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工程师任职后的技术工作汇报.doc
煤矿工程师任职后的技术工作汇报 内容提要我叫段xxx,男,生于一九六〇年七月二日,一九七七年七月高中毕业,一九七七年八月下乡赤峰县太平地公社,同年招工昭盟红卫煤矿,一九八五年七月毕业于乌达煤矿职工大学地下采煤专业,一九八七年七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我叫段炼,男,生于一九六〇年七月二日,一九七七年七月高中毕业, 一九七七年八月下乡赤峰县太平地公社,同年招工昭盟红卫煤矿,一九八五年七月毕业于乌达煤矿职工大学地下采煤专业,一九八七年七月加入中国共 产党,先后任开拓队、高档队、综采队技术员,井口技术付主管、技术主管、 矿生产技术部主任工程师兼副部长,一九九八年八月毕业于中国矿业大学 (自学考试)采矿工程专业。 一九九七年九月认定为工程师任职资格后,先后担任生产技术部主任工 程师兼副部长、生产技术部主任工程师兼生产作业部副部长、二井技术主管, 现任二井技术主管兼通风副井长。现将工程师任职后的技术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技术基础工作管理,体现了技术的严肃性。 我认为技术管理从应用到具体实施必须从基础做起,从日常工作抓 起,从实践工作着手,使其更规范、更具体,并能得到重视,才能体现 技术的严肃性。所以,从一九九七年任生产部主任工程师兼副部长期间, 针对全矿工程质量管理,作业规程编制,内业管理不尽完善及基层具体 实施过程中,重视程度不够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提 出建议并具体编制出台了全矿技术管理“311”工作管理制度。 一是每月“三次”集中检查,重点检查工程质量及具体施工方式与 作业规程是否相符,既检查技术员日常工作,又提高了技术员的政治待 遇,既检查具体的施工质量,又检查基层领导对工程质量的重视程度。 二是每季度“一次”作业规程会审,重点审定各队技术员作业规程 从编制到审批程序;从贯彻落实到具体施工中的规范性、严密性和实效 性。 三是每年对作业规程进行“一次”综合性评比,以达到互相交流、 互相借鉴、相互竞争,共同提高的目的。 通过实施不但激发了技术员的工作热情,而且达到了技术员与基层 领导相互支持、相互补充,实现共赢的目的,使全矿的技术管理工作质 量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同时,任生产作业部副部长及二井技术主管后又 制定了二井技术管理办法等,使技术管理工作逐步规范,并按规定定期 召开技术例会。 二、合理选择回采工艺,体现技术的实效性。 我认为合理选择回采工艺是实现产量最大化、效益最大化,提高回 采率,降低成本的最佳途径,真正地体现出技术指导生产、服务生产的 实效性。 由于我井初始设计是“一综两高”的现代化生产布局。但是现实的 地质构造,现实的煤层赋存条件及现实的回采状况,使井下局部区段因 各煤层厚度沿走向及倾向变化比较大,工作面遗留大量未被回采的赋存 煤,如果用机采工艺,这部分煤将无法采出。既浪费资源,而且回采率 又上不去;既浪费人力物力,又加大了掘进工程量。于是从一九九九年 由我提出一四区从六煤组开始布置炮采工作面(放顶煤炮采)。此项建 议得到了上级领导的认可,并使二井开始形成了“一综两炮”的生产格 局,由于矿、井领导重视加之工人素质不断提高,从2001年起,一区采 用炮采后,其优势得到了发挥,2002年创出了炮采最高月产4.5万吨,年 产41万吨的好成绩,同时,大大提高了回采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现在 二区南翼52下分层也已经采用了炮采工艺。 三、优化巷道布置及工作面设计,体现技术的权威性。 我认为就煤矿而言,优化巷道布置,减少工程量,捷便运输;优化 工作面设计,减少岩巷、提高回采率、延长回采周期,最能体现出技术 在指导生产上的权威性。因此,我在工作中,就是本着“以优化布局为 前提;捷便服务生产、提高回采率、降低成本为目的”的工作原则努力 在布置上进一步优化、设计上进一步合理、技术上进一步应用和创新。 并收到好效果。 三号井划归二井后,我建议对回风及运输石门进行了改造,将运输石门 改造后形成留煤眼,解决了缓冲的问题。减少了运输影响,保证了生产的正 常进行。回风直接进入324石门(而不用300石门)使通风系统更加合理。在 三区系统改造的前提下,增长三区51南一片综采工作面的走向及倾斜长度, 仅此一项可多采出煤炭10万吨。三区四个工作面采用该种布置形式后可比原 设计多采煤炭40万吨,协同矿总工程师齐国平编制的红庙煤矿六采区 优化设计方案在2004年8月荣获内蒙古自治区职工“经济技术创新工程” 活动重大创新成果奖。 我在进行四区62北一片工作面设计时,鉴于四区两条皮带 巷变形严重,巷道维修量大,占用人员多,设备多、设备事故影响多的 实际情况,新送一条140米的皮带巷,而将原来的两条皮带及一条石门, 一条轨 煤矿工程师任职后的技术工作汇报 道下山报废,从而减少六台设备,1100米维修巷道,每天减少21 名工人,经测算该工程到四区回采结束为矿至少节余资金385万元。月产 原煤也由改造前的2万吨提高到月产3.54.2万吨。此项目已经向集团公 司申报科技进步成果奖。 为适应高产高效队伍建设的需要,在现有的煤层赋存和设备条 件下,最大限度地增加工作面的走向长度及倾长,现在工作面的倾斜长 度已经由原来的130150米的提高到180米。综采工作面的最低可采厚度 由原来最低送到2.5米减少到现在的2米,为增加工作面走向长度打下了 基础,提高了煤炭回收率,减少了资源量费。 2001年我向领导提出2副井不做回风井的建议得到领导的支持 后,不但节省了主扇设备及土建工程,而且三区的通风系统更加合理。 2001年锚喷支护在我井实验时进展并不顺利,巷道成形不好, 支护质量较差,于是我就先在围岩较好的巷道里试验,并不断配备配套 设备,严格质量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在我井凡是具备条件的开 拓巷道已全部实现锚喷支护,破坏严重的砌碹巷道全部采用锚网、锚索 进行处理,现在回采工作面两道正逐步推广锚网支护。 我井所送巷道的岩层大多数属于软岩,为此巷道施工及维护较 为困难,2003年开始我矿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联系,先后进行了煤岩基 础数据测定及软岩巷道支护研究,按矿领导的指示由我与辽宁工程技术 大学的老师共同进行岩石取样、基础数据测定工作,合作过程中我虚心 向老师学习,认真完成取样和测定工作,经过近半年的工作,为煤岩基 础数据测定及软岩巷道支护研究课题提出了较为全面真实的基础资料, 课题完成后将为我矿的巷道布置及支护参数选择提供较为科学的依据, 在这段时间的工作中,我也向老师们学到在学校里很难学到的知识。 同时,由于我井煤炭自燃发火期较短,给防灭火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我从兼任通风副井长后,虚心向通风专业人员学习,经常深入现场排查 不安全隐患,在几年的工作中,与分管连队摸索出一条预防性包帮灌浆、 完善通风设施、规范炮采推进度,合理配风及“以风防火、以风治 火”的防灭火之路,通过努力,已经连续四年我井未出现因发火影响生 产的火灾事故。 回顾近年来的工作,虽然自己做了自己本来就应该做的一些工作,但是 还存在很多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自己决心不断学习新知识,研究新问题, 积极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完善技术管理,将学到的知识最大限度地运 用到工作中去,为煤炭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煤矿工程师任职后的技术工作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