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技术在石油污染修复领域的最新进展.pdf
★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2 0 1 5年 第 3 1 卷 第 5期P E T R O C HE MI C A L S A F E T Y A N D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P R O T E C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生物技术在石油污染修复领域的最新进展 康凯璇 ,兰秀茹 ,付 娜 ,赵 静 1 .大连知微 生物科技有限公 司,辽宁 大连 1 1 6 0 2 3 ; 2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中原油田分公 司,河南 濮阳 4 5 7 0 0 0 摘要 生物修复技术因其作用持 久、低 成本、环境友好等优 势得到 了广泛应用。介 绍 了近三年国内外石油污染水体、土壤和大气生态 系统生物修 复领域最新的研 究现状和应用 实 例 ,提 出微生物一植物联合修复技 术、分子 生物 学技术和新型生物材料等 多种技 术复合应用 的发展趋势 ,为今后石油污染修 复工作提供参考依据和研究思路 。 关键词 生物修复石油污染 水体土壤大气 石油污染 主要来 自原 油勘 探 、开采 、运输 、 储存和炼制等过程 ,以及 海上原 油泄漏和陆地输 油管线泄漏等突发事故 ,不仅对水体 、土壤和大 气 自然环境造成了不同程度 的污染 ,也对人体健 康构成严重危害。石油对环境 造成危害 的主要成 分有饱 和烃、芳香烃 、胶质 、沥青质 和树脂类 , 以及多种 重金 属元 素。C d 、Z n 、C u 、P b 、N i 等 重金属单独或联合作用所形成 的复合污染源 ,组 分复杂 、毒性强 ,导致修复难度增大。因此 ,对 石油污染 环境 的修复 和无 害化治理 的研 究 与应 用 ,已成为各国能源战略发展和环境保护必须要 面对 的紧迫问题。 传统的石油污染修复技术包括物理修复和化 学修复 ,在处 理过 程 中能量 消耗 大、资 金投 入 高 ,更为突出的问题是有可能产生二次污染 ,再 次破坏 自然 资源。生物 修复技 术 因其 具有低 投 资 、高效益的优势以及环境友好 的特点 ,已成为 改善石油污染环境最有生命力和代表性的技术。 生物修复技术 的主要原理 是利 用特定生物 植 物 、微生物或原生动物 的代谢 活动 ,吸收、转 化 、消除或降解环境 污染物 ,实现环境净化 、生 态效应恢复 ,该技术在近年来 的原油泄漏应急处 理中得到了大范围的应用。如 2 0 1 0年 4月墨西哥 湾钻井平台原油泄漏事故最终释放超过 2亿加仑 4 9 0万桶 的原油 ,对海洋生态与海洋生物造成 了巨大危害。但 4个月后 7 5 % 的漏油已消失 ,研 究者发现了大量 以石油为食 的嗜油菌 ,这些微生 物在油污清理过程 中作用 巨大。2 0 1 0年 7月 1 6 日,我国史上最严重 的大连湾输油管道爆炸事故 清理初期 ,投施了 2 3 t 修复微生物 ,用于清理港 口海域 1 8 3 k m 的浮油 ,这是人类首次大规模应 用生物修复技术治理海上溢油污染并取得 良好效 果。美国环保局已将 2 5种生物修复制剂 包括微 生物 、酶和生物表面 活性 剂等 列入 国家应 急计 划推荐 目录中,用于快速处理各种原油泄漏造成 的污染 。 1 水体污染的生物修复 根据环保部发布的 2 o 1 3年环境统计年报 显示 ,2 0 1 3年全 国工业 废水 排放 量 2 0 9 . 8亿 t , 占废水排放总量 的3 0 . 2 %。相当数量的含油污水 经处理后外排人海或 内陆江河 ,再加上水上石油 流通增量 、开发泄漏等原因 ,导致水体石油污染 不断加剧 ,对水体生态环境及人类社会造成严重 破坏。随着石油化工产 品的多样化以及生产规模 的快速发展 ,给对石化废水处理能力提 出了新的 要求与挑战。 收稿 日期 2 0 1 5 0 3 2 7 。 作者简介康凯璇,女,2 0 1 3年毕业于英国雷丁大 学,硕士,主要从事油田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工作, 工程师。 电话 0 4 1 1 - 8 3 7 9 2 4 6 7 ,E m a i l k a n g k x d l o p us t o m ★ 石油化工安全环保技术★ 2 0 1 5年第 3 1卷第 5期 1 . 1 石化废水的生物处理 生物处理法因其成本低廉,不产生二次污染 等优点发展迅速 ,也是石化废水二级处理过程 中的核 心单元 。包括 高效工 程菌 、固定 化微 生 物 、新 型生 物膜 反 应 器 Me mb r a n e B i o R e a c t o r , MB R 、酶一微生物耦 合技术 、生物一化 学一物 理组合等多种复合技术得 以广泛认可并应用。 我国大部分油 田进入开采 的中后期 ,采出液 含水量最高达 9 8 %以上 ,对油 田采出水进行经济 有效处理并循环利用 ,成为油 田节能减排领域的 重要课题 。新疆油 田使用高效的功能微生物菌种 进行油 田废水生物处理 ,出水 C O D1 0 0 mg / L 、 出水石油类 1 0 m g / L、挥发 酚 0 . 5 mg / L ,达 到水质的排放标准 。对压裂返排液采用预处理 与生物法联合 的方式进行处理 ,如 “ F e n t o n氧化 一 混凝沉 降 一水解酸化一序批式生物膜反应器一 活性炭吸附”的组合工艺 ,处理后 的压裂返排液 水质指标 ,达到国家污水综合排放中的一级排放 标准。利用 “ 钻井废液一强化复合水解酸化一生 物铁反应器一T i 0 光催化氧化技术一臭氧接触氧 化池一生物活性炭滤池一清水池一达标 排放 ” 的 组合工艺 ,实现了对钻井废液 的达标处理 ,该 技术 的成功应用对每年钻井过程 中产生数量 巨大 且成分复杂的钻井废液处理有重要 的现实意义。 石油炼化废水生化降解较为成熟的工艺包括 序批 式 活 性 污 泥 法 S e q u e n c i n g B a t c h R e a c t o r , S B R 、MB R 法 和 厌 氧/ 好 氧 法 A n o x i c / O x i c , A / O 等。炼化污水处理装置的两级气浮出水采用 S B R处理 ,C O D、石油类和氨氮的去 除率分别为 8 5 % 、8 0 % 和 5 5 % ;含 盐 污 水 处 理 装 置 采 用 M B R反应器 ,总氮去除率高于 9 0 %。针对炼油 厂在油品精制 过程 中产 生 的液 态烃 和催化 汽油 碱渣产生的废水 ,采用 S B R反应器 对其进行 曝 气生物处 理 ,结合 活性 污 泥驯化 ,总硫负荷为 0 . 9 k g S / m d 时,硫化物 的去除率接近 1 0 0 % , C O D的去除率 为 8 3 . 8 % ;S 主要转化 为 S O 一 , 转化率为 9 6 %_ 9 J 。利用生物强化技术 ,石化企业 可使高浓度废水 C O D 21 0 m g / L 的去 除率 达 9 0 %以上;将生物氧化处理工艺一隔离曝气生物 滤池技术 应用 于炼 油企业高浓 度有 机废水 处理 后 ,废水中 C O D、B O D 、硫化物和石油类的去除 率分别达到 9 3 % 、9 5 % 、9 6 %和 8 5 % ,出水基本 达到国家一级排放标准 。最新报道利用氧化石 墨烯/ F e , O 复合材料为载体 ,1 . 乙基. 3 . 二 甲基 氨基丙基 碳二亚胺盐 酸盐为交联剂 ,运用 共价 固酶的方式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这个 固定化酶 系统对废水 中苯酚与 2 ,4 - 二氯苯酚 的去除率分 别为 4 6 %和 9 9 % ,且循环 4次之后 ,固定化酶的 活性保留超过 5 0 %⋯J 。 1 . 2 海上污染的生物修复 由于传统海上油污清理 的物理法和化学法工 作量 巨大 、二次污染严重 ,科学家们 发现海洋 中 的某些微生物具有较强 的氧化和分解能力 ,可达 到清除溢油的 目的,已知有 9 0多种细菌和真菌能 够降解部分石油成分。借助宏基因组技术对海洋 中丰富的微生物资源进行研究 ,可获得更多高效 的修复活性物质。周中文 等结合 1 6 S r R N A基 因文库和变性梯度凝胶 电泳技术分析 了降解 菌群 的结构 ,确定 了食烷 菌 A l c a n i v o r a x 在降解菌群 中的优势地位 ,同时确定 了海杆菌 Ma r i n o b a c t e r h y d r o c a r b o n o c l a s t i c u s 、海 绵 假 单 胞 菌 P s e u d o m o n a s p a c h a s t r e l l a e 以及 l d i o m a r i n a与 K a n g i e U a属 的细菌在烷烃降解过程中也有重要作用 。以聚乙 烯醇和海藻酸钠 为载体材料 ,将芽孢杆菌 B a c i l z s s p . 包埋制成 固定化微球 ,石油的降解率可达 5 7 . 4 5% l l 。因此 ,配合新型载体材料 固定化 技 术 的应用 ,对海床沉积 、海滩滞留、礁 石附着的 油污修复也是一个发展热点领域。 1 . 3 内陆河流湿地的生物修复 我 国大庆 、胜利 、辽河和大港等主力油 田都 位于湿地内,这些湿地面临着石油污染 的严重威 胁 。大庆油田将两种俄罗斯石油降解微生物菌剂 施用在群英西泡 的湿地中 ,修复结果表明 ,将 这两种生物制剂按用量各减半 的混合原则 同时投 入实验场地 的方法修复效果最佳 ,修复 6 0天后 , 实验场地石油类 的污染超标倍数从近 5 2 9倍最低 降至 3 . 6倍 ,综合污染指数下降。 目前 ,湿地生 态恢复的主流手段是采用适 当的生物 、生态及工 程技术 ,逐步恢复退化湿地生态系统 的结构和功 能 ,最终达到湿地生态系统的 自我持续状态 。 2 土壤污染的生物修复 修复石油污染土壤常用 的是微生物和植物修 复技术 ,基于微生物 、植物 的生命代谢 活动 以及 生筮 鲞箜 塑 釜生堑垫 枉墨油污染修复领域的最新进展 ★ 产物酶、表面活性剂等成分 ,通过络合 、离子交 换 、吸附、氧化/ 还原等作用,直接或间接吸收、 转化或降解污染物,促进微生物和植物的生长起 到修复作用。对于使用生物技术 治理石油土壤污 染 已取得了多元化的研究进展 ,主要体现在从实 验室研究到矿场 的原位修复,包括生物增强 、生 物刺激和生物表面活性联合使用,系统降解目标 污染物,对降解菌及其产物的特性研究到基因工 程技术的应用等是土壤修复的一个重要趋势 ] 。 2 . 1 微生物修复技术 原位和异位修复分别是微生物修复技术中的 两个 主要手段 ,但是 由于异位 修复 法处 理成本 高 ,受无法治理深层 污染土壤及 地下水 的局 限, 因此发展原位修复技术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由于有机污染物的来源多样性和化学 复杂性 ,因 此降解污染物的微生物组成和功能也存在多样 性 。微生物通过分泌生物表 面活性剂提高有机物 的降解性 ,产生胞外聚合物或形成生物膜积累有 机污染物供下一步降解。从大庆石油污染土壤 中 分离出一株粪产碱菌 A l c a l ig e n e s f a e c a l is ,石油 降解率达到 6 7 . 1 % ,对正十二烷 、正十四烷 、正 十六烷 、正二十烷和正三十二烷 的降解率分别为 6 8 . 2 1 % 、6 4 . 7 0 % 、5 8 . 0 4 % 、4 9 . 7 3 % 和 1 9 . 8 7 % ㈣ 。 另外 ,通过添加 营养 助剂 、表面活性剂 如 鼠李 糖脂 、蛭石 ,改 善土壤持水性和透气 性 ,为微 生物降解烃类创造条件,最终将石油降解率提高 了 3 0 % 。 Me g h a r a j 等认为微生物 同植物修复 的联合应 用,有利于提高微生物在土壤中的修复能力,小 麦 、油菜 、杨树 、苎麻等植物 已成 功应用于土壤 修复 中,植物分泌易被微生物代谢吸收 的有机碳 源 ,如糖 、有 机酸、氨基 酸等 。采用新型产 鼠李 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的多环芳烃专性 降解菌 ,通 过结合微生物菌剂强化修复技术与微生物一植物 联合修复技术体 系,3个月后多环芳烃降解率超 过 3 0 %。另有报道构建了紫花苜蓿一根瘤菌一木 霉菌 共 生 体 系,土壤 中 多 环 芳 烃 降 解 率 达 到 3 2 . 9 3 % ,具有恢 复土壤微 生物 生态功能 多样性 的潜力。通过无标记同源重组的方法,构建稳定 性好 、安全性高的新型鼠李糖脂生物表面活性剂 的菌株 ,复合微生物菌剂强化修复技术与微生物 一 植物联合修复技术体系,建立了多环芳烃污染 农 田土壤的植物- 微生物协同修复及根际生态调控 技术。3个月 的矿产实验结果显示 ,多环芳烃降 解率达到 6 0 %以上 。这些先导性现场实验所取得 的乐观结果为确定规模化应用的研究 战略和发展 方 向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2 . 2 酶催化技术 酶也是微生物的代谢产物之一,由于酶具有 高效 、专一 、无 毒 副作 用 等 优势 ,使用 简单 方 便 ,近来 已成为环境修复的研究 热点。 目前研究 较多的石油降解酶有氧化还原酶 、水解酶等,对 于多酚、腈类、多环芳烃 、氰化物和重金属等污 染物均有较强的降解能力 。应用较广 的甲烷单加 氧酶既用于甲烷减排又可用 于污染修复 ,可降解 大多数的卤代烃、卤化芳香族化合物和联二苯 等。D a s 等对生物技术修复石油烃污染土壤做 了 详细的分析与整理 ,部分 已经实施应用 的酶和石 油烃降解菌如表 1所示 。 表 1 石油污染生物修复中已应用的酶及微生物 酶污染物 酶 微生物来源 Me t h y l o c o c c u s Me r l o s i n u s C l C 8 烷烃及环烷烃 可溶性 甲烷单加氧酶 Me t h y l o c y s t is Me t h y l o mo n a s Me t h 3 4 o c e l l a Me t h y l o b a c t e r C 一 C 烷烃、卤代烃 颗粒甲烷单加氧酶 M e t h r lo c o c c u s 和环烷烃 Me t h y l o c y s t is Ps e u d o mo n a s Bu r k h l o d e r i a C5 一 C 1 6 烷烃 ,脂肪酸 , Al k B相关 烷烃 羟化酶 苯系物,环烷烃等 R h o d o c o c c iJ My c o b a c t e r i u m C a n d i d a ma l t o s a C 1 0 一 C 1 6 烷烃 ,脂肪酸 真核 P 4 5 0 C a n d i d a t r o p i c a l i s Y a r r o wi a t ipo t i c a Ac i n e t o b a c t e r C 5 一 Cl6 烷烃 ,环烷烃 细菌 P 4 5 0加氧酶系 C a u l o b a c t e r My c o b a c t e r i u m C l o - C 3 0 烷烃 双加氧酶 A c i n e t o b a c t e r s p . 2 . 3其它生物修复新技术 采用新型联合技术 ,如光降解一 生物联合修 复技术 、化学增溶一生物联合修复技术 、电动力 0 型 盟 学一微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等 ,能够提高石油类复 杂组分 污染物 的修 复效率。微 纳米多孔 炭/ T i O z 复合材料 ,根据吸附一催化的协同作用机制 ,在 最优条件下可实现 9 2 . 7 %的苯酚处理性能。采用 高电压梯度直流电场提高污染土壤温度,有利于 铅的解析以及提高离子的电迁移速度,通电 8 0 m i n土壤中铅浓度降低了3 9 %,达到修复要求的 技术指标 。这些成功 的实验 为开发生物新材料/ 新技术 ,进行石油污染环境修复提供了新思路。 3 大气污染修复 我国大气污染形势极为严峻,以可吸入颗粒 物 P MI O 、细颗粒物 P M2 . 5 为特征的主要 污 染物的大气污染 问题上升到政府和群众聚焦的民 生问题。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 B 3 0 9 5 --2 0 1 2 将于 2 0 1 6年 1月 1日在全 国全面实施 ,这将对石 油化工行业的发展和环境提出新 的更高要求 。石 化工业对大气 的主要污染成分 为碳氢化合物,如 苯系物 、醛酮类 、卤代烃等 ,也 是臭氧空洞 的主 要成因。常规处理油气污染 物的技术包括催化燃 烧法 、吸附法 、焚烧法等,经济成本 高且具有局 限性。生物分解处理技术成为环保领域新技术 的 热点 ,将微生物 固定化在多孔 、潮湿介质上 ,实 现其以大气 中低浓度的有机废气为营养物质 ,通 过 自身代谢而分解有机废气 的循环经济的 目标。 4 展 望 生物修复技术是环境修复技术中最具发展潜 力的新技术,目前已取得众多成 功的矿场修复案 例。但随着石油污染来源的复杂化 ,在环境中 自 然 吸收时间越长 ,对生态系统伤害程度越深 ,可 被生物降解 、转化的成分变少 ,不能降解或难 以 降解的成分增大。针对不同的石油组分污染要制 定个性化的修复方案,结合快速反应的物化吸附 预处理, 再施以特异降解某种组分的生物修复工 艺,以达到最终环境修复和无害化治理的 目的。 我国生物修复技术体系发展相 比国外还不够 完善,且大部分研究处于模拟实验阶段,缺乏矿 场应用经验 。石化领域 的环保工作者要充分认识 到发展多种技术复合应用及个性化修复体系是未 来生物修复领域趋势 ,例 如新型工程菌 的选育 、 高效营养激活剂、微生物一植物联合修复技术、 生物催化 和新 型填 反应器等 ,尤其是 应用分 子生物学 ,包括 D N A微阵列 、功能基因组学 、宏 基因组学 、宏转录组学 、高通量测序 和原位活性 测定等方法构建的生物修 复 “ 大数据”,加深研 究人员对生物技术在石油污染修复机理的理解和 效果的分析。生物修复技术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完 善与进步,标准化的规范操作及工艺流程也需要 制定 ,但随着研究和实践的深入 ,生物技术将成 为石化领域环境保护、监测、治理、干预及预警 等众多环保新技术浪潮的领航者。 参考文献 『 1 ] 刘小二 .土壤 石油 污染的 生物修 复技 术 [ J ] .水工环境,2 0 1 4 8 ,4 0 42 . [ 2 ] 杨萍萍,石志杰,罗春林 ,等 .高矿化度 油田采出水生物处理技术 [ J ] .油气田地 面工程,2 0 1 2 ,3 1 1 1 6 1 6 2 . [ 3 ] 刘音 ,崔远众,常青 ,等 .油田钻 井废液 处理 研 究进 展 [ J ] .石 油化 工 应 用, 2 0 1 4,3 3 1 0 1 5 . [ 4 ] 王琼 .中国海油炼化 污水处理与回用技术 综述 [ J ] .工 业水 处理 ,2 0 1 4 ,3 4 6 1 4 1 6. 2 8 . [ 5 ] 赵胤 .炼油厂含硫 高盐碱 渣废水的生物 处 理技 术研 究 [ D] . 上 海 华 东理 工 大 学,2 0 1 3 . [ 6 ] 柯小军 . A / O法与 B A F组合工艺处理氨 氮 废水 [ J ] .大氮肥 ,2 0 1 2 5 3 5 7 3 6 0 . [ 7 ] 唐和清 ,黄佳 ,常青 .氧化石墨烯/ F e 3 0 4 复合材料 固定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去除酚 类废水 [ J ] .中南民族 大学学报 自然科 学版 ,2 0 1 4,3 3 1 1 2 2 2 . [ 8 ] 张秀霞,秦丽姣 ,吴伟林 ,等 .固定化原 油降解茵的制备及其性能研 究 [ J ] .环境 工程学报 ,2 0 1 0 ,4 3 6 5 9 - 6 6 4 . [ 9 ] 徐璐 ,王继富,刘兴土,等 .微生物修 复 大庆采 油区湿地石油 污染 实验研 究 [ J ] . 工业安全与环保 ,2 0 1 3 ,3 9 2 5 8 - 6 1 . [ 1 0 ] 杨庆利 ,董艳 ,姬妍茹,等 .耐盐碱石 油 降解菌 2 J Q的分 离鉴定及 降解能力 [ J ] . 安徽农业科学,2 0 1 5 ,4 3 2 3 4 . 2 3 5 ,2 6 5 . [ 1 1 ] 刘五星 ,骆永明,余冬梅 ,等 .石油 污染 土壤的生态风险评价和生物修 复 [ J ] .土 壤学报, 2 0 1 0 ,4 7 4 6 2 1 -6 2 7 . [ 1 2] [ 1 3 ] [ 1 4 ] ★ 康 凯璇等. 生物技 术在 石油污染修 复领域的最新进展 ★ Me g h a r a j ,M. , R a m a k r i s h n a n ,B . ,V e n - k a t e s wa r l u, K., S e t h u n a t h a n, N., Na i d u, R . B i o r e me d i a t i o n a p p r o a c h e s f o r o r g a n i c p o l l u t a n t s A c r i t i c a l p e r s p e c t i v e[ J ] .E n v i r o n me n t a l I n t e r n a t i o n a l ,2 0 1 1,3 7l 3 6 2 . 1 3 7 5 . 姚伦芳,腾应 ,刘方 ,等 .多环芳烃污染 土壤 的微 生 物一 紫花 苜 蓿联 合修 复 效 应 [ J ] . 生 态 环 境 学 报 ,2 0 1 4,2 3 5 8 9 0. 8 9 6. Z h a n g J ., L i n X. G. , L i u W. W. E f f e c t o f o r g a ni c wa s t e s o n t h e p l a n t .. mi c r o b e r e me d i a . . [ 1 5] [ 1 6 ] t i o n for r e mo v a l o f a g e d P A H s i n s o i l s[ J ] . J o u r n a l o f En v i r o n me n t a l S c i e n c e s , 2 0 1 2, 2 4 8 1 4 7 6 . 1 4 8 2 . Da s N., Ch a n d r a n P. Mi c r o bi a l d e g r a d a t i o n o f pe t r o l e um h y d r o c a r b o n c o n t a mi n a n t s An o v e r v i e w [ J ] . B i o t e c h n o l o g y R e s e a r c h I n t e r na t i o na l ,2 01 1 . 傅德慧 ,冯慧珍 ,吴彦颈,等 .推广油气 田回 收 技 术,减 少挥 发 性 有 机 物 污 染 [ J ] .内蒙古石油化工 . 2 0 1 4 1 8 8 8 8 9 . 上接 第 5 0页 5 结 论 在天然气输气站选址建设时,应综合考虑当 地气象条件,充分开展现场勘测工作,分析其闪 电活动规律和土壤电阻率,尽可能选建在雷电流 强度低 、闪 电活动不频 繁 的地 区。选址完毕后 , 应综合采取接 闪、接地 、等电位 、防 闪电感应及 电涌侵入 、防 雷击 电磁脉 冲 等措施 ,并合 理 布 线 ,采用符合规范要求 的防腐 防锈 及焊接工艺 , 将人员生命损失风险 R 1及经济价值损失风险 R 4 指标控制在容许风险范 围内,实现输气站 的平稳 安全运行 。 [ 2 ] 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报告 [ z] .榆林 榆林 市盾安防雷科技服务中心,2 0 1 4 . [ 3 ] [ 4 ] [ 5 ] 参考文献 [ 6 ] [ 1 ] 韩春娟.输 气站防 雷技 术设计 与研 究 [ J ] .东北石油大学, 2 0 0 8 , 2 7 8 4 9 5 0 . 李小龙,付国振,等.天然气输气站的雷 电防护设计 思路 与 实践 [ c] .第六届 中 国 国 际 防 雷 论 坛 论 文 j 12编 . 2 0 0 8 5 2 5. 5 2 7. 汤维科 ,马艳利. 浅谈天然气输气场站的 雷电防护 [ C ] .第 2 8届 中国气象学会 年 会一S 1 3 雷 电 物 理、 监 测 预 警 和 防 护 ,2 0 1 1 . 杜鹃,杜艳 ,等. 易燃 易爆场所的雷电防 护分 析 [ J ] .陕 西 气 象,2 0 0 9 , S 1 5. 6. 王式久,李洪生,等.天然气输气站雷电 事故科学防范技术研究 [ J ] .中国石油和 化 工标准与质量,2 0 1 4 , 7 5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