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水表层钻井随钻压力与温度监测装置设计.pdf
9 2 传感器 与微 系统 T r a n s d u c e r and Mi c r o s y s t e m T e c h n o l o g i e s 2 0 1 4年 第 3 3卷 第 1 1 期 D OI 1 0 . 1 3 8 7 3 / J . 1 0 0 0 - 9 7 8 7 2 0 1 4 l 1 - 0 0 9 2 - 0 3 深水表层钻井随钻压力与温度监测装置设计 葛 亮 , 胡 泽 , 陈 平 , 马天寿 , 杨 青 , 廖俊必 1 . 西南石 油大 学 机电工程学院 。 四川 成都 6 1 0 5 0 0; 2 . 四川大学 测控系, 四川 成都 6 1 0 0 6 5;3 . 西南石油大学 电气信息学院, 四川 成都 6 1 0 5 0 0 ; 4 . 西南石油大学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 国家重点 实验 室, 四川 成都 6 1 0 5 0 0 摘要深水表层钻井随钻压力与温度监测装置是监测深水表层钻井过程中井底当量循环密度 E C D 和循环温度的重要工具。通过深水表层钻井随钻压力与温度监测装置, 现场技术人员可以实时掌握井下 环空压力、 钻柱内压和温度等工程参数 , 进而了解和分析井下工况, 为深水表层钻井作业和动态压井钻井 技术提供指导。设计的深水表层钻井随钻压力与温度监测装置以A R M为核心, 利用数据采集技术和通信 技术, 实现了随钻压力与温度的采集传输。完成的深水表层钻井随钻压力与温度监测装置具有体积小、 功 耗低 、 抗振动和抗高温和低温的优点。监测装置已经在我国南海第一口深水井 L W6 1 1 井的领眼井中成 功进行应用试验, 验证了其在深水无隔水管钻井条件下的机械强度、 稳定性、 可靠性, 测量得的数据能真实 反映钻井 工况。 关键 词 海洋 石油 ; 深水钻井 ;随钻测量 ; 数据采集 ; 井下仪器 中图分类号 T H7 6 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 0 0 0 -97 8 7 2 0 1 4 1 1 -00 9 2 -03 l J eS l gn 0I l a re s s Ur e an I t em Der at ur e m 0nl t 0rl ng C l evi c e W 1 1 l i e 1 ● ● ● 1 ● 』 ● 1 ● l ● ’ 1 ⋯ ■ ● “ c I r l l l l ng i n de e Dwa t e r S Ur r a c e G E L i a n g ,H U Z e 。 ,C H E N P i n g , MA T i a n . s h o u , Y A N G Q i n g , L I A O J u n . b i 1 . C o l l e g e o f Me c h a n i c a l a n d E l e c t r o n i c E n g i n e e r i n g , S o u t h we s t P e t r o l e u m Univ e r s i t y , Ch e n g d u 6 1 0 5 0 0, Ch i n a;2 . De p a r t m e n t o f M e a s u r i n g a n d Co n t r o l ,S i c h u a n Univ e r s i t y, Che ng du 6 10 0 65, Chi n a;3.Co lle g e o f El e c t r i c and I nf o r mat i o n ,So ut hwe s t Pe t r ol e um Uni ve r s i t y, Ch e n g d u 6 1 0 5 0 0, Ch i n a;4 . S t a t e Ke y La b o r a t o r y o f Oi l Ga s Ge o l o g y a n d Ex p l o r a t i o n, S o u t h we s t Pe t r o l e u m Univ e r s i t y, Ch e n g d u 6 1 0 5 0 o, Ch i n a Abs t r a c t Pr e s s u r e a n d t e mpe r a t u r e mo ni t o rin g de vi c e whi l e dr i l l i ng s y s t e m us e d i n de e pwa t e r s u r f a c e dr i l l i ng i s a n i mp o r t a nt t o o l t o mo n i t o r pr e s s ur e a nd t e mpe r a t u r e i n d r i l l i ng pr o c e s s . By a d o p t i ng i t , d ril l i n g e n g i ne e r c a n r e a l t i me o b t a i n e ng i n e e ring pa r a me t e r s o f a n nu l us p r e s s u r e, d r i l l p i p e p r e s s u r e a nd t e mp e r a t u r e, e t c, a nd u s e i t t o l e a r n a n d a n a l y z e s t a t e o f d o wn h o l e . P r e s s u r e a n d t e mp e r a t u r e mo n i t o rin g w h i l e d r i l l i n g s y s t e m a d o p t ARM a s c o r e c h i p, a nd u s e s da t a a c q ui s i t i o n a n d c o mmun i c a t i o n t e c h no l o g i e s t o r e a l i z e a c q ui s i t i o n a nd t r a n s mi s s i on o f p r e s s u r e a n d t e mp e r a t ur e .Th e p r e s s ur e a n d t e mpe r a t u r e me a s u r e whi l e d r i l l i n g s y s t e m ha s a dv a nt a g e s o f s ma l l s i z e ,l o w po we r c o n s u mp t i o n . v i b r a t i o n r e s i s t a n c e a n d h i g h a n d l O W t e mp e r a t u r e r e s i s t a n c e . T h e d e v i c e h a s Mr e a d y b e e n u s e d i n t h e fir s t d e e p wa t e r we l l LW6 1 一 l Pi l o t h o l e i n t he So ut h Ch i na S e a .I t s me c ha n i c a l s t r e n g t h. s t a b i l i t y .r e l i a b i l i t y i n n o n ris e r d ril l i n g c o nd i t i o ns o f d e e p wa t e r i s v e rifie d,me a s u r e d d a t a c a n t ru l y r e fle c t d ril l i n g o pe r a t i o n. Ke y wo r d s ma r i n e 0 i 1 ;d e e p wa t e r d ri l l i n g ;me a s u r e me n t w h i l e d r i l l i n g ;d a t a a c q u i s i t i o nd o w n h o l e i n s t r u me n t 0 引言 随着世界各国对能源的需求的增加, 进军海洋已经成 为全球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制高点 。2 0 1 2年以前, 由于 缺乏深水勘探开发的自主装备和技术, 我国无法大规模开 展南海深海油气资源开发。但伴随着中海油的深水半潜式 钻井平 台“ 海洋 石油 9 8 1 ” 成 功投入 使用 , 标 志着我 国已经 具备独立开发深海油气能力。然而, 深水钻井工艺技术与 浅水和陆地钻井有很大差别 , 集中体现在深水表层无隔水 收稿 日期 2 0 1 4 - 0 8 - 2 1 基金项 目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 “ 8 6 3 ” 计 划资助项 目 2 0 0 7 A A 0 9 Al 3 _ o 3 ; 国家 自然科学基 金资助项 目 5 1 2 0 4 1 3 9 ; 国家重大专项 项 目 2 0 0 8 Z X0 5 0 2 6 -0 0 1 -09 第 1 1 期 葛亮 , 等 深水表层 钻井随钻压力与温度监测装 置设计 9 3 管段钻井过程中, 深水表层钻井面临着窄压力窗口、 海底低 温和浅层地质灾害等 技术难 题 , 必须 实施 监测钻 井过 程 中井底当量循环密度 e q u i v a l e n t c i r c u l a t i o n d e n s i t y , E C D 和 循环 温度 , 准确判断井 下复杂工况 , 并 采取有效措 施确保 钻 蚌安全。 要 实现海洋深水 钻 井过 程 中井底 E C D和循 环 温度 的 实时监测 , 需要使用深水钻井随钻环空压力与温度监测装 置 , 该装置可以完成对井下压力工况的监测、 记录和分析 的重要作用 , 为深水表层钻井作业和动态压井钻井技术提 供指导 。通过利用现代 科学技术实现深水表层钻 井随钻 力与温度监测装置, 在推动我国深水钻井技术和机械加 工技术的快速发展, 并提供可用装置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 作用和意 义。 1 系统的总体设计 1 . 1 装置机械 结构设计 深水钻井随钻环空压力与温度监测装置在钻铤外壁安 装环空压力传感器 、 内壁装钻柱内压力传感器 、 保护套内装 电路板, 钻铤内装电池以及与 MWD快速连接头, 测量仪结 卡 句 如图 1所示。深水钻井 随钻环空 压力与温 度监测装 置与 MWD连接 , M WD快速 连接头与 M WD连接 , 再通 过 中心 快 速接头与深 水钻 井随 钻 环空 压力 及 温度 监 测装 置快 速 连 接 图 1 深水钻井随钻环空压力和温度监测装置机械结构 F i g 1 M e c ha n i c a l s t r u c t ur e o f a nn u l u s p r e s s ur e a nd t e m p e r a t ur e mo n i t o r i n g d e v i c e wh i l e d r i l l i n g i n d e e pwa t e r t o p h o l e dril l i n g 1 . 2系统电路框架设计 深水表层钻井随钻压力 与温度监测装置 可以看作 是一 个片下压力和温度的参数采集 、 存储 、 传输和处理的智能化 系统 ,在其电路结构上主要由下位机部分和上位机部分组 成, 下位机电路部分可以完成井下压力和温度的信号检测 电路 、 信 号调理 电路 、 数据采集 、 数据存储 和传输 电路 ; 上位 机部分 主要完成下位机 传输数 据的接收 、 分析 和处理功 能。 深水表层钻井随钻 压力与温度监测装置整 体电路设计 方案 2所示 。 该装置最高耐压为8 O MP a , 最高温度为 1 2 5℃, 最低耐 濉 0 ℃ , 最 大允许振动为 2 0 g 应满足 的技 术指 标为环空压 力测蛙范 为 0 ~ 6 0 MP a , 钻 柱 内压 测量 范围 为 0 ~ 6 0 MP a , 图 2系统的整体设计图 F i g 2 Ov e r a l l d e s i g n d i a g r a m o f s y s t e m 温度测量范 围为 0 1 2 5 q C, 存储 容量 为 1 G, 最 长工作 时问 为 3 0 0 h 。 2系统设计 2 。 1 传感器及其信号调理 电路设计 由于传感器工作在深海的恶劣环境中, 对于环空压力 和钻柱内压的测量, 设计选用 C Y B 一 1 5 S高温压力传感 器; 而对温度的测量 , 考虑到 目前已有的井下温度传感器测量 误差较大, 传感器输出不是线性电压信号的问题 , 设汁了具 有线性 电压输 出的井 下低 功耗 温度传感 器。该温度 传感 器 包括耐腐蚀不锈钢外壳 、 新型低功耗温度 检测芯 片 、 高导热 系数导热硅脂、 热缩套管、 银高温导线和耐高温密封胶。该 传感器一端可以通过螺纹固定在井下仪器上, 外壳上开有 密封槽用于密封 。 传感器将环空压力、 钻柱内压和温度 3路信号转换为 电信号, 由于传感器输 出的信号微弱,通常只有几个微伏 到几百微伏, 所以, 必须加信号调理电路对传感器的输出信 号进行放大 。系统选 用轨对 轨运算放 大器 A D 8 5 5 4为核 心 器件 , A D 8 5 5 4以其 低噪 声 、 零 漂移 、 单 电源 和输 入 电阻 大 的优越性能为低频微伏信 号检测提供了很好选择。 2 . 2 数据采集与存储电路 数据采集与存储模块的主要功能是对 4路工程信号进 行 A / D转换, 并将数据存储到数据存储器中。基于 A R M C o d e x M 0核 心 的 L P C 1 1 1 4芯 片 , 4 8 MH z主频 , 利 , H自带 8路1 O位 A D采样, 采样 电压范围 0 3 。 3 V, S P 1 方式连接 S D卡 , 然后通过采集将 1 0位数据用 2个字 _节存入 S D 中。如 图3, 设 计采用 的 K 9 K 8 G O 8 U O M 是三 星公 司生 产的 大容量 闪存芯 片 , 其 单片容量可高达 1 GB 。 2 . 3数 据 传输 系统 为 了实现通 信, 深 水钻 井随 钻环空 压力 与温 度监测 装 置通过系统串口通信电路将测得的工程参数传给 M WD, 本 系统使用的串行通信芯片为 M A X 3 2 2 2 。一旦计算机对 片机寻址, 单片机则根据计算机的要求传送相应的_ L 程参 传 感 器 与 微 系 统 第 3 3卷 V ] 。3V N C N C 48 l l “ l工3 NC N C 4 7 4 二 NC N C 4 6 N C N C 4 5 Ⅺ3 J N F _ 争 一 N C I/ 0 7 4 4 N F I,o 7 H o 2 7 N C I/ 0 6 4 3 N F I/o 6 P Io 2 6 阿o0 4 NF R E 8 R 门 3 I , 4 2 NF I 5 H o2 5 F I O0 5 NF C E 9 RE l / o4 4 l NF I / O4 H O2 4 1 O CE N C 4 0 l l N C N C 3 9 V C 3 V I NN FF№V c c l1 32 NC NC 3 8 V c c V c c i ;器 l v l 1 4 V m ‘ l 1 5 N C N C 3 5 l H O0 6 NF C LE 1 6 N C N C 3 4‘ P I 3 0 7 NF A LE l 7 CL E N C 3 3 P I O0 8 NF W E I 8 A L E I / 0 B 3 2 NF U O 3 P 1 02 3 ⋯一 N F W P 1 9 W E 卫 3 l NF I , 02 H 2 ⋯。 2 0 W P I / O l 3 0 NF I / Ol Ho2 l N C I / 。 o 2 9 NF I / O0 P i 02 0 2l 28 N C N C 3 N C N C N C N C 2 6 2 4 N C N C 图 3 S D 卡 与 AR M 接 口电 路 F i g 3 I nt e r f a c e c i r c uit o f S D c a r d a n d ARM 数数据。M WD与工程短节采用单线连接, 同时要求从机除 非接收到主机命令 , 不 得 占用 发送 总线 。当从 机接 收到 主 机申请数据的命令时, 从机必须在规定时间内通过总线向 主机返 回数 据。 2 . 4电源 电路 L P C l l l 4微控制器的内核和 I / O使用 同一电源电压, 需要单电源3 . 3 V供电。深水钻井随钻环空压力与温度监 测 装置使用电源情况有两种 1 井下与 M WD配合使 用 , 通 过泥浆脉冲传回数据。此时使用的是高温锂电池供电, 不 同种类锂电池输出电压不同; 2 深水钻井随钻环空压力与 温度监测装置在井下采集数据并将数据存储, 待起钻后在 地面读取存储器数据, 此时由计算机 U S B接 口供电。为了 降低噪声和出错几率, 模拟电源与数字电源应该隔离 , 需要 在电路板上增加电源电路模块 , 实现电压转换 、 稳压, 隔离 数字和模拟电源 , 以及提高电源电压精度 , 从而提高电路的 稳定性 , 如 图 4所 示为 以 S P X l l l 7 M3 - 3 . 3为核心 的电源 电 路 。 图 4电源电路 Fi g 4 Ci r c u i t o f p o we r 2 . 5软 件 设计 系统软件设计分为测试系统软件设计和计算机处理软 件设计两个部分 。测试系统软件主要实 现单片机 的数 据采 集、 存储和传输控制, 程序分为两部分, 包括主系统单片机 程序和备用系统单片机程序, 主系统单片机程序流程如图 所示。计算 机处理 软件 主要 利用 L a b V I E W 实 现数 据 的读 取 、 分析和显示等功能。 3 试验测试 L W6 一 卜l井 位 于 我 国 南 海 深 水 水 域 , 井 位 水 深 l 5 0 0 . 8 i n , L W6 一 卜1 P H是 H Y S Y 9 8 1半潜式钻井平台在南中 国海域钻探的第二 口深水预探井 L W6 1 1的领眼井 , 钻探 主要 目的是 探 明正式 开钻 的 L W6 一 卜1井浅 层地 质 灾 害情况 。钻井进尺泥 线 以下 2 0 0 In, 领 眼深度 T D 1 7 3 1 m, 领 眼作业全程采用该 装置 实时 随钻监 测和识 别井 眼工 况 , 并 实时通过 MWD传输数据到计算机处理软件系统。 如图 5 , 在 1 5 3 0 1 6 3 0 m井段 当采 用海水 钻进 时 , 环 空 压力为 l 5 . 4 ~ 1 6 . 6 MP a , 此时环空压力与环空静压力差值 0 . 1 0 . 2MP a , 且随着深度增加呈增加趋势, 这说明随着钻 进深度增加 , 环空长度增加导致环空循环 压力损失 增加 , 不 过此时环空段较短, 循环压力损失较小 ; 钻柱内压力总体上 较环空压力高6 7 . 5 MP a , 这与实际情况吻合。如图 6 , 环 空 温度在 开始循 环时只有 4℃ , 随着钻进循 环 , 温 度快速 升 高至 I O C左右, 这是由于地面海水达到井眼环空使环空温 度升高所致。实测数据表明 E C D在 1 . 0 3 5~ 1 . 0 4 1 g / C in 。 之 间波动 , 且总体上随井深增加呈增加趋 势 , 与实际情况 吻 合 星 鸶 图 5 装置 1 5 3 0 -1 6 3 0 m钻进 实测压 力一 时间关 系曲线 Fi g 5 M e a s u r e d pr e s s u r e V S t i m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c u r v e o f d e v i c e wh i l e dr i l l i ng 1 5 3 0 -1 6 3 0 m l 3 O0 O 0 l 5 O 0 O 0 1 7 O 0 O0 I 4 O O OO 1 6 OO O O 1 8 O O OO 测 量 时 间 / h 图6装置 1 5 3 0~1 6 3 0 m钻进 实测温度一 时间关 系曲线 Fi g 6 M e a s u r e d t e mp e r a t u r e V S t i m e r e l a t i o n s h i p c ur v e o f de v i c e wh i l e d r i l l i n g 1 5 3 0-1 6 3 0 m 4 结论 1 本文设计了一种深水表层钻井随钻压力与温度监测 装置 , 通过 深水 表层 钻井 随钻压力与温度监 测装置 , 井下环 空压力、 钻柱内压和循环温度等工程参数就可以被现场技 术人员实时掌握 , 就 可以了解 和分析井 下的工况。 2 系统设计采用冗余技术, 实现 _『在装置系统掉电或 者电池用完等故障时, 装置会 自动进行电源切换。 3 经过现场测试 , 整体试验效果 良好 , 装置能够 连续可 靠地测量钻柱内压、 环空压力和井下温度 , 并能通过 M WD 实时传 输至海面控制系统 。 下转第 9 8页 d I R 堪姆 6 2 8 4 0 ~ 赠制 9 8 传 感 器 与 微 系 统 第 3 3卷 宣 姜 匿 蓉 * g 0 0 U. 1 0 . 2 0. U. 4 0 . 5 0. 6 氮气压力 / MP a 图 8 乙腈一 水混合溶液的脱水 时间与氮气压力关 系 1 1 0℃ Fi g 8 Re l a t i o n be t we e n n i t r o g e n p r e s s ur e a n d de h y dr a ti o n time o f mi x e d s o l u ti o n o f a c e t o nit r i l e a n d w a t e r 1 1 0℃ 发现, 负压方式下混合溶液会被吸入气路芯片, 不适用于这 类混合溶液的脱水。 2 . 2 . 2 实际样品脱水测试 以 K F 0 . 1 4 5 g / L 一 乙腈水溶液 用于合成 [ F ] F D G 脱水为目的, 用正压方式, 在氮气压力 0 . 4 MP a , 温度 1 1 0℃ 条件下对该混合溶液进行脱水, 并用无水乙腈洗脱蒸发后 的剩余物 , 用卡尔费休法测定了洗脱液的含水量, 考察脱水 时间与洗脱液含水量的关系, 其结果见图9 。 \ 皿 跚 1 * 扣 加热时间 / mi n 图 9 氟试剂含水量与加热时间的关系 Fi g 9 Re l a ti o n be t we e n h e a t i n g t i me a nd wa t e r c o nt e n t o f flu o r i n e r e a g e n t 结果表明 当脱水时间在 3m i n时, 洗脱液中的含水量 小于 1 %, 达到脱水 目标。 3 结论 本文研制了玻璃一 P D M S ⋯P D MS P C四层结构的微流控 脱水芯片。玻璃液路基片、 P c气路基片分别与弹性 P D MS 不可逆封合形成液路半芯片和气路半芯片, 加入 P T F E微孔 膜后 , 两片半芯片再借助自然粘合与外力封合为全芯片。 封接过程简单可靠, 液路和气路通道易于对准, 且液路半芯 片和气路半芯片可独立更换、 自由组装。 ≯ 利用 此 芯 片构 成 的脱 水装 置, 对纯 水、 乙腈 水 2 1混合溶液脱水进行了条件实验, 脱水的合适温 度为 1 1 0~ 1 2 0 ℃, 采用干燥氮气正压辅助吹出的方式更为 理想, 且对本系统装置合适的氮气压力为 0 . 4 M P a 。 用本脱水装置对 K F _ 乙腈水溶 液进 行 了实际脱水 效果 考察, 可在 3 mi n内完成脱水, 洗脱液中含水率小于 1 % , 结 果令人满意, 该芯片可以用于合成[ ” F ] F D G等有机试剂的 脱水 。 参考文献 [ 1 ] Ma n z A, G r a b e r N, Wi d me r H M. Mi n i a t u ri z e d t o t a l c h e m i c a l a n a l y s i s s y s t e ms A n o v e l c o n c e p t f o r c h e m i c a l s e n s i n g [ J ] . S e n s o r s a n d Ac t u a t o r s B Ch e mi c a l , 1 9 9 0, 1 2 4 4-2 4 8. [ 2] S ali mi m o o s a v i H, T a n g T, H a r r i s o n D J . E l e c t roo s m o t i c p u m p i n g o f o r g a n i c s o l v e n t s a n d r e a g e n t s i n m i e r o f a b r i e a t e d r e a c t o r c h i p s [ J ] . J o u r n a l o f t h e Ame ric a n Ch e mi c a l S o c i e t y ,1 9 9 7,1 1 9 8 7 1 6 8 7 1 7 . [ 3] J a h n i s e h K, H e s s e l V, L o w e H, e t a 1 . C h e m i s t r y i n m i e r o s t mc t u r e d r e a c t o rs[ J ] . A n g e w C h e m I n t E d E n g l , 2 0 0 4 , 4 3 4 0 64 4 6 . [ 4] D e m e l l o A J . C o n t ml a n d d e t e c t i o n o f c h e mi c al r e a c t i o n s i n mi - c rofl u i d i c s y s t e ms [ J ] . N a t u r e , 2 0 0 6, 4 4 2 3 9 4--4 0 2 . [ 5] Wa t t s P , Ha s w e l l S J . T h e a p p l i c a t i o n o f m i c r o r e a c t o r s f o r o r g a n i c s y n t h e s i s [ J ] . C h e m S o c R e v , 2 0 0 5 , 3 4 2 3 5--2 4 6 . [ 6 ] L e e C C . M u h i s t e p s y n t h e s i s o f a r a d io l a b e l e d i m a g i n g p r o b e u s i n g i n t e g r a t e d m i c r o fl u i d i e s [ J ] . S c i e n c e , 2 0 0 5 , 3 1 0 1 7 9 3--1 7 9 6 . [ 7 ] S t e e l C J , Ob r i e n A T , L u t h r a S K, e t a1. A u t o ma t e d P E T r a d i o s y n t h e s e s u s i n g mi c r o fl u i d i c d e v i c e s [ J ] . J o u r n a l o f L a b e l l e d C o rn- p o u n d s a n d R a d i o p h a r ma e e u t i c als , 2 0 0 7, 5 0 3 08-31 1. [ 8 ] Z h a n g J Y, D 0 J , P r e m a s i r i W R, e t a 1 . R a p i d p o i n t - o f - c a r e c o n c e n t r a t i o n o f b a c t e ri a i n a d i s p o s a b l e mic r o fl u i d i c d e v i c e u s i n g m e n i s c u s d r a g g i n g e f f e c t [ J ] . L a b o n a C h i p , 2 0 1 0, 1 0 3 2 6 5 3 2 7 0. [ 9 ] 黄山石 , 胡贤巧 , 何巧 红 , 等. 高聚物微 流控 芯片上 集成化 气 动微 阀的研制 [ J ] . 传感器与微系统 , 2 0 1 2 , 3 1 8 1 3 7--1 4 0 . 作者简 介 雍蓓蓓 1 9 8 8 一 , 女, 硕士研究生, 研究方向为微流控芯片系 统与应用 。 ≯ 、 ≯ 、 9 上接第 9 4页 参考文献 [ 1 ] 杨进 , 曹式敬. 深水石 油钻井技术 现状及发 展趋势 [ J ] . 石 油钻采工艺 , 2 0 0 8 , 3 0 4 1 0--1 3 . [ 2 ] 袁光 宇. 中国海油深水技术体系与装备能力建设[ J ] . 中国海 上油气 , 2 0 1 2 , 2 4 4 4 5-- 4 9 . [ 3] 吕小维 , 李安宗 , 张维 , 等.随钻测量 仪测试系统数据 采集 控制器设计 [ J ] . 测井技术 , 2 0 0 9 5 4 5- 4 7 . [ 4] 姜 伟. 海 上 表层 套 管 固井 装 置 的动 力 响应 研 究 及其 应 用 [ J ] . 中国海上油气 工程 , 2 0 0 5 , 1 7 6 3 9 8-- 4 0 2 . [ 5 ] 张 晓东. 王海娟深水钻井技术 进展与展 望 [ J ] . 天然气 工业 , 2 0 1 0, 3 0 9 4 6--4 8 . [ 6 ] 高永海 , 孙宝江 , 赵欣欣 , 等. 深 水动态 压井钻井技 术及水 力 参数设计 [ J ] . 石油钻采工艺 , 2 0 1 0 , 3 2 5 8-1 2 . [ 7 ] 李迅科, 周建良, 李嗣贵, 等. 深水表层钻井动态压井装置的 研制 与应用试验 [ J ] .中国海上油气 , 2 0 1 3 6 7 0-7 5 . [ 8 ] 葛 亮 , 胡 泽 , 陈 平. 井下 工 程参 数 随钻 测试 系统 设 计 [ J ] . 传感器与微系统 , 2 0 1 3, 3 2 8 1 0 5--1 0 7 . 作者简介 葛亮 1 9 8 5一 , 男 , 湖北成 宁人 , 博 士研 究生 , 讲 师 , 主要从 事油气测控技术与仪器开发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