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分析方法及其进展.pdf
A S 石 I N E P 化 E MI C 展 ALS 卷 期 AD VAN C E F l N TR 0 CHE 三次 采油 用石 油磺 酸盐 的分 析方 法及 其进展 杜彩丽 刘有智 姜秀平 中北大学山西超重力化工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太原 0 3 0 0 5 1 摘要综述了国内外关于三次采油中使用的石油磺酸盐的有效活性物含量、 结构、 平均当 量及 当量分布和临界胶束浓度的测定方 法, 总结 了不 同测定 方法的特点 , 并指 出了今后 石油磺酸 盐分析方法的研究方向。 关键词石油磺 酸盐分析方法三次采油 进展 三次采油中使用的石油磺酸盐是用发烟硫酸 或三氧化硫等磺化剂处理高沸点石油馏分油或拔 顶原油, 再用碱中和而得到 , 它是由有效活性物、 未磺化油、 无机盐等组成的复杂混合物。石油磺 酸盐产品的性能与其组成、 当量 、 结构及临界胶束 浓度的关系密切。这是因为, 在采油中 , 能起到驱 油作用的是产品中的有效活性物, 它能降低油水 界面张力 , 减少黏附力及乳化作用 , 从而将原油从 地层 中剥离、 驱动、 采出。有效活性物之所以有驱 油的功能 , 是因为它具有表面活性剂的双亲结构 , 即含有亲水基和亲油基 , 它的亲水基是磺酸基 , 而 亲油基结构要经过大量研究才能确定。因此, 要 进一步弄清石油磺酸盐的驱油机理 , 就必须明确 其结构。有效活性物的平均当量及当量分布直接 影响石油磺酸盐 的溶解度、 界面性能和吸附性能 等, 从而影响其 驱油效果。临界胶束浓度 c 撇 是表面活性剂在水中形成胶束所需的最低浓度, 是对溶液表面活性 的一种量度。c 愈低, 表面 活性愈高 , 驱油效果愈好 , 反之亦然。然而 , 现有 的分析方法在应用 中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局限性 , 即分析周期长、 相对误差大、 操作过程复杂等。因 此 , 许多研究人员都在致力于石油磺酸盐分析方 法的探索, 力求寻找出一种快速方便、 精确度较高 的分析 方法 。 1 有效 活性物含量 的测定方 法 用于测定石油磺酸盐有效活性物含量的方法 较多, 主要有重量法、 渗析法 、 滴定法、 光谱法、 选 择性电极法及色谱法等。其中重量法和渗析法属 于间接法 也就是产物组分分离 , 即将石油磺酸 盐的各组分分离开来 , 称出有效活性物的质量 , 从 而计算出有效物含量 。其余几种属于直接法, 即 不需要进行组分分离 , 直接进行有效物含量 的 测定 。 1 . 1 重 量法 重量法主要是根据表面活性剂与杂质在溶剂 中的溶解度不同, 将石油磺酸盐中的各组分分离 开来。1 9 4 4年 , 美国材料试验学会 A S T M 建 立了分析石油磺酸盐的标准方法 在硅胶柱 中先 后用氯仿和乙醇洗脱氯仿溶解的样 品, 去除溶剂 后进行称重。此法能得到较为准确 的分析结果 , 但测定周期长, 完成一次分析需要4 d 。1 9 7 7年 , G a l e 等 提出采用多溶剂萃取技术分析石油磺 酸盐 , 但其设计的分离流程不太合理 , 而且没有指 出该方法的准确度。1 9 8 5年, 蒋怀远等 在 G a l e 法的基础上, 改进了分离流程 , 先用石油醚和热无 水乙醇交替洗涤样 品以除去无机盐, 再用正戊烷 和异丙醇水溶液进行多次萃取 一 反萃取以分离活 性组分。此法重现性好 , 精密度高但操作繁琐 , 完 成一次分析需要2 d 时间, 常用于石油磺酸盐的预 纯化。1 9 8 9年, 赵松雪l 4 进行了磺化产物中各组 分的快速测定 , 该方法用于测定样品中未磺化油、 挥发份 、 硫酸钠和游离碱 , 从而求出活性物的含 量 , 与经典重量法相 比, 分析周期缩短了2 / 3 。 1 . 2 渗 析法 渗析法是利用渗透压将表面活性剂中的低分 子量盐或非电解质分离出来。该方法是把半透膜 材料做成袋子, 然后将表面活性剂装进袋子 , 封好 放在大量溶剂中, 不断稀释袋外溶剂, 使分子量低 的杂质透过半透膜被带走。 史俊 等人使用膜渗析 一质量法对 K P S样 品进行了分离提纯及组成分析 , 其方法为 分别用 石油醚和水作为溶剂对石油醚分散溶解的样品进 行膜渗析。此法所测数据的分布较为合理 , 实验 收稿 日期 2 O l Ol 1 一O 2 。 作者简介 杜彩丽 , 在读硕士研究生 , 主要从事超重力方 面应 用研究。 2 0 1 0年 1 2月 杜彩丽等. 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分析方法及其进展 4 7 过程更为简单 , 操作过程损失小 ≤3 % , 测定 回 收率高 I9 7 % , 从而确保了样品测量结果具有 较高的精密度。 1 . 3 滴 定法 1 . 3 . 1 两相滴定法 两相滴定法是基于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以等 当量反应, 生成物不溶于水而溶于氯化烃 , 在滴定 过程中加入氯仿等有机溶剂 , 并选择一些可与阴 离子 或阳离子 表面活性剂生成不溶于水而溶 于有机溶剂的有色化合物 , 利用有色化合物 的生 成以及相转移来确定其滴定终点。 两相滴定法是 E p t o n 提 出的一种新 方法 , 但该法滴定终点不易掌握。We a t h e r b u m 等 用 空白实验校正了实验结果 , 滴定接近终点时 , 由于 受到次甲基蓝与阴、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反应及 相转移过程的影 响, 等当点变化较 缓慢。S p a n g l e r l 9 提出使用观察箱来改进对滴定终点 的确认 , 但是操作不方便。R e i d等 后来提出了混合指 示剂法 , 终点易观察 , 测定结果准确 , 但该法不能 测定疏水基团短 的物质。另外 , 上述方法都是使 用毒性较大的氯仿为有机相 。 李之平等 - . 建立 了百里酚蓝 一次 甲基蓝 一 二氯甲烷两相混合指示剂滴定 MI T 法 , 采用毒 性较小的二氯甲烷为有机相, 终点清晰可见。 以上几种方法均 以纯物质中的阴离子表面活 性剂为测定对象 , 但在实际应用中, 由于多种因素 的影响 , 临近滴定终点时颜色变化较复杂, 终点不 易确定。针对此现象 , 唐凯等 纠将 MI T法做了改 进 , 建立 了分步加入指示剂的混合指示剂程序加 入 MI S T 法 百里酚 蓝是判断滴定过 程的指示 剂, 而次 甲基蓝是确定终点的指示剂。M I S T法减 少 了反应 的步骤和滴定过程中颜色的变化等影响 因素, 从 而降低 了滴定误差 , 提高了实验精度 , 可 用于评价石油磺酸盐在油砂上的吸附损耗。但是 M I T和 MI S T法中指示剂百里酚蓝需要从国外购 买 , 价格昂贵。 李柏林 u 等人后来提 出以亚 甲基蓝 一甲基 橙混合物为指示剂 , 来测定驱油用石油磺酸盐 中 有效物的含量。此法终点清 晰, 干扰小 , 操作简 便 , 重现性好 , 其相对标准偏差小于1 . 0 %, 指示剂 容易购买且成本低。 1 . 3 . 2单相滴 定法 单相滴定法是相对两相滴定法而言 , 它在单 相体系中就可以进行 , 操作过程简单 , 有较好 的重 复性和准确度 , 且终点易观察。 刘祥 等人在单相体系中, 以十六烷基三 甲 基溴化铵为滴定剂 , 达旦黄 一溴百里酚蓝混合物 作指示剂 , 测定 了 R S O N a型表面活性剂。研究 表明, 在碱性介质中进行滴定可以清楚地判断终 点 , 相对 平均偏 差小 于1 . 0 % , 但不宜 在较高 的 ca “ ,Mg 浓度下使用 , 这就制约 了该法应用范 围的扩大 。 1 . 4光谱 法 石油磺酸盐的红外光谱在1 2 0 0 c m 附近和 1 0 6 0 c m 处有稳定的特征吸收峰, 几乎不受外 界环境的影响。因此 , 朱莉等 采用红外光谱法 测定 了石油磺酸盐活性物 的含量 , 实验 中溶剂采 用四氯化碳 , 是为 了避免干扰1 0 6 0 c m 的吸收 峰 , 容器采用固定式微量液体槽 , 是尽量降低样品 注入量误差。 石油磺酸盐在紫外 区也有吸收 , 是因为其结 构中至少含 有一个苯 环。根据 这一 特点 , 杨承 志 等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对标准溶液进行 扫描 , 测出最大吸收波长处的吸光度 , 并绘制出吸 光度 一 浓度工作曲线。然后在相同条件下测定未 知浓度样 品的吸光度 , 从工作 曲线上 即可查得所 测样 品的浓度。此法速度快 , 结果较准确 , 可连续 检测生产过程中磺酸盐 的浓度变化。 1 . 5 选择性电极法 选择性 电极法分为电位滴定 法和直接 电位 法 。电位滴定法是用 阳离子滴定剂滴定待测试 样 , 滴定时 , 滴定剂与溶液中的磺酸根离子发生反 应生成沉淀 , 终点时 , 磺酸根离子的浓度发生突 跃 , 从而引起 电位的突跃。由滴定开始至终点时 滴定剂的消耗量可计算试样的浓度。直接电位法 是利用试样的电极电位与浓度呈直线关系这一性 质 , 直接测量试样电位值来求其含量的方法。 刘彦丽等Ⅲ 运用 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 研究所研制 的 A D电极 , 测定了石油磺酸盐的含 量 。结果表 明, A D电极对溶液 中的长碳链 阴离 子磺酸盐单分子状态 的离子响应敏感 , 能准确测 定石油磺酸盐的含量。电位滴定法, 终点电位突 跃大 , 易判断, 相对误差较小 , 比较适合测定浓度 较低的石油磺酸盐。直接电位法不用滴定剂, 操 作 比较简单 , 但此法的精度 比电位滴定法差。 1 . 6色谱 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采用不同变化率折线梯度 移动相 冲洗方式来提高色谱分离效果 , 通过峰面 积定量 分析石油磺 酸盐的浓 度。但在测定过程 中 , 单磺酸基和双磺酸基石 油磺 酸盐 以下简称 48 A N 细 CES 石 I N FI 油 NE MI C 展 AL S 舢卷 期 ADVA P ETR0CHE 单、 双石油磺酸盐 在紫外检测器上的响应因子 不同, 在驱油过程中吸附损失和乳化作用也都不 同, 因此需要把单、 双石油磺酸盐分离开来 引并 分别进行测定 。 刘有邦等 用有机溶剂和一定浓度的无机 盐溶液混合配制成移动相, 合成的阴离子交换剂 为固定相, 定量分析了石油磺酸盐, 该法虽满足了 快速测定的要求 , 但在做色谱分析时, 微量石油磺 酸盐的峰会被大量原油 “ 掩盖” 而无法定量。针 对此难题 , 蒋生祥等 川 先后提出了多维高效液 相色谱法和交换高效液相色谱在线测定方法, 两 种方法都是利用石油磺酸盐分子带有负电基团的 性质, 在固定相上将其在线纯化后分离。不但能 有效降低原油的干扰, 而且能同时分离检测出单 双石油磺酸盐。该法所使用的标准对照品是单一 的化合物, 给分析结果带来了较大误差。鉴于此, 王帅等 采用离子色谱法 , 以石油磺酸盐样品萃 取物为标准对照物质 , 绘制出了标准工作曲线 , 从 而来测定单 、 双石油磺酸盐活性物含量。研究表 明, 测定结果更加快速准确 , 可 以在6 m i n 内完成 分析测试工作。 滴定法是 目前被公认的一种标准方法, 操作 方便 , 精确度高 标准偏差0 . 1 2 % 一0 . 1 7 %, 准确 度0 . 3 1 % 一 0 . 4 4 % , 但是终点 易受操 控者的主 观影响, 不能区分单、 双和多磺酸盐 , 也不易实现 快速 自动分析; 重量法和渗析法精确度较高 , 但是 操作繁琐 , 分析周期长 ; 色谱法在分析低浓度物质 时精度较高, 但仅适用于分析含有共轭双键 的物 质 ; 选择性电极法简便快速, 分析精度高, 且不使 用毒性较大的氯仿 ; 色谱法选择性好、 灵敏度高、 分析速度快 , 能够满足现场及室内模拟实验快速 分析的需要。 2 测定 结构的分析方 法 石油磺酸盐是 由多种物质组成 的混合物 , 要 测定它的精确结构较困难 , 一般都是确定其结构 族和化学族 , 所 以对磺酸盐结构的研究报道很少。 B r o w n认为, 分子量高的石油磺酸盐母体是 由 高黏 度 原 料 制备 而 来 的烃 类 , 平 均 分 子 式 为 C , H 明, 其中或有一个芳环与几个五元环稠合在一 起, 或有两个芳环 萘型 与几个五元环烷稠合在 一 起。分子量低的是由低黏度原料来的烃类 , 平均 分子式为 c , H 为, 与高黏度原料来的烃类有类似结 构, 石油磺酸盐的母体烃类如图 1 所示 引。 单芳烃双芳烃 ” 回 四 自 中 “ 北 8 8 % l 飘 在蔼鬲帔 油中 图 1 石油磺酸盐母体烃类 测定石油磺酸盐结构相对准确的方法是气 一 质联用或液 一质联用。陈茂齐等 把石油磺酸 盐脱磺后 , 采用气相色谱与质谱联用的方法对石 油磺酸盐的结构进行 了探索研究 , 结果发现玉门 石油磺酸盐的脱磺油可归纳为四个系列, 分别是 烷基萘、 烷基苯、 环烷基苯及环烷基萘满和茚满。 其中烷基萘结构较简单 , 只包括甲基萘和二 甲基 萘两种成分, 其他系列则非常复杂; 另外 , 还发现 含有少量的三环芳烃和一些尚不能确定其归属的 组分。该法只是提供了石油磺酸盐的初步的结构 信息 , 且分析前 的准备工作相当繁琐, 耗时也长。 为 了克 服 这 些 缺 点, 鲁 静 等 采 用 F D M S , H N MR 及反 门控去偶的” C核磁共振等分析方 法和一些特殊实验技术, 直接测定了石油磺酸盐 的结构。由于其结构较复杂 , 无法用一个明确的 结构式来表示 , 所 以采用了平均碳数 、 烷烃支化度 和芳香度等结构参数来描述, 还将实验结果与经 过脱磺处理后的分析结果进行 了对 比, 结果基本 一 致, 此法也只是对石油磺酸盐的结构进行了推 算 。现有 的分析结构 的方法都有其不同的局 限 性, 这就严重阻碍了对驱油机理的研究 , 影响了驱 油效率的进一步提高 , 所 以开发一种能够测定石 油磺酸盐结构的方法是科研工作者的重中之重。 3平均当量及当量分布的测定方法 平均当量及 当量分布是石油磺酸盐分析的一 个重要考察因素, 它的测定方法主要有滴定法、 气 相渗透压法以及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质谱法。 3 . 1 滴定法 滴定法包括两相滴定法和非水介质 电位滴 定 法 。 国际分析委员 会 C I A 最早提 出两相滴定 2 0 1 0年 1 2月 杜彩丽等. 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盐的分析方法及其进展 4 9 法 , 即用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滴定石油磺酸盐 , 当石 油磺酸盐的含量为已知时便可以测定其平均当量 值 , 计算公式如下 M G A / 2 5 0 N V 式中, M为石油磺酸盐的平均当量 ; G为测定 样品重量 , m g ; N为阳离子表 面活性剂 的当量浓 度; V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消耗量 , m L ; A为活性 物含量 , %。 梁桂卿等 “以十六烷基三 甲基溴化胺为 阳 离子表面活性剂 , 亚甲基蓝作为指示剂 , 测定了石 油磺酸盐的平均当量 , 测量结果相对误差较小 , 操 作过程简单 , 重复性好。 非水介质电位滴定法是在非水介质中进行电 位滴定 的分析方法。饶福焕等l 2 引在 V o s s 方法的 前提下 , 在冰乙酸 一乙酸酐体系中, 研究了芳烃上 的取代烷基对分析结果的影响 , 采用电位滴定测 定了石油磺酸盐的平均当量 , 研究结果表明, 此法 的相对误差最大不超过1 % , 快速且样品用量少。 3 . 2 气相渗透压法 气相渗透压法 V P O法 是先 将磺 酸根脱除 后 , 然后再测定烷基芳烃 的分子量 , 从而得 出石油 磺酸盐的平均当量。陈茂齐㈨ 及林梅钦 等人 采用气相渗透压法测定 了石油磺酸盐的平均当量 及分布 , 所得结果与文献数据基本吻合 。 3 . 3质谱法 3 . 3 . 1 场解吸质谱法 场解吸质谱法 F D M S 是一种特殊 的质谱电 离技术 , 它给样品分子提供很低的能量 , 与有机物 的电离能相近 , 另外 , 谱图中只常出现分子离子峰 或准分子离子峰 , 因此, 此法可用于测定 同系物的 分子量及分 布。苏克曼等 .3 叫采 用 F D MS测定 了石油磺酸盐 的平 均当量及其分布 , 所测结果与 V P O法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 3 . 3 . 2电喷雾质谱法 电喷雾质谱法是一种新发展起来的带有电喷 雾离子化系统 的质谱分析法, 在分析过程中样 品 分子不发生裂解 , 谱图中为分子离子峰或准分子 离子峰, 故可获得相对分子质量分布。于芳 等 人采用 HP 1 1 0 0 MS D型质谱仪测定 了石油磺 酸盐 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 由公式可计算出平均当量。 通过比较 , 电喷雾质谱法与两相滴定法 的结果较 接近。 由上述可知 , 非水介质电位滴定法的精 密度 和准确度较高 , 操作简便 , 但分析结果易受溶剂的 影响; V P O法 的测 定结果 相对准确 , 重复性好 。 但是磺酸盐需要进行脱磺处理 , 耗时长 , 操作复 杂 , 而且容易对环境造成污染 ; F D MS适用于分析 热不稳定和难挥发的化合物 , 且直接测定石油磺 酸盐的平均当量 , 大大简化 了分析的前处理工作 , 但 F D MS的灵敏度较低 , 重复性差 ; 电喷雾质谱法 的灵敏度很高, 能分析的质量范围也较大, 但是此 法所需设备价格昂贵。 4测定临界胶束浓度的方法 在表面活性剂驱油提高采收率的研究 中, 临 界胶束浓度 C /7 7 是 一个非常重要的特征参数 , 与表面活性剂 的化学结构、 温度和电介质浓度等 因素相关。 目前 常 用 的测 定 方 法 有表 面 张 力 法 ] 、 电导法 引、 光散射法 弘 和荧光法 等。 这是因为 , 在 c 点上, 溶液的结构改变导致其物 理及化学性质 如表 面张力、 电导 、 光学性质等 同浓度的关系曲线 出现明显 的转折 。因此, 通过 测定溶液的某些性质的变化来测定 C / / /.C 。 在这些测定方法中 , 表面张力法灵敏度很稳 定 , 基本上不受无机盐的影响 , 对离子型和非离子 型表面活性剂均适用 , 是最常用的一种方法, 其缺 点是含有少量极性有机物时不易确定 / / / L “ 值 ; 电 导法是测定 c 撇 的一种经典方法, 对于活性 高的 表面活性剂尤其准确 , 但其只限应用于离子型表 面活性剂 ; 光散射法的测定范围较广, 但是对溶液 的要求较高, 任何尘埃质点都对测定有显著影响; 荧光探针法对体系元特殊要求, 操作简单 , 探针用 量少, 对体系的干扰小, 已广泛用于 c m c 及聚集数 的测定。 自身稳定荧光法具有方法简便、 灵敏度 高、 选择性强和试样量少等特点 , 且因不外加成分, 对样品无损, 特别适合其他方法难以测定的体系。 5 结语 石油磺酸盐在石油生产 中的应用 日益增加 , 要研究其作用机理并进一步提高驱油效率, 必然 要求获取石油磺 酸盐更精确 的组成、 当量 以及结 构等相关信息。随着科学技术 的发展 , 分析方法 与仪器也在不断的更新 , 在不久的将来 , 色谱分析 法和电化学分析法将成为这一领域的主干。在工 业生产中, 使石油磺酸盐的测定实现快速准确、 操 作简便 、 更适应工业化生产是未来科研工作者努 力的方向。 精细石油化工进展 ADVANCES I N FI NE PETR0CHEMI CAL S 第 1 1 卷第 1 2期 参考文献 1 A S T M D 3 7 1 2 9 1 2 0 0 0 e l 2 Ga l e W W ,S a n d v i k E 1 .F a c t o r s Affe c t M k a l i n e W a t e r F l o o d i n g . S o c ie ty o fP e t r o l e u m E n g i n e e r s .1 o u r n a l , 1 9 7 7 , 1 7 3 1 8 4~1 9 2 3 蒋怀远 , 饶福焕, 蒋宝源. 驱油用石油磺酸盐成份分析. 油田化 学 , 1 9 8 5, 2 1 7 5~ 8 2 4 赵松雪. 有机化合物磺化产物中各组分的快速测定. 精细 石油 化工, 1 9 8 9 , 3 4 8~5 1 5 史俊 , 刘祥 , 李谦定. 一种石油磺酸盐组分分析的简便方法 膜 渗析一质量法. 石油工业技术监督 , 2 0 0 0, 1 6 3 2 32 5 6 史俊, 李谦定, 董秀丽. 克拉玛依炼厂石油磺酸盐组成分析及 表面活性研究. 石油 与天然气化工 , 2 0 0 0 , 2 9 5 2 4 7 2 4 9 7 Ep t o n S R. Ne w Me t h o d f o r t h e R a p id T i t r i me t r i e An a l y s i s o f S o d i u m A l k y l S u l f a t e s a n d R e l a t e d C o m p o u n d s . T r a n s a c t io n s of t h e Fa r a d a y S o c i e t y, 1 9 4 8, 4 4 2 2 62 3 0 8 We a t h e 南U l T I A S. A Mo d i fie d Me t h od for th e D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A n i o n i c S u r f a c e A c t i v e C o m p o u n d s .J o u r n a l of f f A m e r i c a n O i l C e 眺 ’S o c ie t y, 1 9 51 , 2 8 2 3 3 ~2 5 5 9 S pa n g l e r W G. An a l y t i c a l T e s t Me t h od s f o r Or g a n i c D e t e r g e n t s . J o u r n a l oft h e A m e r ic a n O i l C hem i s t s ’S o c ie t y , 1 9 5 7 , 3 4 1 9 11 9 9 1 0 Re i d V W ,L o n g r a a n G F.D e t e r mi n a t i o n o f An i o n le a e t i v e De t e r - g e n t s b y T w o P h a s e T i t r a t i o n . T e ns/ d e ,1 9 6 7, 4 9 2 9 2~3 0 4 1 1 李之平 , 巩效牧。 李庆莹. 用百里酚蓝 一次甲基蓝混合指示剂 测定阴离子表 面 活性剂. 分析 化学 , 1 9 8 4, 1 2 1 2 1 0 5 8 1 O 6 l 1 2 唐凯 , 愈稼镛. 阴离子表面活性剂 的测定方 法一混合指示剂 程序加入法. 兰州大学学报 , 2 0 0 0, 3 6 4 6 1 ~ 6 5 l 3 李柏林 , 牛瑞霞 , 程杰成. 亚甲基蓝 一甲基瞪混合指示剂测定 三次采油用石油磺酸 盐有效 物含量 . 大庆石油地质与 开发 , 2 0 0 4, 2 3 3 7 5~ 7 6 1 4 刘祥 , 李谦定 , 来冬梅. 用达旦黄 一 溴百里酚蓝混合指示剂测 定 R S O 3 N a 型表面活性剂. 陕西化工, 2 0 0 3 , 2 9 1 4 9 ~ 5 1 1 5 朱莉 , 王利平 , 秦防. 红外光谱法测定石 油磺 酸盐含量. 无锡 轻工大学学报 , 1 9 9 7, 1 6 2 7 6 7 8 1 6 杨 承志, 黄琰华 , 贾文等. 紫外光谱法快速分析烷基苯磺 酸 盐. 化学世界,1 9 8 4, 6 2 1 6 2 1 8 l 7 刘彦丽 , 杨承志 , 钱锡兴. 提高石油采收率研究 中测量石油磺 酸盐浓度的新 方法 选择性 电极法. 油 田化学 , 1 9 8 5 , 2 4 2 8 7 2 9 7 1 8 陈权生 , 李之平 , 赵文强等. 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考察表面活性 剂在油层 中的色谱分离. 分析测试技术与仪器 , 2 0 0 0, 6 1 3 4~3 8 1 9 刘有邦 , 赵亮 , 陈立仁等. 高相液相色谱法快速分析驱油用石 油磺酸盐 . 油 田化学 , 1 9 8 7 , 4 4 3 0 5 3 1 1 2 O 蒋生祥 , 陈立仁, 赵明方等. 多维高效液相色谱法分析石油中 的微量石油磺酸盐 , 分析化学 , 1 9 9 2, 2 0 6 6 7 7 6 7 9 2 1 赵亮, 曹绪龙, 王红艳等. 离子交换色谱测定原油 中的单双石 油磺酸盐. 分析测试学报 , 2 0 0 7 , 2 6 4 4 9 64 9 9 2 2 王帅, 陈权生, 王旭生等. 以石油磺酸盐萃取物为标样测定 单、 双石油 磺 酸 盐有 效 物 的含 量. 分 析试 验 室 , 2 o 0 9, 2 8 1 4 7~1 4 9 2 3 梁梦兰. 表面活性剂 和洗涤剂一制备 性质 应用. 北京 科学 技术文献出版社 , 1 9 9 0 . 1 l 11 1 3 2 4 陈茂齐 , 吕祖芳 , 赵国宏等. 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及石油磺酸钠 的 G C / M S分析I 脱磺及结构粗 分析. 油 田化学 ,1 9 8 7 , 4 3 2 1 4~2 1 9 2 5 鲁静, 苏克曼 , 严正泽等. 石油磺 酸盐类清净分散剂的组成和 结构分析. 润滑油 , 1 9 9 6, 1 1 3 4 4~ 4 8 2 6 陈相辉. 膜式磺化合成石油磺酸盐工艺研究 [ 博士论文 ] . 北 京 中国石油大学 . 2 0 0 0 2 7 梁桂卿. 石油磺酸盐的组分含量平均当量及 当量分布的分析 方法.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1 9 8 8 , 7 3 3 5 4 o 2 8 饶福焕, 蒋宝源. 石油磺酸钠的平 均当量的测定. 油 田化学 , 1 9 8 6, 3 1 2 1 ~2 4 2 9 林梅钦, 高红 , 刘璞. 克拉玛依二中区原油中活性组分含量分 析及其相关界面性质. 石油大学学报, 1 9 9 7 , 2 1 5 7 0 7 2 3 O 苏克曼, 严正泽 , 朱钟敏等。 润滑油的清净分散剂一石油磺酸 钙的分析. 华东化工学 院学报 , 1 9 9 3, 1 9 6 7 5 4 7 5 8 3 1 于芳, 范维玉 , 南 国枝等. 石 油磺 酸盐组分 的结构 与性 能关 系. 石油学报, 2 0 0 8 , 2 4 2 2 04 ~ 2 1 0 3 2 于芳 , 范维玉, 南 国枝 等.一种驱 油用石油磺酸盐 的制备及 评价. 石油炼制与化工 , 2 0 0 7 , 3 8 4 6~1 1 3 3 陆彬, 李之平. 电导法测定石油磺酸盐的混合临界胶束浓度. 油田化学,1 9 9 l , 8 2 1 7 21 7 3 4 李振泉, 宋新旺 , 严兰等. 共振光散射方法研究钙存在下 十二 烷基苯磺酸钠的聚集行为. 分析化学研究简报 , 2 0 0 9 , 3 7 7 l O 6l~1 0 6 4 3 5 张建 , 邱字 , 于道永. 同步荧光光谱法测定十二烷基苯磺酸钠 的l临界胶束浓度. 应用化学 , 2 0 0 9, 2 6 1 2 1 4 8 0~1 4 8 3 M e t h o d f o r An a l y z i n g Pe t r o l e u m S u l fon a t e for Te r t i a r y Oi l Re c o v e r y a n d I t s Pr o g r e s s Du C a i l i L i u Y o u z h i J i a n g X i u p i n g R e s e a r c h C e n t e r o f S h a n x i P r o v i n c e f o r H i g h G r a v i t y C h e m i c a l E n g i n e e r i n g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 N o r t h U n i v e r s i t y o f C h i n a ,T a i y u a n 0 3 0 0 5 1 Abs t r a c t Do me s t i c a n d f o r e i g n t e c h n i q u e s f o r d e t e r mi n i n g t h e c o n t e n t ,s t r u c t u r e,a v e r a g e e q u i v a l e n t ,e q u i v - a l e nt d i s t r i b u t i o n a n d c r i t i c a l mi c e l l e c o n c e n tra t i o n o f the e ff e c t i v e a c t i v e s u b s t a n c e i n p e t r o l e u m s u l f o n a t e a r e s u mma riz e d,the c h a r a c t e ris t i c s o f t h e s e me t h o d s a r e s umme d u p,a n d t h e r e s e a r c h d i r e c t i o n o f the me tho d for a n a l y z i n g s u l f o n a t e i n t h e f u t u r e i s p r e s e n t e d i n t h i s p a p e r . Ke y W o r d s p e tro l e u m s u l f o n a t e,a n a l y t i c a l me t h o d,t e r t i a r y o i l r e c o v e ry ,p r o g r e s 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