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企业集输设施管理问题.pdf
第3 3 卷第 6 期 2 0 1 4 . 0 6 行业论 坛 石油企业集输设施管理问题 吕肖东 ’ 丁浩 徐林 颖 1中国石油大学 华东经济管理学院2东营职业学院会计学院 摘要油气集输是石油生产加工过程 中重要 的环节 ,集输设施 管理状 况直接影响油气集输 系统的运行效率。我 国石油企业集输设施管理存在很 大的问题 ,严重影响油气集输效率,从 而 对我 国的油气生产造成 了负面影响。通过改善石油企业集输设施 中人 员组 织管理机制 、不断进 行技术工艺改造以及加强技术设备管理可以有效地改善集输设施管理现状 ,促进 油气集输的顺 利 、 高效 运行 。 关键词集输设施 ;设备管理;石油企业 ;对策 d o i 1 0 . 3 9 6 9 / i . i s s n . 1 0 0 6 - 6 8 9 6 . 2 0 1 4 . 6 . 0 0 2 油气集输是石油生产加T过程中重要的环节 , 集输设施管理状况直接影响油气集输系统的运行效 率。纵观油 田生产全局 ,油气集输是继油藏勘探 、 油田开发 、采油T程之后又一个重要 的生产阶段⋯ 。 然而 ,由于我国石油生产起步较晚,技术和管理政 策方面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很大的差距 ,导致 石油企业在集输设施管理方面存在很多的不足 ,严 重影响油气集输系统的运行效率 。 1 集输设施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 目前 同内各油 田集输管理处于非 常滞后 的状 况 ,一般对集输生产实行三级管理模式 ,即采油厂 集输科 、管理区 采油矿 、联合站和采油队 t。 采油厂决策层通过集输科来管理集输生产 ;管理区 在集输科的领导下 ,直接对联合站 、采油队的生产 进行管理 ;而各联合站的任务就是分别将其所管辖 的计量站 、接转站的来油 ,通过复杂 、密闭的生产 流程对其进行加工处理 ,最终形成 4 种油 田产 品。 站库设备 以及井站之间的管网还没有实现集输系统 的联合站 自动化控制 ,也没有一个类似集输生产管 理系统的软件 ,现有的这种管理模式已经不能适应 现代化管理的要求。 当前集输设施存在的主要 问题有 ①油气集输 和处理系统负荷增大 ,现有的工艺流程复杂 ,系统 能力不能满足开发后期的生产要求 ,天然气供气和 处理能力不适应销售需要 ;②油田开发后期防腐 问题 日益突 ;③油 田设备老化严重 ,急需更新 ; ④现有流程和设备落后,按常规的处理方式已不能 满足生产要求 ;⑤油 田综合含水逐步升高 ,污水处 理设施建设十分必要 ;⑥ 自控系统老化,网络 L传 急需完善 ;⑦集输设施管理组织结构不合 2 加强集输设施管理的对策 2 . 1 建立组织管理机制 1 油气集输 系统优化调整后 ,集输 T艺 、清 蜡防蜡方式 、汁量方式等均发生 r变化 ,- e , J J H r一 定的生产管理难度 ,需对生产 岗位操作铃 人 进 行技术培训 。另外 ,对单管环状掺水的桀汕 进 行管理 ,对油井热洗 、软件量油 、资料求圾等这些 方面制定相应的配套管理措施 ,从 而适心新形势下 生产管理要求。 2 在油气集输系统 中应用精细管理法 ,建立 指标体系 ,落实责 、权 、利 ,提高员一 I 参 与管理的 积极性 。管理指标根据考核结果打分 ,打分结果 与 总收人挂钩,实现T作 、分配的透明化铃理 管 落实责任 ,真正做到指标到人 、考核到人 、分西 剑 人,员T的T作职责实现了从行政命令渊控剑经济 运行调控的转变,其岗位责任心明显加强 ,成 控 制意识 、产量 增长意识 以及强化管理 意识 明 提 高。通过对站压 、运行参数的分析 ,有钊 对性地提 调参 、热洗 、油井问开 、单井吞吐等措施 . 3 加强巡护线T作 ,建立集输气管网G P S 巡 检系统 。为确保集输系统的安仝 、平稳 、高效运 行 ,一方面加大管线 的保护力度 ,好一方面,存全 厂实施 了集输管网 G P S 巡检系统。 4 加强单位职T防火 、防爆等安全教育。第 一 ,合理安排组织生产 ,改善工作条件与环境 ,提 高员工工作满意度与职业健康状况 ,保证T作人员 基金论文 山东省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z R 2 O 0 9 H 0 0 O 9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 目 2 7 R 1 1 0 6 5 0 B 0 ;山东省软科学项 目 2 0 1 2 R K E 2 8 0 0 6 。 一 4一 油气田地面工程 h t t p / / www. y q t d r n g c . c o rn 第 3 3 卷第 6 2 0 1 4 . 0 6 行业论坛 以 良好 的生理 、心理状况胜f 自动化操作 的需要 。 第二 ,施 T前 明确消防管理负责人 ,明确各 自的职 责 ,分清责任 ,落实防火安全责任制 。第三 ,肖有 动火或高压危险施T作业需要 的时候 ,必须有相关 管理部门的审批,严格按照高压 、高危操作规范进 行 。第四,在进行动火 、用火等施 1 作业之前 ,需 有T程技术人员提前进行实地勘察 。第五 ,提高企 业消防队伍和动火 、高压施T人员综合水平。 2 . 2 改善工艺技术 1 加强技术改造。在确保油气水产品达标的 同时 ,节能降耗 ,注重环保 。采用区域阴极保护系 统来保障设备的安全运行 ,运用先进 的适用的阴极 保护设 备 ,以及内外层 防腐 l 艺 ,实现油 田设备 、 管线的腐蚀程度减缓和降低。 2 加强产品开发与科研攻关。继续加强下游 产品的研究与开发 ,充分利刚油田的天然气及轻烃 资源 ,减小放 空量 ,提高效 益。积极 开展科研攻 关 ,解决地面T程技术难题 重点开展稠油开采 、 集输处理一 r艺系统以及老油 b i I 地面T艺测试与综合 优化技术 如原油脱水 、污水处理 、油气稳定 、产 品计量等 的研究。 3 油气集输 及油气容 器动火 、爆 炸安全 防 护。首先 ,进行置换动火 时要注意根据油气中可燃 物元素的成分含量来选择置换介质,对含硫磷高的 油气 ,要用水 、水蒸气置换 ,切忌用压风机进行空 气扫吹置换 ,以防硫化物等 j 空气中的氧发生剧烈 反应而 自燃。其次 ,在对油气集输及油气容器进行 动火作业时 ,现场需要配备足够的消防设备和器 材 ;对站库内的大容器进行动火作业时要配有消防 人员和消防车辆 ,并配备专J I I 泡沫灭火器或干粉灭 火器。最后 ,油气集输及油气容器作业时 ,应切断 转动装置 、加热装置 以及其他与容器有关 的电源 , 并挂上相关安全警示牌 。 4 在集输设施运行时降低油气损耗 。首先 , 对接转站进行改造 ,使大量的游离水在接转站 即被 分离。其次 ,研究和采用寒冷冬季不加热集油 、常 温脱除游离水 、降低电脱水温度 、常温含油污水处 理 、提高加热炉效率等系统配套技术,提高原油集 输热力系统热能利用率 。 2 . 3 加强设备管理 1 集输设备管理的基本思路 。首先 ,加强企 业层面的宏观管理,加强企业设备管理力量,加大 企业监管 、协调控制力度 ,铿体推动设备管理水平 的提高。其次 ,坚持科技进步和创新 ,依靠技术进 步、科技创新 、管理创新,推广应用现代设备管理 理念 、 自然科学技术成果 。第三 ,坚持可持续发 展 ,努力保护环境和节能降耗 ,降低成本 。第四, 坚持社会化 、专业化 、规范化 ,有效 、合理地利用 社会资源 ,发挥优势互补 ,资源共享 。第五 ,坚持 以人为本,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培养高素质 、高 层次的设备管理人员 、检维修人 员和运行操作人 员 ,为完成设备管理任务和企业 的生产经营 目标奠 定基 础 。 2 集输设备 的维护保养。集输设备的使用安 全与其维护保养1 二 作密切相关。集输设备的维护保 养包括运行期 间和停运期间的保养两个方面 ,集输 设备维护保养 的好坏与设备的使用效率和使用寿命 直接相关 ,良好的维护和保养能保证集输设备安全 运行 。 3 油 田企业设备管理中的维修策略选择 。我 圉油 田企业 目前 的设备维修还是以计划维修为主 , 不利于企业在生产过程 中减少设备的故障率 、降低 石油开采的成本。以集输设备的经济性、安全性 、 适用性来制定设备的维修策略、维修方式和维修周 期 ,并制定相应的维修计划 ,可大大提高设备维修 的科学性 、合理性和经济性 ,同时可以减少设备维 修人 员的劳动强度和设备维修T作的肓 目性 。 4 集输设备管理体制机制。首先,应用动态 管理法 ,合理调度油气水处理设备。其次,要尽量 降低领导层的变动 、设备管理机构的改革和人员的 变动 ,并且要适应 自动化仪表等设备的技术进步和 更新换代的速度。最后,以设备管理评价结果为依 据改进设备管理考核,加强设备管理的考核监督激 励机制 ,对设备相关人 员丁作绩效进行考核 ,从而 进行奖惩。 3 结论 我同石油企业集输设施管理存在很大的问题 , 严重影响油气集输效率 ,从而对我国的油气生产造 成 了负面影响。通过改善石油企业集输设施 中人员 组织管理机制、不断进行技术工艺改造以及加强技 术设备管理可 以有效地改善集输设施管理现状 ,促 进油气集输 的顺利 、高效运行 。 参考文献 f 1 ] 何 梓 红 . 油 气集 输 系统 的优 化 调 整 【 J ] . 油 气 田地 面 I 干 旱, 2 0 0 2 ,2 7 4 4 5 4 6 . 【 2 】 侯桂华.集输系统效率提升的潜力分析[ J 1 .油气田地面丁程, 2 0 0 8 ,2 7 2 4 6 4 7 . [ 3 1 吕洪波 ,纪海雷 ,杨延平 .集输 装置设施现状安全评价探讨【 J 1 l 石油化工安全技术 ,2 0 0 3 ,1 9 4 9 1 2 . 栏 目主持杨军 油气田地面工程 h t t p / / 、 ,w . y q t d m g c .c o m 一b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