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角地煤矿水灾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方案9月.doc
富源县十八连山镇 四角地煤矿有限公司2012年三季度 水 灾 事 故 应 急 救 援 演 练 方 案 编制单位富源县十八连山镇四角地煤矿 编制时间二0一二年十月五日 富源县十八连山镇四角地煤矿有限公司水灾事故应急救援演练方案 一、演练的目的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规范煤矿应急救援管理工作,提高矿井各应急部门、机构和人员之间的协调能力,增强职工应对突发重大灾害事故的信心和应急意识,提高应急人员对应急救援的熟悉程度和应急水平,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与岗位,提高矿井整体应急反应的能力。同时通过演练,评估矿井应急预案的各部分或整体是否能有效地付绪实施,验证应急预案的适应性,找出应急准备工作中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从而保证应急预案更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特制定开展“富源县十八连山镇四角地煤矿水灾事故应急演练”活动。 二、演练原则 1、以人为本,安全第一。煤矿事故应急救援工作要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财产损失放在首位,切实加强应急救援人员的安全防护,最大限度地减少煤矿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2、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矿长总体负责,分管领导分工负责,有关部门科室负责人配合应急管理和应急处理。 3、依靠科学,依法规范。依靠科技进步,不断改进和完善应急救援装备、设施和手段。依法规范应急救援工作,确保预案的科学性、 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4、预防为主、平战结合。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坚持事故应急与预防相结合。按照长期准备、重点建设的要求,做好应对煤矿事故的思想准备、组织准备、预案准备、物资和经费准备,加强培训演练,做到常备不懈。 三、演练范围 本次水灾应急演练在矿井C9煤110912回风巷掘进工作面局部范围进行。演练期间工作点范围内所有人员参与应急撤人演练。 四、演练评估 在演练过程中,设立专门的评估组,对整个过程及环节进行记录,重点是演练过程各环节的时间控制,出现问题等情况。在演练结束后进行评估总结,查找不足,进行整改。组织机构 成立水灾事故应急演练领导小组水灾事故应急演练策划小组,负责制定水灾事故应急演练方案,是应急演练的领导机构,是演练准备与实施的指挥部门,对演练过程实施全面控制,成员一般由专业人员和组织指挥管理人员组成。 指挥长沈冰 副指挥长杨坤、习彪、宋光林 指挥部办公室陈家显 成员黎太波、田友飞、田旭、杨永先、马开策、马开态、 杨林、技术科、安全科、办公室、后勤保卫科等组成。 指挥部设在井口调度室,电话828 领导小组下设应急演练指挥中心,办公室设在矿调度室,电话 818,是水灾事故应急演练指挥中心, 六、演习时间 预计2012年,10月5日1430--1700 七、演习地点 灾害发生地点 C131煤轨道下山掘进工作面。 八、演练参演人员及单位 人员矿长、各副矿长、各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及生产科室科长、应急组织相关负责人。 单位调度室、生产科地测、通风科、兼职救护队、办公室等。 九、C131煤轨道下山掘进工作面水灾撤人升井路线 C131煤轨道下山掘进工作→1960集中运输石门→通风行人斜巷→副平硐→地面 十、演练过程假想事故 2011年10月5日早班四角地煤矿有限公司C131煤轨道下山掘进工作面在正常生产时,安全值班人员安全员马开态,于14时30分汇报,C131煤轨道下山掘进工作面涌水量突然增加,当班跟班区队长马铠策、安全员马开态仔细观察后发现,出水点涌水量有继续增加的 趋势,致使工作面无法正常生产,并可能危及人员安全,于14时36分立即汇报矿调度室,除留少数人观察涌水变化情况外, 其它人员撤到安全地点。但在随后的人员撤离过程中,有数名工人未能撤出,如涌水量继续增加,有可能危及未撤出人员的安全,灾情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随之开展了一系列应急救援行动。 十一、演习情景设计演习计划 由演习总指挥沈冰下达演习开始命令。 一场景一 1、2012年10月5日14时36分,调度值班员接到C131煤轨道下山掘进工作面跟班区队长马开策电话汇报“C131煤轨道下山掘进工作面涌水量突然增加,并有继续增大的趋势”,调度员问“当班出勤多少人,涌水量大约多少”,跟班区长马开策汇报当班出勤7人,据目测涌水量大约20m3/h,调度员要求跟班区队长马开策视情况做好人员撤离准备或撤离,并立即汇报值班矿领导陈家显。值班领导于14时40分赶到调度室,并汇报矿长沈冰。 2、值班矿领导到调度室后,迅速了解C131煤轨道下山掘进工作面涌水情况,并下达了以下命令“C131煤轨道下山掘进工作面除留少量人员仔细观察水情变化,发现异常立即报告外,其余人员立即撤到安全地点,等候命令”。“变电所切断C131煤轨道下山掘进工作面除水泵以外的电源”;“调度室查明可能受威胁区域人员数量,做好撤离准备”;“地测科安排人员下井进行水情调查,矿兼职救护队派一个小队 配合,并组织人员撤离” 。调度值班员回答“是” ,并依次下达了上述 命令。接受命令的人员分别是C131 煤轨道下山掘进工作面跟班队长 马开策、 变电所值班员何斌、 地测科人员苏学贵、 兼职救护队长习彪。 (二)场景二 3、矿长沈冰于 14 时 42 分到达调度室,了解灾情和已采取的应 急措施后, 命令调度员通知可能受威胁区域 C131 煤轨道下山掘进工作 面。并当即决定立即启动煤矿事故应急预案中组织机构应急程 序,调度室值班员按预案中的顺序通知指挥部成员到调度室集结 待命。 4、根据预案要求,成立事故应急救援指挥部及相应的专业 指挥小组。采掘组、机电运输组、一通三防组、抢险救灾组、后勤保 障组,各组分别履行预案中规定的职责。 5、救援指挥部根据灾情变化及时研究制定救灾方案,确定井下 救援基地,并任命陈家显为井下基地总指挥。 6、总指挥沈冰矿长命令 “矿各应急分队立即进入预备状态,并 准备好相应应急设备与物资” 。 7、14 时 55 分各应急小组及应急分队汇报人员及设备、物资准 备到位。 8、10 月 5 日 14 时 58 分,地测科测水人员苏学贵到达 C131 煤轨 道下山掘进工作面调查后,测水人员立即向调度室汇报据目测水量 已达到 22m3/h 左右,并有增加趋势,初步判断为断层导通溶洞的承 压水,极有可能造成水灾事故,矿长下令 “继续观察,发现异常立 即汇报” 。 9、15 时 00 分,地测科测水人员向调度室汇报“涌水量继续增 大,水泵排水能力不足,C131 煤轨道下山掘进工作面跟班队长及另外 两人还没有撤出” 。 10、10 月 5 日 15 时 10 分,测水员汇报 “水量仍不断增加” 。 救援指挥部研究后,矿长做出矿井综合应急预案进入预备状态, 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中的救援程序,按矿井水灾预防处理计 划组织救灾。总指挥命令调度室值班人员,立即通知 C131 煤轨道下 山掘进工作面及可能受威胁区域所有工作人员, 按水灾避灾路线立即 撤出;兼职救护队随时观察水情变化,并检查各种气体变化情况,协 助人员撤离,若来不及撤离,可先在高处躲避,等待救援。同时向煤 炭分局值班室汇报灾情,召请专业救护队救援;矿医疗、机运、通风 等专业应急分队立即整齐所需装备、材料,在各单位、区队待命,做 好下井救援准备。 (三)场景三 11、10 月 5 日 15 时 20 分,医疗、机运、通风等应急分队集结到 位,15 时 30 分救护中队两个小队到矿,救护指挥员安排小队做好下 井准备的同时,到调度室报告,并了解灾情,领取任务。指挥部研究 后决定,组织三个抢险救援队伍,立即下井救援,由矿兼职救护队配 合,救援被困人员;机电、地测等应急分队配合,采取疏、排、堵的 方法,尽量控制水灾的危害,安排大功率水泵抽排积水,根据需要调 整井下排水系统,所有水泵满载抽排;医疗组接应救出的“被困”人 员,简单处置后迅速运出地面。井下整个救援行动由井下基地总指挥 协调指挥,后勤保障组做好应急食品(牛奶等)和应急设备(水泵、 水管、开关)等下井准备;宣传报道组做好全程录像、文字记录等工 作。 12、16 时 00 分,基地指挥陈家显汇报井下“被困”人员已成 功救至井下基地,医护人员正在检查,随后将尽快护送升井,其它区 域搜寻已无滞留人员。机运人员正在组织力量抽排积水,出水点流水 压力已明显降低。总指挥矿长命令全力组织抽排水、控制灾害损失; 并命令地面医疗卫生组做好救治“被困”人员及演习过程可能出现伤 害人员的准备 ;后勤保障组提供必要食品;调度室、安监处配合清 点核实升井人数。 13、10 月 5 日 16 时 30 分,基地指挥陈家显汇报 “经过抽排等 有效措施,工作面积水已明显下降,C131 煤轨道下山掘进工作面涌水 也明显减少,水量已基本稳定在正常水平 10 m3/h 左右” 。总指挥命 令 “矿兼职救护队、 地测科留人观察水情变化, 其它人员撤离现场” 。 (四)场景四 14、10 月 5 日 17 时 00 分,地测科测水员汇报“涌水量稳定在 10 m3/h 以下,已接近正常涌水量,出水点流水已无压力” 。 15、总指挥确认演练结果后宣布演练结束,并通过调度室,命令 参演人员全部升井。 16、随后要求矿有关部门组织工人下井,恢复“事故”现场正常 工作状态及生产。 本次演习历时是 2 时 30 分,于 17 时 00 分结束。 八、由应急演练策划小组对演练效果做出评价,并提出演练总 结报告,在报告里应详细说明在应急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按对应 急工作及时性,有效性的影响程度,把演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按不足 项、整改项和改进项进行归类整理。制定详细的整改措施要求及工程 计划,及时修订和完善事故应急预案 。 富源县十八连山镇四角地煤矿有限公司 2012 年 10 月 5 日