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部煤巷刚柔二次耦合支护围岩控制技术.pdf
文章编号 1 ∞3 5 9 2 3 2 0 t 0 4 一q o 1 8 0 2 深部煤巷刚柔二次耦合支护围岩控制技术 冯学武 , 张忠温 , 曹暮平 , 张卫东 中国矿业大学. 江苏 撩州 2 2 1 0 0 8 摘要 分析 了深部堞 层巷 道的网岩变形特点应采用 刚柔二农耦舍 支护的理 论依 据 , 据 此进行 了锚 杆与 锚索支护参数确定. 通过现场实测, 巷道围岩变形得到了有效控制. 取得 了良好的控制效果 关键词 深部开采; 煤层巷道} 耦台支护 中图分类号 TD 3 5 3 文献标识码 B 近年来 , 随着矿井煤炭开采范围的不 断扩大, 开采深度不断增加 。 据统计, 我国立井深度在 5 0年 代平均不到 2 0 0 m, 而 9 0年代平均已达 6 0 0 m, 相当 于平均每年 以 1 0 m 的速度向深部发展 ; 随着矿井 采深的加大 , 巷道 围岩在高应力作用下所呈现的大 变形、 大地压 、 难支护的特点更加突出。 姚桥矿现开 采 的二水 平标高 为一6 5 0 m, 煤层 采深 已达 7 0 0 m 以上, 煤巷 围岩变形量 和一水平 浅部相 比明显增 大, 维护困难。因此, 研究深部开采条件下, 煤层巷 道锚杆、 锚索刚柔二次耦合支护的合理参数, 对巷 道的有效控制和工作面的高效开采具有重要意义。 1 地质及生产技术条件 7 3 6 1综放面走向长 1 2 7 1 m、 倾斜长l 8 o m, 煤 厚 2 . 6 ~6 . 4 2 i “1 1 , 平均 4 . 5 i “1 1 , 倾角 4 ~1 2 。 , 平 均 8 。 , 容重 1 . 3 8 t / m 。 该面北为设计 7 0 0 7面材料道 , 南为设计 7 3 6 0面运输道, 东为袁堂支断层, 西为中 央采区边界下山, 工作面标高一6 4 5 ~一7 2 6 r12 。地 面标高3 2 . 3 2 ~4 - 3 2 . 7 4 m。直接顶为泥岩、 砂质 泥岩 , 厚 1 . 1 ~7 . 5m, 平均 3 . 3m。老顶 为灰白色 细砂岩, 厚 4 . 9 ~9 . 5m, 平均 7 . 3m。直接底为灰 黑色泥岩 , 厚 0 . 6 ~5 . 7m, 平均 2 . 1 m。工作面上 下巷道为矩形 断面, 巷宽 4 . 8 m, 高 2 . 8 m。 2 深部巷道围岩变形控制的支护原理 巷道围岩的变形破坏是一个时阃过程, 工程实 践表明, 巷道围岩和支护体共同作用下的支一围体 系的失稳总是表现为先从局部产生变形、 损伤、 破 坏、 进而导致整个支护体失稳。其根本原因是巷道 支护体力学特性、 围岩力学特性和岩体应力荷载性 质的不耦台所造成的。 这种不耦合体现在支一围关 系中的强度、 刚度和结构等方面。 在层状岩体l中开挖巷道, 当顶板在一定范围内 不存在坚硬稳定岩层时 , 锚杆的作用一方面是依靠 锚杆 的锚 固力增加各岩层问的摩擦力 , 防止岩石沿 层面滑动, 避免各岩层出现离层现象; 另~方 面是 锚杆杆体可增加岩层间的抗剪刚度 , 阻止岩层问的 水平错动, 从而将巷道顶板锚固范围内的几个薄岩 层锁紧成一个较厚的岩层, 形成组台粱。这种组合 梁在上覆岩层载荷作用下, 其最大弯曲应变和应力 都将大大减小, 组合梁的扰度亦减小, 而且组合梁 越厚, 粱内的最大应力、 应变和梁的扰度也就越小。 3 刚柔耦台支护参数的确定 在姚桥矿 7 3 6 1 工作面条件下, 采用锚网、 锚索 刚柔耦合支护方式 。 3 . 1 锚杆支护参数确定 根据该煤层的地质条件以及围岩的控制特点, 锚杆选用直径 0 2 O m m, 材质为2 0 Mn S i 的建筑螺 纹钢高强度锚杆 。 1 锚杆长度确定。 锚杆长度根据巷道断面形 状和围岩条件并应用组合梁加固理论计算。 由锚杆 加固的顶板组合梁, 设粱上受均布荷载q 作用。锚 杆长度按下式计算 L LI 4- L2 4- L3 1 式 中L ] 锚杆外露长度 ; L 组合梁厚度或锚杆有效长度, m; 厶锚杆锚固段长度, 取 0 . 3 ~0 . 4 m。 r _ ■一 其 中 L o . 5 K √ 2 收稿 日期 2 o o l 一0 7 2 8 作者简介 冯学武 j 9 5 8 - , 男. 工程师. 大屯煤电公司姚桥煤矿总工程师. 现为中国矿韭大学工程硕士 】 8 2 o o l/,4 9 4 矿山压 力与硕饭 管理 维普资讯 式中K 安全系数, 一般取 3 ~5 ; K 蠕变安全系数, 取 1 . 2 0 4 ; K 由组合梁岩层数 目决定 的系 数, 岩 层数分别为 1 、 2 、 3 、 J4时依次为 1 、 0 . 7 5 、 0 . 7和 0 . 6 5 ; B 巷道跨度, r f l ; 顶板煤层抗拉强度 , MP a ; p 。 原岩水平应力分量, MP a 。 带人数值求解 Ll一 0 . 1 5 0 . 0 5 O . 0 5 0 . 0 5 0 . 3 m L3 0 . 8 m 当巷 道 埋 深 为 7 0 0 r f l时, P 。 1 7 . 5 MP a , g O . 2 8 5 MPa , 一2 . 5 MPa , K1 5 , K 3 O . 7 , B一 4 . 6 m, 则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 __ _ _ _ _ 一 L _ 0 _ 5 1 . 2 0 4 4 . 6 √ 兰 0. 8 8 L L1 L 2 L3一 1 . 9 6 m 也取 L2 . 0 r f l 。所以, 7 3 6 1面巷道埋深为 7 0 0 r f l 时, 顶板锚杆长度取 2 . 0 m。 2 锚杆问排距。 合理的锚杆间排距将是以最 低的支护成本达到 良好的支护效果 , 满 足生产和安 全要求。设锚杆的问距与排距相等, 则锚杆问排距 为 S c ≤ 1 . 4 4 7 2 d 希 ‘ 3 式中d 锚杆杆体直径 , f i l m; r 杆体材料抗剪强度, MP a ; K 顶板抗剪安全系数, 一般取 3 ~6 ; 其它符号同式 2 , 带人数值可求得 S c≤ 1 . 4 4 7 2 x 2 O x 8 1 2 mi l l 取 8 0 0 mi l l 。所以, 巷道锚杆布置为 顶板 6根锚杆, 间距 8 0 0f il m, 锚杆直径 毋2 0 r f l m, 长度 2 . 0 r f l ; 两帮各 4根锚杆。 间距 8 0 0 r f l m, 锚杆直径 2 0 t l l r f t , 长度1 . 8 m; 锚杆排距 8 0 0 mm 3 . 2 锚索支护参数确定 预应力锚索加强支护具有锚固深度大, 可将下 部不稳定岩层锚固在上部稳定岩层 中, 可靠 性较 大; 可施加预应力, 主动支护围岩等优点 , 因此, 为 增加锚杆支护的安全可靠性, 使用小孔径预应力锚 索进行加强支护。 1 锚索长度。 锚索端部必须锚固在上部稳定 岩层中, 根据工作面综台柱状图, 锚索端部应锚固 在厚度为 7 . 3 m 的细砂岩 中, 且深人细砂岩 中不 小于 2 m, 因此, 锚索长度确定为≥7 . 0 m。 2 锚索间距。 锚索布置密度按工程类比或经 验 估计, 此 处取 每 排 2根 , 相 间 2 . 4 r f l , 排距 为 2 . 4 m, 以利于与锚杆排距相匹配 3 锚索支护最佳时同段 。 根据巷道围岩变形 控制 的支护原理, 锚索最佳 支护 时问遵循 以下原 则 ① 当巷道掘出后 围岩变形较为严重时, 锚索 支护应和锚杆支护 同时进行 ; ② 当巷 道掘 出后 围岩为 中等稳 定时, 锚索支 护应在滞后锚杆支护 3 0 ~4 0 m进行。 4 巷道围岩控制效果实测分析 4 . 1 巷道表面位移量 7 3 6 1面掘 进 期 间 材 料 道 顶 底 板移 近量 为 7 0 r f l m,最 大 移 近 速 度 2 5 .3 mm/ d,平 均 5 . 9mm/ d ; 两 帮移 近 量 1 0 4 r f l m. 最大 移 近速度 3 5 . 9 mm/ d, 平均 8 . 6 mm/ d 。 掘进稳定后顶底板移 近速度0 . 2 3 mm/ d , 两帮移近速度 0 . 2 5 mm/ d 。运 输 道 顶 底 板 移 近 量 为 7 3 mr f l , 最 大 移 近 速 度 2 3 . 9 mm/ d, 平均 5 . 8 mm/ d ; 两帮移近量1 3 1 mr f l , 最大移近速度4 1 . 1 mm/ d , 平均 1 0 . 9 mm/ d 。 掘进 稳定后顶底板移近速度 0 . 2 9 mm/ d , 两帮移近速 度 0 . 3 6mm/ d 。 4 . 2 顶板 离层量 观测结果表明 材料道锚 固区内顶板离层值为 0 , 锚固医外顶板最大离层值为1 0 f il m, 顶板在巷 道掘出后 1 0 d内离层值达到最大, 之后即稳定; 运 输道锚固区内顶板最大离层值为 6 m r fl , 锚固区外 顶板最大离层值为 1 0 mr f l , 顶板在巷道掘 出后 1 4 d 内离层值达到最大。 这说明巷道顶板离层值在合理 范围 内, 顶板锚杆参数的设计也是合理的。 4 . 3 锚杆锚 固力 实测表 明, 7 3 6 1面材料道上、 下帮锚杆最大锚 固力 3 6 . 8 k N, 最小 3 5 . 1 k N, 平均 3 5 . 2 k N, 均大 于要求的 3 0 k N; 顶板锚杆最大锚 固力7 7 , l k N, 最 小 7 1 . 4 k N, 平均 7 2 . 7 k N, 均大于要求的 6 4 k N 运 输道上、 下帮锚杆 最大 锚固力 3 8 . 6 k N, 最 小 3 4 . 2 k N, 平均 3 6 . 1 k N, 均大于要求 的 3 0 k N; 顶 板锚杆最大锚固力 7 9 . 8 k N, 最小 7 1 . 5 k N, 平均 7 3 . 2 k N, 均大于要求 的 6 4 k N。 锚杆锚固力达到设 计要求, 锚杆支护质量较好。 5 主要结论 1 在巷道的关键部位 , 下转第 2 1页 矿山压 力与顶板管理2 0 0 1№4 1 9. 维普资讯 征, 即随着时间的增大 . 围岩移近量出现线性的增 大, 局部出现突变式跃迁 , 回归结果为 1 煤柱应力集 中作用的区段 Y 一 一 1 0 2 . 5 3 2 0 . 6 X 8 . 6 X2 2 式中y 顶底移近量 , mm; 两帮移近量, mm; 观测天数, d 。 2 受采 动影响和煤柱高应力迭加作 用的 区 段 Y 一 一 l 1 5 5 .1 l 2 3 . 7 9 X1 9 . 6 7 X2 3 可见 , 在高应力条件下. 围岩 的变形程度 与时 间存在明显的相应关系, 改进支护形式, 在一定范 围内提高支护强度, 只能延缓围岩失稳的发展进 程, 但不能改变失稳的最终结果 3 控制对策 根据煤柱下巷道的矿压显现机理和显现特征 . 可提 出如下控制对策 3 . 1 优选掘进时间, 尽量减少巷遣的闲置时间 在现有条件下 , 无论怎样改进支护方式, 提高 支护强度, 发挥出的支撑能力与煤柱应力相 比是十 分有 限的, 不能改变闲置状态下巷道围岩的不稳定 蠕变特征 , 不能保证巷道的长期稳 定, 缩短闲置时 问是在高应力被动大环境下最有效的控制措施。 3 . 2 改善支护方式, 提高支护强度, 延缓围岩失稳 周期及程度 1 在支护方式上, 选择术锚杆与架棚联合支 护的方式 因术锚杆初锚力在 1 0 k N 以上. 能够主 动支护两帮围岩; 再者, 因巷道服务时间短 , 可不经 防腐处理, 成本较低 , 易于安装 , 而且对煤机割煤无 影响。 2 为提高支护强度, 架棚应优先选择以单体 支柱做胡腿的工字钢胡支架。只要保证初撑力, 软 底及时穿鞋, 同时两帮用锚网补强. 便可有效防止 顶板下沉和两帮塑性膨胀。更重要的是, 此种支护 可直接开帮亮面, 省去 了一般工字钢支架运送、 安 装、 拆 除栅腿 的一系列工序, 这对于提高效率降低 成本将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3 使用单体支柱作栅腿存在一个运输巷如 何开口的问题. 山东科技大学矿压所研制的便携式 乳化泵可以解决此间题。该乳化泵手动起压、 移动 方便、 速度快、 流量大. 两名工人便可操作 , 完全适 合与掘进迎头的施工. 其技术参数如表 1 。 表 1 乳化泵技术参数 3 . 3 合理选择巷道位置 现代矿压理论认 为 ] , 应力集中程度对巷道的 矿压显现程度起决定作用 , 将巷道布置在煤柱下方 的低应力区是实现 主动控制的根本途径。 据矿压资 料 , 我矿 2煤煤柱的传递影响角在 5 5 。 左右 , 则在条 件允许的情况下巷道布置 的最佳位置是 在煤柱边 缘 以外 2 6 ~3 0m 的区域范围内。 4 结语 控制巷道的稳定, 实质是确保围岩大结构的稳 定. 为实现该 目标, 只有从大环境着眼, 从矿压显现 机理出发, 从 自身系统人手 。 在煤柱高应力区内, 对 巷道无论采取何种措施其性质都是被动的, 只有科 学布局. 将巷道布置在低应力区内, 才能实现主动 控制。 参考文献 [ 1 ] 宋振骐. 实用矿山压力控制[ M] . 棣州 中国矿业大学出版 杜 . 1 9 9 2 . [ 2 ] 胡成忠, 黄浩, 桀宇. 跨采巷道矿压显现规律与控制[ J ]矿山 压力与顶扳管理. 1 9 9 9 , 1 s 3 3 4 . 上接 第 1 9页 常伴随着高应力损伤与破坏现象, 因此, 采用二次 耦合支护进行关键部位的控制, 是探部煤层巷道围 岩控制的关键。 2 依据深部巷道 围岩变形控制的支护原理 进行煤巷锚杆支护参数和锚索支护参数的确定, 实 测结果表明, 巷道围岩变形得到有效控制. 顶板离 层控制在允许范围内, 支护参数的确定是合理的。 3 实测表明, 7 3 6 1面材料道掘进期问实测 两帮移近量 1 1 7 mm, 顶底板移近量 8 2 mm; 运输 道掘进期问实测两帮移近量 1 4 7 mm, 顶底板移近 量 8 7 mm。顶板离层量锚固区内最大值 6 mm, 锚 固区外最大值 1 0 mm. 巷道 围岩得到了有效控制 。 矿 山压力与顶扳营理2 o 0 1 . №4 2 1 维普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