2 4 4 x 0 . 0 0 1 .r 0 . 9 9 9 9 Y O . 0 0 0 3 4 8 x 0 . 0 0 0 1 ,r 2 0 . 9 9 9 9 2号 2 5 l 0 6 5 Y 20 . 0 0 0 8 7 9 x一0 . 0 0 2,r 0 . 9 9 9 5 Y h O . 0 0 2 1 1 5 x一 0 . 0 0 2 ,r 2 O . 9 9 9 5 3号 B重油 Y 3 0 . 0 0 1 6 6 x 0 . 0 0 1 ,r 2 0 . 9 9 9 8 y 0 . 0 1 0 2 5 x一 0 . 0 0 2 ,r 2O . 9 9 9 9 2 0 1 5年第 3 l 卷 第 1 期 ★ 陈小芸 .石化污水 中石油类测定 方法的比较研 究 ★ 表 2 不 同组成及 比例标 准油的测定计算结果 4 7 配制/ 红外分光 非分散法 紫外法 样 品名称 标准值/ 光 变法 曲线 y 1 曲线 y 2 曲线 y 3 曲线 y a 曲线 y b 曲线 y c mg L 测值 相对 E% 测值 相对 E % 测值 相对 E % 测值 相对 E% 测值 相对 E % 测值 相对 E % 测值 相对 E % 标准油 1号 5 0 . O 5 0 . 1 0 . 2 5 0 . 0 O . O l 3 8 1 7 6 7 3 . 6 4 7 . 2 4 9 . 8 一 O . 4 8 . 5 8 3 . O 1 . 7 2 8 4 . 6 标准油 2号 5 O . O 5 0 . 2 0 . 4 I 8 . 0 6 4 . 0 4 9 . 8 0 . 4 2 6 . 6 4 7 . 0 3 0 5 5 I O 5 1 . 1 2 . 2 l O . 6 7 8 . 8 标准油 3号 5 O .0 4 9 . 9 0 . 2 3 4 . 0 3 2 . O 9 5 . 1 9 O . 2 5 0 . O O . O 1 4 6 9 2 8 3 8 2 4 0 3 8 0 5 1 . O 2 . O B重油 国标红外油 5 2 . 12 . 8 5 2 . O 0 . 2 5 1 . 9 一O . 4 1 4 6 1 8 O 7 6 . 1 4 6 . 1 红外标准油溶剂为 C C 1 ,不适宜紫外测定。 型化合物标定其吸收系数,又因其在烃化合物分 子中所 占比例很小 ,总体来说可 以忽略。但正如 图 2所 示 ,由于对一c H 3、一C H 2 、芳香 基这 三 大典型石油烃类分子基 团都能逐一识别 ,且充分 兼顾了石油类三大基 团的影响 ,当被测样组成发 生很大变化时 ,仍能保持准确结果 ,对样品 中烃 类组成变 化有 特有 的适应 性 ,避开 了 “ 标准油 ” 问题 ,具有很大的优越性。 2 非分 散 法 、紫 外法 对标 准油 的依 赖性 很 大 ,标准 油组 成 、配 比不 同,吸收系数 就不 同。 在紫外法中甚至相差 1~ 2个数量级。其 中,B重 油作为原油加工过程 中的常压油 ,减压渣油 、裂 化渣油、裂化柴油和催化柴油等为原料调合精制 而成的混合油 ,在紫外法中较 相同浓度 的苯单一 溶液在 2 5 4 n m处响应系数高。 3 非分 散法只对烃 组成 中的一c H 3 、一C H2 有响应 ,对 芳环 无 响应 ;紫外法 对 饱 和烃无 响 应 ,只对所配标准油中的带有共轭双键 的芳环有 响应,所以当标准油组成中芳香环比例增大时 由 1 0 % v 增至 6 5 % v ,两者吸收系数变化 方 向相 反 前 者下降 2 . 7倍 ,后者上 升 6 . 1倍。 这也说明紫外法对样品中芳香环 的敏感性 比非分 散法强 。 4 在非分散红外法 、紫外法 中,同一标准油 样 品用不同吸收曲线方程计算 的结果不 同。样 品 组成与吸 收 曲线 用标 准油 一致 时 ,结 果才 能一 致 。如对于国家标准红外油 ,用非分散法 y 1 、y 2 吸 收 曲 线 计 算 结 果 差 别 巨 大 ,前 者 结 果 为 5 1 . 9 m g / L ,在标准值范 围内;后者则大大超 出标 准值范围, 值为 1 4 6 m g / L , 相对误差高达 一 1 8 0 %。 4 . 4 石油类的测定比较 用红外分光光度法 、非分散 法 、紫外法 三种 方法对不同石化装置污水及污水处理场总排放 口 进行测定 ,结果见表 3 、表 4 。 表 3 石化各装置污水中石油类监测结果 红外分光 光度法 非分散法 紫外法 样 品名称 监测值/ 苯环 B W , 监测值/ 相对误差, 监测值/ 相对误差, mg L C H 2 w , % C H 3 w , % % m g LI 1 E % m g L E % 常减压三顶污水 8 9 . 4 2 7 . 4 6 0 . 8 1 1 . 9 8 5 . 7 4 . 2 4 4 . 5 4 9 . 8 焦化 污油罐脱水 1 1 3 2 2 9 . 3 5 7 4 1 3 . 3 1 l 4 7 1 . 3 1 1 l O 一1 . 9 常减压 电脱盐污水 l 3 3 2 6 . 6 5 O . 9 2 2 . 5 l 1 O 一1 7 . 4 I 1 8 一l 1 . 4 常减压 、重整 与加氢 1 0 3 2 3 .8 4 6 . 3 2 9 . 9 7 7 . 7 2 4 . 9 8 8 . 2 1 4 . 7 联合含油污水 加氢含硫污水 I I 1 2 3 . 3 4 1 . 6 3 5 . I 7 5 . 4 3 1 _ 9 I l 3 2 . 0 P X、重整联合含油污水 4 9 . 8 l 6 . 7 4 7 . 8 3 5 . 5 3 8 . 7 2 2 . 3 5 1 . 8 4 . 0 催化含硫污水 1 O 5 2 5 . 6 3 7 . 4 3 7 . 1 6 6 . 0 3 7 . 1 l O 8 4 . 1 加氢裂化 含油 污水 l 5 . 2 2 3 . 8 5 6 . 9 4 3 . 1 9 . 0 4 0 . 7 l 6 . 8 1 O . 7 加氢含油污水 l 7 . 8 2 1 . 6 5 1 . 1 4 8 . 9 1 O . 0 4 3 . 7 1 7 . 7 一O . 4 催化含 油污水 3 9 . 6 】 6 . 2 2 9 . 9 5 4 . 0 l 8 . 5 5 3 . 4 3 6 . 9 6 . 9 乙烯含油污水 1 . 4 4 9 . 1 1 9 . 5 7 1 . 4 0 . 5 0 6 5 . 4 1 . 3 0 一l 0 . O 乙烯废碱液 3 I 5 8 . 2 I 1 . 4 8 0 . 4 6 3 . 9 7 9 . 7 7 6 9 1 4 4 . I 重整含硫污水 2 O . 6 5 . 5 9 . O 9 1 . O 3 . 0 8 5 . 4 1 9 . 1 7 . 3 焦化含硫污水 6 2 . 3 1 . 7 1 . 9 9 6 . 4 2 . 5 9 6 . 1 6 3 . 1 1 . 2 ★石 油化 工安全环保技术★ 2 0 1 5年 第3 1卷第 1 期 表4 石化污水处理场总排放口中三种石油类测定方法测定结果 红外分光光度法 非分散法 紫外法 样品名称 监测值/ 苯环 B w , 监测值/ 相对误差 , 监测值/ 相对误差 , m g L C H 2 w , % C H 3 w , % % mg L E % mg L E % 炼油污水 总排放 口 0 . 2 5 5 O . 4 4 9 . 6 0 O . 3 3 0 . O 8 0 . 4 3 0 . 1 8 乙烯污水 总排放 口 0 . 1 0 3 9 . 2 6 0 . 8 0 0 . 2 l 0 . 1 l O . 1 4 0 . 0 4 [ 注]表 3 、表 4中 1 C H 2 % W 、C H 3 % W 、 苯环 B % W 为用红外分光光度法计算样品中各基团含量与监测值 石油类总含量 的比值 2 非分散法、紫外法监测值按表 1 中y l 、 y c 吸收曲线方程计算结果; 3 非分散法 、紫外法 中相对误差 E %、绝对误差 E是指监测值 与红外分光光度法监测值的误差值 。 由表 3 、表 4可知 , 1 在石化装置污水石油类组成 中芳香基含量 普遍较高 ,且跨 幅较大 ,范围约在 1 1 % ~ 9 6 %。 石化污水 主要来源 于石化 装置各分 离罐 的脱 下 水 、富气洗涤水、机泵冷却水等 ,其组成与工艺 原料 、过程 、产品介质有关。 芳香烃与烷烃 、环烷烃是天然原油 中的主要 成分。炼油装置的生产过程主要 由原油蒸馏 、重 质油轻质化以及油品精制等几个部分构成,这说 明无论是原油初加工 的常减压装置 ,还是 以重质 油为原料 的催 化裂化 、加 氢裂化 、延迟 焦化 装 置 ,以及加 氢精 制装 置产 生 的污水 中,除 了烷 烃 、环烷烃外还会有一定量的芳烃 。另外 ,对石 脑油 、芳 烃抽余 油有 依赖 的 乙烯 裂解装 置 、重 整 、P X装置所产生的污水芳烃含量普遍较高。 2 在测定污水 中石油类时 ,红外分光光度法 作为综合适应性较强 的国家标准方法 ,由于能分 别检测一C H 3 、一c H 2及芳香基 含量,在石化污 水样品测定中 ,利用三波长分析法 ,结果 的代表 性较强 ,能适应各种组成 比例混合烃 的测定 ,对 石油类基团组成的初步解析有独特作用,其结果 可作为准确值参考。但是,由于对芳香基的灵敏 度较弱 ,在测定炼油、乙烯 污水处理场总排 口等 石油类含量很低的样 品时,可能不能检测 出低含 量的芳香烃 ,而使结果有偏低可能。 3 非分散法测定石化装置污水 的结果总体误 差较大 。由于对芳 环中 c H振动无响应 ,随着 样品与 y l标准 曲线中所用标准油中芳烃含量的差 异加大 ,石化装置污水监测结果 的相对误差 E % 也相应增大 ,从 一 4 . 2 %负增至 一 9 6 . 1 % ,且与芳 烃含量 以苯环 B %计 的相关性非 常显著 ,相对 误 差 E % 一1 . 0 9 8B % 0 . 0 8 3 ,r 。0 . 9 6 8 。 其对应关系如图4所示 。 炼油 、乙烯污水处理场总排 口中石油类含量 很低 ,芳 香烃 含量在 红外分 光光度 法 中未检 出 紫外法 中有响应但 较低 ,非分散法 测定 差值 较小 。 衄 靛 图 4 样 品中芳烃含量对非分散测定值的影响 4 鉴于图 4的线性关 系,对芳烃 占比 B %引 起 的非分散测 量值 误差进 行修 正 ,从 相对 误差 E % 一1 . 0 9 8B % 0 . 0 8 3推 知 修 正值 1 . 0 8 31 . 0 9 8B % ~ 监测值 ,结果如表 5 所示。 由表 5可知,经修正后非分散法监测值 ,大 部分样品的结果与红外分光光度 法更接近 ,但焦 化污油罐脱水误差反而增加 ,乙烯含油污水 、重 整含硫污水及焦化含硫污水误差仍然较大 ,必须 改用红外分光光度法或紫外法。 5 紫外法以通用 的 B重油作标准定位油时 , 大部分样品的相对误差 E %在 1 5 % 以内,说 明 B重油作为标准油较适用于石化污水样品,而借 鉴红外法 中利用三 大模 型化合物 的 “ 三基 团” , 简单拼凑标准油配制法不适合实 际样品的紫外分 析 ,这更进一步说明石化样品组成 的复杂性及紫 外法的独特性。 常减压三顶污水 、乙烯废碱液 的紫外结果误 差较大 ,分别为 一4 9 . 8 % 、1 4 4 . 1 % ,前者偏低 , 2 0 1 5年 第 3 l 卷第 l 期 ★ 陈小芸 .石化 污水中石油类测定方法的比较研 究 ★ 表 5 非分散 法测量石化装置污水 中石油类监测值修正 后 ] 红外分光光度法 非分散法修正前 非分散法修正后 样 品名称 监测值/ 监测值/ 相对误差 , 修正值/ 相对误差 , n a g L 苯环 w , % m g L E% n a g L E % 常减压三顶 污水 8 9 . 4 I 1 . 9 8 5 . 7 4 . 2 9 0 . 0 O . 7 焦化 污油罐脱水 1 1 3 2 l 3 . 3 I I 4 7 I . 3 I 2 2 4 8 . I 常减压 电脱盐污水 l 3 3 2 2 . 5 l l O l 7 . 4 l 3 2 一1 . 1 常减压 、重 整与加氢联合 含油污水 1 0 3 2 9 . 9 7 7 . 7 2 4 . 9 1 0 3 0 . 0 加氢含硫污水 l l l 3 5 . 1 7 5 . 4 3 1 . 9 1 0 8 2 . 6 P X、重整联合含油污水 4 9 . 8 3 5 . 5 3 8 . 7 2 2 . 3 5 5 . 8 l 2 . 1 催化含硫污水 1 0 5 3 7 . 1 6 6 . O 一3 7 . 1 9 7 . 7 7 . 0 加 氢裂 化含油 污水 1 5 . 2 4 3 . 1 9 . 0 4 0 . 7 1 4 . 8 2 . 9 加氢含油污水 l 7 . 8 4 8 . 9 1 4 , 2 2 5 , 8 l 8 . 3 2 . 9 催化 含油污水 3 9 . 6 5 4 . 0 l 8 . 5 5 3 . 4 3 7 . 7 4 . 7 乙烯 含油污水 1 . 4 4 7 1 . 4 5 O 一6 5 . 4 1 . 7 t 6 . 1 乙烯废碱液 3 l 5 8 O . 4 6 3 . 9 7 9 . 7 3 l 9 1 . 3 重整 含硫 污水 2 0 . 6 9 1 . O 3 . 0 8 5 . 4 2 3 . 9 l 5 . 8 焦化 含硫污水 6 2 . 3 9 6 . 4 2 . 5 9 6 . 1 l 0 1 . 9 6 3 . 6 [ 注 ] 同表 3 、表 4注。 与常减压装置的原油直馏性质有关 ,重组分未经 裂解 ,顶部油气污水 中重馏分油含量 、芳烃含量 随之较低 ,又 因原油 一般 不含 带共 轭双 键 的烯 烃 ,与 B重油有较大差异 ,导致样品中紫外 响应 基团偏少;乙烯废碱液中油类物质主要是黄油, 是 由碱洗过程 中乙烯裂解气重组分 的冷凝和双烯 烃物质的聚合而形成 的。而裂解气重组分 中不仅 含有较 多 的联 苯 、双 环三 环芳 烃 ,还 含有 大 于 3 5 0℃馏分 、带长碳链稠环芳烃 的沥青质 ,与标 准 B重油有较大差异,又因在紫外法 中,芳环联 稠度等对芳香基的吸收系数有时有巨大影响,并 且普遍较高,因此 ,紫外吸收值 比同浓度标准 B 重油高,监测值相应偏高。 对于炼油 、乙烯 污水处理场总排 口中紫外响 应基团含量很低 ,链烃含量较低 在红外分光光度 法中分别为0 . 3 3 、 0 . 2 4 m g / L ,测定差值较小。 5 结论 1 红外分 光光 度法 对复 杂样 品的适应 性最 强 ,其结果总体来说最具代表性 ,但对芳烃的检 测能力较紫外差,所用的样品萃取溶剂为高毒性 的 C C 1 ,对操作人员及环境有较大危害 ,当分析 大批量样品时 ,需特别注意劳动防护 。另外所用 仪器性能要求较高,一般使用的傅里叶红外光度 仪不仅价格较昂贵,而且 因对环境湿度有很高要 求 ,维护成本较高。 2 非分散法 简单快捷 ,美 国 B u c k公 司推 出 的 H C - 4 0 4非分散红外测油 仪,因其有监 测值直 读功能而在国内有推广应用。因对芳环无响应 , 在标准油中加入 固定 比例芳环作校准曲线 的补救 方法 ,难以适应芳烃 占比多层次变化 的石化污水 测定,辅以线性法修正后会有所改善,只适合芳 烃比例不太高且相对稳定的大批常规样品监测。 3 紫外法的最大优势是所用溶剂为低毒 的石 油醚,以 B重油作标准定位油监测石化污水适应 性较强 ,除个别样品误差 大,必须用红外分光光 度法外 ,大部分样品测量 准确度都较高 ;所用的 紫外分 光光 度计 价廉 ,操 作 简单 ,无需 特殊 维 护 ;另外 ,对芳烃 相对毒性 比烷烃大得 多,其 中稠环芳烃毒性更强 ,有些 组分具致癌性 的高 灵敏性 ,可以弥补红外 分光光度法的不足,具有 独特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 1 ] 刘天 齐,主编.石 油化 工环境 保 护手 册 [ M] .北京烃加工出版社,1 9 9 0 . [ 2 ] 张希衡,主编.废水治理工程 上[ M] . 北京 冶金 工业出版社 ,1 9 8 4 . [ 3 ] G B / T 1 6 4 8 8 --1 9 9 6水质 石油类和动植物 5 0 [ 4 ] [ 5 ] [ 6 ] [ 7 ] ★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 术 ★ 2 0 1 5年第 3 I 卷第 1 期 油测定 红外光度法 [ s ] . 李进.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水和废水中 的矿 物 油 类 的方 法 [ J ] .化 学 工程 师 , 2 0 0 4 ,1 0 5 6 2 3 . 周林红 ,吴燕.紫外分光光度 法测定炼油 废水中的石油类含量 [ J ] .石化技术和应 用 ,2 0 0 4 ,2 2 6 4 5 6 45 8 . G B / T 5 7 5 0 . 7 -2 0 0 6生 活饮 用水 标 准检 验 方法 有机物综合指标 [ S ] . U. S .Env i r o n me n t a l Pr o t e c t i o n Ag e n c y. Me t h o d f o r c h e m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wa t e r a n d [ 8 ] [ 9 ] wa s t e s Me t h o d 4 1 3 .2 s p e c t r o p h o t o me t r i c i n f r a r e d ;o i l a n d g r e a s e ,t o t a l r e c o v e r a b l e , EP A一 6 0 0 7 9 0 2 0, US A, 1 9 7 9. U. S.En v i r o n me n t a l Pr o t e c t i o n Ag e n c y . Me t h o d for c h e mi c a l a n a l y s i s o f wa t e r a n d w a s t e s M e t h o d 4 1 8 . 1 s p e c t r o p h 0 t o m e t r i c i n f r a r e d ;p e t r o l e u m h y d r o c a r b o n s ,t o t a l r e c o v e r a b l e ,E P A一 6 0 0 - 7 9 0 2 0,US A,1 9 7 9 . 国家环保局 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编 委会.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 [ M] .3版. 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 9 8 9 3 7 2 . 上接第 3 1页 水管线上加电伴热 、加保温层都没有取得满意的 防冻效果 ,所 以将进水管线改为埋地管线 ,根据 冻土层 的厚度 确定埋 地深 度 ,以达到 防冻 的 目 的。另外 ,施工时注意进水管线 的地上部分尽量 短 ,且要做好保温 ,地上管线 的阀门尽量采用球 阀而不用闸阀,方便操作。 对于洗眼器 的进水管线和连接件 ,严格按照 设计要求或者洗眼器的技术条件选用 ,不能随意 替代或改变其规格 ,尤其不能无 限缩小管径。对 于排放管线,尽量接到雨水系统或下水系统。 2 . 3 结合现场实际选择型号 。尽量保证品牌统一 事故淋浴器及洗眼器通用设计规定 Q / S H 0 7 0 0 --2 0 0 8 规定 ,喷淋洗眼设施顶部或附近 应设置声光报警装置 ,且信号宜送至控制室。其 目的是使用时如洗眼器发 出报警 ,控制室能够及 时知道 ,以便于做出处理。 另外 ,设计 选 型时应 充分考 虑使 用场 所 的 空问 、环境 等实 际情况 ,选 用洗 眼器 、淋 浴器 或者喷 淋 洗 眼器 ,防冻 或 者不 防冻 ,壁 挂 式 、 台式洗眼器或 冲洗 软管。对 于无 固定水 源 、危 险性操作频率极 低或者 需要经 常变动工 作环境 的地方 ,则选 用便携 式洗 眼器作 为 固定式 洗 眼 器 的补 充 。 根据 以上情况对供应部 门提 出具体 的要求 , 以后尽量采购同一个厂家的洗 眼器。对实施工程 总承包的装置 ,也在设计阶段提 出要求 ,对于数 量极少的品牌洗眼器根据情况逐步淘汰,以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