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菌选矿的基本原理是什么.doc
细菌选矿的基本原理是什么 细菌选矿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它有什么优缺点生产中的应用情况如何 细菌选矿又叫细菌浸出,它是利用某些微生物的催化作用,使矿石中的金属溶解出来。例如有一种叫硫氧化细菌,具有使元素硫氧化能力,在液中能生成硫酸。又一种叫铁氧化细菌它具有把FeS04加速氧化为Fe2SO43的能力,使溶液中的Fe2SO43含量大大增加.而H2SO4及Fe2(SO4)3溶液都是硫化矿及其他矿物的有效溶剂。 例如在多金属硫化矿中一般都含有黄铁矿,在有水和氧存在的条件下,黄铁矿缓慢氧化,并生成FeSO4与H2S04其反应式为 化学作用 2FeS27O22H2O → 2 FeSO4 2 H2S04 铁氧细菌在有氧与硫酸存在的条件下,则用极快的速度把FeSO4氧化成Fe2SO43,其反应式为 细菌作用 2 FeS04 H2S041/2 O2 → Fe2SO43 H2O Fe2SO43 能把矿物中的金属溶解出来,例如对对辉铜矿作用 时,能生成CuSO4. FeS04及S,其反应式为 细菌作用 CuS 3O22 H2O → 2 H2S04 细菌浸出的优点(1)设备简单,操作方便,(2)适应干处理贫矿、废矿、尾矿及炉渣等,(3)可以综合浸出,综合回收多种金属,(4)目前对铜、铀的细菌浸出工艺比较成熟,并且铜的浸出液可以经萃取一电积法或铁置换一浮选法回收其中的铜。 细菌浸出的主要缺点是细菌的培养比较麻烦,浸出周期比较长。 国内有不少应用细菌选矿的实例,如广东某铜矿,安徽某铜矿老采区细菌浸出,湖南某铜矿等。现简介湖南某铜矿应用细菌浸出处理含铜尾矿的情况。 湖南某铜矿地表堆存着大量浮选尾矿与重选尾矿,浮选尾矿含铜0.11-0.20;重选尾矿含铜1.25-1.50并且两种尾矿都含稀有金属。 尾矿用细菌浸出的工艺流程如图所示。由于尾矿粒度细,所以采用浸出池进行进浸出。先加入酸,酸化水与矿石中的碱性脉石,待PH值达到2.0左右时,加入含菌高铁的浸出液进行循环浸出,直至浸出液的铜、稀有金属浓度很低为止。然后追加铜、稀有金属很低的细菌浸出液,当浸出液浓度更低时,再水洗2-3天可排料。 浸出液中的稀有金属经过吸附之后,尾液含铜约1 .5~2.0克/升,采用铁置换法使铜沉淀为海绵铜,其化学反应式为 FeCuSO4 →FeSO4Cu↓ 铁置换的操作条件 1置换液含铜愈高愈好,含铁应尽可能少,pHl.82.0; 2)当溶液PH值在1.5左右,铜浓度在24克/升时,耗铁比为铜的2.02.5倍,当PH值在2左右时,铜浓度较高时耗铁比为铜的1.5倍; 3)铁置换时间,这与温度,废铁质量和数量,溶液酸度及置换方式等因素有关。一般在温度大于20℃,通气情况下,六小时可以置换完毕; 4)置换后立即排放尾液,调节尾液中Fe2的浓度和酸度,并返回细菌培养液使用。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铜的总回收率70-75;稀有金属的总回收率75-80; 2)海绵铜品位60-65; 3)每吨矿耗硫酸40-45公斤;每吨铜耗铁2.5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